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拔蘿卜
所屬欄目:小學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部編版一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五和大人一起讀《拔蘿卜》北京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部編版一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五和大人一起讀《拔蘿卜》北京市燕山向陽小學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閱讀教學應引導學生鉆研文本,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在“和大人一起讀”的課堂中,教師作為最常見的“大人”,既是閱讀者,更是協助者。一方面,教師需要投身其中,成為閱讀過程中的一份子。另一方面,教師需要不斷發掘閱讀形式,為學生的讀提供更多選擇,成為學生閱讀的協助者。本設計力圖將學生與文本、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大人”之間建立關聯,通過文本,將課文中的每一個“和大人一起讀”作為有效的閱讀材料,提供積極的閱讀環境,培養適用的閱讀方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讓閱讀從課堂延伸到課外,延伸到家庭,成為課內課外閱讀的美妙路徑。
教學背景分析
教學內容:
《拔蘿卜》是部編版一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五里安排的一篇大人和孩子一起讀的故事。和“大人一起讀”是部編版的新增的一個項目,目的是讓孩子在大人的陪同下更快更好地閱讀。
《拔蘿卜》是典型的累加型故事,其故事性很強,故事結構呈現類似反復,在重復的故事結構中,又有變化,變化里隱含著故事的進展,有思維挑戰性。語言規范生動,是訓練語言的好素材。
本節閱讀課將學生的閱讀與真實生活結合,讓學生在伴讀和共讀中感受閱讀的樂趣,激發孩子們的閱讀的興趣。通過朗讀表演、模仿創作、生活運用、閱讀拓展將自己所讀所想所思展示出來,運用起來,引領學生享受閱讀的成就感,而這份成就感將鼓勵他們自主地走進閱讀,充分激發學生的閱讀期待和閱讀興趣。
學生情況:
從課型分析。閱讀課能夠激發學生的閱讀期待尤其重要。在激發閱讀期待的同時還要潛移默化的滲透閱讀策略,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能夠收獲帶得走的知識和方法,老師在閱讀策略的主導作用上尤顯重要。
從學生的認知水平分析。兒童從一年級開始,進入系統化、課程化、體制化的學習,處于懵懵懂懂的“初始化”狀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因循規律,照顧到兒童,把“和大人一起讀”的進展步子放小一點,節奏放慢一點,讓學習變得輕松、快樂、優雅、從容,讓學生能夠享受其中。
教學方式:通過讀一讀、說一說、編一編、演一演等教學方式聯結學生生活體驗及已有知識,讓學生借助閱讀感受快樂;讓“大人”共同參與閱讀,讓語文通過閱讀,聯結生活。
教學手段:關聯作品相關人、事、物,聯結學生生活體驗及已有知識,賞評交流進行體驗。
2019年北京市中小學“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活動
2
技術準備:制作PPT課件和板書粘貼圖畫卡
教學目標
1. 教師引領,師生合作,發現“累加型”故事的寫作特點。 2. 模仿表演,熟悉“累加型”故事的寫作手法。 3. 推薦閱讀,積累“累加型”故事的不同形式。
教學流程示意圖
教學過程(文字描述)
一、溫故知新,設置疑問,導入課題。 (一)回顧舊知,導入課題。
師:孩子們,在我們的語文書里,每一個語文園地都有一個板塊,叫做《和大人一起讀》,之前學過的這些歌謠我們是和爸爸媽媽一起讀的,《剪窗花》這首歌謠我們班的同學還在班級里進行了分享,今天也分享給你們。請看:(播放視頻)會讀的同學可以和他們一起讀。 你們看,一起閱讀多么快樂。今天我們要再次走近這個板塊《和大人一起讀》,你們猜猜我們要和誰一起讀?你猜猜。 預設:
生:兒童或其他人
評價:小耳朵要豎起來,認真聽老師的話,還要動腦思考。是大人。不是孩子。 師:你再猜猜?沒錯,今天和你們一起讀的大人就是我,你們想和我一起讀嗎? 學生:想
(二)板書課題,講解“拔蘿卜”三字寫字要領,學生書空。板書:拔蘿卜
二、讀文想象,感悟特點,表演復述。 (一)畫蘿卜,培養學生想象力。
師:老師要變魔術了,睜大眼睛認真看,邊看邊想,老師畫的是什么?完成第一部,誰來猜猜老師畫的是什么?說說理由。
(二)逐段講解說故事。【課件逐段出示《拔蘿卜》文本內容】
1.講述故事內容:一邊講述故事,一邊出示人物圖片表演,不斷追問,引導講述:拔不動,怎么辦?
溫故知新,設置疑問,導入課題。
讀文想象,感悟特點,表演復述。 趣味演繹,滲透習慣,加深印象。
拓展原著,激發興趣,比較閱讀。
2019年北京市中小學“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活動
3
2.游戲模擬,學生重復,講述重點:語言(嗨喲!嗨喲!)、動作(喊、拉、拔) 師:小姑娘來了,現在我們玩個游戲,復讀機,老師說什么,你就說什么。
豎起小耳朵,請你認真聽
老婆婆喊來了小姑娘來幫忙,小姑娘拉著老婆婆的腰,老婆婆拉著老爺爺的腰。老爺爺拉著蘿卜葉子。嗨喲,嗨喲,還是拔不動。
師:誰聽清楚了?就請這位小姑娘來說一說,請你來到講臺。你一邊帖一邊說。 學生:小姑娘拉著老婆婆的腰,老婆婆拉著老爺爺的腰。老爺爺拉著蘿卜葉子。 嗨喲,嗨喲,還是拔不動。(生邊說邊板貼小姑娘的板貼)
評價:這個小小復讀機質量特別好,說得清楚,講得生動。我們一起來夸夸她。
(三)透過故事悟特點,滲透遇事要動腦思考的習慣。 1.回顧故事,總結思考。
師:你看,這個故事里面的人物拔不出蘿卜的時候,都會怎么辦? 2.歸納總結,明確文體。
師:老師要告訴你,像這樣的故事,人物一個一個加進來,越加越多,加進來還會重復相似的話或動作,這樣的故事叫累加型的故事。(板貼:累加型的故事)
三、趣味演繹,滲透習慣,加深印象。 (一)演繹故事,出示要求,滲透習慣。
師:現在我們就來演一演這個故事。進入劇場前,我們要先來看看劇場要求:誰來讀一讀? Ppt出示:
一要坐端正,二要認真看, 三要靜靜聽,四要給掌聲。 (二)模仿演繹,加深印象。
四、拓展原著,激發興趣,比較閱讀。 (一)拓展原著,想象留白。 師:《拔蘿卜》這個故事是個外國故事,是由俄羅斯作家阿·托爾斯泰所寫,這個故事被翻譯成20多種語言,受到各國孩子們的喜愛。其實在原著中,老公公還找來了大黃牛,兩頭大肚皮豬、三只黑貓、四只斑點母雞、五只白鵝和六只金絲雀呢。老公公還有可能請來誰呢?請你張開想象的翅膀,繼續賦予這個故事新的生命,讓這個故事更加有意思。 (二)比較閱讀《打瞌睡的房子》,尋找故事相似點。 1.師生合作講故事
師:還想聽故事嗎?好,再給你們講一個,這個故事的名字是《打瞌睡的房子》。請你和老師一起讀,邊讀邊思考,比較一下《打瞌睡的房子》和《拔蘿卜》這兩個故事像不像? Ppt出示:比較一下《打瞌睡的房子》和《拔蘿卜》這兩個故事像不像? 2.比較閱讀,發現累加型故事的不同形式。
師:今天同學們和我一起讀了兩個故事,一個是《拔蘿卜》。一個是《打瞌睡的房子》,像這樣累加型的故事,不僅外國有,我們中國也有,在我們語文書102頁就藏著這樣的一個故事,這個故事就叫《猴子撈月亮》。像這樣故事還有《小房子變大房子》、《我的兔子朋友》,請你課下選擇其中一本和大人一起讀讀,誰來說說你想和誰一起讀?和大人一起讀,一定會收獲更多的樂趣。希望你們每一個人都愛上閱讀,今天的課就上到這兒,下課,同學們再見。
2019年北京市中小學“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活動
4
板書:
拔蘿卜
學習效果評價設計
評價量規
評價內容 評價標準
評價等級
優秀 良好 一般
閱讀態度 積極閱讀與思考,主動參與分享。
閱讀習慣 根據讀物傳遞出來的主題,結合讀物細節、情節和已有的體驗,獨創的、靈活的闡述自己的讀后感受。
閱讀策略
閱讀時能對已有知識和新知、生活經驗等進行有效關聯,提高閱讀效益。
本教學設計與以往或其他教學設計相比的特點(300-500字數)
1.朗讀演繹,引導孩子感受語言的節奏和韻味。
對于學生閱讀來說,最簡單、最古老的方法,就是朗讀。隨時隨地都能適用。朗讀,既簡單又有效,在教學過程中,充滿童真童趣的語言,讓學生樂在其中。學生的一次次朗讀,一次次演繹,是讓孩子愛上閱讀的好“食材””。 2.對話交流,引導孩子進入想象世界。
文字是有魔力的,能夠帶領讀者進入一個個充滿想象的世界。一個善于閱讀的人,在文字的牽引下,很容易進入語言描繪的世界里。 (1) 基于語言形式的對話
本課在語言形式的基礎上,展開多層次的對話。第一層次,文本對答。第二層次,想象對答。教師問“還有誰?”、“怎么拔?”鮮活的話語,源源不斷地從學生口中“淌”出來。基于語言形式,和孩子展開對話,自然而然地,就會把他們帶入想象的世界。 (2)基于語言內容的對話
把文字讀成畫面,孩子才能真正領會到閱讀的樂趣。教師和學生展開對話,厘清人物的出場順序借助不斷反復的詞語,幫助孩子形成人物鏈在不斷延長的畫面。 (3)在演練中──體驗用身體閱讀的快樂
閱讀不僅是口舌耳目的工作,而且是一項能夠調動全身器官參與的智力活動。尤其是低年級的孩
2019年北京市中小學“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活動
5
子,他們的閱讀常常伴隨著手舞足蹈的肢體語言。所以有人說,低年級的孩子是在用身體閱讀。他們的閱讀,不是理性的、邏輯的,而是感性的、活潑的。開展“和大人一起讀”時,要充分考慮到低年級孩子的這種閱讀特性,采用多種方式,引導孩子參與閱讀,并用身體來表達他們對閱讀的理解、感受。 “和大人一起讀”是閱讀材料,是閱讀環境,是閱讀方法,是閱讀興趣……是大人和孩子結伴走向閱讀世界的總和,是讓閱讀從課堂延伸到課外,延伸到家庭的美妙路徑。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