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我是什么
所屬欄目:小學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部編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第2課《我是什么》江蘇省級優課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人教部編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第2課《我是什么》江蘇省級優課
部編教材二年級上冊第一單元
2.我是什么
教學活動設計
教學目標:
1.正確認讀14個生字,認識由生字組成的詞句。
2.學會書寫9個漢字。重點學習把相同結構的漢字,在書寫時進行歸類識記。 3.正確、連貫地朗讀課文。
4.借助圖文閱讀,認識水的不同形態及與人類的關系。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板塊一 認讀生字,認識事物
1. 認讀“滴、溪、淹、沒”
(1)出示圖片:水滴、小溪。這是什么?誰認識? (2)熟讀生字“滴、溪”。
(3)比較發現:這兩個字有什么共同點? 要點:偏旁一致,都是“氵”;都與水有關。
(4)課文里還有哪些字的偏旁也是“氵”,請你找一找,圈一圈。它們也和水有關嗎? 要點:汽、江河、海洋、灌溉等。
(5)偏旁是“氵”的字,都與水有關。但是有些字偏旁雖然不是 “氵”,但也和水有關。比如“雨”,你還能找一找帶有雨字頭的字嗎? 要點:雹、雪、霧、露、霜等。
(6)你能為這些表示水的字再組組詞嗎?
2.認讀“曬、傍、管、奔、壞、猜” (1)你認識哪個字?請領著大家讀一讀。 (2)誰能用這個字組一個詞? (3)你有什么辦法記住這個字?
要點:“曬”,日+西,(會意)意思是一直照到太陽西下,組詞晾曬、曬干、曬太陽等。 “傍”,人+旁(形聲),比較“旁”與“傍”,韻母相同,連在一起讀一讀,再組詞。
3.認讀“極、越”
(1)出示:極小 極小極小。誰會讀? (2)比較發現:這兩個詞有什么共同點? 要點:帶有“極”字;都是表示很小的事物。
(3)出示:極小 極小極小 小。請你按照從大到小的順序排一排?請你按照從小到大的順序排一排?
(4)出示:越升越高 越來也低。誰會讀? (5)比較發現:這兩個詞有什么共同點? 要點:帶有“越”字;事物在不斷變化中。 (6)問答式,用“越……越……”說話:
小樹苗天天快樂地成長,于是?飛機開始起飛,不一會就?太陽升起來了,小露珠會有怎樣的變化呢?
要點:小樹苗越長越高;小樹苗越長越大;飛機越飛越高;飛機越飛越遠;小露珠越來越小。 (7)誰能用“越……越……”說一句話。
板塊二 正確、連貫地朗讀課文
1.出示第一組詞串: 灌溉田地 發動機器 淹沒莊稼 沖毀房屋 (1)誰會讀?
要點:“莊稼”的“稼”單個讀時讀四聲,在詞語“莊稼”中讀輕聲;詞組和詞組之間要注意停頓。
(2)這兩行詞都和水有關,但又有區別。區別在哪里?
要點:第一行詞講水很溫和,第二行詞講水很暴躁;第一行詞講的是水干的好事;第二行詞講的是水干的壞事;第一行詞講的是水幫助人們工作,第二行詞講水給人們帶來災害。 (3)教師示范讀:每個詞組里有兩個詞語,哪個詞語老師讀的時候讀重音了? 要點:田地、機器、莊稼、房屋。 齊讀詞組。 (4)出示句子:
我做過許多好事,灌溉田地,發動機器,幫助人們工作。我也做過許多壞事,淹沒莊稼,沖毀房屋,給人們帶來災害。
“我”有時做好事,有時做壞事。做好事時“我”的心情是?做壞事時“我”的心情是?你能通過朗讀把它表達出來嗎?指導讀,生練讀。
要點:做好事時心情是開心的,是積極正面的,讀的時候語速是輕快的;做壞事時心情是低落的,語速是緩慢的,聲音是低沉的。讀出節奏和情感的變化來。 (5)出示整段,讀出整段的節奏。
2. 出示第二組詞串:
在池子里睡覺 在小溪里散步
在江河里奔跑 在海洋里跳舞、唱歌、開大會 (1)誰會讀?
要點:詞組和詞語之間要注意停頓。
(2)問讀:在池子里做什么?在小溪里做什么?在江河里做什么?在海洋里做什么? 要點:“睡覺、散步、奔跑、跳舞、唱歌、開大會”這些詞朗讀的時候要讀重音。 (3)出示整句:
平常我在池子里睡覺,在小溪里散步,在江河里奔跑,在海洋里跳舞、唱歌、開大會。 聽讀:我們已經讀好了重音,現在把它放到句子中來讀,聽老師讀(無節奏變化的讀),這樣好聽呢?
(4)那怎樣讀才好聽呢?提示:同樣是水,為什么在不同的地方就不一樣呢?關注水的狀態。
提示:教師可出示池子、小溪、江河和海洋的圖片,引導學生觀察水在不同場景中形態的不同:池子里的水是沉靜的,表面看不出波動,就像是睡著了一樣。小溪里的水是緩慢流動的,正如散步,在讀這兩句時,節奏應該是輕緩的。江河里水流速度較快,如人奔跑。要把這種充滿熱情的狀態讀出來,節奏是歡快的。而海洋里的水不僅多,風浪大,聲音響,一如在唱歌、跳舞、開大會,讀的時候,應該把這種熱鬧的狀態讀出來,節奏是輕快的。 (5)師再次范讀,生練讀。
要點:把握好語速的快慢,聲音輕重的變化,把節奏讀出來。
3. 長句朗讀
(1)剛才所有的詞串同學們都會讀了,那放到課文中,你們會讀了嗎?請同學們自讀課文,注意要讀得正確,流暢。 (2)指導長句的朗讀。
升到空中,我又變成無數極小較小的點兒,連成一片,在空中漂浮。
要點:教師范讀,一種沒有重音,一種帶有重音,讓學生辨析哪種朗讀更好聽;讓學生聽讀,標出老師語氣加重的詞語;學生模仿讀。
(4)朗讀注意語氣的輕重變化,聽上去的味道就不一樣了。老師來讀課文,你來聽,哪些地方的詞語被老師重讀了?
要點:教師范讀全文,指導學生找出重讀的部分;學生嘗試朗讀。
板塊三 多種方式,說水的變化
1.說“我會變”
(1)課文中水發生了幾次變化?找一找,水變成了什么?你能把他們都圈出來嗎? (2)用“我是水,我會變成……”來把你找到的變化說一說。 要點:我是誰,我會變成汽等;只要學生能說一個單句即可。 2.提供句式接著說。
(1)水有那么多的變化。用“我是水,我會變。有時候,我……;有時候,我……。”說一說水的變化。 要點:可以說水形態的變化,比如云、雨、冰雹、雪花等;可以說水在不同場景中的變化,比如在池子里睡覺,而在小溪里散步等;可以說水性格的變化,有時候很溫和,有時候很暴躁。這一練習,目的在于讓學生借用句式復述課文。 3.結合生活繼續說
(1)水,就像孫悟空,會七十二變。在生活中,人也經常會發生變化。比如媽媽對我的態度。媽媽對我的態度在什么時候會變,會有什么變化呢?
用“媽媽會變。有時候,她……;有時候,她……。”說一說媽媽的變化。 (2)生活中,還有哪些人或事物發生變化呢?你也能用上這個句子說一說變化嗎? 2.準確運用動詞。 (1)出示句子:
小水滴聚在一起落下來,人們管我叫“雨”。有時候我變成小硬球打下來,人們就管我叫“冰雹”。到了冬天,我變成小花朵飄下來,人們又管我叫“雪”。 (2)問讀:小水滴怎么掉下來?小硬球怎么掉下來?小花朵怎么掉下來? 要點:“落、打、飄”朗讀的時候語氣要重一些。 誰會讀好這些句子?
(3)聽老師讀,要用心聽,老師這樣讀可不可以?
提示:教師范讀,故意把落下來和飄下來都讀成打下來;引導學生發現水的形態不同,掉落下來的樣子也不相同。
(5)下面這些句子中應該用哪個字最恰當呢? 秋天到來,我看到一片片樹葉從樹上( )下來了。
突然間下雷雨了,一個個豆兒大的雨點( )在樹葉上啪啪的響。 不知道是誰,撒來一把碎紙屑,它們像羽毛一樣從空中( )下來。
板塊四 結構分類,學寫生字
1. 出示9個生字:變、極、片、傍、海、洋、作、給、帶 (1)生觀察字形結構,嘗試歸類。 左右結構:極、傍、海、洋、作、給 上下結構:變、帶 獨體字:片
(2)生交流左右結構類字的書寫要點:注意左窄右寬。 2. 重點教學:變、帶、片 (1)生觀察字形,找關鍵筆畫。
“變”下半部分的“又”要托住上半部分,橫撇和捺腳要穩。
“帶”中間的橫鉤要舒展,為下半部分留出足夠空間,拖住上,蓋住下。 “片”寫好關鍵筆畫“豎撇”,要站穩。
其中“變和帶”都是上下結構,書寫時注意重心要穩。這三個字都要注意在田字格中的占位,
居中。
(2)教師范寫,生書空。 (3)生臨寫,師巡視指導。 (4)交流評價。
三、資源鏈接
(一)語文知識
1.重音。朗讀時,把語句中念得比較重、聽起來特別清晰的音叫做重音,它可以是需要強調或突出的一個音節、詞或者是詞組。重音的特點表現在擴大音域和延續時間上,同時增加強度,聽起開特別清晰完整。重音是體現語句目的的重要手段,在朗讀時,應從朗讀目的、愿望的高度、在理解和感受作品的基礎上,深入作品的態度情感脈絡中,去分析、把握重音的位置及其表達,在整句的表達上,可以用弱中加強法、低中見高法、快中顯慢法、實中轉虛法和連中有停法。 參考:
黃伯榮、廖序東,《現代漢語》,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12月版,108頁。 張頌,《朗讀學》,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3年6月版,144頁。
(二)內容注解
1. 云。在空氣中懸浮的由水滴、冰晶聚集形成的物體。1621
2. 雨。從云層中降下地面的水。云里的小水滴體積增大到不能懸浮在空氣中時,就落下成為雨。1600
3. 冰雹。空氣中降下來的冰塊,呈球形或不規則形,多在晚春和夏季的午后伴同雷陣雨出現,給農作物帶來極大危害。通稱雹子,也叫“雹”。91
4. 雪。空氣中降落的白色結晶,多為六角形,是氣溫降到0度以下時,空氣層中的水蒸氣凝結而成的。1489
參考:《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05年第5版,1621頁,1600頁,91頁,1489頁。
(三)拓展閱讀
水媽媽的孩子
一天,風伯伯對孩子們說:“你們每人去找一個水媽媽的孩子來,可不能找泉水、溪水,
也不能找江水、河水、湖水和海水。” 娃娃們點點頭,一齊出了門。 大娃回來了,抱著一朵烏云。 二娃回來了,圍著一條彩虹。 三娃回來了,捧著一團濃霧。 四娃回來了,采來一顆露珠。 五娃回來了,披了一層白霜。 六娃回來了,摘來一片雪花。
七娃回來了,背著一座冰山。
風伯伯看了,高興地說:“你們都找對了,真是聰明的孩子。”
【選自滬教版第二冊】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