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簡介:

視頻標簽:讀懂彼此的心
所屬欄目:品德社會生活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道德與法治人教五年級下冊(統編)《讀懂彼此的心》四川省成都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道德與法治人教五年級下冊(統編)《讀懂彼此的心》四川省成都
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本課編寫依據是《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中主題二“我的家庭生活” 第5條“知道家庭成員之間應該相互溝通和諒解,學習化解家庭成員之間矛盾的方法”。本課選取了家庭生活中比較典型的情境,著重引導學生在家庭生活中理解家人的想法,用心體會家人的愛,并與家人積極地交流、溝通。第一個教學目標旨在引導學生認識到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與家人有不同的想法很正常,應努力去了解、理解家人的想法、行為方式等,從而學會對家人的愛作出積極回應,促進家庭成員間主動交流、溝通及互相理解。第二個教學目標旨在通過情境討論,提升學生的行為認知,使其不僅僅從自己的角度看問題,還要進一步去了解家人言行背后的意義。由此,幫助學生正視成長過程中自己與家人之間可能出現的一些不愉快、小摩擦甚至小沖突,并能積極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二、【學情分析】五年級的學生由于自主意識增強等原因,有時不能理解家人的一些言行,甚至與家人產生矛盾。由于沒有深入認識到矛盾產生的原因,因此不太了解家人種種言行背后蘊含的深意,在處理矛盾時,缺少以積極的態度、有效的方法,主動與家人溝通,并化解矛盾的能力。近期受疫情的影響,一些孩子和父母之間的矛盾有所加深,更需要主動溝通、互相理解,積極解決問題、化解矛盾,從而構建和諧家庭,促進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長。
三、【教學目標】
1.認識自己在成長過程中的心理變化,發現自己與家人處理問題的不同方式,學會理解家人不同形式的愛。
2.知道家人之間產生矛盾是正常的,能夠用積極的態度、有效的方法,主動溝通。
四、【教學重點】認識到與家人產生矛盾時主動溝通的重要性。
五、【教學難點】了解積極溝通的方式,學習有效溝通、積極傾聽和回應的方法。
六、【教學準備】
1.教師:教學設計、ppt、視頻材料
2.學生:編排小品
七、【教學方法】講授法、合作探究法、練習法、啟發法
八、【教學活動】
教學環節 |
教師活動 |
學生活動 |
設計意圖 |
環節一:
認識我們與家人的不同。
|
-
故事引入
①播放視頻《少年說》片段。
②聽一聽李曉欣同學的故事。
-
你和爸爸媽媽產生過矛盾嗎?
-
播放語音:家人的困惑。
4. 在成長過程中,是“我”變了,還是爸爸媽媽變了呢?
5.小結產生矛盾的原因。 |
1.看視頻、聽故事。
2.講一講與父母的矛盾。
3. 聽語音。
4.同桌討論、分享 |
|
環節二:
體會家人對我們的愛。 |
1. 看插圖,從兩位媽媽的對話中,你讀出了什么?
2.引導學生從細節中體會父母的愛。 |
1.分角色朗讀對話。
2.從小事中感受父母的愛。 |
|
環節三:
積極尋找方法,主動溝通化解矛盾。 |
1.辨析:這樣的溝通有效嗎?
2.你還有哪些化解矛盾的小妙招?
3.小結“四心”溝通法。
4.《化解矛盾小妙招》兒歌
5.實際操作:看小品,來支招。 |
1.小組討論
2.暢所欲言
3.讀兒歌
4.欣賞小品,
實戰演練
|
|
環節四:視頻升華,總結收獲。
|
1.播放視頻《愛,是堅持的唯一動力》
2.總結:有效溝通,讀懂彼此的心。 |
1.看視頻
|
|
九、【課堂實錄】
環節一:認識我們與家人的不同。
師:有人說:“家是心靈的港灣”,家為我們遮風擋雨,帶給我們無窮的力量。然而,這溫馨的港灣是否永遠都風平浪靜呢?讓我們來聽聽兩個小故事:
1.視頻《少年說》片段 。
2.聽一聽李曉欣同學的故事。
師:兩位同學的困擾,都源于和家人產生的矛盾。同學們,你和爸爸媽媽產生過矛盾,發生過不愉快的事嗎?
生1:媽媽大多數時候很民主,但有時比較武斷,甚至擅自做主給我報一些興趣班,我與她商量,她卻說:“報都報了,難道能不去嗎?”
生2:我的媽媽希望我有三頭六臂,我拼盡全力也達不到她的要求,為此很煩惱。
生3:有時我和親戚家的小孩產生了矛盾,明明不是我的錯,媽媽卻一直批評我,讓我一味忍讓,說這才是待客之道。
師:看來啊,即使是最親密的人,也會發生矛盾,這也是很正常的事。那你認為在成長過程中,是“我”變了,還是爸爸媽媽變了呢?(同桌討論)
生1:我認為是我們都變了,小時候我們的知識沒有現在豐富,爸爸媽媽對我們的要求也沒有那么高,現在我們懂得越來越多,爸媽要求也越來越高,沒有好好溝通,就容易產生隔閡。
生2:我覺得是我們變了,因為爸爸媽媽對我們的愛是不會變的,而我們現在自認為成熟了,對長輩們的話常常不加考慮,按照自己的意愿來行動。
師:是啊,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的心理逐漸發生了變化,很多事有了自己的想法。我們希望能自己作決定,有時會把家人的關心看作是干涉,甚至在明知他們講的話有道理時,故意與他們作對。
環節二:體會家人對我們的愛。
師:那面對成長變化中的我們,家人又有哪些煩惱和困惑呢?(聽家長語音)
師:從兩位媽媽的對話中,你讀出了什么?
生1:對我們變化的擔心、困惑。
生2:讀出了家長對我們的關心和疼愛。
師:看來,我們言談舉止上的一些變化也會讓家人感到困惑,覺得我們不服管教,不懂事,經常懷念我們小時候乖巧聽話的樣子。那么通過對比,我們發現,一方面我們覺得自己長大了,有自己的想法了,另一方面,長輩認為我們還小,經驗少,閱歷不足,永遠是長不大的孩子。造成我們和長輩產生不愉快的原因就是——我和長輩有很多不同。
師:除了看問題的角度的不同,我和家人之間還有哪些不同呢?請你打開書的第四頁,填一填。
生1:思想觀念不同。爸媽覺得多上興趣班可以學到更多知識,提高成績;我卻覺得學習壓力太大,也不利于保護視力,缺少了休息時間,反而達不到好的效果。
生2:性格不同。我遇到困難總是畏畏縮縮,父親卻勇敢無畏;我做事總風風火火,父親卻腳踏實地。
……
師小結:我們可能在興趣愛好、特長、星座、理想、口味……上都有所不同。家人的人生經歷、生活經驗相對豐富,我們與他們在生活態度、興趣愛好、行為方式等方面會有所不同。這是導致我們和諧親密關系變得緊張的重要原因。
師:在生活中,有時甚至面對同一件的事情,家長所持的態度可能不同。我們來看看這幅插圖,請一位同學扮演孩子,另外三位同學扮演媽媽,讀一讀他們的對話(注意讀出不同的語氣)。
生分角色讀對話。
師:如果是你的媽媽會如何回應呢?
生1:我媽媽可能會反對,覺得我就是去找同學玩,不是去認真寫作業。
生2:我媽媽會先表示同意。再細細詢問,和誰一起去?幾點去?幾點回家?還會叮囑我公交車上要戴口罩,到了要發信息,離開同學家要表示謝謝……
師:聽了媽媽們的回應,你有什么感受?
生1:我對媽媽的反復詢問表示不解,我雖然去同學家有點貪玩,但并沒有抄作業、打游戲,我覺得媽媽太不信任我了。
生2:我覺得你媽媽不是不信任你,而是對你有著濃濃的愛,她擔心你的學習效率不夠高,所以會問你是去學習還是去玩,并幫你規劃學習的安排,是想幫助你的學習。
師:是啊,家人或嚴格地要求我們,或精心地照顧我們,或民主地與我們協商.....這不同的回應包含著各不相同的關愛方式,讓我們體會到濃濃的親情。家人對我們的愛就浸潤在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我們要用心觀察體會。
師小結:從我們與家人的矛盾出發,我們發現產生矛盾的原因是我們與家人的各種不同,這種不同是客觀存在的,我們要了解、尊重這些不同,不愉快就會減少。有了矛盾是不是家人就不愛我們了呢?我們要用心理解和體會,從家人的言談舉止,甚至是批評教育中感受他們的愛。
環節三:積極尋找方法,主動溝通化解矛盾。
師:產生了矛盾該如何解決呢?我們來看看下面這些案例:
活動一 辨析: 這樣溝通有效嗎?
小組合作,選擇一個感興趣的情境進行討論,并在全班交流。
(情境1 :我父母比較忙,總是不在家,我不知道什么時候能和他們說說最近班里發生的事。算了,不說了。)
組1:如果因為父母工作忙而不主動和他們溝通,時間長了以后,我們就會越來越不了解彼此的想法,結果會很糟糕。面對這種情況,應該想想其他與父母溝通的辦法。
師:不是只有面對面才能進行溝通,我們可以選擇更適合的溝通方式,如寫信、發短信等。(板書:主動選擇最合適的溝通方式)
(情境2:我媽脾氣不好,每次都和我嚷嚷,我也沖她嚷嚷。)
組2:這樣相互嚷嚷,雙方是不能溝通的,也解決不了任何問題,還會讓大家情緒都不好。
師:溝通需要控制情緒,語氣平靜地表達。先人為主進行判斷、肆意發泄情緒會導致溝通無效。(穩定情緒,傾聽他人)
(情境3:我不和父母吵,他們說他們的,我就在旁邊聽著。)
組3:這種溝通也是無效的,因為是各做各的,沒有任何改變。
師:雖然沒有沖突,但只有一方在進行表達,另一方沉默、 不專注、回應不積極,這也不是真正的溝通。(表達理解,積極回應)
(情境4:佳佳最近很努力地學習,但數學成績總是不太好。因為這件事,她和爸爸吵了起來。爸爸說:“你最近數學成績總是上不去,這可怎么辦?”佳佳說:“您總是念叨,煩不煩,再嘮叨我就不學了!”)
師:爸爸這么說的原因是什么?(有點急,出于善意)佳佳覺得煩,她背后的想法是什么?(可能認為爸爸在責怪自己,她覺得自己已經很努力了,卻還受到責怪,感到很難過。)怎樣說,才能讓爸爸知道她的感受,并解決這個問題呢?
師:溝通的時候不要隨意猜測他人的想法,要明確彼此的意思,說出自己的感受,用“我”來開頭,提出明確的要求。(提出明確的要求,并確認彼此對信息的理解正確)
師小結:看來,有效溝通要注意以下四點。一、主動選擇最合適的溝通方式。二、穩定情緒,傾聽他人,給出回應。三、先表達對對方的理解,再說自己的感受。四、提出明確的要求,并確認彼此對信息的理解正確。
師:你還有什么化解矛盾的小妙招嗎?
生1:我們可以尋找合適的時機與家長溝通。生氣時先冷靜冷靜,避免因憤怒說出過頭的話,等爸爸媽媽心情好點了再交流。比如在晚餐時交流,因為父母早上上班比較忙,晚餐時比較放松,氣氛比較融洽。
生2:可以先自我檢討,想想自己的不足,再換位思考,了解父母的苦衷。然后民主協商,尋找更好的解決方案。
生3:注意溝通時的態度,語氣要溫柔,對方才不容易產生抵觸情緒。
生4:如果和父母隔閡比較深,一兩次交流都不歡而散,我們還可多換幾種方式試一試,保持持續的交流。
生5:我和父母產生了矛盾的話我回去小區里走一走,緩解一下情緒,有時會主動幫父母捶捶背揉揉肩,給他們講笑話,轉移一下矛盾。
……
2.師:看來你們都是善于溝通的小能手。明確了有效溝通的方式,我們就來實際操作一下。我們來看一個真實故事改編的小品。
(生演小品)
師:請同學們分成小組,討論一下軒軒和父母各自的想法和感受,想一想他們可以怎樣溝通?梢詤⒖冀滩闹械“四心”溝通法,選擇溝通方式。(教師配合學生進行表演,如果有同學溝通得很好,全班擊掌一下以示贊同。)
師:你用到了哪些溝通技巧?你有何感想?
生1 :爸爸雖然做得不對,但我們要學會主動溝通,“用心講”“耐心說”,把自己的壓力和困難向家長傾訴,爭取他們的理解和支持。
生2:我認為他們應該先冷靜下來,再平等協商,不能爭吵和動手。
生3:我認為要換位思考,孩子要理解父母的苦心,父母要知道孩子的不易。
師:同學們說得好,看來與父母溝通不僅要主動,還要講究時機,注意方式方法,才能做到有效溝通。溝通是雙向的,有效溝通需要不斷學習和演練。正確理解他人,準確表達自己,才能讓雙方的心越走越近。
3.拍手讀《化解矛盾小妙招》兒歌:
一個深呼吸,平靜不爭吵。
一句對不起,父母開口笑。
多想父母好,心結自然了。
說出心里話,溝通效果好。
嘗試去傾聽,用心去理解。
退讓一小步,矛盾就化了。
環節四:視頻升華,總結收獲。
1.觀看視頻《愛,是堅持的唯一動力》
2.師總結:同學們!我們在逐漸長大的同時,會發現家人的愛一直在我們的左右,我們和他們之間的相互溝通和理解最為重要,讀懂彼此的心,讓我們的心與心貼得更近吧!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
-----更多視頻請在本頁面頂部搜索欄輸入“讀懂彼此的心”其中的單個詞或詞組,搜索以字數為3-6之間的關鍵詞為宜,切記!注意不要輸入“科目或年級等文字”。本視頻標題為“道德與法治人教五年級下冊(統編)《讀懂彼此的心》四川省成都”,所屬分類為“品德社會生活優質課視頻”,如果喜歡或者認為本視頻“道德與法治人教五年級下冊(統編)《讀懂彼此的心》四川省成都”很給力,您可以一鍵點擊視頻下方的百度分享按鈕,以分享給更多的人觀看。優質課網 的成長和發展,離不開您的支持,感謝您的關注和支持!有問題請【點此聯系客服QQ:989926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