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交通運輸布局,變化的影響
所屬欄目:高中地理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魯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5.2交通運輸布局和變化的影響-廣西 - 南寧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交通運輸布局和變化的影響教學設計
教學主題 5.2 交通運輸布局和變化的影響
教材分析
本課選自人教版第五章第二節,交通運輸布局和變化的影響,包括兩個十分簡單的內容:1.城市以交通干線為軸向兩邊擴展;2.交通便捷程度(和地價)對商業網點的影響。本課的容易之處在于兩個內容實則是城市扇形模式闡述的內容,學生是學過的,只是沒有明確知道自己實在是已經掌握了有關內容。另外,本課內容對應芝加哥學派的研究成果,因而案例應選用自由發展的城市,方法應是實證的。為了達到實證的目的,選用的材料最好是鄉土的。
學生分析
本課選自人教版第五章第二節,已是必修二的尾聲,經過一年的系統學習,學生基本具備了對地理事象系統觀察和總結歸納的能力,而將事象進行簡易抽象的能力是隱性地,需要教師加以引導,才能表現,并且學生仍然欠缺將新知識與舊有知識聯系起來以形成網絡的能力,需要關注與培養;另外,學生的學習往往脫離課本,在教學內容比較簡單的情況下,要盡可能用問題和任務的方式引導學生達到課本中的地理與生活中的地理的統一。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能夠自行分析交通條件對城市發展的影響,并畫出模型簡圖;能夠通過具體案例分析,將課本中的知識(交通對商業網點的影響)運用到生活實際的分析中。 過程與方法:系統觀察后建立簡化模型圖;通過小組討論充分表達和交換意見。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認識到知識是可以、也是需要化歸的;認識到課本中的知識要回歸生活才具有充分的生命力。
信息技術引用與突破
1. 在組織材料過程中,使用絕對實際與專業的資料,如民國23年石門市地圖、南寧市2001-2016
年landsat-8遙感影像、NASA全球夜光數據、賓陽縣道路簡化圖,以達到讓學生將課本中的地理與生活中的地理進行對接和整合的目的;
2. 將專業技術與軟件靈活運用在中學教學中,一則使材料的處理更具靈活性和可塑性,更好地為達
到教學目標服務;二則使學生對專業產生自豪感;
3. 展示相關材料的全程使用PPT,簡化設計,充分利用PPT的展示與思路表達功能;
教學流程設計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信息技術支持 (資源、方法、手段等)
導入 不提名情況下講述石家莊發展歷史。 傾聽與猜測 無
案例分析
分析民國23年石門市道路系統與聚落分布,簡化地圖,構建模型。 觀看、傾聽與思考
民國23年石門市地圖
PPT展示
案例抽象與探究 (實際到理論)
將石門市抽象為任意聚落,按時間發展邏輯軌跡依次疊加河流、公路、鐵路,引導學生畫出聚落形態的變化。
小組討論、嘗試抽象、上臺展示。
無
案例陳述 (理論到實際)
運用遙感技術,以南寧市民族大道兩側的聚落發展為實例,讓學生直觀感受,體現理論和實際的二次整合。
觀看、傾聽與感受
南寧市2001-2016年
landsat-8遙感影像資料;RS技術與專業軟件在教學中的應用;PPT展示
案例分析
使用NASA夜光數據從城市群過度
到地形通過對交通通達度的影響,從而影響商業網點的布置。
觀看、猜想與感受
NASA夜光數據 PPT展示 合作探究
給出不提名案例,布置探究任務 小組討論與展示 本縣道路系統簡圖
PPT展示 建構與化歸 將本課新學知識化歸為霍伊特扇形模式,讓學生認識到化歸的重要性。
傾聽與感受
PPT展示
教學特色
1. 使用小組合作的教學模式,讓學生主動學習,將課堂還給學生;
2. 針對培養學生對現實的抽象能力這一教學目標,利用史料設計從案例展示到學生探索的教學過程,
再設計從抽象到具象的表現過程,幫助學生鞏固觀點,形成歸納-演繹的實證主義思想。 3. 針對中學地理中長久存在的課本與現實脫節的困境,拋開課本,所有材料從學生生活中選取,讓
學生體會到知識來源于生活的學術真諦。
4. 在教學中多采用讓學生先“猜” ,引導其回答“正確”,再公布“答案”的方式,處處制造驚喜,
不斷刺激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成就感。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