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摩擦力
所屬欄目:高中物理優(yōu)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高中物理魯科版必修1第4章《摩擦力》山東師大附中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lián)本站系客服
高中物理魯科版必修1第4章《摩擦力》山東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摩擦力》教學設計
一、 設計理念
1、本節(jié)課設計的中心思想
通過對生活實例的認識,明確摩擦力的概念和產生條件;通過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探究摩擦力的規(guī)律,利用學生手中的工具得出結論;猜想影響摩擦力大小的有關因素,利用控制變量法進行實驗探究,定量得出摩擦力的規(guī)律。 2、學生主動、合作、探究,教師主導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促使學生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積極參與到學習中來,主動生疑,主動質疑,主動思疑,主動解疑;在學習過程中,學生與老師相互合作,學生與學生之間相互合作,在合作中獲得共同進步;抓住一個或某幾個點進行比較深入地研究,師生在討論的過程中達成共識,教師由引導者變?yōu)閰⑴c者,以科學靈活的授課方式讓學生體會科學探究的過程,并充分參與探究過程,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思維方式。 3、對學生進行科學的方法論教育
本節(jié)教學,學生通過生活實例一步一步展開探究,明確滑動摩擦力和靜摩擦力的概念以及產生條件,根據學生提出的影響摩擦力大小因素猜想,采用控制變量法設計出相關因素驗證實驗,這種提出猜想、探究規(guī)律的科學方法,更符合學生的認知,使整個課堂的銜接更自然更順暢。 二、 教材分析:
《摩擦力》是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三節(jié)的內容,是力的相互作用一章重力和彈力之后的學習內容,是后面學習受力分析、靜力學和動力學的基礎。對于學生來說,初中階段已經學習了滑動摩擦力以及與接觸面材料和壓力的定性關系,加之對彈力的學習,已經能夠突破“正壓力”這一概念,為本節(jié)課的學習做好了充足的準備。 三、學情分析
1、通過初中階段的學習,學生對摩擦力已經有了初步認識。
2、學生已經學過彈力,知道壓力的性質是彈力,促進理解“正壓力”這一概念。
3、學生已有一定的物理學科研究方法,如觀察實驗、控制變量法、類比方法、從實驗現(xiàn)象中總結規(guī)律等,可以實現(xiàn)教材滲透的方法教育意圖。 四、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滑動摩擦力的產生條件,認識滑動摩擦力的規(guī)律。知道動摩擦因數(shù)與相互接觸的物
體的材料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會判斷滑動摩擦力的方向。 (2)能運用滑動摩擦力公式來計算滑動摩擦力。
(3)認識靜摩擦的規(guī)律,知道靜摩擦力的變化范圍及其最大值。 (4)知道最大靜摩擦力略大于滑動摩擦力。 (5)會根據平衡條件簡單的計算靜摩擦力的大小。 2、過程與方法
(1)培養(yǎng)學生利用物理語言分析、思考、描述概念和規(guī)律的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
(3)通過實驗,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利用實驗和生活實例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2)培養(yǎng)學生實踐——認識(規(guī)律)——實踐(解決實際問題)的思想。 (3)在研究問題時,培養(yǎng)學生突出主要矛盾,忽略次要因素的思維方法。 五、 重點、難點 1、重點
(1)實驗探究滑動摩擦力大小,滑動摩擦力方向的判斷。 (2)研究靜摩擦力的大小和靜摩擦力方向的判斷。
(3)靜摩擦力產生的條件及規(guī)律,正確理解最大靜摩擦力的概念。 2、難點
(1)滑動摩擦力方向的判斷。 (2)靜摩擦力方向的判斷。 六、 課時安排 1課時
七、教具學具準備
學生分組活動實驗用具:接觸面材料不一樣的長木板,彈簧測力計,鉤碼,滑塊(重力標注 在滑塊上)等
八、教學過程
環(huán)節(jié)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 意圖
引 入 新 課
教師:同學們好!今天我們一起學習的內容是第四章第三節(jié)摩擦力。
教師:在上課之前,我們先來一起做個實驗。實驗:如果兩本課本疊放在一起,我們可以輕松的把它們分開。如果把每一頁都疊放在一起,下面請兩位健壯的同學嘗試把它們拉開?大家注意觀察實驗現(xiàn)象。我們再來看兩段視頻,第一個視頻大家可以很清楚的看出來,第二個視頻是籃球運動員拋灑鎂粉是為了增大手和球之間的摩擦力。教師:通過以上三個小例子,大家都知道與摩擦力現(xiàn)象有關,請同學們根據初中的知識回答摩擦力分為幾種?
教師:滾動摩擦了在高中階段我們不做要求,主要是學習掌握滑動摩擦了和靜摩擦力,那么根據課前預習,請同學們思考回答滑動摩擦了和靜摩擦力的概念分別是什么?兩個物體相互接觸且擠壓,當它們之間發(fā)生相對運動趨勢時,在它們的接觸面上會產生阻礙相對運動趨勢的力。
教師:今天我們的主要任務是詳細的來研究學習一下這兩種摩擦力。
生:很難被拉開 生:三種,滑動摩擦了,靜摩擦力和滾動摩擦力 生:當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滑動的時候,會受到另外一個物體阻礙它滑動的力,這個力叫做滑動摩擦力;當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發(fā)生相對運動趨勢的時候,會受到另外一個物體阻礙它相對運動趨勢的力,這個力叫做靜摩擦力;
為新授課做好知識儲備。 建立滑動摩擦力和靜摩擦力的概念。 形成鮮明對比,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滑動摩擦力
教師:請同學們按照PPT所示把手放在桌面上滑動來感受摩擦力,并思考總結滑動摩擦力的產生條件和方向是什么?
教師:總結的很全面,很好。其實在初中,我們已經學過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的性質和正壓力有關。那么如何設計實驗來證明當接觸面確定的情況下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正壓力之間的定量關系呢?在設計方案前,請同學們思考如何測量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和正壓力?依據是什么?請大家分小組討論,設計實驗方案以及注意事項,并說明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和正壓力的測量方式。(木塊的重力已經標注在木塊上)
教師:請各小組進行實驗方案和注意事項進行匯報。結合學生的匯報情況給出不同的方案。并總結注意事項:(1)細線要平行于木板;(2)彈簧測力計使用前要先調零。(3)要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穩(wěn)定時讀數(shù)。
教師:請每個實驗小組根據實驗方案進行分組實驗,將實驗數(shù)據記錄在學案表格中,并計算滑動
生:兩物體接觸且擠壓,接觸面不光滑,兩物體間有相對運動。方向與相對運動方向相反。 生:彈簧測力計,依據是二力平衡;進行小組討論,設計實驗,和注意事項。
生:匯報設計方案和注意事項。
生:進行分組實驗,記錄實驗數(shù)據,處理實驗數(shù)據。
回顧初中知識,教師適時引導。
充分發(fā)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學生協(xié)作完成
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函數(shù)關系。
摩擦力的大小與正壓力的比值關系。從而根據計算的比值發(fā)現(xiàn)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和正壓力之間的關系。
教師:總結兩種試驗方案的優(yōu)劣,方案1:雖然滿足二力平衡的原理,但是實際使木塊做勻速直線運動很難實現(xiàn),造成一定的誤差,方案2:雖然解決了上面的問題,但是彈簧測力計由于重力會引入新的影響因素。通過實驗,大家發(fā)現(xiàn)滑動摩擦力和正壓力是什么關系?展示實驗小組圖像。請大家把你們小組獲得的直線的斜率求出來。請各小組匯報斜率的大小。我們發(fā)現(xiàn)有的小組斜率幾乎是一樣的,有的就不一樣,原因是接觸面的材料性質不同。
教師:我們的實驗結論是什么?
教師: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正壓力成正比關系,且它們的比值與接觸面材料有關,叫做動摩擦因數(shù)μ, μ=f/N。
生:正比例關系
生:滑動摩擦力大小與正壓力成正比,比例系數(shù)與接觸面的性質有關。
幫助學生建立比例系數(shù)與接觸面性質有關。
靜摩擦力
師:以上就是滑動摩擦力的內容,下面我們來學習靜摩擦力。人用力推箱子,箱子沒有被推動。假如地面是光滑的,那么箱子會向右運動,但是現(xiàn)在箱子是靜止的,所以我們可以說箱子有向右運動的趨勢。請同學們總結靜摩擦力的產生條件是什么?靜摩擦力的方向向哪?
教師:總結的很全面,很好。傳送帶把貨物由低端運送到頂端,請問貨物的相對運動趨勢向哪?貨物受到的靜摩擦力方向向哪? 教師:如果我用的是10N的力推箱子沒有頭推動,那么箱子受到的靜摩擦力是多大?依據是什么? 教師:所以靜摩擦力大小的求解只能用二力平衡,不能使用公式法。
教師:大家請看PPT,請利用自制教具彈簧測力計通過這個實驗,看一個木塊由靜止到運動過程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有什么變化?大家可以發(fā)現(xiàn),在物體開始運動以前,靜摩擦力不斷變大。當剛要開始運動的時候,靜摩擦力達到最大,我們稱之為最大靜摩擦力Fmax。
因此,靜摩擦力的取值范圍是什么?最大靜摩擦和滑動摩擦力大小是什么關系?
教師:為了更加清晰的得出結論,我們利用現(xiàn)代力學傳感器來一起看一下。教師演示實驗。 最終可以得出:木塊受到的靜摩擦力到滑動摩擦力過程中是先變大后邊小;最大靜摩擦力大于滑動摩擦力;在更精確的測量下,最大靜摩擦力與正壓
生:兩物體接觸且擠壓,接觸面不光滑,兩物體間有相對運動的趨勢。方向與相對運動趨勢方向相反。
生:有沿傳送帶向下的運動趨勢,靜摩擦力方向沿傳送帶向上。
生: 10N。二力平衡。
學生:實驗操作
生:0≤F≤Fmax 最大靜摩擦力大于滑動摩擦力。
在初中學過的二力平衡的基礎上深入學習,更加符合學生的認知。 幫助學生建立知識結構
幫助學生理解什么是實際運動?如何判斷運動趨勢?
幫助學生建立最大靜摩擦力的概念
力成正比關系。
教師:結合上課前我們的演示實驗,兩個人的力氣為什么沒能把書拉開?回扣摩擦力的知識點,給學生放一段視頻直接感知靜摩擦力到底有多大,從而得出最大靜摩擦力大于滑動摩擦力。 以上就是本節(jié)課的主要內容,請同學們思考回答沒有摩擦力的世界是什么樣子的?
教師:總結所以說摩擦力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利用摩擦力的內容解釋生活中的現(xiàn)象。
生:不能正常走路,汽車不能正常行駛,生活中飲食不能使用筷子等。
課堂 小結 教師:概括一下,這一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滑動摩擦力和靜摩擦力的大小、方向。大家根據本節(jié)課的知識框架自己復習一下。 生:課堂鞏固
幫助學生建立知識框架 作業(yè) 學案作業(yè)
鞏固所學知識
【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的教學在教學實踐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學生興趣濃、求知欲強、參與度高、注意力集中、積極思考交流討論。
1、 教學目標落實完成較好,學生的分析能力及動手能力得到提高。
2、 突破本節(jié)課的難點,在教學方法上采用實物演示,問題驅動,實驗探究,分析討論和歸
納總結的教學方法將困難突破,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學生普遍對知識的理解比較透徹。 3、 很好的體現(xiàn)了面向全體學生和因材施教的原則,充分調動了全體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教學活動更加符合附中學生認知特點和學情規(guī)律,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課堂上知識落實,能力培養(yǎng)更加有效。
4、 通過更加嚴謹?shù)慕虒W過程培養(yǎng)學生規(guī)范的學習習慣,真正做到務實有效、提高效率。 5、 恰當、合理地使用多媒體手段,凸顯物理學科的特點,體現(xiàn)教學創(chuàng)新意識。
我覺得能引起深刻反思的主要有這幾個個方面:
1、在實現(xiàn)教學多樣化的諸多形式中,加強實驗教學,將它與教學內容緊密結合是一條非常重要的途徑,它易使學生作為知識探究的主體,去發(fā)現(xiàn)、分析認識并解決問題。本節(jié)課采用了這一方式,有效培養(yǎng)了學生科學探究知識的思維和主動探究科學的品質。
2、本節(jié)根據學生的特點經多次修改成型,從中我深切感到,作為一名物理教師,在充分理解教材的基礎上,還應深入研究孩子的感知特點。希望通過教師的不斷努力,真正把他們帶進探究科學的殿堂。
視頻來源:優(yōu)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