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統計圖的選擇
所屬欄目:小學數學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北師大版六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二課時視點結構教學“6環節+”教學設計《統計圖的選擇》四川省 - 成都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視點結構教學“6環節+”教學設計——《統計圖的選擇》
一、教材分析
本課內容選自北師大版教材六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二課時。這是在學生學習了三種統計圖的基礎上,通過同一情境下的數據對比分析掌握三種統計圖的特點,通過實際需求選擇合適的統計圖。分析整套小學教材,數據分析和數據串聯是小學階段較為薄弱的統計學知識,而本節課既是前面三種統計圖的回顧,又是對后續統計學知識奠定基礎,因此本內容可以拓展延伸關于培養學生統計思想,情境預測、決策能力,數據分析能力。
二、學情分析
學生在前面已經學習過了三種統計圖,較為清楚地知道各種統計圖的特點,并且具備一定的數據收集與整理能力。但是對于如果在具體情境中選擇合適的統計圖較為模糊,而且在以往的學習中,缺乏對數據分析、數據串聯的經驗,因此本節課的重點在于處理如何深刻理解三種統計圖的特點,難點在于如何體會數據的價值,挖掘數據背后的信息。
三、教學目標
1、理解三種統計圖各自的特點,能根據不同的問題選擇適當的統計圖描述數據。 2、經歷歸納統計圖特點的過程,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
3、經歷信息獲取、統計圖選擇的過程,發展學生的歸納推理能力,培養學生全面思考的能力;
4、經歷數據串聯分析過程,體會統計圖與生活的實際聯系,發展學生的統計觀念與意識。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三種統計圖各自的特點,能根據不同的問題選擇適當的統計圖描述數據,并做出合理的推斷和猜測。
教學難點:用統計圖進行數據分析的過程,體會數據的價值,挖掘數據背后的信息。
五、教學媒體
希沃白板課件、定制“統計圖展示平臺”、定制“學生統計圖制作平臺”、《各種各樣的統計圖》微課
六、教學設計:
1.在激趣話題中,導入視點
周末的時候,孩子們玩游戲嗎?一般你會玩多長時間的游戲?
【設計意圖】選擇學生最喜歡的游戲話題作為引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本節課的學習做準備。
2.在質疑交流中,揭示視點
某同學9月周末玩游戲時長所作出的是三種統計圖。分析三種統計圖的特點 條形統計圖:清楚地展示事物的具體數量 折線統計圖:清楚地反映事物的變化情況 扇形統計圖:清楚地展示部分占整體的百分比
【設計意圖】深刻體會三種統計圖的特點,在質疑交流中,培養學生的多樣化思維能力,并且培養學生梳理歸納的能力。
3.在對比辨析中,強化視點
6六年級孩子視力情況統計圖表。
根據這組數據,你選擇哪種統計圖?請說明理由
【設計意圖】由于需求的不明確,引發孩子們對統計圖選擇的爭辯,在爭辯中強化根據實際需求選擇統計圖,培養學生的準確表達能力、嚴密思考能力,從而培養縝密思維能力。借助統計圖進行數據分析,給出決策和建議,發展統計思想,培養全面思維的能力。
4.在合作交流中,檢測視點
1. 下表是9月某人的購物情況記錄如下。
2.下表是某人2017年的家庭旅游支出情況。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元
15000
8000 1200
3000
500
1200
3.下表是某人的手機使用時間記錄如下。
運用“學生統計圖制作平臺”,小組合作制作合適的統計圖,在“統計圖展示平臺”匯報并進行數據分析
【設計意圖】通過選擇制作合適的統計圖,檢測根據實際需求,選擇制作合適的統計圖這一視點;借助統計圖進行數據分析,發展學生的統計意識、應用意識,在補充質疑中培養學生縝密思考,全面思考的能力。
5在拓展應用中,延伸視點
這三組數據來自同一個人,嘗試大數據人物畫像。
【設計意圖】經歷從一組數據制成統計圖,從借用統計圖進行數據串聯分析到確定人物特征這一分析決策過程。學生的思維層次在不斷提升,從最開始的統計選擇,上升到了分析、判斷、決策上,學生的思維水平在提高,學生的學習深
正常
假性近視
真性近視
人數
123 52 25
衣服 母嬰童裝 電子產品 玩具文具 化妝品
件數 4 12 2 50 6 社交軟件 閱讀軟件 購物軟件 視頻軟件 其他 51% 19% 13% 11% 6%
度在加強,進而培養學生縝密的思維能力。
統計學中還有很多不同類型、不同用途的統計圖。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 【設計意圖】介紹多種統計圖,擴寬學生視野。
6.在回顧交流中,回歸視點
你有什么收獲?你對誰的表現印象最深刻?
【設計意圖】經歷對他人的評價、對內容的回顧,梳理知識,突出重點;在生生互評中,學會如何學習,如何傾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七、板書設計
條形 實際需求 折線 統計圖的 選擇 扇形 數據分析
【設計意圖】以統計圖為核心,以思維導圖的模式設計本節課的板書。通過探究統計圖特點、體會統計圖選擇過程以及用法,培養學生全面思維的能力。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