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乒乓變奏曲
所屬欄目:小學音樂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小學音樂人音版四年級上冊《乒乓變奏曲》武漢市光谷第一小學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小學音樂人音版四年級上冊乒乓變奏曲-武漢市光谷第一小學
《乒乓變奏曲》欣賞創編綜合課教學設計
——人音版第七冊第三單元“快樂的校園”
武漢市光谷第一小學 呂露
應用創新點:
1、技術降低音樂創作門檻,讓人人都可能成為音樂制作人 2、玩習音樂,打破時間空間限制,興趣驅動,寓教于樂
3、創造思維培養打破審美教育的狹小空間,成為音樂教育新趨勢 4、關注動態生成,在疑惑處點撥,大數據輔助教育個性化
教材分析:
鋼琴曲《乒乓變奏曲》是人音版教材第七冊第3單元《快樂的校園》中的一首欣賞曲。它的主題音樂取材于兒童歌曲《小小球兒閃銀光》,活潑歡快,表現了孩子們打乒乓球時的快樂神情和熟練的球技。音樂主題非常簡潔,帶頓音的單聲部旋律由左右手交替彈奏,靈巧輕快,好像乒乓球在小球手你推我擋之下,一來一去,銀光閃閃。樂曲包含五個變奏。第一變奏:主旋律在上方由右手彈奏,低音部左手彈奏十六分音符的分解和弦;第二變奏:左手在低音部彈奏主題,右手以上面這種分解和弦音型作伴奏;第三變奏:左、右手均彈奏十六分音符的分解和弦音型,但主旋律鑲嵌在高音部的強位上;第四、五變奏:在和弦的襯托下,主題變化出現于高音部及低音部。但樂曲最后仍由右手奏出一個旋律扶搖直上的樂句作為結束,使人如聞為精彩的球賽所發出的喝彩聲。
學情分析:
四年級學生處于小學的中級階段。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不再僅僅停留于喜愛音樂外在豐富、形象生動的表面上,而是逐漸產生了對其深入探究的興趣。經過了三年的學習,他們已具備了基本的識譜技能、初步的音樂感知能力和音樂分析能力和一定的信息技術操作能力。這個年齡段的學生對周邊的事物產生著濃厚的興趣,有著強烈的學習愿望,具有較強的自行探究的能力,在觀察能力、思維能力、音樂實踐方面都有了較好的提高。強烈的好奇心促使他們喜歡在自己的探索中獲取知識,喜歡在玩中學,喜歡在做中學,喜歡在想中學,喜歡在用中學。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目標:
1、 能夠完成教師發布到班級網絡平臺上的學習任務,掌握“變奏”和“變奏曲”的相關知識。
2、通過聆聽、分析鋼琴獨奏曲《乒乓變奏曲》,初步感受、理解變奏曲的曲式結構以及變奏的創作手法,并嘗試創作簡單的變奏曲。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運用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 課前網絡自主學習,初步掌握本課知識點。課中問題驅動,深入探究,理性理解“變奏”和“變奏曲”。課后拓展,實踐應用,培養學生的音樂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本課的學習從音樂的變奏中感受乒乓球比賽的激烈場面,在參與網絡互動學習、課堂探究活動、拓展創編活動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思維能力和創作能力以及培養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教學環境與準備:
教育云平臺、電子書包、音樂軟件
1、平板電腦一手一臺,安裝教育云平臺教學助手、“隨身樂隊”音樂軟件。
2、微課、教學課件。
3、教育云平臺,教師發布學習任務和微課,學生在論壇上發表收獲和困惑。
教學過程:
本課分為【課前自主學習】→【課中問題驅動,深入探究】→【拓展創編,實踐應用】三部分。
一、前置學習,激發興趣
教師在教育云平臺上發布任務單,請學生在家完成以下任務:
1、反復聆聽樂曲主題,并嘗試做以下運動(跳遠、踢球、打乒乓球),感受音樂的特點更貼近于哪一種運動?
2、練唱并記憶主題旋律,感受音樂主題與音樂形象的關系 . . . . . . . . . . . . 樂譜 3 3 1 1 | 2 2 5 | 1 51 3 | 2 1 2 | . . . . . . . . . . . .
3 3 1 1 | 2 2 5 | 1 51 3 | 2 3 1 |
3、觀看《小小球兒閃銀光》視頻,試著唱一唱歌詞加深對主題旋律的印象,發現與主題旋律的關系。 4、觀看微課,了解什么是變奏和變奏曲式 5、在論壇上反饋收獲、感興趣的問題
二、翻轉課堂,突出問題 (一)學習回顧與設疑:
學生通過小組匯報的形式回顧課前任務,教師點評,為本節課音樂活動的開展做鋪墊。觀看之后,教師把學生在網絡交流互動中提出的關注度較高的問題拋給大家——“音樂是如何進行變奏的?”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以《乒乓變奏曲》為例,問題驅動進行深入探究。
三、整體感受、凸顯難點
創設情境:音樂耳朵訓練營
1、完整地初聽《乒乓變奏曲》全曲,結合課件觀看視頻乒乓球比賽場景(如果有VR設備則是學生戴著設備體驗乒乓球游戲,背景音樂均為《乒乓變奏曲》)
感知樂曲情緒是怎樣的?有什么變化、用什么樂器演奏?節拍是? 2、復聽全曲
師:主題在樂曲中變化出現了幾次?請把結果輸入面前的平板電腦中”(課件出示問題)
學生帶著問題邊聽音樂。邊聽邊用手指表示次數,把答案輸入平板電腦中,用平板電腦進行大數據統計,教師調查了解全班學生對這一知識點的認知。
四、分段鑒賞、突破難點
老師不急于公布正確答案,于是在平板電腦發布任務單,完成辨析任務。
“老師將這首樂曲的旋律分成了六個不同的音樂文件,請你分別對比聆聽,你能聽出哪些樂段是主題旋律的變化重復?”
(一)分段聆聽,通過平板電腦進行答題
通過大數據庫反饋學生的聆聽結果,教師發現前三個變奏因為比較容易分辨,難點和爭議很有可能在于變奏四、五。
(二)重點帶領學生辨析第四段和第五段音樂 變奏四:高音區加花
1、圈一圈,課件出示變奏四的樂譜,教師出示圈出主題旋律音的樂譜,讓學生發現主題旋律音出現在高音區。
2、聽一聽:為了達成統一認識,教師播放《乒乓變奏曲》的音樂片段——變奏4,跟隨音樂演奏音樂主題,讓學生徹底認識到變奏4就是主題音樂的重復,但有變化。
3、畫一畫:生畫出旋律線,發現主題隱伏在上行和下行的琶音中。 4、想一想:我們的主題是跳躍的,而這段變奏是起伏連貫的,讓你感覺作曲家是在表現怎樣的場景呢?(抽拍的慢動作,觀眾的視線)
5、演一演:學生根據音樂旋律的起伏做結合樂曲主題表演音樂情境。
6、小結:這種將主題旋律的音區移高,并且在主要音之間加入過渡音的變奏創作手法叫做“高音區加花”
變奏五:低音區加花
教師播放音樂片段——變奏5,學生帶著問題聆聽。視譜發現變奏手法與變奏4類似,但是音區移到低音區。教師小結變奏創作手法——低音加花。
(三)明確前三個樂段是主題變奏,達成共識
教師帶領學生分別視譜,“旋律發生了什么變化?讓你聯想到怎樣的場景?” 師小結前三段變奏手法: 變奏一:加入伴奏 變奏二:音區移低
變奏三:音區移高、旋律隱伏,初步達成共識,即前三個音樂文件是主題的變化重復。 課件出示結構圖,教師小結樂曲結構與變奏手法。 五、學后測試,突出實效 1、 鞏固與測試:
A再次完整欣賞感受樂曲,師生分組分別用唱詞、彈舌、模唱旋律、拍腿、表演乒乓對戰等形式表示出主題和五個變奏。
B打亂變奏順序,聽辨變奏樂段,在平板電腦用教學助手進行搶答。 2、 總結、講解變奏曲體裁、揭示樂曲標題。
師小結:像剛才我們欣賞的這種音樂的主題沒變,但主題樂句的每一次出現都發生了變化。這種音樂結構形式我們稱它為“變奏”。當一首曲子由主題和若干次的變奏組成,我們就稱它為變奏曲。
六、應用知識,拓展創作 創設情境:音樂創客實驗室
師:變奏曲的形式很多,它可以在音樂的節拍、節奏、速度、力度、音高以及音色上進行變化。今天我們就來嘗試一下用變換主題旋律的節拍、節奏、音區和音色的方法來進行變奏的創作。
教師出示書上的四種節奏型,將學生分為四個小組,每個小組負責一種節奏進行改編,把曲譜記錄在紙上。并用音樂軟件WALK BAND(隨身樂隊)鍵盤輸入錄制成MIDI片段。 1、 分組合作談論嘗試創編,教師來回巡視指導。 2、 小組展示,教師將各組編創作品輸入電腦。
3、 教師用編曲軟件Cubace將四個小組的編創旋律組成一首完整的樂曲,給全班欣賞,享受創作的成功和樂趣。
5、 將全班同學創編的《新乒乓變奏曲》音樂文件轉化為手機鈴聲,分享給班級群。 6、 總結拓展
師:我們今天學習了“變奏曲”,并欣賞了一首鋼琴獨奏曲《乒乓變奏曲》,知道了什么是變奏曲,也自己實踐了變化音樂。回家后大家可以在網絡上搜索更多的變奏曲,更進一步了解什么是變奏。只要你用心,我相信你們每個人都會成為小小音樂家。
教學反思: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開展和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我國的小學音樂教學質量和教學實效都得到了顯著的提升,并且在課堂教學中越來越重視對小學生的音樂欣賞教學。然而在實際的小學音樂欣賞教學中, 小學音樂欣賞教學授課的對象年齡小,理解能力相對較弱,其音樂欣賞能力處于起步階段,這給小學音樂欣賞教學帶來了一定的難度。在實際操作中,又受到教學設備落后、音像資料缺乏,又或者是不適合大班教學等各種客觀的條件的限制,導致教師對這些策略能否應用產生了動搖。其次,小學生由于年齡小,專注力較弱,在課堂上注意力集中的時間有限,也是音樂欣賞教學質量難以提升的客觀因素。以上各點,都是制約小學音樂欣賞教學發展的重要因素。為了實現小學音樂欣賞教學實效的提升,更好地激發小學生的音樂興趣,必須客觀分析、綜合考慮,找到科學的解決對策,使小學音樂欣賞教學的水平得到質的提升。
隨著信息化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現代信息技術應用越來越廣泛。此種情況下,我們音樂欣賞教學應當注重現代信息技術的合理運用,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發揮現代信息技術的作用,優化音樂欣賞教學方式、音樂欣賞教學環境、音樂欣賞教學手段、音樂欣賞教學方法,提高音樂欣賞教學效果,培養音樂人才。
(一)翻轉課堂激發學生學習動機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小學階段學生進行有效的音樂教學,首要條件就是學生具有音樂學習興趣。基于此點,本課運用翻轉課堂理念,在教育云平臺發布任務進行課前導學,將歌曲視頻、生動有趣的微課、體驗式的運動融入課前任務中,改變傳統的填鴨式音樂教學方法,激發學生音樂學習興趣,促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音樂知識、技能學習。促使學生通過視覺和聽覺能夠真實的感知音樂,感知音樂的奧妙、感知音樂的力量,激發學生音樂學習興趣。 (二)大數據統計關注課堂動態生成
本課的教學設計充分體現了“以生為本”的生態課堂理念,從一開始的拋出問題,到重難點的賞析突破,都是來源于信息技術的大數據統計,第一時間關注學情,調整教學的環節。使欣賞課堂更有針對性,更具實效性。
(三)教學助手輔助課堂高效
教學助手中的在線搶答、繪圖圈注、學生演示、測試答題等功能大大提升了課堂的效率,顛覆了傳統課堂中“鋼琴、黑板、錄音機”的欣賞教學課堂模式,讓課堂互動性更強,體現了欣賞課個性化特征。 (四)音樂軟件運用培養音樂創客
以往的欣賞課教學中進行音樂創編是比較具有難度的,然而在本節課的音樂軟件輔助下,孩子們興趣盎然地進行了分組創編,打破了以往樂器設備的局限,既鞏固了本課所學的“變奏”知識,又享受到創造的成功感。有助于開發學生音樂潛能,對于培養學生成為音樂人才有很大幫助。 (五)現代信息技術營造音樂欣賞情境
創設生動的、趣味的音樂欣賞教學情景和教學形式,可以把音樂作品的內涵和藝術美挖掘出來,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等多種器官,給學生提供探索知識、發現知識、運用知識的空間,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增強學生音樂欣賞能力。對于音樂欣賞情景的營造,本課用現代信息技術制作動畫、播放音頻等,在音樂欣賞課堂上創建逼真的音樂情景,促使學生融入到情景中,再通過音樂故事視頻、音樂作品的播放,促使學生直接的體會音樂創作的背景、音樂情感,這對于學生真正融入到音樂欣賞課程教學中有很大作用。 欣賞教學有一定的難度,需要采用有效的教學手段,合理的開展音樂欣賞課程教學,才能促使學生真正投入到音樂欣賞課程中,了解和掌握音樂欣賞理論知識、音樂欣賞能力。基于此點,在音樂欣賞教學中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是非常必要的,可以創設多媒體教學課件、編排音樂欣賞作品、營造音樂欣賞情景,激發學生音樂學習興趣,促使學生真正投入到音樂欣賞課程中,逐漸提高學生音樂欣賞能力。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