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變垃圾為寶
所屬欄目:小學美術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美版小學美術三年級下冊19.變垃圾為寶-陜西省 - 西安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人美版小學美術三年級下冊19.變垃圾為寶-陜西省 - 西安
《變垃圾為寶》教學設計
學科:美術 課型;【綜合·探索】領域 課時;1課時 【教材分析】
本課是人美版小學美術教材三年級下冊第十九課內容,屬于“綜合·探索”學習領域。是繼《紙盒變家具》《會變的盒子》等課之后又一以培養學生樹立環保意識,激發創新精神為主的課業內容。通過啟迪、發散學生的思維,將可回收垃圾再利用變廢為寶,培養學生關注人類生存環境,從生活實際出發,樹立綠色生活環保理念。在綜合探索的課業要求中體會造型游戲活動,加強生生交流合作,培養探究合作能力,創造能力和創新意識,大膽嘗試技法材料,有效發揮主觀能動性,進行自主探究學習活動。 【學情分析】
三年級學生處于小學中段,既有低段學生的好奇心,又具高段學生的思維廣闊性。通過一二年級的造型基礎訓練與設計應用物品拼接體驗,對繪畫和手工制作形式有了一定的掌握,具備基本組合、粘貼、拼接的制作能力。在探究中學習,發現問題,創造性的解決問題,從而培養創新意識與思維拓展。多維度評價方式結合,進行自評和互評,以鼓勵為主,導之以情,激發學習興趣,使本課教學達到良好的效果。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了解垃圾的種類及垃圾處理的知識,能將垃圾的回收再利用與人類生存環境和地球資源相聯系。利用廢棄物進行有創意的設計組合,用設計草圖與手工制作的方法進行創新性的制作應用,賦予垃圾新的生命力與作用,美化生活,變廢為寶。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生生合作與共同策劃,將收集的資料進行簡單整理和歸納,用基本工具將可利用的廢棄物進行創意組合,制作一件奇思妙想的手工作品。培養學生環保意識,發散思維能力,整合評價能力和創新精神。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幫助學生關注生活環境,初步了解垃圾與人類生活的關系,培養保護環境和珍惜資源的意識,學會觀察表現生活,裝飾美化生活,增強愛護環境的責任感。 【教學重點難點】
一、教學重點
幫助學生關注生活環境,了解垃圾分類,增強環境保護意識。引導學生進行巧妙構思,使廢物能夠再利用,變廢為寶。 二、教學難點
根據現有收集的可回收利用廢物材料,結合已掌握的美術基礎造型與設計方法,進行創意構思與巧妙組合美化,設計制作出既美觀又實用的手工作品,賦予可回收垃圾新功能和生命。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板書道具、手工收納盒等。 【學具準備】
廢舊紙盒子、紙杯、麻繩、彩色卡紙、兒童剪刀、膠水、水彩筆、油畫棒、手工毛球等。 【教學方法】
教法:創設情境法、講授法、啟發談話法、示范法、欣賞法。 學法:自主探究法、合作學習法、觀察體驗法、歸納總結法。 【教學環節】
一、創設情境導入、激發學生興趣
1.導入:電視機前的各位小朋友們大家好,這里是西安國際陸港第一小學《絲路新聲》欄目現場,我是主持人:邵梓芯 我是主持人:杜浩軒 。本期我們與“陸港一小環境保護協會”合作,開展“奇思妙想·變廢為寶”環保創意大賽。進行生活垃圾大調查與回收再利用設計,現在請連線我們場外記者:段勝美老師,為大家進行紀實報道。
2.大家好,我是陸港一小《絲路新聲》欄目記者段勝美,現在就請隨我一起去采訪下調研成果吧!經過前期社區調查,請問你生活的小區里會產生哪些垃圾?你清楚垃圾投放時應如何有效分類嗎?垃圾的回收再利用可以產生哪些價值
呢?
3.小結:生活中會產生各種垃圾,有效分類,回收利用,就可以使垃圾產生新的價值與生命力,變廢為寶!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變垃圾為寶》。
4.板書課題——變垃圾為寶。
二、垃圾投放分類與回收利用、自主探究新知
[連一連]
1. 你知道這四種標志分別代表哪些垃圾嗎?
(垃圾分類連線游戲:將生活中的垃圾名稱與對應的垃圾類別相連。) 2.小結:垃圾分類的目的是有利于垃圾處理,不造成環境污染。
[看一看]
3.觀看廚余垃圾、有害垃圾與不可回收垃圾的回收處理過程流程動畫。啟發學生有效改造利用可回收垃圾。
[賞一賞]
4.可回收垃圾種類繁多,但是在小朋友與藝術家手中進行奇思妙想與再創意改造,就富有了新的價值和作用。欣賞變廢為寶創意創作,看看可回收利用垃圾變化出哪些有趣的形象?(探究變廢為寶的制作方法)
5.教師播放課前制作微課視頻,以廢舊玩具零件、易拉罐、扭扭棒等材料為例,示范變廢為寶的制作方法。制作步驟:(1)定主題(2)巧制作(3)添畫裝飾。
三、變廢為寶、藝術實踐 [做一做]
1.新絲路杯·陸港一小“奇思妙想·變廢為寶”環保科技大賽通知。 以小組為單位,利用課下收集的廢舊可回收材料,相互協作,自定表現主題,設計制作實用美觀、富有創意的手工作品。
要求:(1)能有效利用廢舊材料,實用美觀。 (2)材料組合有創意,巧裝飾,形象生動。 (3)作品能體現環保科技性能,變廢為寶。
2.巡視輔導
(1)觀察學生的課前收集的可回收垃圾材料情況,主題定位。
(2)了解學生在創作中遇到的問題,進行小組輔導。
(我運用ITOOLS蘋果錄屏大師軟件對學生創作進行現場動態直播展示,達成生生作品互動,師生共同交流的良好效果。)
四、評價展示 [評一評]
以“小葵花義賣”形式展示評價(組織學生自評、互評、師評),各組派代表進行選箱投票,評選出三個獎項。通過活動體驗真正做到“奇思妙想·變廢為寶”物能所用,物有所值。
評價要點:
(1)說說你們組的主題構思和想法。 (2)你喜歡哪組創意作品,為什么? 獎項設置:美觀實用獎1組 最佳創意獎1組 科技環保獎1組
小結: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可回收垃圾有效利用再創造,變廢為寶,讓我們
一起從點滴做起,樹立綠色生活理念,共建節約型社會。 【拓展延伸】——爭做環保小衛士!
請全體起立,跟我一起來宣誓,爭做環保小衛士!
我宣誓!爭當環保小衛士,垃圾投放要分類。資源再生巧利用,點滴做起你我他。環境保護靠大家!
六、板書設計
《變垃圾為寶》
分類
方法:插、粘、捆、畫、纏、組合、裝飾、剪、折... 步驟: 定主題、巧制作、添畫裝飾。 七、教學反思
《變垃圾為寶》是人美版小學美術教材三年級下冊第十九課內容,屬于“綜合·探索”學習領域。
三年級學生處于小學中段,既有低段學生的好奇心,又具高段學生的思維廣闊性。我以陸港一小絲路星港校園電視臺為情境導入,化身校園電視臺記者采訪調研,激發學生興趣,直入主題。【連一連】環節辨識垃圾分類與分類投放的目的作用。【看一看】探究廚余垃圾、有害垃圾、不可回收垃圾的處理回收價值。
【賞一賞】觀察啟發可回收垃圾的再創意利用,主動探究制作方法;我利用課前錄制的微課視頻:《會跳舞的機器人樂福》,讓學生觀看學習變廢為寶的整合制作方法和步驟,巧利資源,相互啟發,歸納總結。在積極主動與互動參與中,各抒己見。培養自主探究,啟迪創新和創意想象實踐。【做一做】在藝術實踐環節中運用ITOOLS蘋果錄屏軟件,進行現場動態直播,同屏顯示學生的作品,達到良好的課程互動與展示,也充分體現美術與信息技術的學科整合。【評一評】環節,我與整體情境構思呼應,設計“小葵花義賣”形式,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作品展示交流與投票,學生自評,大膽表達。互評,相互交流,表述感受與喜愛。教師點評總結相結合,通過活動體驗真正做到“奇思妙想·變廢為寶”物能所用,物有所值,可回收垃圾資源巧利用,變廢為寶。【拓展延伸】環節,設計了“爭做環保小衛士”宣誓活動,使學生懂得從點滴做起,環境保護,樹立綠色生活理念,共建節約型社會。
通過這節課的教學與反思總結, 使得我對美術課程標準的理解與學習有了更加深入的認知體驗, 嘗試在新的美術目標與核心素養下結合微課教學與多媒體技術手段融合,學生實踐環節中將科學探究精神、材料運用有效的與美術學科相結合。有效啟發引導學生真正做到自主探究,自發生成,創意改造,環保理念,變廢為寶!學與知長,化與心成。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