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
所屬欄目:初中政治優(yōu)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初中品德教育《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浙江省 - 臺州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初中品德教育《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浙江省 - 臺州
《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學生知道民族精神的內容并理解其深刻內涵,了解不同時期的民族精神的不同表現,理解中華民族精神的巨大作用。
2、能力目標:學生通過情景體驗,合作交流,感受民族精神力量,提高自覺踐行民族精神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學生提高對民族精神的認同感,并能夠切實轉化為自己的實際行動,增強熱愛祖國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懂得愛國應從生活的點滴做起,自覺做民族精神的弘揚者。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中華民族精神的基本內涵
2、教學難點:自覺培養(yǎng)弘揚民族精神的意識與行動 三、教學方法
1、教法:情境教學法、體驗式教學法 2、學法:協作討論法、自主探究法 四、教學過程
(一)激趣質疑,導入新課
【視頻導入】四大文明古國為何只有中國一直屹立不倒 【課前導語】
我們都知道有四大文明古國,分別是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倫,中國。在這4大古國中唯有中國能夠一直延續(xù)至今,是什么原因呢?我們就一起帶著這個問題來看一段視頻,同學們從視頻中獲取信息并記錄下來。
(設計意圖:用多媒體播放中華文明一直延續(xù)至今的視頻,一方面,提高學生對本節(jié)課的興趣,另一方面,能考察學生通過視頻獲取信息的能力。學生能輕松得出,中華文明能夠一直延續(xù)至今,靠的就是這個民族精神。)
(二)層層遞進,學習新課 1、板塊一:故事分享會 小組合作探究
要求:(1)、用自己喜愛的方式描述具體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
(2)、從該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中概括出具有怎樣的民族精神 (前后8人為一小組,組內分享故事并記錄下來,時間4分鐘) 時間到,小組代表分享故事
生1: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故事。古時候,洪水泛濫,為了讓人們能過上安定的生活,舜帝派大禹去整治洪水。大禹一去十三年,“三過家門而不入”:第一次是在四年后的一個早晨。大禹走近家門,聽見母親的罵聲和兒子的哭聲,大禹想進去勸解,又怕更惹惱了母親,嘮叨起來沒完,耽擱了治水的時辰,于是就悄悄地走開了。治水六七年后,大禹第二次經過家門。那天中午,大禹剛登上家門口的小丘,就看見家里煙囪冒出的裊裊炊煙,又聽見母親與兒子的笑聲,大禹放心了。為了治水大業(yè),他還是饒過家門,趕緊向工地奔去。又過了三四年,一天傍晚,大禹因治水來到家的附近。突然天下起了滂沱大雨,大禹來到自己家的屋檐下避雨,只聽見屋里母親在對兒子說:“你爹爹治平了洪水就回家。”大禹聽得非常感動,更堅定了治水的決心,立刻又轉身上路了。
師問:為什么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這體現了他什么精神?
生(齊):為了國家人民的利益。體現了他具有愛國主義,勤勞勇敢的精神。 生2:明朝時期,日本海盜經常騷擾中國東南沿海地區(qū),戚繼光奉命抗倭,抗倭戰(zhàn)爭取得決定性勝利,東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肅清。
師問:倭指的是誰?這體現了什么民族精神?
生(齊):倭寇指的是日本,體現了愛國主義,團結統一的精神。
生3:我們想講述司馬遷的故事,我們采用情景劇的模式,我扮演的是漢武帝,我同桌扮演司馬遷。
(旁白:漢武帝時期,西漢與匈奴交戰(zhàn),大將李陵被匈奴逮住,投降了。大臣們都譴責李陵不該貪生怕死,向匈奴投降。
司馬遷說:“李陵帶去的步兵不滿五千,他深入到敵人的腹地,打擊了幾萬敵人。他雖然打了敗仗,可是殺了這么多的敵人,也可以向天下人交代了。李陵不肯馬上去死,準有他的主意。他一定還想將功贖罪來報答皇上。”
漢武帝(勃然大怒)說:“你這樣替投降敵人的人強辯,不是存心反對朝廷嗎?將司馬遷關入監(jiān)獄,處以宮刑!”
司馬遷:“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用之所趨異也。”
旁白:當時的司馬遷想到自己有一件極重要的工作沒有完成,不應該死。這才有了我國古代最偉大的歷史著作──《史記》。)
師:感謝這一組同學的精彩演繹,再現了司馬遷受辱仍然堅持完成《史記》的故事。通過這一表演,可以看出司馬遷具有怎樣的民族精神?
生(齊):愛國主義,自強不息。
生4:我畫了一幅畫,畫的是唐朝時期中國高僧玄奘,他歷經艱險,去天竺取經的故事。 師:這個同學很有想法,她通過繪畫來描繪,唐僧西天取經的故事后來被改編成了《西游記》,從這個故事里,我們可以看出玄奘具有怎樣的精神?
生(齊):愛國主義,愛好和平。 ......
師:通過剛才大家所分享的故事,我們發(fā)現每一個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都體現了愛國主義精神,可見愛國主義是民族精神的核心,現在我們概括一下中國民族精神的內涵。
生(齊):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
師問:從剛才大家所分享的歷史故事里,我們不難發(fā)現,中華文明并不是一帆風順的,它曾面臨著種種巨大的災難,包括自然災害和外敵入侵,但中華民族有退縮過,有屈服過嗎?
生:沒有
師問:這說明了什么?
生:偉大的民族精神始終是鼓舞我們民族迎難而上、團結互助、戰(zhàn)勝強敵與困難的不竭力量之源。
(設計意圖:這一環(huán)節(jié)通過學生自主展示,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聽故事,展精神,可以提高學生對信息的提取并概括歸納的能力。)
過渡:剛才同學們分享的都是中國奴隸社會封建社會的歷史故事和歷史人物,那到了中國近代史,民族精神是否有了新的變化呢?
2、版塊二:民族精神的豐富和發(fā)展
師:同學們,看上面這個年代尺,在這些歷史時段都出現了哪些精神?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1919-1949
建設時期1949-1978
改革開放以來1978-至今
(1)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1919年——1949年) ①井岡山精神
學生介紹故事背景,老師簡述井岡山精神 ②長征精神
展示毛澤東的詩詞《七律∙長征》,由班級朗誦較好的同學來朗誦。 長 征
紅軍不怕遠征難, 萬水千山只等閑。 五嶺逶迤騰細浪, 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軍過后盡開顏。
通過“不怕”、“只等閑”、“喜”來談談長征精神的內涵。 ③延安精神
老師帶領學生介紹故事背景,概括出延安精神 (2)新中國成立后(1949年——1978年) ①大慶精神 ②“兩彈一星”精神 ③載人航天精神 ④勞模精神
(3)改革開放以來(1978年——至今
自主意識、競爭意識、效率意識、自由民主意識、法治意識、公平公正意識、求知精神、科學精神、服務精神,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
工匠精神,通過觀看工匠精神的宣傳片,學生知曉在目前這個經濟快速發(fā)展的時期,在中國還是存在這樣一批工匠,以嚴謹,耐心,專注,精益求精的態(tài)度堅持著做某事。
師問:從堯舜禹時期到我們現在,民族精神一直領引著我們,在這過程中,民族精神有沒有發(fā)生變化呢?
生1:變——民族精神的內容發(fā)生了變化,更具有現代氣息和時代風貌。 生2:不變——民族精神始終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 師小結:從中我們可以看出,民族精神也是與時俱進的。
3、板塊三:民族精神我傳承
師問:作為青少年,你們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你們不單單知道了解民族精神,還要怎么做呢?
生(齊):弘揚和培養(yǎng)民族精神
師:其實民族精神不僅僅體現在轟轟烈烈的壯舉中,也體現在我們學習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我們應該做哪些小事來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呢?
生1:好好學習科學文化知識 生2:幫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
生3:遇到困難,不退縮,勇敢面對,努力去克服 ......
師小結:我們就從這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一起努力,成為民族精神的傳播者、弘揚者和建設者,共同譜寫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新篇章。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們的暢談,懂得愛國應從生活的點滴做起,自己做民族精神的弘揚者。)
五、板書設計
視頻來源:優(yōu)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