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發展生產,滿足消費
所屬欄目:高中政治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高一政治人教版必修一 第二單元第四課第一框《發展生產 滿足消費》四川省優課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高一政治人教版必修一 第二單元第四課第一框《發展生產 滿足消費》四川省優課
經濟生活 必修一
第四課第1課時《發展生產 滿足消費》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識記生產與消費的關系、社會再生產四個環節、發展生產力的決定因素。
2.理解我國大力發展生產力的意義。
3.運用生產與消費的關系,解釋現實生活中的相關經濟現象。 (二)能力目標
通過對“生產與消費關系”的學習,培養學生從實例中分析認識生產的決定作用,消費對生產的反作用的觀察、分析問題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本框學習,使學生衷心擁護中國共產黨,擁護初級階段基本路線,認識社會主義根本任務,自覺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二、教學重難點
生產與消費的關系;如何大力發展生產力。
三、教學方法
運用“235”教學模式展開教學。
四、教具
電腦多媒體、白板、平板
五、教學過程
(一)回顧上節課內容
師:回憶,影響消費的因素有哪些?作為中學生,應該樹立怎樣的消費觀?
生:
師:影響消費的因素多種多樣。其中,影響消費的根本原因是經濟發展水平。作為中學生,要樹立正確的消費觀,量入為出、適度消費;避免盲從、理性消費;保護環境、綠色消費;勤儉節約、艱苦奮斗。請同學們加強理解和記憶。
(二)預習導學
自學要求:自主閱讀課本28—30頁。結合學習目標梳理出本框題要掌握的問題有哪些?(注意:找出問題的角度、關鍵詞)
師:請看這兩款手機(諾基亞按鍵版和蘋果觸屏版),十年前,你父母用的是哪一款?現在讓你選一款使用,你選擇哪一個?
生:
師:為什么這樣選擇呢?十年時間,手機有了哪些變化? 生:
師:為什么會有這些變化? 生:
(三)羅列知識清單
1.決定消費的根本因素是什么?
2.生產如何決定消費?
3.消費對生產的反作用是如何體現的?
4.社會再生產的四環節是什么?各起到什么作用? 判斷:
(1)生產與消費二者互相起決定作用。() (2)生產是消費的目的和動力。()
(3) 物質資料的生產是人類社會賴以存在和發展的基礎。() (4)會再生產包括生產、分配、交換、消費這樣相互聯系的四個環節。()
(5)分配是物質資料生產總過程的最終目的和動力。() (四)合作探究 觀看手機發展視頻。 1、生產決定消費
拿出普通的華為榮耀手機(沒有拍照功能)和最新款iPhone 7手機,再請一學生拍照,然后請這位學生把照片展示給大家看看。這部普通的手機為什么不能拍出照片,而iPhone 7手機卻能拍出精美的照片?這在經濟學上說明了什么道理?
引出觀點:
(1)生產決定消費的對象
師:請同學簡單介紹一下iPhone 7手機的功能。 生:
師:剛才聽了這位同學的簡單介紹,我感覺這個iPhone 7手機功
能強大。它可以使我在閑暇無聊時玩個游戲,打發枯燥的時間;可以在我想念親朋好友時,打開手機視頻聊個天,聊表我相思之苦;當我們在
學習上遇到困難時,可以打開手機百度一下,以充實我的知識。而這些的消費是無法在我剛才普通的手機中體驗到的。
引出觀點:
(2)生產決定消費的方式
師:如果從手機性能角度來看,你會選擇那一款手機?為什么? 生:
師:iPhone 7手機的強大功能,它不僅改變人們的生活消費和娛樂的方式,同時也挺高了消費的質量和水平。
引出觀點:
(3)生產決定消費的質量和水平 師:為什么手機會有這些變化? 生:
師:喬布斯曾經說過:“人們不知道他們想要什么,直到你把它擺在他們面前。”喬布斯的話想告訴我們什么?
生:
師:剛才展示兩只手機時,已經很好地印證喬布斯的話。當我看到華為Mate 9功能時,當時我就情不自禁地愛上它。有一種購買它的欲望。
引出觀點:
(4)生產為消費創造動力
師:為什么很多人把iPhone 7作為自己的奮斗目標? 生:
師:生產決定消費的對象、方式、水平,生產還為消費創造動力。從一定意義上說,人類消費所需要的一切商品和服務都是生產創造出來的,物質資料的生產是人類社會賴以存在和發展的基礎。iPhone7手機強大的智能化功能不僅吸引了大批愛好者,而且也使華為公司成為全球第三大大手機經營商。所以生產決定消費。
2.消費反作用于生產(消費生產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費拉動經濟增長、促進生產發展)
師:我們一起來看這樣一段材料,分小組并結合教材分析:消費對生產有哪些反作用?
生:
師:消費對生產具有反作用,消費的發展促進生產的發展。消費是生產的目的;消費形成新的需要,對生產的調整和升級起著導向作用;一個新的消費熱點的出現,往往能帶動一個產業的出現和成長;消費為生產創造新的勞動力。
3、社會再生產過程(社會再生產過程的四個環節及地位) 引入:從上述的材料中探討中我們可以知道,生產決定消費。消費對生產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費拉動經濟增長、促進生產發展。即消費是生產的最終目的和動力。我們就拿生產手機來說吧,它的最終目的是要老百姓購買和使用,否者生產就變得毫無意義。那生產出來的手機我們能拿立馬來用嗎?不行,要先花錢去買來,所以在生產和消費之間是有橋梁和紐帶的。它就是分配和交換。手機經過生產、分配、交換、消費四個環節之后。此時手機這種產品的生產過程才算最終完成。一部手機的生產過程完成是否意味著整個社會生產的結束?不是,商品消費完了我們還要再生產,再消費……這樣一個不斷重復和更新的過程稱之為社會再生產過程。
師:請同學歸納一下每一個環節的地位。 生:
師:①直接生產過程是起決定作用的環節②分配和交換是連接生產與消費的橋梁和紐帶③消費是生產的最終目的和動力。
課堂練習
師:請同學們完成以下習題,并展開討論。 生:
(五)板書設計 發展生產滿足消費 生產與消費 1.生產決定消費 2.消費反作用于生產 3.社會再生產過程
《發展生產 滿足消費》教學反思
本節課是第二單元《生產、勞動與經營》第四課《生產與經濟制度》的第一框題的內容。本節課的學習目標是理解生產與消費的關系。這一學習目標是本節課建構的理論基礎,也是重點和難點部分。通過對生產與消費之間辯證關系的學習,初步培養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現在我對本節課進行教學反思。
首先,我以復習第一單元《生活與消費》的相關內容導入本節課的學習,讓學生思考我們日常生活中所消費的商品是從何而來的呢。
其次,讓學生閱讀書本28到29頁的內容,探究生產與消費的辯證關系。我結合書本再聯系日常生活中我們遇到的事例進行講授,這也符合政治課教學要面向學生生活與實踐的要求,使學生學會從政治角度來分析和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再次,消費反作用于生產。我先讓學生閱讀教材29頁的相關內容,讓學生先歸納總結消費反作用于生產的表現。第一,消費是生產的目的;第二,消費調節生產(消費具有導向作用);第三,消費是生產的動力;第四,消費為生產創造出新的勞動力。我再分別對四點進行講解后,通過消費是生產的目的和動力,引出社會再生產的過程,讓學生探究社會再生產的四個環節以及各環節間的關系,讓學生帶著問題思考,發揮主觀能動性。
最后,課堂小結。通過幻燈片的形式展示本節課的學習內容,教師和學生共同回顧本節課的學習要點,突出本節課的重難點,讓學生在頭腦中形成清晰的知識脈絡,完整的知識框架。
課堂最后五分鐘讓學生完成本節相關隨堂演練,現場鞏固記憶。
我認真地對本節課進行了反思,認為自己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例如,自己上課語速稍微有點快,這是自己以后需要不斷改進和完善的地方。在以后的教學中,我要更加注意結合學生的反應和接受能力進行有效教學,不斷提高教學的實效性。
總之,政治課教學應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理論與實踐應有效結合,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的實效性,實現政治課教學的生活化。這不僅是政治課的教學理念之一,也是自己在以后的教學中需要改進和完善的地方。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