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合理開發利用,河口海岸帶
所屬欄目:高中地理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高中地理選修二第5章5.1如何合理開發利用深圳寶安區西部河口海岸帶-廣東省優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如何合理開發利用深圳寶安區西部河口海岸帶教學設計
一、問題選取
本節課的核心問題是“河口海岸帶合理開發利用”,這是一個基于真實情境的探究性問題,海岸帶因其得天獨厚的優勢條件,是人口和城市較為集中的區域。
粵港澳大灣區的創建讓深圳寶安區西部河口海岸帶的開發引發新一輪關注,其開發歷史及影響也是非常好的學習案例。通過該問題,引導學生認識河口海岸帶的地理特征,描述人類開發利用對河口海岸帶環境的影響,最后由表及里,分析人類開發利用河口海岸帶要注意的問題,以實現人地協調發展。與此同時,“見地及人,以人為主”是地理學重要思維,地理研究地球表層系統,最終要落實到地理現象、事物與人的關系,并且引導向人有利方面發展,因此提出“海岸帶合理開發利用”這個問題具備學科實際意義,也是對學生價值觀的引導。
二、課標要求
《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2017年版)中沒有直接針對海岸帶開發進行標準要求,但是提出“說明海洋資源的基本特點和應用前景”和“結合實例,說明沿海地區的開發對于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這兩個要求,本課設計圍繞兩項課標核心內容展開。
深圳寶安區西部河口海岸帶在開發過程中涉及對海水、海洋動植物、潮汐、礦產資源等海洋資源的的利用,結合資源特點,選擇合適的利用方式,借助科技進步,展望其發展前景。
海岸帶在沿海地區開發中占有重要地位,結合寶安區西部海岸帶開發的實例,讓學生看到海岸帶開發帶動沿海地區發展,進而促進粵港澳大灣區的崛起,這樣的發展過程對于我國經濟發展起到示范和帶動作用。
三、教材分析
本課內容選取自人教版選修二海洋地理第五章第一節《海岸帶的開發》。教材要求學習后需要能列舉海岸帶開發利用的主要方式。海岸帶作為海陸過渡地帶,是人類經濟活動集中區域,其開發利用直接影響人類生存環境、經濟發展等。因此本節內容是整個教材的核心內容之一,需要重點對待。
四、學情分析
(一)知識儲備
學生目前處于高中一年級階段,其接觸高中地理只有兩個多月的時間,由于初中地理在初二進行學業水平測試,學生初三不再學習,因此學生所具備的地理知識儲備是非常有限的,在進行課程安排時要關注學生的知識容量,及時進行相應知識的補充和處理。
(二)能力特點
高一學生學習欲望強,動手能力較強,做事情有創意而且具備較強的思辨能力。在進行教學設計過程中一定要讓學生盡量多的參與課堂,甚至可以引導學生走出校園走進社會去獲取所需要的知識。 (三)地區特色
廣東佛山地區位于粵港澳大灣區,學生對于與大灣區相關的內容感興趣且容易激
發共鳴。佛山大部分學生都去過深圳,或者是通過他人講述、網絡信息等形式了解深圳的發展變化,新課以深圳寶安區西部海岸帶為例,讓學生有熟悉的感覺,學習生活中的地理,也能用自己的地理知識,為海岸帶開發建言獻策。
五、教學目標
圍繞“如何合理開發利用深圳寶安區西部河口海岸帶?”這個問題,綜合學習“海岸帶區域特征、人類活動對海洋環境的影響、海岸帶開發面臨的困難和開發方式、人地關系”等相關知識,學生能夠:列舉海岸帶開發利用的主要方式;闡述不同開發方式對于人地關系的影響;描述海岸帶開發對國家經濟發展的影響,發展區域認知、人地協調、綜合思維等地理學科核心素養。
六、教學重難點
列舉海岸帶開發利用的主要方式;闡述不同開發方式對于人地關系的影響。
七、教學流程圖
八、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師生活動
問題鏈
設計意圖
新課導入 播放視頻 創設情境 【播放視頻】播放航拍中國節選視頻。 【創設情境】
航拍中國第二季廣東專輯將粵港澳大灣區以上帝視角呈現在人們面前,灣區以海洋為銜接形成新型城市群。海岸帶作為海洋向陸地的過渡地帶,它的開
發成為灣區發展的重要環節。本節課,我們以粵港澳
大灣區的組成部分,深圳寶安區為例,探尋海岸帶的合理開發利用方式。
為什么研究海岸帶開發問題?為什么以深圳寶安區西部海岸帶為例? 激發學生興趣,引發學生思考,將學生帶入具體情境中展開探究。
鋪設必備
學科知識
師:首先我們需要找到寶安西部河口海岸帶的位置。
生:位于珠江入海口處。
師:你對河口海岸帶有哪些認知? 【教師引導歸納】
生:河流入海口的海岸河流和海洋的共同作用地
帶,具體表現在既有河流的堆積和侵蝕作用,也有潮汐和海浪的侵蝕與堆積作用,兩個的強弱此消彼長,同時也引起了海退與海進、陸進與陸退的變化。
師:河口海岸帶除了受自然條件影響,還會受到人類活動的影響。
寶安西部河口海岸帶在哪?
河口海岸帶有那些特征?
影響海岸帶的因素?
引導學生從地理位置角度分析地理事物。
通過提問引發學生思考和總結,加深對海岸帶的認知。
回顧開發歷史,反思環境問題
師:深圳市在寶安區西部河口海岸帶開發歷史中,對當地生態環境產生怎樣的影響?(引導學生從整體性角度概括即:水、地、土、氣、生) 【課件呈現】 圖文結合:1979改革開放前,寶安散落著一些漁村,西部海岸帶以生態濕地為主。
生:人類活動對河口海岸帶影響較小
圖文結合:1990:90年代,漁業的快速發展使其西部海岸帶北部發展成為蠔田,岸線后退,黃田機場開始填海興建。
生:漁業發展,海岸帶灘涂被用于蠔田,養殖業可能給海洋帶來水污染;填海造陸減少濕地面積,生物多樣性減少,河流排洪泄洪能力減弱。
圖文結合:2014工業化快速發展,城區開始向海擴張,西部海岸帶形成內陸帶型城區格局,岸線以生產型為主,包含機場、港口等區域性重大交通設施,以及污水處理廠等厭惡型市政設施。
海岸帶開發
歷史對生態環境產生怎樣的影響?
1997年海岸利用形式及其影響?
1990年利用主要利用形式,分析
近海生蠔養
殖對海岸帶生態環境的影響
2014年描述海岸帶開發利用方式
的變化,分析該變化對環境和居民生活的影響
提升學生識圖、用圖能力。從海岸的使用方式的歷史變化,推導不同時期不同利用方式對海岸帶自然環境的影響,讓學生意識到人地協調的重要性,為后續的開發設計做鋪墊。
回顧開發歷史,反思環境問題
師:此時寶安區流傳一句話“寶安濱海不見海”,盡管寶安西部海岸帶長度占深圳岸線的1/5,但其中大部分為生產岸線,且由于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滯后等原因,岸線可達性差,公共空間匱乏,海岸帶功能極少為普通市民服務,寶安市民渴望政府打造出更多的親水空間。 歷史時期海
岸帶在開發過程中出現
什么問題?
如何解決問
題? 學生發現問
題并思考解
決方法。
展開探究活動,鋪設解決路徑
師:為實現寶安市民“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生活愿景,寶安區于2014年開啟“寶安西部活力海岸帶概念城市設計”大賽,全球共103家國內外設計機構組成了72個設計團隊(含聯合體)報名參加,8家設計機構入圍正式設計成果編制階段,其中前三名的設計成果就在同學們手中。 【探究活動】
師:請同學們認真審閱設計方案,第一組負責《寶安活水城市》設計方案,第二組負責《活力伶仃洋海岸公園》設計方案,第三組負責《灣區海城》設計方案,第四組負責綜合評價前三個小組的方案闡述,六分鐘后請每個小組派代表介紹自己的方案,每個小組只有三分鐘的時間說明設計原因和特色。
生:小組討論并整理語言。 【方案簡介】
深規院聯合體的《灣區海城》提出了“回歸海洋,開啟灣區時代”的策略,希望創建一個可吸水的、具有彈性的兩棲海綿城市,打造25公里海之廊橋;蕾奧設計聯合體的《寶安活水城市》提出了“活水”策略,通過修復生態環境,重建岸線特色與形象;中規院聯合體的方案《活力伶仃洋海岸公園》提出打造“潮汐公園”的設計理念,即通過環狀水廊+低沖擊開發+水循環的生態彈性措施,在前海灣、西灣、福永灣和海上田園,形成4個大型的自然潮汐公園,在海岸線上設計布局其他13個小型的海岸潮汐公園,以提升水環境。 【方案小結】
三個方案都有其可取之處,它們具備的共性特點是在開發利用海岸帶的同時還注意保護其生態環境。最后寶安區規劃局整合優勝設計方案優點,啟動西部活力海岸帶建設。2019年3月1日,濱海廊橋項目開工,預示著海岸帶的開發將朝著人地協調的方向砥礪前行。
設計方案核心理念
方案解決哪些城市問題
設計方案如何保證人地協調發展?
通過圖文資料,學生在闡述設計方案核心內容之時,加深對海岸帶開發利用方式、保護生態環境等內容的思考,由被動接受到主動研究。
課程小結
生:概括總結課程體系,形成思維導圖。
如何構建思維導圖?
課程知識總結,邏輯梳理,形成總體框架。
反饋練習 【原創試題】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深圳寶安區養殖“沙井蠔”已有近千年歷史,因其周邊海域水溫適宜、浮游生物多且水質優良,“沙井蠔”肥美鮮嫩深受人們喜愛。1995年前后,由于填海造陸、城市化帶來環境污染等問題,沙井蠔田大面積地遷往異地,珠海荷包島成為蠔民首選。近年來綠色環保產業發展,“沙井蠔”開始回歸深圳,寶安水產研究所選擇室內封閉式養殖而不是傳統近海養殖,基本實現無公害生產,并計劃從“沙井蠔”中提煉出高質量蛋白質,制成蛋白粉保健品。
(1)描述1990-2014寶安西部海岸線位置變化方向,并分析海岸線變化對“沙井蠔”養殖業的消極影響。(8分)
(2)說明荷包島成為深圳蠔民養蠔首選地的條件。(6分)
(3)相比傳統沿海灘涂養蠔,分析室內封閉式養殖基地更能保證生蠔產量和質量的原因。(6分) (4)分析“沙井蠔”產業化發展選擇回歸深圳的原因。(4分) 位置變化,消極影響
區位選擇
影響產量、
質量的因素
影響產業發展的因素 以題促思,提升解題能力,加強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立足現在 展望未來 深圳寶安區西部河口海岸帶的合理開發利用,推
動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大灣區成為世界四大灣區之一。以此為起點,我國漫長的海岸帶還有無限發展的
可能,這將助力我國早日實現中國夢 海岸帶開發對國家經濟發展有何影響?
聯系國情,深入思考
九、板書設計
問題探究:如何合理開發深圳寶安區西部河口海岸帶?
海岸帶
開發利用 生態環境 措施
人地協調發展
十、課后反思
本節課總體采用問題式教學的形式,以問題“如何合理開發深圳寶安區西部河口海岸帶”為核心,通過問題的分解和遞進,逐步引導學生學習海岸帶開發的方式及其產生的影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育區域認知、地理實踐力和人地協調的地理核心素養,在身邊的具體案例中發現地理問題,尋找解決方式。整個課堂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活動貫穿其中,學生熱情度高且思考深入,表達流暢。
本節課也存在一些問題,主要體現在受到課堂時間的限制,小組討論時間有限,如果增加更多思考時間,學生思考問題的全面性會增強,而且深度加大,更有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為彌補此遺憾,可以將部分問題延伸到課后,學生再通過搜尋資料和探討,實現深入學習。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