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
所屬欄目:初中政治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部編版《道德與法治》八年級下冊第六課第二框《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遼寧省 - 大連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感受國家主席的性質、職權,支持和配合國家機構的依法治國工作,培養法治思維,增強法治意識。 2.能力目標
能夠把學習到的有關知識運用到日常生活中,能夠概況出國家主席在維護人民當家作主中的作用。 3.知識目標
了解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的產生、任期、性質和職權。 二、設計依據 1.學情依據
通過第五課的學習,學生了解了憲法規定的國家基本制度,他們會進一步追問,我們有哪些國家機關?它們各自有什么職權?所以,本課講述“我國國家機構”順應了學生思維發展規律,有利于他們深化對依法治國和依憲治國的認識,培養他們的法治思維,增強法治意識。青少年參與社會生活的領域不斷擴展,在日常生活中,往往會遇到一些國家機關,比如教育局,法院,檢察院,市政府等。他們會開始琢磨,我們為什么要與這些部門打交道?除了這些部門外,我國還有哪些國家機關?這些國家機關各自有哪些職權?等等。 基于以上學情,本課設計的目的就在于引導學生認識到諸多政治現象背后的國家機關及其職權,認識到國家機構在維護人民當家作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本課全面系統地闡述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
這個獨立的國家機關,學生對國家主席并不陌生,但在學生腦海中國家主席僅僅是一個人物,對于它的性質并不了解。所以本課從國家主席的產生、任期、性質以及職權等方面入手,幫助學生深入了解我國國家主席,從而支持和配合國家機構的依法治國工作,培養法治思維,增強法治意識。 2.內容依據
(1)本課所依據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的相應部分是“青少年法治教育內容”中的初中階段的教學內容與要求。具體對應的內容與要求是:“初步了解政府依法行政的基本原則,了解重要國家機構的職權”;“初步了解我國司法制度的基本原則,建立尊重司法的意識”。
(2)本課所依據的《中小學法治教育專冊教材編寫建議》的相應部分是“內容設計”中的“初步了解國家機構的職權”。 三、內容分析
本框“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共安排了兩目內容。第一目“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機關”,主要講述了國家主席的性質、產生和任期。本目有三層意思。
其一,國家主席的性質。這一層只有一段正文。正文明確提出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元首。一般而言,國家元首是一個國家在實質或形式上對內對外的最高代表。
其二,國家主席的產生。這一層只有一段正文。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副主席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選舉產生。在我國,當選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副主席必須滿足以下幾個條件:必須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年滿四十五周歲;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
其三,國家主席的任期。這一層只有一段正文。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副主席每屆任期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每屆任期相同。2018年憲法修正案,將此前憲法中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副主席“連續任職不得超過兩屆”中“連續任職不得超過兩屆”刪去。
第二目“國家主席的職權”。這一目講述了國家主席的四種職權。
其一,公布法律、發布命令。這一層由一個“探究與分享”和一段正文組成。“探究與分享”讓學生感受國家主席公布法律的具體事例。正文主要講述公布法律、發布命令的內容。
其二,任免權。這一層由一段正文和一個“閱讀感悟”組成。正文主要講述國家主席行使任免權的方式和任免對象。“閱讀感悟”讓學生結合具體事例來感悟國家主席的任免權。
其三,外事權。這一層由一個“探究與分享”和一段正文組成。“探究與分享”提供了習近平主席行使外事權的具體事件。正文講述了國家主席行使外事權的方式和外事權的具體內容。
其四,榮典權。這一層由一段正文組成。正文主要講述了國家主席行使榮典權的方式。
“拓展空間”活動介紹了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法的相關規定,目的是讓學生進一步了解榮典權的具體內容和行使方式,增強學生國家榮譽感。 四、重點與難點 1.重點:國家主席的職權
2.難點:理解國家主席是國家機關,是國家機構的組成部分 五、教學策略
1.融入微課教學。在課前搜集好資料制作微課,內容在幾分鐘之內,具有暫停、回放等多種功能,可以自我控制,有利于學生的自主學習,課后鞏固。
2.采用問題教學法。將教材的知識點以問題的形式呈現在學生的面前,讓學生在尋找,探索解決問題的思維活動中,掌握知識、發展智力、培養技能,進而培養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有意地創設問題情境,組織學生的探究活動,讓學生提出學習問題和解決這些問題,或由教師自己提出問題并解決它們,在此同時向學生說明在該探索情境下的思維邏輯。
3.活動探究法。在實際生活中,對于國家主席學生并不陌生,但往往容易將國家主席理解成一個個體,并且對于國家主席的職權并不了解。教師播放視頻,并請學生代表上臺講解,用學生聽得懂的語言描述,然后引導學生進行歸納總結,形成完整的認識。 六、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
(1)教師認真研讀課程標準。熟悉課程性質和課程基本理念,認真學習《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領會其精神實質,以此指導本課教學。
(2)教師法律知識準備。通讀憲法,在教學中涉及相關法律知識時能熟練運用,或者在回答學生疑問時能及時應對。
(3)教學資源準備。制作PPT課件,制作微課。 2.學生準備
做好課前預習。學生要對本課所學內容課前作初步了解;學生代表熟悉所要講授部分的內容;對于預習中產生的困惑,做好記錄,并在課前進行思考。
七、教學過程 (一)創境導入
播放2018年3月17日具有歷史性意義的習近平憲法宣誓視頻,感受憲法至高無上的地位,并引出本課主人公——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
設計意圖:通過觀看視頻,學生直觀感受憲法的莊嚴,引出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二)講授新課 環節一:自主提問
學生提出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比較感興趣的問題,教師羅列在黑板上。逐一解決,課堂完成不了地延伸至課外,做成手抄報,在班級展出。
1.產生:播放動畫,學生微卡速記,全班匯總
2.任期:PPT呈現2018年新修正的憲法條文,學生從法律條文中找答案
3.性質:學生結合書本知識回答
4.條件: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年滿四十五周歲;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
設計意圖:開放性問題有助于學生發散性思維,提高學習積極性。動畫的播放為課堂增添趣味性,在輕松愉悅地氛圍中展開學習。 環節二:自主學習
自主閱讀課本P81-P82,迅速概括國家主席的職權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閱讀課本、感知課本的能力,這也是中考必備的學習能力。 環節三:代表講解
小組代表們通過課前的準備,緊密結合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的時事熱點,帶領學生共同探討和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的四項職權。
①節選最新發布的主席令視頻,解讀公布法律的職權;材料展示國家主席發布特赦令和發布動員令的新聞,學習發布命令的職權。
②播放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任免李克強總理的視頻,解讀任免權。此時學生會有疑惑,人民代表大會也有任免權,二者是否相同?播放微課,為學生詳細講解
③播放習近平主席出訪和接受外國使節的視頻,理解外事權 ④從友誼勛章入手,引出榮典權。視頻播放首枚友誼勛章授予現場,引發學生對國家最高榮譽的向往。
設計意圖:學生課前搜集相關時事資料,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解讀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的職權。學生代表充當小老師鍛煉了學生的表達能力,隨機應變能力,培養了大方得體的儀態。 (三)升華總結
其他學生展示課前搜集的資料,通過高拍儀與全班同學分享。 教師總結本課所學,寄托希望。
設計意圖:讓普通學生也有登臺展示的機會,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教師情感升華,結束本課。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