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海岸帶的開發利用
所屬欄目:高中地理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湘教版高中地理選修二第三章第2節3.2海岸帶的開發利用(第一課時)山西省 - 太原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教案設計
3.2 海岸帶的開發利用(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列舉海岸帶開發利用的主要方式。
2.了解世界主要海灣的分布,理解開發利用海灣的重要意義。
3.知道港口建設的自然條件和社會經濟條件;知道海港是海岸帶空間利用的重要方向;知道世界主要海港的地理位置和在世界海洋運輸中的地位。
4.理解灘涂是人類可以直接利用的海洋資源和重要的土地資源;知道灘涂的開發利用價值。
(二)過程與方法
1.運用地圖,聯系學過的自然地理和區域地理知識,通過案例分析海灣在開發利用方面所具有的優勢,加深對海灣開發利用意義的理解。
2.運用地圖,聯系學過的自然地理和區域地理知識,通過案例分析海港的建港條件和優勢,理解海港在促進地區經濟發展方面所具有的意義。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對我國的港口建設方面內容的學習,加深對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國民經濟建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的認識,激發愛國主義情感。
2.通過對海灣、灘涂、海岸帶等開發意義的認識,進一步強化“海洋國土”意識。
[教學重點及難點] 海港建設
[講授過程]
【新課導入】以提問的形式回憶“海岸類型、海岸帶及其開發的優勢(海岸帶地理位置優越,資源豐富,開發價值高)”,引導學生說說海岸帶開發利用的幾個方面。(海灣的開發利用、建設海港、灘涂開發等)
【板書】第二節 海岸帶的開發利用 一、海灣的開發利用
【閱讀思考】讀圖3-14瓜納巴拉海灣圖,說明海灣的概念。(學生回答,教師總結) 【點撥】海灣是指海洋伸進陸地的部分。海灣的深度和寬度向內陸大多逐漸減小,灣口兩個對應岬角的連線是海灣與海的分界線。
【講述】人類開發利用海灣的歷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時代,人類就開始將海灣作為生產的場所,海灣是航海事業的起源地。
人類對不同大小海灣的開發利用現狀不同,大部分海灣已被綜合利用,尤其在大型海灣周圍,己發展成以航運、交通為先導的經濟發達的產業區和城幣帶。較小的海灣由于具有某種資源優勢,可以進行單項開發。如具有良好沙灘的海灣,可辟為海上浴場;灘涂資源豐富的海灣可發展海產養殖。
太原市綜合高級中學校 選修二 海洋地理 3.2 海岸帶的開發利用 授課人:閆宇晶
海灣在建設港口方面所具有的優勢,即為港口建設提供天然保護。 【案例】閱讀圖3-15以及閱讀材料“墨西哥灣”,了解以下內容:
(1)墨西哥灣的區位:是北美大陸南緣的一個大型海灣,東通大西洋、南連加勒比海;水深灣闊;資源豐富。
(2)墨西哥灣是開發利用程度較高的海灣。沿岸和大陸架上油氣資源十分豐富,現已成為世界重要的石油產區之一。灣內有新奧爾良、休斯敦、坦皮科等重要海港。
【承轉】人類在開發利用海灣的同時,必須注意對海灣這樣“脆弱”的地區加以保護,從而使海灣能持續地為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服務。人類對海灣的不恰當開發將導致海灣生態環境遭破壞。
【閱讀】“脆弱”的海灣
【講述】人類在開發利用海灣的同時,必須注意對海灣這樣“脆弱”的地區加以保護,從而使海灣能持續地為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服務,否則勢必導致海灣生態環境遭到破壞。 【承轉】海岸帶空間利用的一個重要方向就是興建海港,發展航運業。 【板書】二、海港建設
【探究學習】什么是港口?港口在經濟發展中有何重要作用?港口建設的地理條件有哪些?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
(1)港口:具有一定面積的水域和陸域,可供船舶出入和停泊以及貨物和旅客集散的場所。 (2)興建海港,發展航運業是海岸帶空間利用的重要方向。在古代,中外航海家的探險活動就奠定了海港在人類文明進程中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在產業革命以后,隨著船舶工業的發展,世界各國都開始了大規模的港口建設。由于海洋運輸具有運輸量大、運輸成本低廉等優勢,所以海運成為當今世界國際間貨物運輸的最重要的方式之一,也使得海港建設成為海岸帶利用的重要方面。 (3)建設大型港口的條件 【板書】 建港條件 說明
地理位置 緯度(決定港口是否可全年通航)、交通 水域條件 海闊水深、風平浪靜
陸域條件
1、地形寬廣(港口要建設多種港區設施、運輸設施和服務設施) 2、交通便捷
3、經濟腹地(確保港口有廣闊的經濟輻射范圍和充足的貨源) 4、城市依托
【承轉】海上運輸量大,成本低的優勢,使其成為當今世界國際間貨物運輸的最重要方式之一。港口的樞紐地位,在世界經濟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集裝箱運輸已成為國際航運發展的趨勢。我國集裝箱樞紐港在全球占據重要地位,其中,上海港連續7年穩居世界第一。 【合作探究】
案例分析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長江三角洲以全國2.2%的陸地面積,創造了全國22.1%的國內生產總值。長江三
角洲地區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工業化、城市化、現代化水平最高的區域。
太原市綜合高級中學校 選修二 海洋地理 3.2 海岸帶的開發利用 授課人:閆宇晶
材料二 為促進上海海洋運輸發展,上海跳出長江口,在距上海浦東南匯蘆潮港約30千米
的洋山建設了深水港。
【思考】從以下幾方面分析上海港成為我國第一大港的條件
【點撥】上海港是長江三角洲上的一個河口港(河港),可以兼作海港,主要港區沿黃浦江分布。三角洲地勢平坦開闊,為港口設備、建筑,以及上海市進行合理的平面布置提供了有利條件,長江和黃浦江為港口提供了淡水;保證船舶入港航道應有的寬度和大量船舶所需的空間;三角洲坡度極緩,水流分汊多,致使河道流量分散,泥沙容易淤積航道。上海港的經濟腹地是中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包括四川、重慶、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上海等。經濟腹地是港口興衰的重要基礎。上海港以上海市為依托。上海市是我國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城市和外貿基地。
【承轉】分析上海港港口建設的不足?
【點撥】三角洲坡度較緩,水流分汊多,泥沙易淤積航道。
【承轉】曾經,水深一度影響了上海港的航運能力,大型集裝箱船只無法再此停泊。為此,中國人實施了一個很有魄力的計劃,在遠離大陸30多公里外的洋山島圍海吹沙,建造深水碼頭。洋山港四期的完工,標志著上海港成為全球規模最大,最先進的全球自動化碼頭。 【播放視頻】洋山深水港
【思考】簡述上海在洋山建設新港的主要區位優勢及其對上海發展的主要作用。
【過渡提問】灘涂是人類可以直接利用的海洋資源和重要的土地資源,是人類可直接利用的海洋資源之一,也是向海洋進軍的前沿陣地。結合課本圖3-17灘涂圖和你平日所見所聞說說灘涂的位置范圍、形成原因、有什么價值以及灘涂的利用方式。 【板書】三、灘涂開發 【歸納】
1、概念:海洋灘涂是指位于高潮線以下、低潮線以上,亦海亦陸的特殊地帶。 2、成因:灘涂是水流中所挾帶的泥沙在多種因素的綜合作用下沉積形成的。
3、灘涂的價值:灘涂是人類可直接利用的海洋資源之一,也是向海洋進軍的前沿陣地。灘涂不僅是一種重要的土地資源,而且還蘊藏著各種礦產、生物及其他海洋資源。 4、利用方式:開辟鹽田、灘涂養殖、發展海洋旅游業等。 【拓展】播放視頻——海水稻
【小結分享】海洋經濟發展前途無量。建設海洋強國,必須進一步關心海洋、認識海洋、經略海洋,加快海洋科技創新步伐。——習近平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