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彩墨臉譜
所屬欄目:小學美術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小學美術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10課《彩墨臉譜》湖南省 - 雙峰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小學美術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10課《彩墨臉譜》湖南省 -
教學目標
1、通過本課學習,激發學生關心熱愛中國臉譜藝術的情感,了解中國臉譜藝術附有的的圖案美及其鮮明的思想性和藝術性。
2、使學生初步了解中國京劇臉譜藝術的特點、譜式、色彩等方面的基礎知識,并學習用彩墨繪畫的方式進行創作。
3、通過學習用彩墨畫臉譜,使學生進一步感受京劇臉譜的魅力,激發學生熱愛祖國臉譜藝術的情感、引導學生在情感體驗中提高觀察能力和表現能力。
2學情分析
教授對象為五年級學生,學生的感知能力和理解能力較強,對“時、空”觀念也比較明確,理解記憶、抽象思維和創造性想象有一定的水平,有意注意占優勢,并能長久保持,興趣穩定。京劇臉譜藝術對于他們來說是一種新的,不十分了解的知識,學生有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表現欲望。
3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了解京劇臉譜藝術的特點、譜式、色彩等方面的基礎知識。
教學難點:用彩墨繪畫的方式繪制臉譜。
4教學過程
4.1第一學時
4.1.1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課前導入
出示課前教師制作的京劇臉譜。問學生知道這是什么藝術嗎?
學生回答。引出課題《彩墨臉譜》
黑板板書課題
活動2【講授】京劇的魅力
京劇中有四大行當,分別是生、旦、凈、丑。
“生”是指除了花臉以及丑角以外的男性角色的統稱。
“旦”是女性角色的統稱。
“凈”俗稱花臉,大多是扮演性格、品質或相貌上有些特異的男性人物,化妝用臉譜,音色洪亮,風格粗獷。
“丑”扮演喜劇角色,因在鼻梁上抹一小塊白粉,俗稱小花臉。
活動3【講授】臉譜的起源
《樂府雜錄》、《舊唐書·音樂志》、《教坊記》的記載,北齊 (公元550——577)蘭陵王高長恭,勇武過人,但容貌清秀,自以為不足以威懾敵人,遂帶木雕面具出戰,時常取勝。一次與周師戰于洛陽金墉城下,以少擊眾,大勝敵軍。齊人慕其勇冠三軍,便模仿他的動作,編成舞蹈,配以歌曲,稱為《蘭陵王入陣曲》。唐代發展成歌舞戲,稱之為大面。演戲時,扮演蘭陵王的演員頭戴面具,“衣紫,腰金,執鞭”(《樂府雜錄》)載歌載舞,作種種指揮、擊刺的姿態。這個戲塑造了一個驍勇善戰的英雄想象,深受人們的喜愛。
隨著戲曲的發展,戴面具演出時不利于演員面部表演,藝人們直接用顏料在面部勾畫、化妝、就逐漸形成臉譜。
活動4【活動】臉譜的色彩
先觀看視頻《說唱臉譜》,里面主要描述的是京劇臉譜的什么?有什么意義?
學生回答:顏色和人物的性格有關。
白(水白)臉:代表奸詐、狠毒、陰險。(曹操)
黑臉:代表嚴肅、忠誠、耿直。(張飛)
紅臉:代表忠貞、英勇。(關羽)
黃臉:代表殘暴、驍勇。(宇文成都)
綠臉:代表勇猛、莽撞。(程咬金)
藍臉:代表剛強、勇猛 。(單雄信)
紫臉:代表忠貞、耿直、果斷、沉穩 。(殷郊)
金(銀)臉:代表神、佛、鬼、怪 。(楊戩)
活動5【活動】臉譜的譜式
整臉:以一種顏色為主色,以夸張膚色,再勾畫出眉、眼、鼻、口和細致的面部肌肉細紋。
三塊瓦臉:在整臉的基礎上進一步夸張眉、眼和鼻窩使額頭和左右臉頰的主色被明顯地分成三塊,平整得像三塊瓦一樣,故名三塊瓦臉 。
花三塊瓦臉:(眉、眼、鼻部位的圖案色彩更多樣)
碎花臉:(眉、眼、鼻、面頰部位的圖案色彩更加多樣)
十字門臉: 從額頂到鼻尖畫一通天立柱紋,用這個色條象征人物性格,兩眼窩之間以橫線相連,立柱紋與橫線交差形成十字形,故命名“十字門臉” 。
歪臉:表現的都是歪斜的面孔,眼斜、鼻歪、嘴不正,多形容面貌丑陋的人物。
象形臉:根據神話、小說中的描寫,把動物形象圖案化,繪于臉上。
活動6【活動】臉譜的圖案
姜維額頭的陰陽圖:代表此人神機妙算。
孟良額頭的紅葫蘆:示意此人愛喝酒。
竇爾敦額頭的兵器圖:示意此人擅長兵器。
包公額頭的白月牙:表示此人清正廉潔。
趙匡胤的龍眉:表示此人為真龍天子。
楊延嗣額頭的繁體“虎”:顯示其勇猛無敵。
王彥章額頭的蛤蟆:表示此人為水獸轉世。
活動7【練習】臉譜畫一畫
教師示范
1、先采用夸張手法畫出人物的五官。
2、設計人物的額頭圖案,表示人物的興趣愛好。
3、涂色。根據人物性格采用顏色。
學生畫畫教師巡回指導。
ppt播放背景音樂
作品展示:
學生互評:
教師總結:
活動8【活動】臉譜在現實生活中的運用
理解臉譜藝術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運用。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