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厄爾尼諾,拉尼娜現象
所屬欄目:高中地理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高中地理選修二第四章第二節《厄爾尼諾與拉尼娜現象》南昌大學附屬中學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第二節 厄爾尼諾與拉尼娜現象
一、教材分析
【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節內容為高中地理(人教版)選修二第四章第二節內容。本節內容與地理必修一知識點聯系密切。選修二《海洋地理》一書并非學生選學內容,學生接觸少,對課程結構不甚了解。但“第四章海——氣作用”與必修一“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氣”與“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知識點聯系密切,知識有共通性,因此選擇本節內容具有一定的基礎性。 【教學重難點】
重點:沃克環流的形成原理及其影響
難點:厄爾尼諾與拉尼娜的形成及其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二、學情分析
學生處于高二下學期學習階段,已經具備較好的地理知識基礎和分析與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目前學生是準高三學生,已經開始一輪復習,復習內容為必修一,對大氣和洋流知識點比較熟悉,利于教學進行。
三、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
1、回顧舊知,分析沃克環流的形成及其影響
2、運用沃克環流模式圖,討論厄爾尼諾和拉尼娜的形成及其影響 【過程方法】
1、通過回顧舊知,讓學生從已學知識中學會推理思考新現象的成因,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2、通過對比分析與規律總結,引導學生主動去獲取知識,體驗解決問題的過程,進一步提高學生讀圖、分析和歸納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
1、激發學生的學科興趣,培養學生分析、研究地理問題的方法和精神。 2、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學習理念和嚴謹、科學的學習態度。 3、理解事物之間的廣泛聯系。
四、教學準備
老師: 準備本堂課的多媒體課件,以及學案與圖片資源 學生:本堂課內容預習,資料查找以及練習冊
五、教學方法
教法:講授法、多媒體演示法、討論法、任務驅動法 學法:自主學習法、小組合作,合作探究法
六、設計思路
人教版高中地理選修二 第四章 第二節
一師一優課(教學設計)
七、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老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理念
結合實際 導入新課 (2分鐘)
1、看天氣預報圖與生活感受,我國2019年6月份南方一些地方降水偏多3倍左右 2、提出問題:“為何我國今年氣候出現反常” 3、引出課題:“國家氣候中心監測確認,2019年為厄爾尼諾年。”
4、啟發思考“厄爾尼諾是什么?對我們還有哪些影響呢?”讓我們今天一起來學習、探究。
1、聯系自己生活實際,激發好奇 2、積極自主思考。 利用貼近的生活現象導入,能較好的感受地理知識在生活中的存在,培養學生多對生活發問,保持好奇心與探究性。
把握構架 回顧舊知 (3分鐘)
1、 教師給出課堂知識目錄,
引入相關聯概念并助力學生把握課堂,構建知識框架。
獨立動手繪制,回顧舊知,做好新知學習準備
降低理論學習難度,從學生已有知識入手,從學生心理上拉近對新課的感知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二、問題導學,構建知識
三、繪制簡圖,分析原理
四、課堂小結,解釋現象
聽
回顧大氣環流與熱力環
流模式圖,做好準備
生活實例,2019年我國南北天氣反常現象
憶
繪
說
小組討論,分析推理總
結,掌握原理,解釋現象
厄爾尼諾與拉尼娜模式圖
學生 主體
人教版高中地理選修二 第四章 第二節
一師一優課(教學設計)
2、 調板與學案結合,讓每個
學生動手繪制,回顧舊知“熱力環流”與“洋流模式圖”
問題引導 探究機制
(10分鐘)
1、 在赤道太平洋上,大洋西
岸和東岸水文存在何差異?
2、 這種水溫差異形成的原
因是什么?
3、 思考:東、西岸水溫的差
異會導致洋面上空空氣如何運動?是否形成環流?
4、 這種海氣運動對東西兩
岸氣候有何影響?
1、 思考回答問題水溫差異 2、 分析水溫存在差異的原因: 2、在學案上和黑板上畫出赤道附近太平洋上空大氣環流——沃克環流
3、 思考回答沃克環流對天
氣的影響:
獨立思考,運用已學知識
原理,分析新
現象,學會知識的遷移運用。
學會動手作圖。
課堂討論 合作學習 (10分鐘)
1. 引出厄爾尼諾與拉尼娜
現象
2. 學生分組,組織討論:
組織學生3個一組,組成小組進行討論,并繪制出厄爾尼諾和拉尼娜現象下環流與天氣現象。討論方法引導: 從水溫變化、環流變化、對氣候影響等三個方面逐步討論兩種現象
1、 小組合作討論并繪制出
厄爾尼諾和拉尼娜的環流圖和模式圖,并說出其影響
小組合作學習,集思廣益,學習新知,讓學生嘗試解決新問題,培養同學動手能力。
人教版高中地理選修二 第四章 第二節
一師一優課(教學設計)
2、 派出代表,在課堂上嘗
試闡述厄爾尼諾和拉尼娜的發生時的水溫、氣流變化、天氣變化
探究合作 (15min)
給出材料,組織學生自行自考完成材料分析,并在后期交流探究,運用原理解釋實際現象:
以下現象哪些是厄爾尼諾引發的現象,哪些是拉尼娜引發的現象,并分析其成因。 材料1:1982年~1983年緊鄰秘魯、地處太平洋東部的厄瓜多爾,連降暴雨,降水量比常年增加10倍以上,發生了罕見的大水災。
材料2:2008年1月10日起,以中國男方為主的大范圍內出現低溫、雨雪、冰凍等自然災害。20個省均不同程度受到低溫、雨雪、冰凍災害影響。因災直接經濟損失超過1516億元人民幣。其中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廣西、四川和貴州等7個省份受災最為嚴重。 材料3:2017年3月,秘魯遭受20年來最嚴重的洪澇災害,全國多個省遭受暴雨襲擊,造成山洪暴發、河水泛濫、許多地方泥石流成災。秘魯漁場也遭受損失,魚類死亡減產。 材料4:2019年 6月以來,江南西部和中南部、華南北部及貴州等地累計降雨量較常年同期偏多5成至1倍,江西中部和貴州中南部偏多3倍左右。一些地方已經發生了山洪、
前半段自行思考,完成學案,后半段時間進行同桌和小組內交流探究,得出正確答案,并進行闡述。
自主學習與小組合作共同進行,培養徐盛自主學習能力,學以致用,檢測理論學習掌握程度
小組代表發言,鍛煉學生的合作分工與合作探究能力,增強語言表達和闡述能力
人教版高中地理選修二 第四章 第二節
一師一優課(教學設計)
八、教學反思
亮點:對于本堂課的設計,我始終注重師生互動,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設計意圖,讓學生有親自動手查閱資料、小組討論的機會,增強學生的參與熱情,培養學生讀圖、繪圖和分析歸納總結的能力以及讓學生形成自主學習與合作的意識,聯系實際,讓學生學到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識。
不足:本節課教學材料以圖片文字為主,教學材料不夠豐富,手段比較單一
內澇等災害。北方則出現高溫干旱少雨現象
思維導圖 把握脈絡 (5分鐘)
引導學生進行課堂小結,一起畫出思維導圖
緊跟思路,共同總結回顧 進行適當課堂練習鞏固
幫助學生把握課堂內容,構建知識框架,理論清楚,思維清晰的學習地理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