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走進頤和園
所屬欄目:小學美術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美版小學美術三年級下冊11.走進頤和園-北京市海淀區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人美版小學美術三年級下冊11.走進頤和園-北京市海淀區西苑小學
《走進頤和園》是三年級下冊的一節欣賞·評述課,頤和園是我國保存最完好的皇家園林,是中國皇家園林設計中的杰作,1998年頤和園被評為世界文化遺產。本課教材以圖片形式向學生展示了頤和園著名的萬壽山佛香閣、清晏舫、蘇州街等特色園林景觀。 2011版《美術課程標準》第四部分“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建議”中第四條‘拓展校外美術教學資源’;第六條‘充分利用自然和社會文化資源’,第七條‘積極開發地方美術課程資源’等內容都支持教師將有價值的文化資源引入美術教學活動。依據2011版美術課程標準,我將學生帶入皇家園林頤和園,深入感受我國的園林文化。
我校比鄰頤和園,為了使學生從不同的視角更深入地了解頤和園了解我國的傳統文化,我將《走進頤和園》一課進行深入研究,開發成《多姿多彩的橋》、《皇家宮市蘇州街》等系列學習課程,《走進頤和園——探訪德和園大戲樓》是系列學習活動之一,帶領學生真正走進頤和園,深入細致地了解我國的園林藝術。
教學背景分析
教學內容:德和園大戲樓是頤和園園林建筑的一部分,是我國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戲樓,氣勢恢弘、裝飾華麗,戲樓建筑分福、壽、祿三層,內部設置天井、地井、轆轤絞車等機關,德和園大戲樓被譽為我國京劇藝術的搖籃。本課以大戲樓最具特色的建筑藝術、和璽彩畫藝術、吉祥文化為主要學習內容,通過學習引導學生認知我國古典建筑藝術的精湛工藝和藝術魅力,學習活動分為前期校內課堂知識積累與走進德和園藝術實踐,學生自主撰寫研究報告三部分。
本課呈現的是教學活動的第二部分,走進頤和園——探訪德和園大戲樓。學生帶著校內積累的知識通過聽小導游講解、教師講授、觀看德和園影音室紀錄片、學生自主探究完成學習任務單形式逐一在德和園中將影像資料知識加以印證,并身臨其境感受皇家建筑的雄偉壯觀與富麗堂皇,感受工匠精神。
學生情況:我校比鄰頤和園,具有學生入園學習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學生熱愛頤和園,在校內前期知識積累活動階段,通過研究圖片觀看視頻搜集資料等學習活動初步了解德和園蘊含的的園
林藝術、建筑藝術、京劇藝術、吉祥祈福等文化,為走入德和園實施有效學習打好理論基礎。
教學方式: 互動式、探究式
教學手段:實地考察法、講授法、討論法。
教學目標(內容框架)
教學目標:走進頤和園,探索德和園皇家大戲樓,認知了解大戲樓的古典建筑藝術、榫卯技術、和璽彩畫、吉祥圖案等傳統文化,引導學生體會傳承千年的工匠精神。
教學重點:認知建筑結構及裝飾彩畫,感受工匠精神。 教學難點:認知中國古建筑斗拱榫卯插接結構。
教學過程
走進頤和園——探訪德和園大戲樓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根據要求嘗試設計一座大戲樓。
活動目的:通過設計大戲樓活動使學生初步體會在沒有現代化設施的古代,古人在建筑、科學與藝術方面的獨特創造。
活動重點:引導學生在設計大戲樓活動中感受古人在沒有電、起重機、麥克風等現代化設備的情況下,通過智慧巧妙地運用科學原理解決問題的卓越才能。
活動難點:指導學生利用生活中的科學知識解決設計難題。 活動過程:
學生按要求設計一座中國古典風格大戲樓。 大戲樓設計要求:
⒈大戲樓高三層,木質結構,木頭連接不用釘子,建筑工藝精湛,裝修華麗、雄偉壯觀,體現皇家建筑氣派。
⒉建筑內部設置機關,演員可以進行上天入地等特技表演。
⒊利用聲學原理,在沒有麥克風、音響等現代音響設備情況下,聲音效果依然很好,可以使方圓500米內的聽眾清晰地聽到表演。
⒋超大的后臺,可供百人同時化妝準備。 ⒌學生作品展示: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走進頤和園,探索德和園皇家大戲樓,認知了解大戲樓的古典建筑藝術、榫卯技術、和璽彩畫、吉祥圖案等傳統文化,引導學生體會傳承千年的工匠精神。
教學重點:中國古建筑木質結構及榫卯連接的特點。 活動難點:理解榫卯結構原理。 學習過程: 一、導入新課
請學生回憶設計大戲樓的要求,詢問學生設計時遇到的困難及解決方法。 教師展示上節課學生設計圖紙
師:每位同學發揮了充分的想象力,在這個圖紙上設計了一座大戲樓,老師提的要求非常苛刻,誰來給大家讀一遍老師這些要求好嗎?
學生讀設計要求。
師:有很多同學在設計時遇到了不少的困難,誰說說你都遇到了哪些困難? 學生陳述困難和解決辦法。
學生問題:沒有麥克風如何傳遞聲音?不用釘子木頭的連接方式?如何體現皇家氣派…… 師生分析研究學生解決問題方法的可行性。 【教學意圖】:生活在高科技時代的學生往往不能體會古代勞動人民在沒有電、沒有起重機等重型機械設備情況下,建筑大戲樓會遇到多少困難,學生在設計時才會仔細考慮這些問題,帶著問題來到課堂,才能是學習質量有保障。
二、講授新課
⒈請我校的西苑小導游全面講解德和園大戲樓的歷史文化及建筑特色,引導學生全面認知大戲樓。
西苑小導游現場進行講解,學生邊聽邊尋找答案。
⒉學生在導游的講解中尋找答案,解決設計時遇到的困難。
如:擴音采用挖蓄水池的方法、設計天井地井轆轤絞車進行特技表演…… 【教學意圖】:西苑小導游是我校在頤和園開展十年之久的志愿服務活動,小導游都是不同年齡的學生,由他們為學生綜合講解可以快速地將大容量的知識展現給學生,幫助他們快速解決問題。
⒊認識斗拱及榫卯結構。
師:還有什么地方體現了皇家的氣派?
⑴引導學生在皇家建筑上尋找斗拱,了解斗拱的造型和在建筑上的位置。 ⑵學生對比故宮清音閣的名稱為學習單上大戲樓圖片填寫名稱。
【教學意圖】:皇家大戲樓的建筑結構類似,學生通過圖片對比,可以快速自主認知大戲樓結構。
⑶針對學生填寫中出現的問題及時講解。 ⑷了解大戲樓木頭連接的方式——榫卯穿插。 ①以魯班鎖為例為學生講解榫卯穿插結構的優點 ②魯班鎖插接游戲,體會巧妙的榫卯結構。
【教學意圖】:斗拱是大戲樓的重要建筑構件,結構復雜,學生即觸摸不到也不易理解它的結構,更看不到榫卯插接的巧妙,這使學生生認知榫卯插接出現瓶頸。魯班鎖是學生經常把玩的益智玩具,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根據榫卯結構原理創造出來的榫卯插接玩具,學生通過玩具認知榫卯插接的巧妙,這種認知可以遷移到斗拱榫卯插接的認知,從而使學生了解榫卯結構原理。
⑸教師示范斗拱榫卯插接方法。
⒋認識皇家建筑上的和璽彩繪。 ⑴看圖片區分等級
師:皇家等級特別森嚴,所以和璽彩繪圖案也會有不同,我們看這兩條,有什么不一樣?誰的眼睛最尖,能看得出來?
學生觀察和璽彩繪紋樣,判斷彩繪等級特征。
師:我們來看,這是給慈禧太后演戲的大戲樓,它上面畫得是什么?(金龍和璽),再往這看(看戲廊) 這是什么?蘇式彩繪,等級有區別嗎?
學生在教師引導下觀察大戲樓與看戲廊彩繪,發現在同一園中建筑等級的差別。 ⒌學生去影音室看紀錄片學習全面了解德和園大戲樓的歷史文化。 三、學生自主學習:
分小組觀察探究德和園各處景觀,尋找答案,完成學習單任務。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