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熔化和凝固
所屬欄目:初中物理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初中物理蘇科版八年級上冊第二章2.3《熔化和凝固》江蘇省 - 蘇州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初中物理蘇科版八年級上冊第二章2.3《熔化和凝固》江蘇省 - 蘇州
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 物理八年級下冊
熔化和凝固
一、教學目標:
1.知道物質的固態和液態之間可以轉化,了解熔化、凝固的定義。
2.通過鹽冰和自制熔化凝固演示器當場制冰,并探究冰熔化時溫度變化規律,同時與燭蠟熔化時溫度變化規律進行比較,知道晶體與非晶體不同的熔化特點,了解熔點、凝固點的意義。
3.了解熔化曲線和凝固曲線的物理含義,會從圖像中說明溫度變化的特點。 4.通過實驗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歸納總結的能力,培養學生善于實踐和克服困難的良好意志品質及相互協作、友好相處的健康心態。激發學生對自然現象的關心,產生樂于探索自然的情感。 二、學情分析:
初二學生思維較為活躍,他們生活中接觸過冰,對冰有一定的了解,對本節課探究熱情高漲,學習主動意識和動手能力均較強,但制冰過程他們從未見過,本課設計從制冰開始,讓學生了解制冰全程,觀察冰的形成之美,制冰形成后再讓學生觀察冰熔化全過程,破除冰熔化時溫度升高的錯誤經驗,并讓他們切身體驗冰熔化時吸熱,同時,考慮到他們主動發言和表達的愿望較強,所以教者在教學過程中會創設情境和制造氛圍,給他們展示和表達的機會。 三、教學重點:
1.探究冰、燭蠟的熔化過程。 2.對比分析冰和燭蠟的熔化特點。 四、教學難點: 1.制冰過程。
2.將自制冰塊穩定在0℃熔化,并指導學生將熔化前、熔化過程中、溶化后的溫度記錄下來,并用圖像表示出來,借助實驗引導學生理解晶體熔化要吸收熱量而溫度不變這一難點。 五、教學工具:
導學案、課件、自制鹽冰(-18℃左右)、自制熔化凝固演示器、碎冰塊、燒杯、抹布等
六、教學方法:
實驗探究法、對比分析法、圖像法等 七、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教師:同學們,今年夏天你們都吃冰棍了吧? 學生:吃了。
教師:那你們自己制作過冰棍嗎? 學生:沒有(有)
教師:大家想不想看老師現場制作冰棍啊? 學生:想。
教師:好,老師這里有一個干凈的一次性手套,現在向手套中加入橙汁(旋轉給
2
學生看一看),你們打算把它放到哪里制作冰棍呢? 學生:冰箱。
教師:今天老師不用冰箱照樣可以制冰棍。請觀察!
各位同學,見證奇跡的時刻到了!
約一分鐘以后,制冰成功。拿出來投影展示一下。 學生鼓掌!
教師將其中一根冰棍給學生當場品嘗,味道怎么樣? (二)進行新課:
教師:在剛才制作冰棍的活動中,物質的狀態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學生:水由液態變成了固態。 教師:板書
邊寫邊說,這種物態變化叫做什么? 學生:叫做凝固。
教師:我們再來觀察一下剛才制作的另一根冰棍(將水倒入燒杯),咦,它的狀態又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學生:冰由固態變為了液態。 教師:板書
邊寫邊說,這種物態變化叫做什么? 學生:叫做熔化。
教師: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已經知道,汽化要吸熱,液化要放熱,那么,剛才的熔化過程是吸熱還是放熱呢? 學生:吸熱。
教師:你有依據嗎?
學生:吃棒冰時感覺涼快是由于冰塊熔化吸熱。
教師:那就請同學們現場體驗一下,從桌上的小燒杯中拿一塊小冰塊捂在手中, 教師:告訴大家,發生了什么現象? 學生:冰化成了水。
教師:你的手現在是什么感覺嗎? 學生:手冷
教師:手冷說明了什么?
學生:說明了冰在剛才的熔化過程中從手上吸熱。 教師:可見,熔化吸熱。板書熔化吸熱。
教師:凝固是熔化的逆過程,熔化過程吸熱,凝固過程放熱。 教師:你還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熔化、凝固現象? 學生:
教師:展示PPT。
教師:我們剛剛學習了熔化,知道熔化要吸熱,那么,物質在熔化過程中溫度是怎樣變化的呢?(板書) 學生:升高(不變) 教師:你是怎樣思考的? 學生:吸熱
教師:吸熱溫度一定升高嗎?有沒有不同的意見? 學生:不變。
3
教師:問其中一個不變的學生,你是怎樣思考的?學生可能會聯想到沸騰吸熱溫度不變。教師表揚,這位同學特別善于聯想,善于用已學的知識來推導新的知識。 那么,到底熔化過程中溫度是怎樣變化的呢?我們還是通過實驗來進行驗證吧。
教師:下面,我們就以冰和燭蠟為例,一起來探究一下它們熔化時的特點。我們兵分兩路來完成對這兩種物質的探究。第一組和第三組同學探究冰的熔化特點,老師已經利用自制器材——熔化凝固演示器制成了冰,放在同學們的桌子上,第二組和第四組同學探究燭蠟的熔化特點,請各組同學實驗前先花一分鐘仔細閱讀導學案上自己所做實驗的操作要求。開始! 學生:閱讀實驗操作要求(1分鐘)。 教師:實驗前,老師有幾個溫馨提示。 教師:好,各組開始實驗。
學生實驗,教師輔導,收集數據。大概13分鐘后,教師將收集到的學生數據在實物展臺上進行展示,并引導學生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歸納。 得出結論:
①冰熔化前,處于 固 (“固”“液”或“固液共存”)態,不斷 吸 (“吸”或“放”)熱,溫度 升高 (“升高”“降低”或“保持不變”)。
②當溫度上升至 0 ℃時,有水出現,表明冰熔化開始,此后,冰不斷 吸 (“吸”或“放”)熱,處于 固液共存 (“固”“液”或“固液共存”)態,溫度 保持不變 (“升高”“降低”或“保持不變”)。 ③冰熔化后,處于 液 (“固”“液”或“固液共存”)態,不斷 吸 (“吸”或“放”)熱,溫度 升高 (“升高”“降低”或“保持不變”)
教師請一位同學到講臺上展示、分析他們小組的實驗數據,并歸納冰熔化過程中溫度隨時間變化的特點。 有疑問的同學可以提問。
教師補充:問題:圖像中那一段是熔化過程?
學生:BC段;所有過程(提醒學生概念,水的出現表示熔化開始了,AB段出現水了嗎?)。
教師:剛剛這兩組的數據非常精確,與標準值完全相同,老師這里還收集到2組數據,從數值上看,與標準值之間有一些微小的差異,這可能與水的純度、讀數方法、溫度計不準(此處與外界大氣壓無關)等有關,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課后進行探究。
展示個別不是很準確的實驗數據,簡單分析可能原因:、以及前面學生實驗時有鹽水漏入等原因。
教師:先展示燭蠟的熔化數據和圖像,請學生歸納并熔化時的特點。
4
①燭蠟熔化前,處于 固 (“固”“液”或“固液共存”)態,不斷 吸 (“吸”或“放”)熱。
②燭蠟在熔化過程中,不斷 吸 (“吸”或“放”)熱,溫度 升高 (“升高”“降低”或“保持不變”),其狀態由原來的固態漸漸 由硬變軟 (“由硬變軟”“由軟變硬”),直至最終熔化為液態。
③燭蠟熔化后,處于 液 (“固”“液”或“固液共存”)態,不斷 吸 (“吸”或“放”)熱。
問題一:圖像中那一段是熔化過程? 學生:從第 分鐘到第 分鐘。(從熔化的概念進行引導?)。 問題二:歸納燭蠟熔化的特點。
學生:燭蠟在熔化過程中,溫度不斷升高,需要吸熱。
教師:剛才,我們通過實驗探究了冰和燭蠟在熔化過程中的規律,我們對實驗數據分別用表格和圖像進行了處理,大家要熟練掌握這種研究問題的物理方法。
教師:物理學中,把像冰這類熔化過程中溫度保持不變的固體稱之為晶體;晶體熔化時的溫度稱之為熔點,冰的熔點是0℃,下表是一些固體的熔點,不同的固體熔點一般不同。常見的晶體有冰、海波(硫代硫酸鈉)、各種金屬等。 把像燭蠟這類熔化過程中溫度不斷升高的固體稱之為非晶體。非晶體沒有固定的熔化溫度(熔點),常見的非晶體有燭蠟、蜂蜜、瀝青等。
教師:實驗研究表明:晶體熔化后再凝固時也有一定的凝固溫度,這個溫度叫做凝固點。同種晶體物質的凝固點和熔點相同,非晶體物質沒有凝固點。老師課前用自制熔化凝固演示器進行了多次實驗,都證明了水的凝固點與冰的熔點一樣都是0℃,感興趣的同學課后可以跟老師把自制器材借回家實驗。
教師:剛上課時,老師為大家成功制作了冰棍,誰能解釋為什么能這么快就制出冰棍了呢?
教師當場用溫度計測量它的溫度,-15℃。
其奧秘就在于這杯神奇的冷凍液,它的溫度大約在-20℃,遠低于水的凝固點,所以能將水結冰。而它的制作卻非常簡單,只要將飽和濃鹽水放入冰箱冷凍室冷凍一段時間即可。
教師:今天老師和同學們一起探究了實驗課——熔化和凝固,這節課的實驗操作難度非常大,課前,為了能準確的控制實驗過程中冰的熔點和水的凝固點在0℃,老師查閱了大量資料,反反復復進行了100多次對比實驗,最后自制了熔化凝固演示器基本解決了這一問題,今天同學們在實驗過程中也非常認真,所測數據也很精確,總結分析也十分到位,希望同學們和老師一起把這種物理探究的科學思想、科學方法、科學態度、科學精神進行到底。
5
熔化和凝固
一、凝固:物質從液態變成固態的過程。凝固放熱。 二、熔化:物質從固態變成液態的過程。熔化吸熱。 三、探究冰和燭蠟的熔化特點:
實驗結論:冰熔化時,溫度 不變 ,需要 吸熱 。
燭蠟熔化時,溫度 上升 ,需要吸熱 。
四、固體分類:
(1)晶體:在熔化過程中,不斷吸熱,但溫度保持不變,即有固定熔化溫
度的固體。
(2)非晶體:在熔化過程中,只要不斷吸熱,溫度就會不斷升高,即沒有
固定熔化溫度的固體。
(3)熔點:晶體熔化時的溫度。晶體熔化后再凝固時也有一定的凝固溫度,
這個溫度叫做凝固點。同種晶體物質的凝固點和熔點相同,非晶體物質沒有凝固點。
教學反思:學生對熔化和凝固的概念很容易理解和接收,但對熔化吸熱和凝
固放熱沒有經驗,通過手握碎冰熔化手冷這一小實驗很好的解決了這一難點,另外,教學時為了向學生呈現制冰過程,教師經過查閱資料,反復嘗試,利用鹽冰破解了這一教學難點,將難得一見的制冰過程完美地呈現在每一位學生面前,而且還利用生活中的注射器、銅環、溫度計等生活物品自制教學儀器——自制熔化凝固演示器,較好的突破了冰穩定在0℃熔化這一教學難點,另外,整塊的燭蠟熔化時間較長,為了節約實驗時間,將燭蠟切碎加入較細的注射器中,同時配上金屬攪拌器不停攪拌,也可大大縮小攪拌時間,同時考慮到冰熔化實驗和燭蠟熔化實驗均需要很長時間,所以經過試上決定進行分組實驗,兩組進行冰熔化實驗,兩組進行燭蠟的熔化實驗,下發的導學案也根據所做實驗分組設計。另外,實驗數據繪圖對于剛接觸物理的初二學生來講也是一教學難點,教學過程中也要正確引導學生正確繪圖并進行有效分析。同時,在實驗過程中要對學生進行實驗嚴謹性和數據科學性的教育。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