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琵琶行
所屬欄目:高中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3《 ——《琵琶行》之音樂描寫的魅力》四川省南充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3《 ——《琵琶行》之音樂描寫的魅力》四川省南充
樂者本于聲,聲者發于情
—————《琵琶行》之音樂描寫的魅力
學習目標:
1、欣賞描寫音樂的語言藝術。 2、學會欣賞音樂中表達的故事和感情。 3、試著描寫音樂并傳遞出情感。 一、引入新課
自古以來,音樂和其中所蘊含的情感力量可以讓人心曠神怡,可以讓人豁然開朗。音樂就如一泓清泉,在人內心干涸寂寞的時候給人以慰藉,音樂又如一杯咖啡,只要用心去品,總是越品越有越有味道,越品越深厚綿長?墒撬械乃囆g類型中,音樂又是最為抽象的藝術,那么,如何把這種抽象的藝術,用優美的語言文字描述出來了,我們今天就來學習在《琵琶行》中,白居易是如何描寫音樂的。
二、自主學習(誦讀法)
在誦讀中品味,自由朗讀描寫音樂的段落,重點學習第二段思考。
自由誦讀,思考:1、作者用了哪些手法來描摹音樂?2、突出出了音樂什么特點?回答交流:我從————中,讀出了音樂——特點,用了——手法。
三、小組合作探究(析讀法)
情景:白居易曾說過:“樂者本于聲,生者發于情”,這篇文章之所以如此動人,是因為琵琶女是在用琴音講述自己的故事,而白居易是在用文字描寫琵琶聲中的情感,那么琵琶聲中究竟有著怎樣的故事情感呢?我們再重點品讀描寫音樂的段落并思考“聲”“經歷”“情”之間的關系。
小組討論:1、根據音樂的起伏變化可以分文幾步曲?2、結合琵琶女的身世,我們從音樂中可以看出她什么樣的生活軌跡?(經歷)3、能夠看出她當時什么樣的心情?
明確:聲——經歷——————情
前奏曲————獨守空船————孤單
歡樂曲 ————火紅青春————歡喜
沉思曲————生活變故————悲痛
悲憤曲————夫妻別離 ————憤恨
四、比較閱讀(欣賞)
情景:白居易的《琵琶行》和李賀的《李憑箜篌引》歷來被推崇為摹寫聲音的至美之文。請欣賞兩篇作品,比較他們在描寫音樂手法上有何異同?
《李憑箜篌引》作者:李賀
吳絲蜀桐張高秋,空山凝云頹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憑中國彈箜篌
昆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
十二門前融冷光,二十三絲動紫皇。
女媧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
夢入神山教神嫗,老魚跳波瘦蛟舞。
吳質不眠倚桂樹,露腳斜飛濕寒兔。
明確:
相同點:化虛為實,將難以摹寫的聲音化為鮮明的形象傳達出來。
1、以聲寫聲:“昆山玉碎鳳凰叫”——“銀瓶乍破水漿迸。”
2、以形寫聲(把難以捕捉的聲音轉化為易于感受的視覺形象):
“芙蓉泣露香蘭笑”——“大珠小珠落玉盤”(聽覺和視覺同時顯露出來。)
3、以景點染:“吳絲蜀桐張高秋”(秋高氣爽)——“楓葉荻花秋瑟瑟”(蕭殺落寞)。
4、側面烘托:
“空山凝云頹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 物若有情,人更傷情)
“東船西舫悄無言”(回味無窮)
不同點:
李詩——音響效果(石破天驚,秋雨傾瀉,令人嘆為觀止)。
白詩——旋律變化,表現人物內心的情感變化(驚天地泣鬼神的效果)。
五、課后練筆:
情景:尤其是白居易的《琵琶行》之所以感人至深,是因為作者對音樂的描寫已經超出了藝術欣賞的范疇,蘊含著作者對人物形象的塑造,它是通過語言文字對音樂的描寫來講述琵琶女的故事和經歷。其實,一首曲子,一曲音樂,就是一個故事,一段經歷,一段情感。如《高山流水》講的就是鐘子期和俞伯牙成為知音的故事。
《 高山流水》俞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琴,于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巍巍乎若泰山”,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乎若流水”。后來鐘子期去世,俞伯牙將琴摔斷,不再彈奏,因為世上沒有人能聽懂他的琴聲了。 如果我們在欣賞音樂的時候能夠聽出其中的故事,就能夠品味出音樂中的情感和意蘊,我們也能夠像白居易和鐘子期一樣,成為演奏者的知音。
從網上搜古曲《梁!访鑼懧牶蟾惺。
要求:
1、最少用上兩種以上的手法。 2、能描寫出曲子中的情感。 3、500字左右。
板書設計:
琵琶行
白居易
比喻、通感、側面
聲 ———————————————————————————————情
以聲寫聲、以物寫聲、以景點染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