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祖國統一大業
所屬欄目:高中歷史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高中歷史人教版必修一 第22課祖國統一大業-天津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高中歷史人教版必修一 第22課祖國統一大業-天津市新華中學
高中歷史必修一 第六單元 第22課《祖國統一大業》教案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①識記港、澳門順利回歸的史實,“一國兩制”構想的內涵。 ②理解港、澳回歸的歷史意義;海峽兩岸關系發展的現狀。
③引導學生學會總結歸納“一國兩制”構想的發展歷程,初步培養學生運用相關史料分析海峽兩岸的現狀及展望未來的能力,從而認識實現祖國統一對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歷史意義。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分析圖片史料、文字史料,觀看視頻,小組合作討論等方式鍛煉學生積極參與、相互合作的精神,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提高學生利用所學知識及聯系現實進行對歷史問題的自主分析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港澳臺問題的歷史回顧,香港、澳門問題的成功解決歸根到底還是祖國綜合國力提高的體現,從而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通過對臺灣現狀的分析,讓學生理解兩岸關系的發展歷程,認識“臺獨”分子的不得人心,堅信祖國統一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 二、教學重難點
1、重點:
臺灣問題的形成、付諸的努力及展望。 2、難點:
“一國兩制”偉大構想在祖國統一大業中的作用。 三、課堂類型
新授課 四、課時安排 1課時 五、教學方式
2
以“知問-導學-反思”的聯動教學模式,運用導學案,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探究。采用情境教學、問題探究、分組討論等方法來領悟歷史,感受現實,以強調重點;通過設置問題鏈,有梯度并聯系現實地引導認知來突破難點。在講授過程中,注意講練結合。 六、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師:今年的11月7日在新加坡的香格里拉飯店舉行了一場為世界所矚目的會晤。會面雙方持續了長達80秒的握手,大家知道是什么會面么? 生:“習馬會”。
師:是的,習近平、馬英九作為海峽兩岸最高領導人,他們的這個事隔66年持續了80s的握手對于兩岸關系的發展、祖國統一大業的完成具有重要意義。那今天我們就進入到第22課 祖國統一大業的學習。(板書課題)
師:當年,為了完成祖國統一大業鄧小平曾提出了一個偉大的構想,大家知道是什么么?
生: “一國兩制”的方針。
師:是的。“一國兩制”偉大構想的提出與具體實踐就是咱們這一節課的主要線索。 (二)組織交流,互助答疑
那么先對同學們的預習情況做一個反饋。在之前的預習過程中,通過教師預設問題,同學們對于一國兩制方針的基本內容、香港回歸的歷程以及大陸為解決臺灣問題所做的一系列努力這三個問題已經基本可以通過自主學習掌握,我們在上課的過程中就帶領大家簡單回顧一下就可以。大家問題比較集中的我總結了一下,主要有以下四點:①香港問題的解決②香港成功回歸的原因③臺灣問題的原因④解決臺灣問題的有利、不利因素。尤其是第四個問題,有將近3/4的同學都存在著疑問。咱們這節課將重點逐一突破這四個問題。(邊反饋邊寫副板書) (三)新課講授
一、 “一國兩制”的提出
首先,我們進入到本課的第一目,“一國兩制”的提出。(板書) 1.背景
首先,我們來回顧一下“一國兩制”偉大構想是在怎樣的背景下提出的?
(展示ppt兩組圖片資料)——材料一20世紀50-70年代宣傳畫;材料二:萬炮轟金門。 那么通過以上兩則材料,在20世紀50—70年代對于臺灣問題大陸政府首先采用的是什么解決方式?(武力)
3
那么從什么時候開始轉變為采用和平統一的解決方針了呢?(導學案學習過程(一)/1填寫)【時間點:1979年元旦】
(展示ppt)1979年元旦(中美正式建交),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臺灣同胞書》,宣布采用和平統一的方針。此后,書上歷史縱橫部分提到葉劍英的葉九條,主張進行第三次國共合作。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應運而生。學案教師預設問題第1題,哪位同學愿意準確表述一下“一國兩制”構想提出的時間、目的以及內容。(加分5) 2. 內涵
“一國兩制”: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內,大陸堅持社會主義制度;香港、澳門、臺灣作為特別行政區,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長期不變。
(提醒注意)在這一理論中,“一國”也就是堅持“一個中國”是核心與前提,不容改變。而大陸和港澳臺地區因為長期以來的發展歷程不同,我們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實行不同的社會制度,而“兩制”中以社會主義制度為主體。 3. 地位:“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是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基本方針。 二、 香港、澳門的回歸
銜接:“一國兩制”構想的提出最初是為了解決臺灣問題,而實際上其首先成功地應用于香港問題的解決。接下來我們進入到第二目“香港、澳門的回歸”。(板書) 對于香港、澳門回歸祖國的歷程我想大家已經非常熟悉了,在預習過程中,同學們對以下兩個問題仍有一些疑問,我們一起來重點突破。 【引導認知,探究深問】 問題1:香港問題的由來
其實整個香港是一步一步被英國所控制的。英國侵略香港地區一共有三步,哪位同學還有印象?
① 1840—1842年第一次鴉片戰爭,清政府戰敗,與英國簽訂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
等條約《南京條約》,割讓香港島給英國。
② 1856—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清政府戰敗,中英簽訂不平等的《北京條約》,割讓
九龍司地方一區給英國(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南地區)。
③ 1895年甲午中日戰爭后,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1898年:英國強迫清政府簽訂
《展拓香港界址專條》,以租借地的形式強占新界,租期99年【對于租借地國際慣例租期不超過100年,英國為了使得自己利益最大化又不能違背國際慣例,將租期定為99年】——也正因為此,香港的回歸時間必須為1997年7月1日零點。 那么,這就是香港問題的由來。2. 香港回歸的歷程
從1982年中英首次談判,英國(先提出以主權(所有權)換治權(管理權))→1984中英聯合聲明明確香港時間→1997.7.1正式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香港特別行政區建立。讓我們再重溫一下那個激動人心的場景吧。(香港交接儀式升降國旗視頻,當五星紅旗在香港上空冉冉升起的時候標志著香港終于回歸到祖國的懷抱。) 3. 問題2:中國政府為何能成功解決香港問題?香港回歸的影響?
其實,可能細心的同學有這樣的質疑,新界作為租借地,理應99年后歸還,但是香港島及九龍司地方一區是割地給英國的,這兩塊地方在1997.7.1是否一并收回了呢? 是的,我們恢復的是對整個香港地區的主權,那么為何中國政府可以在當時成功地解決香港問題呢?大家利用書103頁學思之窗以及我們所學的知識,嘗試分析總結? 原因:
① 改革開放以來,綜合國力增強,國際地位提升 -------根本前提 ② 鄧小平“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的提出,鄧小平外交努力的結果。
③ 1949年建國以后,毛澤東提出的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針(“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
毛澤東不承認之前帝國主義在中國的一切特權)。 ④ 《中英聯合聲明》、《特別行政區基本法》-------法律的保障 ⑤ 港澳同胞心向祖國,渴望回歸 ------群眾基礎 影響:
② 中國政府成功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 ② 洗雪香港被侵占的百年國恥。
③ 香港問題的解決,為澳門問題的解決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香港問題的成功解決給澳門問題的解決提供了一個成功的范例。隨后,1999年12月20日,澳門也回歸到祖國的懷抱。
銜接:香港、澳門都先后回歸,而完成祖國統一大業還需要解決的是?(臺灣問題)那么,下面我們就來著重學習一下海峽兩岸關系的發展。這也是咱們本課的一個重點內容。(板書)
三、海峽兩岸關系的發展
1. 問題3:臺灣問題的由來?(解放戰爭蔣介石敗北,逃至臺灣,從此臺灣與大陸分離) 我們簡單回顧一下,實際上,歷史上臺灣與大陸一共先后三次分離,前兩次都回歸了:(第一次荷蘭人,第二次日本人,第三次國人自己)
5
◆ 17世紀初,荷蘭人占據臺灣。 ◆ 1662年鄭成功收復臺灣。 ◆ 1885年清政府在臺灣建立行省。
◆ 1895年《馬關條約》割臺灣及附屬島嶼、澎湖列島。 ◆ 1945年,抗日戰爭日本戰敗,臺灣光復。
◆ 1949年,內戰結束,國民黨政府敗逃臺灣, 自此臺灣與祖國大陸隔海相望。
而今,我們海峽兩岸同胞也都共同期待著寶島臺灣的第三次回歸。
我們分析了臺灣問題和香港問題的由來,那么,大家考慮一下港澳問題與臺灣問題在本質上有何區別呢?
港澳問題屬于(外來侵略的結果)屈辱外交的歷史遺留問題。臺灣問題屬于國家內政問題。所以,臺灣問題的解決決不容許其他國家隨意干涉。 2. 海峽兩岸政策的發展
我們說海峽兩岸的同胞都在期盼著寶島臺灣的第三次回歸。自從1979年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統一中國的方針以來,大陸地區為此做了一系列的努力,這也是咱們本課的核心內容。之前在預習過程中大家已經把學案右半邊的表格補充完整了,那現在就請各小組展示一下你們的預習成果!疽粋組派一個代表】
1979元旦: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臺灣同胞書》,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統一中國的方針;中國人民解放軍停止炮擊金門,實現了兩岸間30年來的真正;。
1987年:臺灣當局允許臺灣居民赴大陸探親。海峽兩岸長期隔絕狀態終于被打破,兩岸關系發生歷史性變化。
1992年:;鶗1990臺灣成立海峽交流基金會)、海協會(1991大陸成立海峽兩岸關系協會)達成“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重要共識(“九二共識”)。這是兩岸關系發展的歷史性突破。
2005年: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訪問祖國大陸。國共兩黨最高領導人會見,促進了兩岸關系的新發展。重申堅持“九二共識”,反對“臺獨”,主張臺海和平穩定。 2008年:兩岸終于實現直接通郵、通航、通商(“三通”)。 3. 合作探究:
請結合所學知識及當今社會現實,試分析臺灣問題的解決有哪些有利和不利因素? 有利因素:
材料一:中華文化根深蒂固、源遠流長。福建人民和臺灣人民講的都是閩南話、住的房子也是閩南式的,藥材都是同樣的藥材。情同兄弟姐妹,血同緣,根同宗,大家同日同月,
6
共同傳承中華民族的文化。
材料二:2014年中國GDP首超10萬億美元,居世界第二,綜合國力不斷增強。 材料三:2005年3月14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通過《反分裂國家法》。 材料四: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多年來,已有160多個國家先后同中國建立外交關系,在這些國家同中國建交的同時,都承認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是中國唯一合法政府!緡H社會公認“一個中國的原則”
結束臺灣海峽兩岸的分裂狀態,實現統一,是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海內外中華兒女的共同心愿,是不可抗拒的歷史潮流。
鄧小平“一國兩制”方針充分考慮到各方的利益,香港、澳門問題的順利解決,為解決臺灣問題提供了范例和借鑒。 不利因素
① 臺獨勢力(陳水扁、李登輝等) ② 國際反華勢力的阻礙
③ 當今現狀:臺灣地區2016大選【民進黨勢頭正起——蔡英文(保持兩岸現狀);國
民黨一蹶不振:朱立倫、宋楚瑜】——對未來兩岸關系發展不利。
銜接:那么,這節課我們回顧了臺灣的歷史,討論了臺灣的現狀,最后,我們展望一下未來。結合海峽兩岸交流現狀,談談你對臺灣問題前景有何展望?通過本課的學習,你從中有何啟示?
兩岸統一道路艱難而曲折,但始終堅信統一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
【古人有云“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祖國統一大業的最終完成需要我們海峽兩岸同胞堅定的、持之以恒的不懈努力! (四)本課小結
本節重點講述了“一國兩制”的理論以及運用,“一國兩制”理論首先在香港問題上得到運用,香港的順利回歸又為澳門的回歸提供了借鑒,而港澳的回歸又必然會促進海峽兩岸的交流,從而最終實現祖國的統一大業。 (五)習題練習與講解
(六)布置作業:請同學們下課后完成陽光課堂相關內容,整理學案,填好學案上的學后反思部分。 七、板書設計第22課 祖國統一大業 一、“一國兩制”的提出 二、香港、澳門的回歸 三、海峽兩岸關系的發展
“預習存疑” 1. 香港問題的由來?
2. 香港問題成功解決的原因? 3. 臺灣問題的由來? 4. 解決臺灣問題的有利、不利因素?
八、教學反思
本課的講授主要采用“知問-導學-反思”的聯動教學模式,在預習—教學—反思的整個學習教學環節中,充分運用導學案,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在教學過程中教學目標基本完成,教學重點、難點利用學生自主預習、課堂重點講授及學生小組合作探究等方式著重突破,效果較好。本課的學習中課本知識的掌握是基礎,但難度較小,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基本可以掌握。而祖國統一大業事關當今社會現實,故我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設計的預設問題及討論環節更多側重于回顧相關歷史以及嘗試引領學生結合所學內容分析、理解當今社會現實。希望能夠幫助學生在課堂學習的過程中,在掌握課本知識外,嘗試感悟歷史,關懷現實。不過,這一點因為學生基礎不同,在各不同學習層段的學生中開展討論探究活動,效果也多有區別。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