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ATP的主要來源,細胞呼吸
所屬欄目:高中生物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一第五章第三節《ATP的主要來源--細胞呼吸》湖南省優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一第五章第三節《ATP的主要來源--細胞呼吸》湖南省優課
第五章 第三節 ATP的主要來源—細胞呼吸(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比較有氧呼吸與無氧呼吸的異同。
2、能力目標:理解呼吸作用的原理及其在生產和生活中的應用。 3、情感目標:學習科學方法,尊重實驗事實養成科學嚴謹的態度,
建立科學的價值觀。
重點:有氧呼吸的過程及原理 難點:1、細胞呼吸的原理的本質 2、探究酵母菌細胞的呼吸方式。 復習提問:
1、寫出ATP的結構簡式(說出各部分名稱,水解位置) 2 、ATP中能量的主要來源(引入新內容。板書課題)
授新課:
問題探討:
⒈呼吸作用與物質的燃燒有什么共同點? ⒉呼吸作用能夠像燃料在體外燃燒那樣劇烈嗎? ⒊在無氧條件下,細胞還能夠通過呼吸作用釋放能量嗎? 學生討論教師總結:
⒈都是物質的氧化分解過程;都能產生CO2等產物,并且都能釋放能量。
⒉不能。否則細胞中的化合物會迅速而徹底的氧化分解,能量會迅速全部釋放出來,細胞的基本結構也會徹底破壞。
⒊能。但在無氧的條件下釋放的能量少。 一.細胞呼吸的概念和特點 學生閱讀P91回答:
1.概念:有機物在細胞內經過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產物,釋放出能量并且生成ATP的過程。 2.特點: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
二.細胞呼吸的過程:
學生閱讀然后回答:
有氧呼吸、無氧呼吸的含義、條件、場所、物質變化、能量變化分別是怎樣的?
㈠有氧呼吸: 1.過程:
第一階段:葡萄糖→丙酮酸+[H](少)+ATP(少) 第二階段:丙酮酸+水→CO2+[H]+ATP(少) 第三階段:O2+[H]→H2O+ATP(大量) 2.場所:細胞質基質、線立體基質、線立體內膜
3.能量變化:有機物中穩定的化學能轉變為ATP中的活躍的化學能及熱能。
4.物質變化:葡萄糖轉變為丙酮酸、[H]、ATP、H2O 5.實例:絕大多數生物的呼吸方式 ㈡無氧呼吸 1.過程:
3
第一階段:葡萄糖→丙酮酸+[H](少)+ATP(少) 第二階段:丙酮酸→2C2H5OH+2CO2+能量
丙酮酸→2C3H6O3+能量
2.場所:細胞質基質
3、物質變化:葡萄糖轉變為酒精、CO2或乳酸
4.能量變化:葡萄糖中的穩定的化學能轉變為熱能(大部分)和ATP中活躍的化學能。
5.實例:乳酸菌、破傷風芽孢桿菌等厭氧菌以及動植物體內的寄生蟲。
請同學們列表比較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異同: 項目 有氧呼吸 無氧呼吸 不同點
場所 條件 產物 能量
相同點
聯系 實質 意義
三.呼吸作用原理的應用
閱讀課本P95圖及文字說明然后討論:
1.任選2-3個實例,分析人們在生產和生活中的應用了呼吸作用原
4
理的哪些方面?
2.生活中還有哪些應用細胞呼吸原理的事例?再舉例加以說明。 制作酸菜、泡菜等。 本節小結:略
鞏固練習:
1、蘋果果實進行無氧呼吸產生的能量減少,是因為還有部分能量( ) A、留在丙酮酸分子中 B、留在乳酸分子中 C、留在酒精分子中 D、留在ATP的分子中
2.在有氧呼吸的全過程中,CO2的形成發生在( )
A.第一階段 B.第二階段 C.第三階段 D.各個階段 3.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相同點是 ( )
A.都需要氧氣 B.都是在線粒體中進行 C.都能產生二氧化碳和水 D.都能產生中間產物丙酮酸
4.在呼吸作用過程中,若有CO2放出,則可推斷此過程一定( )
A.是有氧呼吸 B.是無氧呼吸 C.不是酒精發酵 D.不是乳酸發酵
5.根據下列不完整的呼吸作用示意圖,解答下列問題: 乳酸 CO2 B C
C6H12O6 A D H2O
E
(1)填出圖中方格內的物質名稱 。 (2)從圖中選擇有關的字母,填在題的橫線上。 1)有氧呼吸的途徑是 ;
2)呼吸作用過程中產生能量最多的是 階段; 3)呼吸作用過程中能產生氫的階段是 ; 4)氧氣參與 階段的化學反應。 (3)在下列橫線上填出相應內容:
1)A與B階段的反應屬于 ,其反應式為 。 2)A與E階段的反應屬于 ,其反應式為 。 3) 有氧呼吸的反應式為 。
5
第五章第4節能量之源——光與光合作用(教學設計)
一 捕獲光能的色素和結構
教學目標:
(1)說出綠葉中色素的種類和作用 (2)說出葉綠體的結構 教學重點與難點: 1.教學重點
(1)綠葉中色素的種類和作用 (2)如何提取色素 2.教學難點
(1)如何提取色素
(2)葉綠體的結構與功能的對應 教具:PPT 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初中時我們都學習過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什么是光合作用?在光合作用中發生了哪些變化?在綠色植物的什么地方進行的?
光合作用中物質和能量都發生了轉化。追根溯源,能量的最終源頭是來自太陽的光能,進行光合作用的細胞首先要能夠捕獲光能,用什么捕獲光能?在哪里捕獲?
閱讀課本P97思考“本節聚焦” 1.捕獲光能的色素有哪些?
2.葉綠體的結構是怎樣的?
3.葉綠體的結構有哪些適于進行光和作用的特點? 一、 捕獲光能的色素
綠葉中有哪些色素呢? 實驗:綠葉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
實驗原理:綠葉中的色素能夠溶解在有機溶劑中,所以可以用有機溶劑提取綠葉中的色素。本實驗選的有機溶劑是:___________________。綠葉中色素不只一種,利用它們在層析液中的___________不同,溶解度高的隨層析液在濾紙上擴散的_____,反之則___。 實驗選材:見課本P98 方法步驟:見課本P98
提取綠葉中的色素(取綠葉、研磨、過濾)——制備濾紙條——畫濾液細線——分離色素——實驗結果
注意事項:1.濾紙條的一端剪去兩角。
2.毛細吸管沿鉛筆線均勻畫出一條細線,多畫一兩次。 思考:1.二氧化硅和碳酸鈣的作用
2.為什么濾紙條的一端剪去兩角?
6
觀察與記錄:
濾紙條上顏色從上至下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對應的色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結:
這些色素對光的吸收有差別。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主要吸收藍紫光和紅光,胡蘿卜素和葉黃素主要吸收_____________,因此,植物對_____________光吸收最好。因為葉綠素對_______吸收最少,被反射出來,所以葉片呈現____________。
思考:溫室或大棚種植蔬菜時,應選用什么顏色的玻璃、塑料薄膜或補充光源?
色素存在于植物的什么結構中呢? 二、葉綠體的結構
在第三章學習細胞器時,學習了葉綠體的結構。由______膜構成,內部有許多__________,基粒和基粒之間充滿了_________。每個基粒都由一個個圓餅狀的_____________堆疊而成。
這些囊狀結構稱為___________,吸收光能的四種色素就分布在___________
本節課小結:
____________是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它的內部的巨大膜表面上,不僅分布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還有許多進行光合作用所必須的_____
記憶節節清
鞏固練習
1.提取葉綠體中色素時要加入丙酮或乙醇,其原因是( ) A.防止葉綠素被破壞 B.讓色素溶解 C.便于葉片研磨成勻漿 D.促使葉綠素分離
2.恩格爾曼用水綿進行的光合作用實驗證明的是( ) A.綠色葉片在光合作用中產生了淀粉 B.氧氣是由葉綠體所釋放
C.植物可以凈化空氣 D.光合作用釋放的氧全部來自水
3.溫室栽培蔬菜,采用什么顏色做頂棚更能提高產量( ) A.紅色玻璃 B.藍紫色玻璃 C.綠色玻璃 D.無色玻璃
4.把葉綠體色素溶液放在自然光源和三棱鏡之間,從鏡的另一側觀察,連續光譜中變暗的主要區域是( )
A.紅光和藍紫光區 B.黃光和藍紫光區域 C.綠光和紅光區 D.黃光和綠光區
5.葉綠體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細胞器,光能的吸收發生在葉綠體的( ) A.內膜上 B.基質中 C.類囊體片層膜上 D.各部位上
6.在提取葉綠素時,加入少量碳酸鈣的目的是( ) A.增加葉綠素的溶解度
7
B.破壞膜系統,使葉綠素被充分提取 C.防止葉綠素在提取時受到破壞 D.防止葉綠素與其它物質結合
7.在一定光照強度下,綠色植物在哪種光的照射下放出的氧最多( ) A.綠光和藍紫光 B.紅光和藍紫光 C.藍紫光和綠光 D.紅光和綠光 8.胡蘿卜素和葉黃素在光合作用中的作用是( )
A.傳遞光能、傳送電子 B.傳遞光能、轉變光能 C.吸收光能、轉變光能 D.吸收光能、傳遞光能
9.在葉綠體的色素提取和分離實驗中,實驗結果表明,在濾紙條上相鄰色素帶之間距離最大的是( )
A.葉綠素a和葉綠素b B.葉綠素a和葉黃素 C.葉黃素和胡蘿卜素 D.無法判斷
10.回答有關提取和分離葉綠體色素的一組問題。
(1)用丙酮-研磨法提取葉綠體色素時,要以丙酮為提取液的原理是葉綠體中的各種色素能________________有機溶劑。
(2)為了加快研磨速度,在研缽中加入__________;為了防止葉綠素破壞,應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置于層析液中的濾紙條,要防止上面的色素細線沒入層析液中,這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層析后濾紙條上的色素帶,自上而下依次為:橙黃色的_____________;黃色的________________;藍綠色的______________和黃綠色的_______________。
課后輔導 課本P100拓展題答案
1.植物吸收光能的色素,除存在于葉片的一些細胞中外,還存在于哪些部位的細胞之中?
還存在于植物幼嫩的莖和果實等器官的一些含光合色素的細胞中。
2.海洋中藻類植物,習慣上依其顏色分為綠藻、褐藻和紅藻,它們在海水中的垂直分布依次是淺、中、深,這與光能的捕獲有關嗎?
有關。不同顏色的藻類吸收不同波長的光。藻類本身的顏色是反射出來的光,即紅藻反射了紅光,綠藻反射出綠光,褐藻反射出黃色的光。水層對光波中的紅、橙部分吸收顯著多于對藍綠部分的吸收,即到達深水層的光線是相對富含短波長的光,所以吸收紅光和藍紫光較多的綠藻分布于海水的淺層,吸收藍紫光和綠光較多的紅藻分布于海水深的地方。 相關鏈接
葉綠素溶液的透射光與反射光
葉綠素溶液在透射光下呈現綠色,但在反射光下呈現紅色(葉綠素a為血紅色,葉綠素b為棕紅色),這叫做熒光現象。產生熒光現象的原因是,當葉綠素分子吸收光量子后,就由最穩定的、最低能量的基態(常態)提高到一個不穩定的、高能狀態的激發態。由于激發態極不穩定,發射光波,消耗能量,迅速由激發態降回基態。這時發射的光波就稱為熒光。熒光的壽命很短,為10-9~10-8秒。因為葉綠素分子吸收的光能有一部分消耗于分子內部振動上,輻射出的能量就小,根據波長與光子能量的成反比的規律,反射光的波長比入射光的波長要長一些。所以葉綠素溶液的透射光呈綠色,而反射光呈紅色。
8
第五章第4節 能量之源——光與光合作用(教學設計)
二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應用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了解光合作用的探究歷程 2.理解光合作用的過程和原理 3.了解光合作用原理的應用 能力目標:
通過回顧光合作用發現過程中的幾個經典實驗,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培養學生設計實驗、分析實驗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對光合作用實驗的分析、討論,使學生感受到科學發現的艱難,體驗科學工作的方法和過程,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增強學生進行科學研究的興趣和信心。 教學重點
1.光合作用的過程和原理 2.影響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 教學難點
光合作用的過程和原理 課時:2
教學過程 :
【導入】今天天氣很好,陽光明媚,同學們想一想這樣的天氣對植物有什么益處? (利于植物進行光合作用) 問:根據上節課的學習,同學們回顧一下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是哪里?吸收光能的物質是什么?
(場所是葉綠體,吸收光能的物質是色素。) 問:光合作用的反應式怎樣寫?
其實人們對光合作用的認識經歷了漫長的探索歷程,許多科學家進行了大量的實驗才逐步認識了光合作用的原理,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光合作用的第二部分:光合作用的原理和應用。 首先我們先來重溫科學家對光合作用的探究歷程。 一、 光合作用的探究歷程:
根據課本給出資料,完成下列空白 時間 人物
結論
1771年
普利斯特利
1779年 普利斯特利的實驗只有在陽光照射下才能成功,植物體只有綠葉才能更新污濁的空氣 1785年
梅耶 植物在光合作用時把光能轉化為化學能儲存起來了。 1864年
薩克斯
9
1880年 恩格爾曼 氧由葉綠體釋放出來,葉綠體是光合作用場所。 1939年 光合作用中釋放出來的氧全部來自于參加反應得水。 20世紀40年代
二、 光合作用的過程:
光反應
暗反應
注:
1、糖類(CH2O)中各元素和原料的對應關系:
C CO2 H H2O O2 H2O 2、能量的轉移途徑:
光能 ATP中活躍的化學能 (CH2O)中穩定的化學能 3、碳的轉移途徑:
CO2 C3 (CH2O) 過程 光反應
暗反應
反應場所 條件 物質變化
能量變化
聯系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