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中國自然,災害的特點
所屬欄目:高中地理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高中地理選修五第二章第1節中國自然災害的特點-南昌大學附屬中學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2.1《中國自然災害的特點》教案設計
【課題】
《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高中地理選修五第二章第一節中國自然災害的特點。(2007年4月第3版) 【課標分析】
本節主要學習四個問題。1.理解自然災害點位含義,分析中國在世界自然災害帶中的位置。2.理解自然災害種類多樣的原因,掌握我國自然災害地域分異的表現和特征。3.理解我國成災人口多與農業災情嚴重的原因,掌握我國成災人口主要集中區和農業災情的地域分布。4.掌握我國6個災害帶及每個災害帶的地域分布和每個災害帶的主要自然災害種類。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從孕災環境、致災因子、受災體和災情等方面,了解中國自然災害主要特點。
能力目標:學會用地圖闡述中國自然災害地域分異特點。 情感目標:深入理解中國是一個人口多、農業災情重的大國國情,樹立因地、因時的減災區域觀,培養學生關心國家、建設國家的熱情。 【教學重點與教學難點】
重點:中國自然災害的三個主要特點
難點:中國自然災害地域分異特點及原因 【教具】
課本(高中地理選修五)、學案、多媒體、粉筆等。 【課型】
新課,一課時(40分鐘) 【教學方法】
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達到教與學的和諧完美統一。教無定法,貴在得法,這是新課程“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的體現。以此為出發點,本節課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年齡特征,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的能力,主要采用以下教學方式:
【教學過程】 時間
分配
教學流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教法
激喚法與精講法(為主)、啟發法、讀圖分析法、比較法、總結歸納法
學法
討論合作法與問題探究法(為主)、自主學習法、情景感受法
課前 課前準備 制作多媒體課件,制作學案和教案,
搜集相關資料(圖片、視頻、書籍)
與練習題,要求學生課前預習
課前預習,了解與中國自然災害相關的問題及重大新聞時
事
課前準備可以提前消滅聽課中的“攔路虎”, 提高聽講水平,提高筆記水平
課中 40min 圖片導入1min
“2019年6月17號四川省宜賓市長寧縣發生6.0級地震”新聞導入。
之后播放“2008年汶川大地震、2010年西南特大旱災、2014年浙江東部地區遭受風暴潮、2016年中國東部地區遭受洪災、“山竹”成為2018年最強臺風”的圖片
看
認真觀看圖片,思考什么是自然災害?自然災害有哪些類型?
利用圖片來喚起學生對本堂課所學內容的興趣,同時引發學生思考,使學生帶著問題學習
問題導學
提出問題
3min
講述:中國除了以上圖片出現的自然
災害之外,還有哪些類型的自然災
害?這說明中國自然災害具有怎樣的
特點?
學生邊聽邊思考,小組合作討論并回答老師問
題
不限制學生思維,讓學生小組合作思考,提高課堂參與度,落實新課標概念。 PPT展示部分32min
一、 災害種類多樣且災次頻發 1我國主要的自然災害 讓學生根據前面展示的圖片總結中國自然災害的特點。 2我國自然災害多發的原因 提問:我國自然災害多發的原因有哪同學們邊做筆記,并試
著回答:1、我國自然災害類型多樣,地震、干旱、洪澇、臺風、風暴潮最為嚴重。2、我國自然災害發生的頻率
高、強度大。 小組討論,學生先試著
學生自己觀察、自己總結,利于學生強記知識。
些?讓學生分組討論總結
根據學生所答情況再根據PPT展示內容小結:
(1)我國處在兩大自然災害帶的交
匯處;
(2)我國處在太平洋板塊和亞歐板塊的交界處,地殼運動強烈;
(3)我國2/3的面積是山區,地貌類型復雜多樣; (4)季風氣候不穩定,導致我國頻繁的旱澇災害。 ☆提醒學生不要忘了除了自然原因還有人為原因。 二、自然災害的地域差異顯著 播放滑坡泥石流分布的短視頻,播放完之后讓學生思考是不是全國其他地方也多滑坡泥石流,如果不是,中國自然災害的地域分異有何特征? PPT展示中國主要自然災害及各種自然災害分布地區,讓學生上臺來連線一一對應。 讓學生根據學案,找出自然災害的空間分布規律,可將我國劃分為哪6個災害帶? 各災害帶的主要自然災害有哪些?形成原因是什么?對當地的工農業生產有何影響? 根據學案及
以往所學知
識來回答。
聽
學會根據示意圖,提取地理信息, 在這里學生應該掌握中國自然災害多發的四大自然原因。
學生先獨自思考,然后小組討論,各自交流看法 畫
一個學生上臺來畫,其他學生在座位上思考 學生展開探究討論,并學會分析探討,
進而進行提煉、
概括。
讓學生學會自主探究的方式學習,更有助于知識的實際運用性
師生一起合作,加深學生理解中國自然災害地域分異 讓學生動手,充分的思考、討論、合作以及創新學習,真正達到高中地理新課程的能力要求。
教師小結六個災害帶及各災害帶的主要自然災害和形成原因
三、成災人口與農業災情嚴重 首先讓學生思考自然災害對人類有哪些危害,然后PPT展示人員傷亡、莊稼損害、房屋倒塌、道路破壞的圖片,導入中國成災人口和農業災情嚴重的特點。
1自然災害的成災程度與人口數量的關系
讓學生根據學案思考我國人口集中分布在哪里?成災人口主要集中在哪里?
教師小結1:自然災害的成災程度與人口數量有著直接的關系;我國人口集中分布在東部,使得成災人口主要集中在東部。
2農作物成災面積與播種面積的關系 通過圖片展示我國農作物播種面積占土地面積的比例和近20年來我國各省區成災面積占全國成災面積的比例。 并提問我國耕地集中分布在哪里? 教師小結2:農作物成災面積與播種面積有著直接的關系。我國耕地集中分
表明看法
同學認真聽老師總結,然后對比之前的思考和討論,查看自己對知識的掌握是否恰當
根據學案進行思考分析
說
答:我國東部農作物播種面積比較大的地區,如山東、河南、江蘇等
有利于學生進一步對知識的鞏固,有利于學生查漏補缺
讓學生學會自主探究的方式學習
布在東部,影響農業的災種也集中在東部,使得農 業災情特別嚴重。 3畜牧業成災面積與牲畜數量的關系 我國因災死亡牲畜比較多的省區有哪些?為什么我國西部地區的畜牧業災情風險更大,災情更重?
教師小結2:我國地域差異顯著,東西部不同的農業類型(種植業和畜牧業),遭受不同的災害,形成了不同的災情(種植業災情和牧業災情)。
省,也是成災面積較大的省。 課堂小結
2min
教師小結 學生認真聽老師總結,
并參與配合
老師總結內
容
高度概括本節課的內容,深化學生的理解。
板書部分2min
第一節 中國自然災害的特點 一、 災害種類多樣且災次頻發 二、 自然災害的地域差異顯著 三、 成災人口與農業災情嚴重 學生欣賞板
書時有疑惑
可以提出來
板書是“中國自然災害的特點”
教學內容的濃
縮,是學生認知
中國自然災害特
點的腳手架,是
教師對這一節教學的導游圖 課后 課后練習
要求學生課后完成學案上的練習 學生單獨思
考完成
使同學更進一步
理解本節課所學
知識
【教學反思】
本課亮點:本節課使用激喚法、精講法、PPT展示等多種教學法,系統地向同學展示了中國自然災害的特點的相關知識。開頭用圖片導入課堂,既能使同學對本課有大致了解,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講解多引發學生思考,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要求學生小組合作,利于培養學生小組合作能力。講授訓練結合,邊講邊做,有利于學生掌握知識,有利于對學生能力的培養。
本課不足:由于本人能力有限,本節課還無法做到十分完美,僅體現了我努力踐行課標、教學、學習、評價四位一體的教育理念。忽視了全班同學學習能力的差異,采取相同的教學進度,對某些同學的學習沒有關注全面。在新課程教學中,我會努力一直致力于探尋新課程的有效教學方式。謝謝各位評委!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