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保護文物
所屬欄目:小學美術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小學美術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12課 保護文物_江蘇省 - 徐州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小學美術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12課 保護文物_江蘇省 - 徐州
第九課 保護文物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了解家鄉的漢玉文化,初步了解我國古代玉器的文化內涵、造型和審美特點。
2、 過程與方法:課前學生收集資料,做到初步了解玉石的常識;課堂上通過簡短的活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對玉器的藝術和歷史文化內涵的探索;實物展示和多媒體教學充分體現美術的學科特色;使用分組教學,自主學習,合作討論,競賽激趣,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的主動性。提出課后知識拓展,有利于知識的實踐和內化為自身的一種素質。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對玉石精品的欣賞中,使學生得到美的熏陶。了解保護文物的意義,增強學生的文物保護意識。
教學重點:了解什么是文物,知道保護文物是我們的責任。 教學難點:繪制文物,制作宣傳小報。 教具準備:教材,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咱們家鄉徐州在古時候還有一個稱呼,是什么?徐州古稱彭城,是漢文化的發祥地,是西漢時楚國的都城所在地。是呀,人們常說:明清文化看北京,兩漢文化看徐州。作為徐州人的我們都感到非常自豪。咱們家鄉徐州的博物館中收藏著許多珍貴的文物。哪位
同學能說說什么是文物?(歷史遺留下來的在文化發展史上有價值的東西) 二、講授新課:
1.談觀后感,揭示課題
上周老師給同學們布置了一個任務,請大家利用周末時間去參觀咱們家鄉的博物館,參觀后你有什么感想?
(3-4名同學談感想)
同學們說的非常好,確實徐州地區出土的漢代玉器,玉質好,雕琢精,整體形象充滿動態和靈氣,代表了漢代玉器最高水平。今天,咱們就共同來研究第九課 保護文物——天工漢玉。
2.小組探究,匯報成果
一周時間的研究,想必各小組都準備的很充分,接下來的時間老師就把課堂交給你們,哪一小組愿意先來匯報一下研究成果?(分別選3個小組進行成果匯報)聽了你們的介紹,大家真是受益匪淺,老師真為你們自主學習、團結合作的能力感到高興!
3.教師引導,再次感受
老師這兒也收集了一些天工漢玉的資料,咱們一起再來走進博物館感受一下家鄉徐州漢玉的魅力。
(1)天工漢玉——徐州漢代玉器精品陳列,是徐州博物館重點推出的基本陳列。展出了徐州出土的漢代玉器珍品318件套。
(2)“天工漢玉”展廳中把玉器分為四個單元進行展出:a.遵禮儀俗 ——禮儀用玉b.幻滅不朽 —— 喪葬用玉c.溫其如玉——裝飾用玉
d.瑩潤華貴 ——生活用玉
(3)漢代玉器常見紋飾:谷紋、云雷紋、蒲紋、夔龍紋、饕餮紋。 三、學生作業
今天這節美術課我們共同探究了漢代玉器的文化,接下來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一起討論選擇作品內容。
1、 用線描的形式繪制自己喜愛的文物,并標注它的年代、名稱、收藏地點。
2、小組合作,制作一張宣傳保護文物的小報。 四、展品作業
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示各自的文物作品,并鼓勵大家相互賞評。 五、課后小結
對于這課的學習今天就先到這,但老師還有個問題,作為學生我們應該想想怎樣從自身做起來保護文物呢?
文物是珍貴的文化遺產,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的寶貴之處在于不可再生性,一旦毀壞則不可復原,因此我們要特別重視對文物的保護,它們是古代文明幸存的見證,妥善地保護它們是我們的責任。就讓我們一起攜起手來,爭做保護文物的小標兵、小衛士吧!
教學反思:《保護文物》是六年級的一節綜合、探究課,本課
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通過欣賞、探究,了解到漢代玉器文化,知道這些偉大的藝術是祖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和技術的結晶。從而認識到,愛我中華,保護好文物是我們新一代神圣的職責。本課的設計是從四個方面來設計的:了解文物、走進博物館、了解家鄉的文物、畫一畫文物、制作宣傳小報。在走進博物館的環節中,為了更好的教育孩子,喚醒孩子的責任,我先讓學生課前走進家鄉博物館,然后小組合作、自主學習,課上再來分小組匯報研究成果。通過走進博物館—天工漢玉展廳,展開保護家鄉文物等層層情感深化,同時注重與相關學科知識的整合,鼓勵學生積極展示,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在教學中創設一定的文化情景,使學生通過學習,加深對文化和歷史的認識以及藝術的社會重要作用,向學生滲透愛國主義意識,加強美術與其他學科的聯系,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和綜合探索能力。從而感受到文物是祖國珍貴的文化遺產,妥善地保護它們是我們的責任。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