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石壕吏
所屬欄目:初中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下冊《石壕吏》達州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人教八年級下冊《石壕吏》達州市第一中學校教案
《石壕吏》公開課教案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杜甫的《石壕吏》,這首詩來自于杜甫特別著名的組詩“三吏”的一首,另一組組詩也特別著名,你們知道是什么嗎?“(三別)”
你能說說三吏、三別分別是那三首詩嗎?
《石壕吏》《新安吏》《潼關吏》
《新婚別》《無家別》《垂老別》
這兩組詩歸于一處,或合為一談,主要是因為它們如鏡子般反映了安史之亂后期,唐王朝為了肅清叛軍,戰事吃力,四處抽丁補充兵力的社會現實。在唐王朝長達8年之久的安史之亂中,神州大地已經是“萬國盡征戍,烽火被岡巒。積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的戰亂恐怖景象。(3分鐘)
二、朗讀涵詠詩歌,探究文旨。
(一)先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全篇,去透過文字感受。
(二)觀察詩文,你從表達方式上看,這是一首 敘事 詩?
(三)感受內容,把握內容(關注征兵形式、性質)
1.作為敘事詩,本首詩的中心事件是什么?(可用文中語句表達)
2. 《木蘭詩》 中曾描繪過征兵場景“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試比較《木蘭詩》與本篇征兵形式,說說你的看法。
3.本詩被征兵的是誰?()
起初想抓 ,最終被抓的是 ?
3. 這是這個家庭第一次被征兵嗎?
4. 用一個字或詞來概括你對這次征兵的感受!
5. 用一個詞來形容這個遭受非正常化征兵的家庭,你會選擇用什么詞匯?
材料補充:清仇兆鰲在《杜少陵集詳注》:“”古者有兄弟始遣一人從軍。今驅盡壯丁,及于老弱。詩云:三男戍,二男死,孫方乳,媳無裙,翁逾墻,婦夜往。一家之中,父子、兄弟、祖孫、姑媳慘酷至此,民不聊生極矣!當時唐祚,亦岌岌乎危哉!
材料補充后分析與闡述句:
我們來看看,這個家庭,老而無子,老翁也!幼而無父,乳下孫也!年輕而守寡者,孫母也!最后老婦被帶走了,老翁又添了一重,老而無妻,變成了鰥夫。大同社會里需要社會照顧的鰥寡孤獨,這個家庭全占齊了!可他們沒有得到照拂,身逢亂世,在三個壯年被充兵之后,失去了這個家庭青壯年支撐,又面臨新一次蠻橫的征兵。文章沒寫征兵之后,這個家庭會如何,但我們可以想象,只會更加的苦難深重,風雨飄搖!不由的讓我們哀嘆感傷!
其實,安史之亂的唐朝,這樣的人家又豈止一家?但作者用這一家反映了二家,千萬家,一個亂世的時代!(2分鐘)
(四)再次誦讀詩文
詩歌內容與主題試總結
本詩通過對 苦難深重 的一個家庭面對 蠻橫、粗暴、兇惡 官吏的夜襲征兵場景記敘與描寫,深刻而廣泛的的呈現了一個 兵亂 的社會現狀,反映了 安史之亂 對百姓造成的深重災難。(兵亂概括較難)
(五)探究寫法,深化感知時代之弊
詩文主旨大意我們梳理清楚了,但鄧老師在閱讀詩文過程中,還有兩大疑問:一是關于老嫗的致詞;二是關于作者。在學案里老師已經陳述了出來,不知你是否能幫老師消散這些疑團。
1. 關于老嫗的致詞
(1)關于篇幅
老婦的致詞為什么這么長?作者為什么這么多筆墨寫它的致詞?相反,我又發現捉人官吏描寫僅僅“有吏夜捉人”、“吏呼一何怒”兩句?
(2)關于內容:引導學生關注矛盾、不正常的地方
結論一:看似重筆寫老婦致詞部分,少寫官吏,但寫婦及寫吏。
“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対舉鮮明,暗藏著呼與啼,怒與苦的因果邏輯關系。正因為呼得聲大色嚴,毫無商量轉圜余地,老婦才啼得悲天悲地,心比黃連苦。
結論二:原來蠻橫、兇殘的官吏一直都在!
結論是:老婦的致詞發生了多次不得已的轉折,背后潛藏著“吏”粗暴兇狠,不遺余力、步步緊逼地兇狠審問,可以說《石壕吏》中老婦的“致詞”全都是吏步步緊逼出來的。
明寫老婦的致詞,沒一步不背后潛藏“吏”粗暴兇狠,不遺余力、步步緊逼地兇狠審問,老婦的急切與踴躍也是官吏逼迫到避而無可避的無奈選擇。(感動于她對家庭的犧牲,也讓我們感到沉痛至極)
不寫吏一言,但吏言可知,可想,這是一種藏問于答的表現手法,只有老婦的答,潛藏了官吏緊逼的問,不僅省筆墨,還達到了讓讀者對官吏百般威逼老婦的熬煎的漫長過程的無限性想象與填充。
注意:學生可能單一問題思考,不能整體聯合思考,要多引導。要在學生問題回答中涉及官吏逼迫時,提醒學生重視,老婦的每一言背后似乎有一層官吏的審問與逼迫。注意還語學生。
(3)情景還原活動(朗讀表演活動)
朗讀活動:一男生扮演兇惡的官吏,一女士扮演老婦,我們來讀讀別人為我們還原好的這個場景。,注意情緒把握。(2分鐘)
官吏:你家的男人哪里去了?快交出來!
老嫗:三男鄴城戍。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
官吏:難道你家里再也沒有別人了?快交出來!
老嫗:室中更無人。
官吏:你竟敢撒謊!不是有個孩子在哭嗎?
老嫗:惟有乳下孫。
官吏:孩子總有母親吧!還不把她交出來!
老嫗: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
官吏:都不管!今天總得交個人出來!
老嫗: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急應河陽役,猶得備晨炊。
2.手法小結
本詩通過對 的一個家庭面對 官吏的夜襲征兵事件記敘,運用 藏問于答 的方式,巧妙而有力的展現了征兵官吏的 兇惡、粗暴 ,深刻而廣泛的的呈現了一個 的社會現狀,反映了 對百姓造成的深重災難。
2. 關于作者:
杜甫是憂國憂民的詩圣,在詩歌里面,我們常能看見他那憂國憂民的情懷與身影,例如《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山河收復,喜極而泣的杜甫;《春望》中“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山河破碎,搔首躊躇,愁疏頭發的杜甫;后面第二首《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高呼“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渴望天下百姓安有所居的杜甫,濃濃的憂國憂民情感直接傾注在他的詩歌中。往往他在幕前,其神,其態、其言,我們能感到,而這首詩呢?
即使在幕前,他能說什么?他能做什么?(提示:①對征兵:此戰可以不打嗎?此兵可以不征嗎?②對老婦一家的遭遇:如何言?如何做?))
無兵戰,百姓苦;抓兵戰,百姓苦。
最大的悲憫,不是同情,而是感同身受!,他不是沒說,他不是沒做,一篇《石壕吏》一字一言講盡了戰亂中百姓的最大的悲哀和痛苦。老翁之苦,他懂!老婦之苦,他懂!孫母之情,他關懷!他苦老婦一家之苦,苦天下之苦;用現在來說,無聲的敘事里,體現著他對老翁一家人道主義的關懷!(板書——悲憫)
三、朗誦升華(配樂朗誦《亙古的思念》)
生齊誦(想象那個不寧靜的夜晚,想著安史之亂中,神州大地已經是“萬國盡征戍,烽火被岡巒。積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的戰亂恐怖景象。想著老嫗老翁那苦難深重的家庭,想著老翁夜晚逾墻的難與倉皇(慌張);想著老婦充滿痛與苦而啼聲致詞;想著老婦被帶走后,這個家庭泣與咽的悲哀、無助,誦讀吧!)
四、板書
石壕吏
敘事詩(表達方式)
|
|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