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守株待兔
所屬欄目:小學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部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5.守株待兔》浙江省 - 舟山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5.守株待兔
課文解析:
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是寓言單元,《守株待兔》是這單元的第一篇課文,也是課文中選入的第一篇文言文形式的寓言故事。
《守株待兔》選自《韓非子·五蠹》,講述了一個廣為流傳的故事:宋國有一個農夫,看見一只兔子撞在樹樁上死掉了,便放下手里的農具整天守著樹樁,希望再撿到撞死的兔子。當然農夫沒有再撿到撞死的兔子,而他的田地卻荒蕪了,農夫也被宋國人笑話。
課文篇幅短小,寓意卻很深刻。這個故事告訴人們,不要想著不勞而獲。要靠自己的勞動去創造美好的生活,同時也告誡人們不要把生活中的偶然事件當成必然發生。
教學本課時,結合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本課課后習題以及文言文的學法、寓言的學法等,綜合確定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1.通過聯系生活、看圖片、字理識字等方式,認識“宋、耕”等4個生字,會寫“守、株、待”等9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能借助注釋讀懂課文,說出農夫被宋國人笑話的原因。
3.能說出閱讀鏈接《南轅北轍》中乘車人所犯的錯誤。選擇《中國古代寓言故事》中自己感興趣的1~2則經典寓言,嘗試自己閱讀,初步掌握閱讀簡單文言文的方法,感悟寓意。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準備:制作插圖、制作多媒體課件、閱讀《中國古代寓言故事》等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能通過字理、組詞等方式認識4個生字,書寫“守、株、待、耕、解”等5個生字。
2.通過多種形式朗讀把課文讀通順,讀好“因釋其耒而守株”。 3.能借助注釋、結合插圖、情景體驗等讀懂課文。
2
教學重、難點:
練習朗讀,讀好“因釋其耒而守株”。 教學流程:
板塊一 講故事,導入新課
1. 看圖片,猜寓言故事 (1)出示故事圖片,猜故事題目
(課件出示圖片:畫蛇添足 刻舟求劍 亡羊補牢 揠苗助長) (2)這些故事有什么共同點嗎?
(3)小結:小小的故事蘊含著大大的道理,這就是寓言。 2.揭示課題,講故事 (1)揭示課題,朗讀課題
過渡:寓言是生活的一面鏡子。這節課,我們再來讀一則寓言故事——守株待兔
(2)指名講講自己讀到過的《守株待兔》
(3)解題:題目中的“株”是什么?(板貼:樹樁圖片) 守株待兔的意思就是——(守著樹樁等待兔子來撞)
板塊二 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1.師講故事,再識小古文 (1)師講文言版的《守株待兔》
(2)比較故事的不同:老師講的故事和剛才這位同學講的守株待兔有什么不一樣?
(3)這樣的文章,讓你想起了哪一篇課文?(《司馬光》)
(4)小結:這樣短小的,古人寫的文章我們叫它——文言文(小古文) 2.自讀課文
自學要求:大聲朗讀課文,讀準字音,每句話多讀幾遍,把課文讀通順。 3.朗讀課文,隨機正音,讀好難讀的句子
(1)同桌檢查:剛才我看每個小朋友都讀得那么認真,那到底讀得怎么樣呢? 讀給你的同桌聽聽。 (2)朗讀展示,讀準字音
3
★前三句: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 指名讀隨機正音:耕(后鼻音) 、折頸而死 ★第四句:因釋其耒而守株,冀復得兔。
預設:評價(音都讀準了)。這句話比較難讀,跟老師來讀一遍。男生讀、女生讀
★第五句:兔不可復得,而身為宋國笑。 指2~3名讀 4.朗讀課文 指名讀——集體讀
板塊三 讀懂課文,讀好停頓
1.讀懂第一句: 宋人有耕者。 (1)這個故事說了誰守株待兔? (生:農夫,耕者) (2)出示:宋人有耕者。
指名朗讀,讀好停頓
(3)板貼“耕者”圖與文字,知道耕者就是——種田的人
(4)拓展:現代也有很多包含“者”的稱呼,閱讀書刊、文章的人就是——讀者;很有學問的人叫——學者;很有智慧的人叫——智者。
2.讀懂第二、三句: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 (1)耕者為什么會去守株待兔? (2)交流:
預設一:生讀文中的句子。指名讀句子,讀好停頓。
預設二:學生用現代文回答。引導學生找文中的句子:用文中的話來說就是——
(3)知道兔子是怎么死的嗎?(理解句子意思:折頸而死;走是跑的意思。) (4)指名好讀句子。
3.學習第四句:因釋其耒而守株,冀復得兔。
(1)農夫白撿了一只兔子,接下來他是怎么做的呢?你能找出文中的句子
4
嗎?畫下來讀一讀。
(2)指名讀句子。比較不同的停頓
(3)怎么停頓合適呢?自己讀讀旁邊的注釋,想想這句話的意思。
誰能說說這句話什么意思?(于是,……)
(4)學習“耒”:看插圖找出耒并板貼
耒:上面有把手,下面有犁頭,它是翻土用的農具, 字理演示:這耒字就像是一把翻土的農具。
現在這個耒字已經演化成漢字的一個部首。這篇課文中哪個字就是以耒做偏旁的——耕。
(5)學習“釋其耒” 釋是什么意思?(放下) 釋其耒就是——放下農具
拓展“釋”,比如,有的小朋友很愛看書,手里總是整天拿著一本書,幾乎沒在放下的,叫——手不釋卷;喜歡一件東西,舍不得放手,這就叫——愛不釋手。
拓展:釋其耒——是他放下了農具(放下板貼中的耒的圖片);他放下了書,可以說——釋其書;他放下了筆,可以說——釋其筆。 (6)指名再讀句子,邊讀邊標上停頓記號。
(7)練習讀好這句話。小古文看起來很短,想要讀好可不是件容易的事。自己做上記號。自讀——指名讀——開火車讀。
4.學習第五句:兔不可復得,而身為宋國笑。 (1)結果怎樣? (學生回答后找出文中的句子) (2)讀好句子。指名讀——集體讀
板塊四 多種形式,讀出韻味
1.連讀全文。
(1)各自讀。讀懂了句子的意思,讀好了停頓,課文一定能讀得更味道了,自己連起來讀一讀。
(2) 指名讀。提示:要停頓的前一個字拉長,這樣更能讀出小古文的韻味。 2.剛才,我們把短短的小古文已經讀成了長長的一段現代文。自己讀讀現代
5
文。
(宋國有一個種田人。他的田里有一個樹樁。有一天,一只兔子跑過來,撞在樹樁上,折斷脖子死了。于是,這個人就放下農具,守在樹樁旁,希望再得到兔子。后來,他沒能再得到兔子,自己卻被宋國人嘲笑。)
3.現在我們來玩一個小游戲——古今對對碰。
(1)同桌合作讀,一個小朋友讀一句現代文,另一個小朋友讀一句對應的小古文(讀小古文的小朋友要注意古文朗讀的節奏) (2)師生合作讀。 4.聽配圖朗讀,想象補白
(1)這個故事可真有意思,有人把它編成了連環畫,想看嗎?連環畫展示課文朗讀。
(2)第四句補白:農夫白撿了一只兔子,可開心了,他在想些什么呢? (3) 第五句補白:宋國的人哈哈大笑,會怎么笑話他? (4)看著連環畫,讀這個故事。 5.仿古朗讀
古人寫文章是從上寫到下,從右寫到左,還不寫標點符號的呢!出示豎排的文章。
自由讀——集體配樂朗讀。
板塊五 鞏固識字,指導書寫
1.出示生字:耕、釋、株、待
2.這四個字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左右結構、橫畫較多)
3.范寫“耕”,提醒:橫畫較多的字,書寫時要事先考慮好這些筆畫的長短比例和距離,避免擁擠。
4.各自練習寫“耕”——展示講評——修正 5.練寫其他生字。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