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集體舞,擺手舞
所屬欄目:小學音樂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小學音樂湘文藝版三年級上冊第三課(集體舞)擺手舞-湖南省優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小學音樂湘文藝版三年級上冊第三課(集體舞)擺手舞-湖南省優課
集體舞《擺手舞》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湘藝版小學音樂修訂教材三年級上冊第三課——集體舞《擺手舞》(第二課時)
教材分析:
《擺手舞》是一首特意為孩子們創編設計的擺手舞歌曲。歌曲采用原始的土家族擺手舞的民歌音樂素材和節奏,創編了歌詞。歌曲為四二拍,六聲徽調式,一段體結構,起、承、轉、合句式,歌與舞相互結合,富有濃郁的鄉土氣息和土家族民間擺手舞的獨特風格。
擺手舞為土家族歌舞,土家語為“舍巴日”,意為跳擺手,又稱“跳年”。流行于湖南、湖北的土家族聚居區,是土家族最隆重的風俗活動。在土家族聚居區的地方,都有土王廟(漢族人稱之為擺手堂),每年農歷正月初三至元宵節,或四月初八,都要跳擺手舞,以祭祀土王,祈禱豐收。屆時,土家男女老少身著盛裝聚集在土王廟或廣場上,由巫師主持祭祀,然后比武,最后跳擺手舞。舞蹈中有大量的戰斗動作、打獵動作和農業勞動動作,以反映土家人的生產和生活。動作粗獷而歡快,變化很多。擺手活動按規模可分為“小擺手”與“大擺手”兩種,“小擺手”規模小,僅以一村一寨或一族一姓為主,人數幾十或上百,活動時間較短,多在擺手堂內進行,舞蹈動作多以農事和生活動作為主;“大擺手”規模宏大,往往是數十個村寨聯合舉行,人數多達幾千甚至上萬,不僅活動時間長,而且內容也較豐富,多在野外進行,它包括請神祭祀、跳擺手舞、唱擺手歌、演“毛古斯”、表演軍事競技、游戲等。擺手舞是集體舞蹈,場面越大越能顯示它的精氣神。它的形式比較簡單,由一個人在“擺手堂”(或擺手坪)中央的一棵大樹下(多為水杉、柏樹或桂花樹)敲鑼擊鼓,其他人圍成環形,隨著鑼鼓的節奏,一邊轉圈一邊跳擺手舞。有時兩人一行,有時四人一行,隊形依人數多少而定。舞蹈結束時,由一位老人用深沉而嚴肅的朗誦調歌唱土家族的歷史,從開天辟地、民族遷徙,直到現在,全部用土家語唱。唱的歌為“擺手歌”,是土家族最古老的歌曲。音樂多為上下句結構,伴奏樂曲有大鼓、大鑼,節奏明快、簡練。 學情分析:
三年級學生模仿力強、想像力豐富,接受能力較低年級有增強,紀律觀念也有加強,他們在接受別人的評價中能發現自身的價值,產生興奮感、自豪感,對自己充滿信心。他們喜歡與伙伴共同游戲、學習,在音樂藝術的集體表演形式和實踐過程中,能夠與他人充分交流、合作,從而增強集體意識和協調能力。
教學目標:
1、初步掌握《擺手舞》的基本特點和基本動作。
2、能積極參與集體舞《擺手舞》的學習及創編活動,從中體驗到與他人團結協作,互助互愛的樂趣。
3、通過學跳土家擺手舞,讓學生感受熱鬧的勞動場面和土家族的風俗民情,生發熱愛少數民族文化的情感。
教學重點:擺手舞的基本特點和基本動作。 教學難點:根據勞動場景創編擺手舞動作和表演隊形。 教學過程: 一、激趣
1、師:上次課我們已經學唱了歌曲《擺手舞》,土家人不僅歌聲優美,舞蹈也非常有特色。老師剛剛去土家山寨采風回來,學跳了一段擺手舞,想表演給大家看,請同學們仔細觀察,擺手舞的動作有怎樣的特點? 2、師表演擺手舞
3、請同學們說一說擺手舞的特點 4、出示課件:
擺手舞動作特點:1、順拐 2、屈膝 3、顫膝 4、下沉
5、師:今天,老師就和大家一起來學跳土家族的擺手舞!(出示課題)
【設計意圖:通過欣賞老師表演的擺手舞,初步了解擺手舞的基本特點,激發學生學跳擺手舞的興趣。】 二、學跳擺手舞 (一)、節奏
1、師:老師表演的舞蹈是經過藝術加工的,接下來我們來看一看最原生態的擺手舞。請同學們邊看邊注意聽一聽擺手舞的節奏。 (播放介紹擺手舞的視頻)
2、師:擺手舞動作粗獷自如,它的節奏也非常有特點,請同學們仔細聆聽音樂,模仿一下音樂中的節奏。
請同學模仿
3、師:這就是擺手舞中非常典型的節奏。
2/4匡 咚咚 | 匡 咚咚 | 匡咚 乙咚 | 匡 咚 || 師:請同學們一起來感受一下這個節奏。
4、出示樂器鑼和鼓,模擊節奏。
師示范敲擊節奏。
請兩位同學配合敲擊節奏,并請其他同學分別模仿鑼和鼓的敲擊動作。 (二)學跳擺手舞
1、師:在一鑼一鼓的伴奏聲中,土家人唱起了歡快的擺手歌,跳起了熱情的擺手舞。
生唱歌曲《擺手舞》,師范跳擺手舞動作。 2、學跳擺手舞
(1)學習擺手舞動作單擺與雙擺。
(2)邊唱邊跳合音樂,創編最后一句“擺只鳳凰飛天外”舞蹈動作及“結束句”的造型。 (3)完整表演《擺手舞》,注意改編的動作及結束造型。
(4)師:土家人特別的熱情,想邀請大家都到土家山寨去做客,瞧,土家人圍成圓跳著擺手舞在迎接我們呢,大家一起加入吧!請同學們伴著擊鼓聲圍成一個大圓。(師擊鼓) (5)集體表演《擺手舞》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模仿能力。從舞蹈基本要素入手,通過模仿,積累感性經驗,為舞蹈表現與創造打下基礎。】 三、創編
1、師:擺手舞的動作,除了單擺和雙擺,還有很多來源于他們的生產勞動。土家人非常的勤勞,以農耕生活為主,大家看,這就是土家人撒種的情景。誰能來模仿一下這個動作嗎?
請學生模仿撒種、插秧、收割、紡棉的動作。
2、師:剛才請同學們模仿了土家人勞動的動作,你能把這些動作融入到音樂當中嗎?
師:請同學們仔細聆聽音樂,以小組為單位,每組選取一個勞動場景,創編動作及簡單的隊形,使這些動作更具有舞蹈性。 3、分成四個小組創編,師分組指導。
【設計意圖:通過趣味性的學習情境,激發學生對舞蹈表現的探究愿望,引導學生通過組內學生的團結協作來編排舞蹈《擺手舞》。】 四、展示與評價 1、分組展示
剛才第一組的同學已經向我們展示了他們智慧的結晶,你們認為他們的動作表現和隊形的編排,有什么長處嗎?
自評互評師評2、集體展示
土家族一年一度的擺手舞會馬上就要開始了,我們也受到邀請參加舞會的表演,你們準備好了嗎?
師在圓心敲擊節奏 生分四組同時表演,后圍成大圓邊唱邊跳表演《擺手舞》。 【設計意圖:利用舞蹈藝術的集體表現形式和實踐過程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意識和在群體中的協調能力。在師評和互評過程中,相互學習。】 五、課堂小結
今天老師帶著大家走進土家山寨,學會了擺手舞,參加了擺手舞會,感受了土家族人的幸福生活。這只是我們少數民族文化的很小一部分,希望大家能成為民族文化的傳承者和傳播者,繼承和保護我們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弘揚傳統民族文化。
教學反思:
擺手舞是土家族十分珍貴的文化遺產,是土家族流傳最廣的一種大型歌舞。本堂課是以舞蹈為主的綜合課。通過課程的學習,學生熟悉并熱愛土家族的音樂舞蹈文化,增強民族意識、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情操。
在本堂課的設計中,以土家采風,學跳擺手舞,創編集體舞《擺手舞》參加土家族擺手舞大會為主線,課程的全部教學活動以學生為主體,始終將面向全體學生放在首位,師生互動,將學生對音樂舞蹈的感受和集體創編活動的參與放在重要的位置。
在教學過程中,我根據教學目標,利用學生好奇、好動、好問的心理,運用各種教學手段創設有趣的學習情境,通過教師舞蹈的展示,到擺手舞視頻的觀看,初步感受土家民間舞“擺手舞”的魅力,掌握擺手舞的基本特點和典型節奏,激發學生學跳擺手舞的興趣。通過分組創編撒種、插秧、收割、紡棉等擺手舞的動作,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重視自主學習的探究過程,使學生能夠積極參與以即興式自由發揮為主要特點的探究與創作活動。在舞蹈創編的實踐過程中,學生能夠與他人充分交流、密切合作,不斷增強集體意識和協調能力。讓全體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音樂表演實踐,使學生在親身體驗中表達對民族民間舞蹈的熱愛之情,使他們在生動、活潑、愉快和諧的氣氛中引起積極的情感共鳴,從而獲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教學中,我的這些設想,在緊湊的銜接中一步步地呈現著。基本是將自己的設計充分地運用到了本節課中,沒有隨意的增加和刪減。課后,我回頭來想,我重點把握了本課的擺
手舞動作學習和舞蹈創編部分,突出整節課的完整性,既有收獲,也有遺憾。我設計了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從教師的舞蹈表演、擺手舞視頻的欣賞、樂器鑼和鼓的加入,到擺手舞基本動作的學習,隊形的變化,模仿勞動場景分組創編擺手舞及展示,最后老師在中間用鑼和鼓伴奏,全體同學一起展示。這些設計環節讓學生能夠更多地參與舞蹈創編及表演活動,并對自己和他人的表演作出簡單的評價。學生樂于參與,并能樂在其中。當然,這節課也留下了一些小小的遺憾,忽略了一些課堂中的細節。比如,在節奏的模仿環節,學生是有能力完整的聽出擺手舞的節奏,但是由于環境等客觀因素的影響,注意力不集中,沒能仔細聆聽,教師也因為時間關系沒有給學生反復聆聽的機會,只是一句帶過。又如,在學跳擺手舞的環節中,有個別同學表現非常優秀,可以請她們上臺展示,給予表揚鼓勵,發揮榜樣作用。
總之,這是一次非常好的鍛煉,在集體舞的課型上,我又有了新的收獲和做法,也為今后的教學實踐和探索打下了基礎。
案例研討:
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和教材的具體要求,把這一堂課定位為以舞蹈為主的綜合課。在這堂課的初步設計中,運用了大量的舞蹈語匯和情境創設,以為這樣可以更好的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可是在實踐教學中才發現,太多的程序只會變成上課的負擔,加大組織教學的難度,而是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調整上課的內容。在教學中,不要用“標準答案”來束縛學生。同一個練習,可能有多種答案,同一個情境,可能有多種表現的方法。同時教師也要調整上課的心態,上課的目的不再是學會一些設定好的動作,而是在老師的引導、師生之間的交流、以及學生之間的團結協作中,充分的發揮學生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從中得到新的知識與技能。因此上課會變得更加輕松愉快,語言也會親切許多,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
在教學設計中,教師不是機械的再現教材,而是創造的使用了教材,將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作為本課的首要目標。注重學生創造性能力的培養,提倡自主,關注合作。教學中較好的關注了學生對藝術表現要素的理解,以及表現技能的提高,但并沒有強調專門的舞蹈技巧的訓練,能把知識與技能放在具體的藝術實踐活動中,與情感、態度、興趣等因素緊密結合,在感受與鑒賞中學習,在表現與創造中深化。教學效果好,教學過程完全是一種師生互動的過程,技能、知識、情感均達到預定目標。但在教學的過程中,還存在著不少的問題。在教學中,應更多的重視舞蹈實踐的創造過程,培養和鼓勵學生的創造精神,讓學生積極的思考,主動的創造,使學生能在課堂中快樂的學習,快樂的成長。
附:教師簡介
劉星,女,漢族,湖南長沙人,湘潭市岳塘區火炬學校音樂教師,中共黨員。熱愛工作、熱愛生活。從事音樂舞蹈教育10年,曾多次帶領學生參加各項舞蹈比賽,并多次被評為省、市級“優秀指導老師”。執教的音樂課《雁兒飛》獲得省一等獎。撰寫的論文曾多次獲得省、市級獎勵。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