視頻標簽:芙蓉樓送辛漸
所屬欄目:小學語文優(yōu)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小學語文人教版《芙蓉樓送辛漸》建設兵團 - 第五師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lián)本站系客服
小學語文人教版《芙蓉樓送辛漸》建設兵團 - 第五師
《芙蓉樓送辛漸》教學設計
教材簡析:
這首詩大約作于開元二十九年以后。王昌齡當時離京赴江寧(今南京市)丞任,辛漸是他的朋友,這次擬由潤州渡江,取道揚州,北上洛陽。王昌齡可能陪他從江寧到潤州,然后在此分手。這詩原題共兩首,這一首寫的是第二天早晨在江邊離別的情景。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要豐富語言積累,培養(yǎng)語感。語感強調了個人經(jīng)驗,個人感悟,個人語言修養(yǎng)。語感從何而來,古詩詞則是培養(yǎng)學生語感的最好教材,因為古詩有“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意境美,因此在本課的教學中,通過學生自主誦讀,教師范讀,材料補充,教師引導補白等多種手段,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使學生跨越時空,捕捉到古人那悠遠、空靈的氣息,陶冶情操,充分體現(xiàn)并尊重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學生個性化理解。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正確、有感情地朗誦詩歌,背誦積累送別詩。
2.過程與方法:
感悟詩歌的內(nèi)容,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間深厚的情誼。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抓住“冰心”“玉壺”理解詩人不會因橫遭謗議貶謫而改變志氣的決心。
教學重點:
能通過不同方式的讀,理解體會詩意,感悟詩歌所描寫的意境。 教學難點:
能在不斷的補白及小練筆的過程中感悟作者內(nèi)心,理解人物品質。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情境導入(播放歌曲《相見時難別亦難》)
1.談話:相見時難別亦難,多情自古傷離別,離別自古以來就是最永恒、最凄美的話題,多少文人墨客曾一度潑墨揮毫,成就了一篇篇美文佳作。同學們你們還有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即將小學畢業(yè)了,在這個時候老師想讓你們用一首詩送給你的同學或者好友。
生:背誦送別詩。
2、同學們你們剛才背的每一首送別詩的背后都有一個動人的故事,每首詩里的文字都體現(xiàn)出作者的風采。在唐代有一位詩人被稱為“七絕圣手”的大文豪王昌齡也不例外,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他的一首送別詩,看看這首詩的背后又是怎樣的一個故事呢?板書課
題:《芙蓉樓送辛漸》。
3、請同學們自讀課題,說說通過詩題你知道了什么?
(設計意圖:課堂伊始,播放此曲,一方面是對送別詩的一個課外積累,同時是為整堂課渲染一種氣氛,使學生初步感受那種離愁別緒,為感悟作者的情感奠定基礎,以達到“未成曲調先有情”的目的。)
生:我知道芙蓉樓是指的地點,在潤州(就是今天的江蘇鎮(zhèn)江)的城樓。 生:我還知道幸漸是詩人的好朋友。題目的意思是:在芙蓉樓送別好友幸漸。 師:同學們理解的非常好,看樣子六四班的同學很會學習,真了不起。這首詩的作者唐代詩人王昌齡哪位同學把你們收集有關作者的資料介紹給同學們呢?
資料補充:辛漸是王昌齡的同鄉(xiāng),這次是要送好友辛漸回他們的故鄉(xiāng)去,這一送就是一百多里啊!
(設計意圖:在此處做資料的補充,可以幫助學生走進作者內(nèi)心,感受朋友之間真摯的友情及那種難舍難分。) 二、初讀古詩,整體感知
1.打開課本,請同學們自由讀詩。(出示自讀提示)
2.讀詩不僅要讀準,讀通順,還要讀出節(jié)奏,把詩讀好是有一定的技巧的,同學們看每行有幾個字?這叫七言絕句,王昌齡最擅長寫絕詩,他被稱為“七絕圣手”這首詩是他的七絕名作之一,那怎么讀才能夠讀好呢?(出示劃好節(jié)奏的古詩)教師范讀,指讀,齊讀。 (再次練習朗讀)
3.指名朗讀,教師點評,并進行范讀。
4.借助注釋,結合你自己的感受,談談你的腦海中留下了什么影響和感受。
(設計意圖:通過反復誦讀,加之注釋及課前的相關資料的補充,使學生腦海中形成一定的畫面,拉近與文本之間的距離,初步感悟詩歌的空靈之美。) 三、精讀古詩,重點品悟(學習前兩句)
1.學習體會“寒”感悟“孤”。(課件出示古詩的前兩句)
師:請同學們默讀前兩句,想想描寫了哪三種景物?用一個字概括出來。 生:雨、江、山 (教師板書) (1) 自然的“寒”與楚山的“孤”。 師:寒雨是什么季節(jié)的雨?
生:是早晨秋天的秋雨,還有一點寒意。 師:你是從哪些詞里知道的?下的怎么樣? 生:綿綿的秋雨。還涼涼的。
師:“一場秋雨一場寒”這場趁著夜色潛入?yún)堑氐挠甑拇_帶點寒意,就連那楚山看起來都
是那樣孤零零的,讓我們一起讀出這場雨的寒意與楚山的孤寂——寒雨連江夜入?yún)牵矫袼涂统焦隆#R讀)
(2)離別的“寒”內(nèi)心的“孤”。
(點撥:除秋雨自然的寒意之外,還有什么是令作者感到寒意與孤獨的?)學生談體會。 師:是啊,那寒意不僅彌漫在滿江煙雨中,也沁透在兩個離人的心頭啊,這場雨使作者平添了幾份孤獨!該怎樣讀出那種寒意呢?(指導激情誦讀前兩句。)
總結:除此之外,你知道作者還會為什么感到寒心嗎?這里還暗含著同學們所不了解的一些歷史背景。
(課件出示補充資料:王昌齡曾在朝廷為官,為人剛正不阿,為官清廉,卻屢遭奸佞小人詆毀誣陷,兩次貶官,開元二十七年,被貶為江寧丞,開元二十九年,又被貶到非常偏僻的龍標作縣尉,但始終不肯向惡勢力屈服,頑強斗爭,直到最后“安史之亂”時被濠州刺史閭丘曉所殺,終年不到六十歲,他一生壯志未酬,這首詩是他第二次遭貶時所作。)
引導談話:世態(tài)的炎涼,朝廷的不公,仕途的坎坷,使他更覺寒心啊,朋友的離去更讓他覺得孤立無援,心中怎能不孤單,苦悶呢?讓我們一起讀讀這兩句,一起去感受作者那種復雜的內(nèi)心。(齊讀)
(設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重在引導學生通過找含義深刻的字切入,品讀感悟,從最初的含糊的印象到對作者復雜的內(nèi)心的深入理解,是一個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梯度的引導過程,同時在此基礎上進行朗讀指導,可謂水到渠成。) 四、走進作者內(nèi)心,感悟人物品質(學習后兩句)。 1.小練筆,走進作者內(nèi)心。
(1)(播放雨聲的音效及古詩后兩句,創(chuàng)設情境,補白)過渡:面對這蒼茫的煙雨,孤峙的楚山,聆聽著窗外傳來的這淅淅瀝瀝的夜雨聲,詩人思緒萬千,輾轉反側,無法入眠,那個無眠之夜,他在想:“————。”出示后兩句。
(設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是通過一個情境的創(chuàng)設,再次拉近學生與當時環(huán)境、文本、作者之間的距離,以小練筆的形式,引導學生切身體會作者內(nèi)心,能與作者對話,同時也為感悟人物品質奠定基礎。)
師:這里的“冰心”是寒冷的心嗎?冰有什么特點?(板書) 生:涼,寒冷、純潔、晶瑩透亮。 師:那玉壺是用什么制作的? 生:玉石制作的。
師:哪位同學見過玉壺?(出示玉壺)
師:通過理解那同學們知道冰心和玉壺代表什么嗎? 生:清廉正直。(板書)
師:是呀,同學們回答的非常棒。作者沒有因為自己兩次被貶而改變自己冰心玉壺的品質。指板書(清廉正直)
師:同學們想一想我們一般送朋友都送哪句話呀? 生:祝福的話。(說一句祝福的話)
生:或者用一首詩表達自己的心意,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飲酒) 生:忽聞岸上踏歌聲。(歌聲) 生: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師:作者為什么要送幸漸這句話呢?詩人沒有過多的抒發(fā)自己的離愁別緒,而是借著幸漸在遠離洛陽時表明自己的心意。他曾經(jīng)兩次被貶,但并沒有因為被貶而放棄自己——(學生補充)為國家效力的想法。
(3)情境創(chuàng)設,引導激情朗誦古詩后兩句。
師:于是,在那長亭外,瑟瑟秋風中,我們聽到了這樣一句話(生):“————”。(師)那是他對家人如冰心玉壺般一覽無余的愛啊!
師:在那古道邊,萋萋芳草地上,我們聽到了同樣一句話(生):”————。”(師)那是他對朋友如冰心玉壺般純真的情啊!
師:在那一葉小舟上,茫茫滄海邊,我們也聽到了那句話(生):————。”(師)那是他對朝廷如冰心玉壺般清澈見底的忠心啊!
(設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仍然采用教師創(chuàng)設情境激情引導的方式,描繪出一幅幅生動的畫面這樣可以充分調動學生想象與朗讀的欲望,而且這一個個腦海中不斷變換的場景,和朗讀后老師及時的補充,也會使學生明白,作者那種對家人,對朋友,對朝廷矢志不渝的愛無論何時何地都未曾改變。與此同時對“冰心”、“玉壺”這兩個抽象的詞語也已經(jīng)形象化,學生對此已經(jīng)有了個性化的理解。因此,此時的朗讀,已經(jīng)化為了學生情到深處的一種自然、真實的流露。)
2.感悟人物品質。
過渡語:好友幸漸要走了,即將見到家鄉(xiāng)的親友,猜想一下,王昌齡有哪些親友?這些親友見到幸漸可能會問些什么?
生:他為什么沒有回來?他為什么會遭受被貶?
教師引讀:
師:這些王昌齡都想到了,但是他在送別好友幸漸面臨陰霾的天氣,加上眾口的毀謗,朝廷的鞭策,作者沒有退去而是勇敢的面對一切,望著即將離開的知己他豪邁地說:“一片冰心在玉壺。”
2、盡管獨立寒秋,風雨迷茫,王昌齡也會如晶瑩的冰心,剔透的玉壺,不與世俗同流合污他會深情的對妻子說:“一片冰心在玉壺。”
3、雖然凄冷孤獨,但王昌齡依然堅守那清廉正直的品質,他依然堅定的對年邁的父母說:“一片冰心在玉壺。”
總結:是的,他要讓那些惡勢力知道,即使遭遇再多的坎坷與磨難,他都不會屈服,自己依然冰清玉潔,保持著自己的信念。王昌齡一遍又一遍的在心底里吶喊:“一片冰心在玉壺。”
(設計意圖:通過層層遞進的方式,引導學生感受作者想要回家但又不能回去的內(nèi)心,從而體會他剛正不阿,不畏強暴,不因橫遭謗議貶謫而改變志氣的決心。此環(huán)節(jié)是本課的一個點睛之筆。)
師:作者用冰心玉壺來比喻自己清廉正直的品質,這樣的寫作方法是:借物喻人。 師:讓我們再次走進這首詩,走進王昌齡,齊讀整首詩。 五、課后拓展
作者王昌齡在被貶期間,他的許多好友都紛紛作詩來表達對他的同情和安慰,比如唐代大詩人李白的《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出示這首詩)
作業(yè):如果你是王昌齡的家人或朋友,聽到辛漸的一番描述,你會對他說些什么,可以以書信的形式,也可用詩歌的形式。 六、板書設計
芙 蓉 樓 送 辛 漸 唐 王昌齡(送別詩)
雨
寒 冰心
江 清廉正直 孤 玉壺 山
視頻來源:優(yōu)質課網(wǎng) www.jixiangsibao.com
首頁 | 網(wǎng)站地圖| 關于會員| 移動設備| 購買本站VIP會員
本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共享上傳,除本站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和本站聯(lián)系并提供相關證據(jù),我們將在3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
Copyright© 2011-2021 優(yōu)質課網(wǎng) 版權所有 by dedecms&zz 豫ICP備11000100號-1
工作時間: AM9:00-PM6:00 優(yōu)質課網(wǎng)QQ客服:9899267 投稿信箱:989926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