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leaves need,make food
所屬欄目:小學英語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北京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下冊Unit 2 Lesson7 How do leaves need to make food北京市朝陽區花家地實驗小學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教學基本信息
課題
Unit 2 Lesson7 How do leaves need to make food?
是否屬于
地方課程或校本課程 是
學科 英語
學段: 高段
年級
五年級
相關領域 自然—植物
教材 書名:義務教育教科書 教材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8 年 3 月
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
《英語課程標準》(2011版)指出:語言即是交流的工具,也是思維的工具。學習一門語言能夠促進人的心智發展,有助于學生認識世界的多樣性,豐富生活經歷。學生通過英語課程掌握基本的英語語言知識,發展基本的英語聽、說、讀、寫技能,初步形成用英語與他人交流的能力,進一步促進思維能力發展,展現個性。
《發展心理學》指出思維是在社會實踐、教育培養中發展起來的,如何培養思維能力是心理發展與教育的重大課題。有關思維發展的研究,按年齡劃分,小學階段正處于從具體形象思維逐步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因此小學階段是形成比較穩定的抽象思維能力的關鍵期。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提供大量的間接知識經驗,引導學生通過分析、比較、概括等方法對事物進行深入思考,發展和完善學生綜合分析能力。
基于以上理論,本課教學中,在學習文本環節,我將通過故事教學形式引導學生對Little tree 需要水分進行分析,引出本課主題Needs,構建知識,發展語言技能。我還將提供視頻短片,豐富語言材料,拓展學生視野。在拓展、應用環節,通過Watch the video活動,進一步植物生長所需條件進行討論,構建知識,發展語言技能。
教學背景分析
教學內容:
1. Lesson7 主題課文
學生情況:
學生通過第6課的學習,能用功能句“What do leaves do ? They make food for the tree.” 來描述葉子的功能。學生在5年級上冊學習了功能句“The windows are dirty. They need cleaning.”學生掌握了need的意思“需要”。因此他們學習本課的功能句不會太困難。
學生對植物話題感興趣,他們還在5 ,6 兩課學習時制作了 Lapbook.
教學方法:
1. 情景教學法 2. 講授教學法 3. 任務型教學法
4. P教學法:Warming-up, Presentation, Practice, Production, Homework 5. 交際型教學法 6. 合作學習教學法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目標:
1. 學生能夠在談論葉子的生長過程中聽懂、會說、會使用四會單詞nothing, earth, without, sun, their理解葉子生長的必備條件,能表達。
2. 學生能夠聽懂、理解功能句What do they need to make food? They need sunlight, air, and water.。 了解綠色的葉子能制造營養的道理,并嘗試描述葉子的功能和生長的必備條件; 3.學生能正確理解并流利地朗讀課文,程度較好學生能夠表演課文。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1. 通過舊知識遷移和畫音節的訓練,使學生能夠正確認讀本課單詞。
2. 通過聽錄音、朗讀課文的訓練,使學生能正確理解并朗讀What do they need to ..?和They need…描述葉子生長的外界條件。
3. 通過聽錄音、觀看視頻、回答問題、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使學生能夠朗讀本課課文,程度較好學生表演課文。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學生能夠感知植物需要的明媚的陽光、新鮮的空氣和干凈的水和土壤才能茁壯的成長。
教學流程示意
Watch a video Answer a question
Production 8mins
Learn the dialogue
Presentation 20mins Story time Warming up 5mins Tell the topic
Free talk
Lead-in
3mins
Introduce the plant card Show the picture of dialogue
Listen and tick Listen and read or act
Homework Make a Lap book
教學板書設計
Lesson 7
English names
Plants Needs Different jobs
What do leaves need to make food?
What do leaves need to grow up? They need ….
教學階段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置意圖
時間安排
Warming up
向學生打招呼,引導學生介紹自
己的plants cards
板書:English names, different jobs
1. 學生展示plants cards ,介紹
植物各部分名稱及功能
復習舊知 2mins
Lead-in
出示故事圖片,播放故事音頻
1. 學生聽錄音跟讀,了解故事
內容。 2. 學生回答問題,Why does the little tree feel thirsy? 并分小組進行討論。 通過理解故事,引出本課
主題 Needs 5mins
Presentation
Acitivity1: Show the picture What can you learn from the picture?
學生觀察課文主題圖,表達想法。
I can see…. I can know…. I know….
通過觀察圖片,充分預測,
獲取圖片信息。 5mins
Acitivity2: Please tick 教師引導學生聽錄音,打鉤 學生聽錄音第一遍完成 Please tick 小條。
通過聽錄音,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獲得主旨信息。了解葉子制造養分所需條件,獲取細節信息。
3mins
sunlight air water soil space
Acitivity3: Ask questions
Q1: What do leaves need to make food?
Q2: Can the plants live without the sun?
學生聽錄音第二遍,回答問題。
通過回答問題,了解課文內容,能初步表達葉子制造
養分所需條件,表達細節信息。
5mins
Acitivity4:read follow the computer
教師播放課文錄音
學生聽錄音跟讀課文。
通過跟讀模仿,糾正語音語調。
2mins
Acitivity5:Read or act
教師引導學生分組進行表演,引導學生用手勢給出評價
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或分角色表演課文。 通過表演提高學生學習興
趣。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全
體學生參與,調動積極性。
8mins
Production
Activity1: Watch the video
教師播放視頻
學生觀看視頻短片。
利用課外資源,增加學生視野,提高英語學習興趣。
3mins
Activity2: answer the questions
What do Plants need to grow up? 教師提出問題
學生回答問題,展開討論。 What do Plants need to grow up?
學習soil ,space
7 mins
學習效果評價設計
評價方式
教師評價:口頭評價和獎勵小印章,采用不同程度的口語評價法,及時鼓勵學生,讓學生在公平的鼓勵中不斷進步,不同程度的口頭評價如:good /very good /perfect/wonderful/ great等讓學生了解自己表現的程度,也為其他同學設立了努力的方向。
學生評價:結合本課內容,通過給星星涂顏色的方式進行評價。本評價方法符合課文內容,對學生在整個課程中的表現起到監控作用,促進了課堂效率的提高,也讓學生對自己課上的表現進行自評。 學生互評:語言拓展環節,用手指表示星星數量進行評價。
本教學設計與以往或其他教學設計相比的特點(300-500字數)
1、 以“構建知識,發展技能,拓展視野,活躍思維,展現個性”為主線,設計教學活動
本課教學中,通過文本學習,教師引導學生觀察主題圖,捕捉細節信息自主構建知識,通過對黃色箭頭的分析,初步描述植物生長所需條件。在課堂拓展環節,通過觀看視頻短片,豐富語言材料,拓展學生視野。通過“旅行咨詢”活動,進一步對交通方式、出行時間,出行費用等更加豐富的信息進行綜合比較,引發學生深入思考,提出建議,發展語言技能,進行思維訓練。為了語言交際的完整性和真實性,本課拓展和延伸是否采納他人建議,展現個性。
2、教學活動設計有層次,層層遞進
本課拓展環節是“旅行咨詢”,學生運用語言進行交際,表達,梳理信息,完成本課家庭作業寫一篇旅行計劃,從而是“旅行咨詢”活動實效性更強,增加學生交流欲望。 3、教學活動多樣化、情境創設真實化,讓學生體驗學習樂趣。
通過圖片、視頻、旅行咨詢等活動,吸引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激發學生實踐的熱情,培養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
教學反思(1000-2000字數)
通過本節課教學,我反思很多,主要有以下幾點:
面向全體學生,減少一對一問答頻率。優秀生回答問題后,潛能生能夠重復,關注潛能生課堂學習情況。
課前5分鐘閱讀要明確能力培養點,提取直接或隱含信息、提取單個或多個信息、形成解釋、作出評價、實際運用、整體感知,每個小故事著重一個點,課課練習,做到“小步子,高頻率”。另外5分鐘閱讀要達到100%孩子有反饋,如使用underline方法,促進孩子思維外化。故事教學中的問題設置要體現培養學生閱讀能力,教學步驟要有邏輯性。
在英語科中,培養學生的英語閱讀理解能力尤為重要。相對于學生語言水平的提高以及相關閱讀興趣的激發而言,如何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才是閱讀課的最終目標。事實上,我們的學生可用英語的平臺多以閱讀為主。
在本節課中,以故事導入,最好是學生比較感興趣的,同時也是教師感興趣或者了解的,這樣才能引起師生的共鳴,拉近學生和教師的距離,為創造一個熱情的、活躍的、和諧的課堂氣氛打下基礎。因為以前那種教師以課堂主體,學生為客體的“填鴨式”教學模式對學生的影響非常深,如果沒有一個良好的課堂氣氛,那么這種影響的消除就缺乏基礎,勢必難以進行。前面的自由復習、練習、瀏覽和作業,都是為了有效的鞏固學生的知識,我們要科學地知道學生鞏固知識,而不是自己一味地講解完后,再讓學生課后自己死記硬背。根據艾賓浩斯記憶曲線的原理,人類的遺忘速度是先快后慢,所以我們讓學生在課堂結束前,通過布置作業在當天晚上,這幾個比較關鍵的時間,有效的鞏固知識,這樣可以用最少的時間達到最好的效果。(其它的幾個關鍵時間包括一個星期后、一個月后和半年后) 總的來說,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要本著學生為主體,教師起主導作用的原則,注重課堂氣氛和教育節奏的把握,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在盡可能調動學生各種感官器官的情況下,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其他方面的能力。同時,教師應有意識的向學生傳授正確的閱讀策略,引導學生進行適量的課外閱讀,注意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由于個人的經驗和知識的局限,可能所述有所缺點,以上僅是教學中的粗淺略見,希望不吝指正。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