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圓的認識
所屬欄目:小學數學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蘇教版五年級下冊《圓的認識》山西省級優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蘇教版五年級下冊《圓的認識》山西省級優課
《圓的認識》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蘇教版教材五年級下冊85頁-87頁。
教材分析:
學生在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等平面圖形,并直觀認識了圓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它是研究曲線圖形的開始,也是后繼學習圓的周長、面積、扇形、圓柱、圓錐的基礎。本課讓學生學會用圓規畫標準圓,并一步認識深刻體會圓的特征及其內在聯系,這既是本課的重點也是難點所在。
學生分析:
學生在低年級雖然也認識了圓,但只是直觀的,對于掌握圓的特征還是有難度的。由認識直線圖形到認識曲線圖形,是認識發展的一次飛躍。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通過畫一畫、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等活動,觀察、體會圓的特征,認識圓的各部分名稱,理解在同圓或等圓中直徑與半徑之間的關系。了解、掌握多種畫圓的方法,并初步學會用圓規畫圓。
過程與方法:通過想象與驗證、觀察與分析、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動,經歷認識圓的過程使學生體會到圓的特征,同時獲得思維的進一步發展與提升。
情感態度價值觀:結合具體的情境,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系,對周圍環境中與圓有關的事物有好奇心,并能用圓的知識來解釋生活中的簡單現象,發展初步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感知并了解圓的基本特征,認識圓的各部分名稱,學會用圓規畫圓的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并掌握圓的特征,能熟練的畫出指定位置和大小的圓。
教具準備:圓規、三角板、多媒體課件等。
學具準備:圓規﹑尺子、平面圖形、練習本、匯報單等。 教學過程:
一、 賞圓摸圓,初步感知。 1、賞圓導入新課:
談話:同學們,這節課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些美麗的圖案,你們想看嗎?
幻燈出示有關圓的圖片。
提問:誰發現了這些圖案有什么共同特征?生回答。
導入: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認識圓,走進圓,去探尋他其中的奧秘,好嗎?
板書:圓的認識 2、摸圓游戲。
師:老師準備了一個袋子,里面裝有很多平面圖形,現在請同學們伸手去摸一摸,看誰能摸到圓?
提問:你是怎樣挑選的?幻燈出示袋中平面圖形。 生:摸邊……
追問:那么讓我們一起來摸一摸圓的邊,圓和我們以前學過的圖形有什么不同?
生:由曲線圍成的。
師:結合學生回答,圓是一條曲線圍成的封閉圖形。 二、畫圓,認識圓的各部分名稱。 1、猜想方法,探究圓的形成。
過渡:看了圓,摸了圓,讓我們一起來畫個圓吧。先想好你準備怎么畫?
學生獨立運用手中工具來畫圓,并組織學生交流。 2、牛刀初次,嘗試畫圓方法。
介紹圓規:當然我們可以用不同的工具畫圓,但最常用的還是圓規。誰來為我們簡單的介紹一下?
現在請同學們利用圓規,在紙上自由畫圓。邊畫邊想:用圓規畫圓一般分成哪幾個步驟,需要注意些什么?如果有困難可以向同桌請教或看書自學。
生:獨立畫圓。
3、匯報交流,掌握方法。師:誰來向大家介紹一下,用圓規該怎樣畫圓呢?畫圓時應該注意什么?
生:定長、定點、旋轉……
師讓學生用總結的方法教老師在黑板上畫圓。(或請學生板演) 4、理解圓心、半徑和直徑。
(1)老師講解圓心、圓上、半徑和直徑。(教師隨機板書:圓心、半徑、直徑。)
(2)讓學生畫出圓的圓心、半徑、直徑。一邊標一邊說說對它們的理解。
(3)應用練習。
圖中哪條是半徑?哪條是直徑?哪條不是,為什么? (設計意圖:教育心理學家奧蘇伯爾說過:“影響學生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學習者已經知道了什么。要探明這一點,并據此進行教學。”當我們“蹲下來”看學生時會發現:生活的經驗,已經讓他們對圓有所了解。所謂“零起點”是子虛烏有,是教育的謊言。我們應遵循實際,把學生已有的知識作為教學的起點。圓規畫圓,學生早已經嘗試過,教者的任務是引導畫圓的注意點,討論怎樣把圓畫得一樣大小。關于圓的直徑、直徑、圓心等一些基本的概念,學生也并非一無所知,教者放手讓學生說、畫、完成相關的判斷練習,符合客觀實際。學生在操作中,體驗著概念、感悟著概念,最終理解了概念。)
三、析圓,探究圓的特征。
1、關于圓的半徑和直徑各有什么特點?它們之間又有什么關系呢?請同學們自己去探究,相信你們會有更多的發現。
2、出示研究提示:①圓有多少條直徑?半徑呢?②圓的直徑長度都相等嗎?半徑長度呢?③圓的直徑和半徑有什么關系?
3、大膽猜想。
4、驗證。(同桌合作)選擇喜歡的問題驗證猜想,并完成匯報表。
( 設計意圖:小組合作的時間要保證,切務追求合作的形式和氣氛。不能草草收場,教師要敢于“留白”,要為學生主動發展留下足夠的發展空間、足夠的活動機會。讓學生在時空允許的情況下,用自已的腦子思考,用自已的眼睛看,用自已的耳朵聽,用自已的手操作,用心靈去感悟。只有“靜心等待”,教師才能在進行著表演的同時,欣賞到學生那更加精彩的表演!)
3、匯報交流:(根據學生的匯報而定) 發現1:圓的半徑有無數條,直徑也有無數條。
(方法1:折。把圓片對折,可以折出1條直徑。打開后,再對折,又能折出1條直徑。這樣不斷地折下去,能折出無數條。方法2:畫。從圓心出發,向圓上任意一點,都能畫出一條圓的半徑。(電腦演示,板書:無數條)
發現2:在同一個圓里(等圓),直徑都相等,半徑也都相等。 (方法1:量。可以用直尺,量出半徑或直徑,發現它們分別都相等。方法2:折。可能把圓對折,折出一條半徑,折出2條半徑,
如果再對折,圓的半徑都重合,發現圓的半徑是相等的。方法3:觀察。)
發現3:在同一個圓里(等圓),直徑是半徑的2倍。 (方法1:量。量出半徑和直徑。發現直徑是半徑的2倍。方法2:折。折出一條直徑,再對折,就是2條半徑,發現直徑是半徑的2倍。方法3:講道理。直徑是從圓心向兩邊畫的,而半徑是從圓心向一邊畫的。)
如果用上字母,可以怎樣表示?(板書:d=2r或r=d/2)(舉例計算)
(設計意圖:本節課關鍵要學生掌握圓的一些基本特征。學生的對特征的發現又是動態生成的,它處于一種流變的狀態。正如布盧姆指出:“沒有預料不到的結果,教學就不能成為一門藝術。”所以,對話并不是擬定好的,要根據學生學的情況隨時大膽地調整教案,應學生而動,應情境而變,捕捉稍縱即逝的教育契機。只有還他們性靈輕舞飛揚的空間,教學設計才能脫去僵硬的外衣,顯露出生機。)
4、小結:
我們回憶一下剛剛探究的過程,我們研究問題時,經歷了“大膽猜想——合作驗證——得出結論”這一過程。這是一個學習數學的好方法。今后,在學習數學中大家可以這樣來探究問題。
五、應用,內化圓的知識。 (一)判斷
1、直徑的長度是半徑的2倍。( )
2、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叫做直徑。( )
3、畫圓時,圓規兩腳之間的距離是半徑的長度。( ) (二)請同學們用圓規畫一個半徑3厘米的圓。
思考:
( )決定圓的大小 ( )決定圓的位置
(三)用這節課學習有關圓的知識來說明為什么車輪都要做成圓的?車軸應裝在哪里?
(四)請同學們用圓創作出美麗的圖案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