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保護文物
所屬欄目:小學美術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小學美術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12課 保護文物_青海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小學美術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12課 保護文物_青海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通過欣賞、繪制文物,了解其用途和作用。
過程與方法:調查了解文物資源,增強學生的文物保護意識,培養學生的藝術觀察能力,繪制宣傳小報,了解保護文物的意義。
情感態度價值觀:塑造帶有人文主題色彩的學習氛圍培養學生熱愛我國傳統文化的情感。開拓視野,陶冶情操,提高欣賞水平。
2學情分析
六年級學生大多數學習態度不好,學習積極性較低,并且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自主探究知識的能力缺乏,所以我要為他們營造一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氛圍,提高他們的協作能力,并組織一些輕松愉快的學習過程,為學生自主發展創造良好的空間。
3重點難點
了解文物造型、用途與價值,培養學生尊重我國的文化遺產、保護文物的意識和熱愛我國傳統文化的情感。
4教學過程
4.1一學時
4.1.1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保護文物
出示課件,展示圖片,讓學生討論圖片中的物體是不是文物,由此引出文物的種類。
活動2【講授】保護文物
中國的文物古跡包括:
①與重大歷史事件、革命運動和重要人物有關的、具有紀念意義和歷史價值的建筑物、遺址、紀念物等;
②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古文化遺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等:
③各時代有價值的藝術品、工藝美術品;
④革命文獻資料以及具有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的古舊圖書資料;
⑤反映各時代社會制度、社會生產、社會生活的代表實物。
2、通過了解文物的種類讓學生討論圖片中的物體是不是文物。
國際博物館日:每年的5月18號。
3、文物的概念:遺存在社會上或埋藏在地下的歷史文化遺物和遺跡。
播放視頻:大英博物館。通過中國流失文物激起學生熱愛文物,保護文物的激情。
4、文物的分類:
存在形態分類法:
可移動文物(館藏文物、流散文物)
不可移動文物(文物史跡)
5、出示案例,讓學生了解文物法。
6、欣賞文物,播放文物公益廣告。
保護遺留古跡、守護傳統文化。
活動3【活動】保護文物
本節課教學由情境導入、自主探索、創作體驗、評價交流、課后拓展五個環節組成。
1、結合影片,情境導入。通過視聽感官刺激,讓學生了解文物的珍貴價值,觸動學生的心靈,提升愛國熱情和對文物保護的潛意識促進。
2、自主探索、欣賞鞏固:通過學生對文物資料的搜索和對文物資料的展示,提出文物的重要性和引起學生對其保護的意識,并根據學生的總結提出文物的概念和價值,引出從自身做起,保護文物的行為意識。
3、創作表現、體驗成功:這一過程主要是以學生課堂練習為主。
4、評價交流:采用學生自評和教師點評的評價方式,在點評時鼓勵學生自己發表看法,多多肯定和激勵學生的表現力和創造力,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5、課后拓展、深化情感:讓學生查找資料找出本地一些出土文物和保護景點,通過對身邊文武的了解,引起學生的共鳴,提升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生活的情操,建議學生課后多搜集一些歷史文物資料,繼續了解我們祖國博大的傳統文化。
活動4【練習】保護文物
根據準備的資料繪制一張文物圖片。
作業要求:單線繪制,線條可以對接或壓接,不能錯接,要做到意在筆先。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