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美麗的夏牧場
所屬欄目:小學音樂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小學音樂人教版(簡譜)六年級上冊唱歌美麗的夏牧場-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小學音樂人教版(簡譜)六年級上冊唱歌美麗的夏牧場-
美麗的夏牧場
教學目標
1.學習歌曲《美麗的夏牧場》,并為歌曲設計多種演唱形式,能為歌曲加入打擊樂伴奏。
2.用優美的歌聲來表現歌曲美好的意境,了解與哈薩克相關的音樂文化,培養對少數民族音樂的喜愛之情。
3.了解什么是骨干音,并能找出歌曲中的骨干音6 2 3 教學重、難點
1.用優美清晰、自然流暢的聲音演唱歌曲《美麗的夏牧場》,并能用深情的歌聲表現歌曲的意境。
2.引導學生為歌曲設計多種演唱形式,更好地表現歌曲內容。 教材分析
《美麗的夏牧場》這首歌曲為一段體,G大調,4/4拍。歌曲將第一、二樂句多次反復構成全曲。歌曲的旋律多次反復,六個樂句,除第五樂句外,一、三樂句的旋律完全重復,二、四樂句的旋律完全重復,第六樂句在旋律上與二、四樂句重復。歌曲旋律起伏流暢,優美動聽,充分表現了新疆哈薩克夏牧場的美麗景色,感受草原人民的質樸和熱情,喚起人們對新疆的熱愛與向往。 教學用具
多媒體 電子琴 打擊樂器 教學流程
一 、組織教學
1.聽《掀起你的蓋頭來》音樂旋律快樂的走進教室。
2.提問:同學們剛才聽到的這段音樂演唱的是什么地方的民歌? 學生回答(新疆)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聆聽音樂律動,初步感受新疆民族音樂風格。 二、導入新課
師:在美麗的新疆生活著熱情好客的哈薩克族,他們世世代代生活在天山腳下,以游牧為生,是個能歌善舞的民族。 1.欣賞( 新疆草原風光圖片和新疆音樂ppt)
2.教師介紹哈薩克族民族樂器冬不拉、手鼓。(ppt課件) 師:哈薩克族民族樂器主要有冬不拉和手鼓。
【設計意圖】通過視聽結合的方式,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引領學生走進歌曲《美麗的夏牧場》;通過觀看多媒體圖片認識哈薩克族民族樂器,進而了解新疆哈薩克族風情,并引入本課歌曲的學習
3.提問:欣賞完這段音樂風光片,你覺得新疆是不是特別美麗呢?學生自由回答。(出示課件)
師:在美麗的天山腳下,有很多肥沃的牧場,牧民們在這片草場上放牧,高歌,今天我們一起學習哈薩克民歌《美麗的夏牧場》。 三、學習歌曲
1.聆聽歌曲《美麗的夏牧場》(出示課件 音樂范唱)
教師提出聆聽要求:注意聆聽歌曲的情緒,聽完以后說說你這首 歌曲的初步感受。
學生回答:這首歌曲的情緒是優美、贊美等等。
師:同學們回答得非常好,我們再來聽一遍這首歌曲。(學生聽后談感受)
2.再次聆聽歌曲《美麗的夏牧場》。(出示課件 音樂范唱) 提出問題:(1)歌曲是什么速度? 學生回答:中速。
3.復聽歌曲,(出示課件 音樂范唱)
(2)歌曲表現的內容是什么?你能用一個詞來形容一下
歌曲中的夏牧場嗎? 生:美麗的等等。
師:歌曲表現了天山腳下的夏牧場的美麗景色和牧民們的幸福生活。
四、學習歌曲旋律《美麗的夏牧場》
教師出示《美麗的夏牧場》曲譜,學生跟琴分句學唱歌譜,找出骨干音。
提問:請同學們仔細觀察曲譜旋律中哪個音出現的最多?哪兩個樂句旋律相同?請同學們上臺畫出結構特點,教師提示學生注意曲譜中的“連音線”。
學生回答:旋律中“6 2 3”音出現的最多,一二樂句旋律相同。
師:“6 2 3”出現的次數較多,并且所處的位置教重要,我們把這樣的音稱之為“骨干音”。(出示PPT課件)
師:以“6 3 ”音為主的旋律一般給人們感覺比較優美,再加上中速的演唱速度,讓歌曲更加抒情。
師:讓我們用優美的聲音用“la”來哼唱歌曲的旋律,做到輕聲高位。
【設計意圖】通過學唱曲譜,感受旋律的特點、了解歌曲調式,從而進一步感受“哈薩克民歌”的音樂風格。 五、學習歌詞。
1.學唱第一段歌詞,找出你認為最難唱的地方。 學生說出難唱的地方,老師幫助學生解決難點。
2.請大家跟著老師的琴聲再把第一段歌詞完整地唱一遍,找出最抒情的一句。
歌曲中“啊”用連線“⌒”連接,顯得尤為抒情。
3.教師指導學生演唱“啊”(第三樂句),并在聲音的運用上加以指導。(出示課件) 4.學生唱第二段歌詞。
這段歌詞中提到的“阿肯”是哈薩克族人民對民間歌手的尊稱。阿肯能根據當時當地的情景即興編詞彈唱,這是其他歌手所不及的,所以他們受到哈薩克族人民的特別尊敬。(師介紹阿肯的ppt課件) 5.聆聽歌曲《美麗的夏牧場》伴奏,完整地演唱歌曲。 六、 歌曲處理 1.分析歌詞。
第一段歌詞描寫了夏牧場的美麗,有紅花、綠水,遠處的冰峰和近處的牛羊。演唱時要用優美抒情的歌聲唱出夏牧場的美麗景色,第五樂句“啊”要唱得連貫流暢、優美抒情。
第二段歌詞描寫了牧民們的幸福生活,炊煙裊裊、奶茶飄香、歌聲陣陣。演唱時心情應稍帶激動。
2.為歌曲設計、安排各種演唱形式,將這首歌曲唱得更為動聽。 (1)學生采用提問或小組討論的方式為歌曲設計多種演唱形式及加入打擊樂器的伴奏。
例如:前四小節領唱,中間四小節由男聲或女聲齊唱,最后四小節為男女聲合唱或兩個小組互換進行演唱,上臺表演唱等。
(2)學生分小組進行展示。
(3) 為歌曲編配打擊樂器,分小組進行表演。
【設計意圖】通過各種形式的演唱,幫助學生理解并表現歌曲,從而做到對歌曲的準確演唱。
七、拓展延伸 、參與活動 、交流學習收獲 歌舞表演:《美麗的夏牧場》 1.加入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 2.創編舞蹈動作
3.交流這節課的學習收獲
【設計意圖】 結合不同的藝術形式豐富學生的藝術體驗,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幫助學生更好的表現歌曲,激發學生對民族音樂的熱愛,同時加深對哈薩克族音樂的認識。 八、課堂檢測
用不同的形式創編舞蹈動作,交流學習收獲。 九、課堂小結
師:今天,我們走進了美麗的哈薩克族,來到了天上腳下,聆聽了草原人民用他們甜美質樸的歌聲,贊美著美麗的草原,表達了他們自豪的心情,他們的音樂和舞蹈給我們帶來了美的享受。讓我們再一次跳起歡快的舞蹈,唱起甜美的歌,結束今天的草原之旅。(ppt音樂)
教學反思:在教學環節上我首先設計實效的活動:通過讓學生聽、看、唱、動、想等多種音樂活動,體驗歌曲的意境,感受音樂的風格和對少數民族音樂的喜愛,讓學生感受音樂的快樂。動態的課堂給學生帶來了活力與激情,遵循“簡單實效”的原則,在這節課上首先采用音樂律動導入,接著播放一段新疆地方特色比較濃的風光圖片讓學生置身在音樂的氛圍中,然后導入本課的學習。接著聆聽音樂、讓學生體會歌曲情緒,并能感受到音樂的美,以便于更好地、更快捷地學好歌曲。學生先哼唱這首歌曲的旋律,初步感受歌曲的情緒。最后通過各
種形式能用優美、深情地歌聲準確演唱歌曲,表現歌曲意境。在拓展活動時學生能用舞蹈和打擊樂的形式表現歌曲培養了學生的表現力,很好的完成了本課的教學。
不足:語言組織不完美,學生的激情沒有別充分調動起來。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