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電流和電路
所屬欄目:初中物理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九年級第十五章第二節《電流和電路》福建省 - 莆田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人教版九年級第十五章第二節《電流和電路》福建省 - 莆田
《電流和電路》教學設計
課題
《電流和電路》
教材分析 本節為這章的重點教學內容。在本節課中,學生第一次接觸電路元件、第一次學習連接電路,第一次學習畫電路圖,同時還學習了初中電學中很重要的一個電學物理量-----電流。完成這節課的學習后,學生能否學會識別電路、連接電路、會畫電路圖等,都將直接影響到后續電學知識的學習。 重難點分析 重點:1.讓學生學會連接電路。
2.學會畫簡單的電路圖 3.會識別簡單的電路。(短接電路的識別放在下一個課時)
難點:對電流概念的理解和對短路的理解和識別、規范地畫出電路圖。
學情分析
學生在小學階段對電學知識已有所接觸,能對容易導電的和不容易導電的物品進行簡單的分類。通過本章第一節課的學習,知道了自然界有正負兩種電荷,初步了解了自由電子的概念。第一節課的“演示”欄目演示“電荷在金屬棒中的定向移動現象”,為學生初步認識電流的概念做好了鋪墊。
教學 目標
知識與技能
① 知道電流的形成條件,知道電流方向的規定。
② 通過實驗認識通路、斷路、短路,知道電路的組成。
③ 認識電源和用電器,從能量轉化的角度認識電源和用電器的作用。 ④ 能用電路元件符號畫簡單的電路圖,能連接簡單的電路。 過程與方法
① 通過教師規范的演示實驗、規范畫電路圖的方法來培養學生良好的電學實驗習慣、良好的畫電路圖的習慣。
② 在動手實驗的過程中,學習觀察實驗現象,學習從現象中分析歸納規律的
方法。 ③ 會用電器元件符號、電路圖把具體的電路連接情況簡潔明了地表達出來,學會化繁為簡的研究方法。
情感態度
價值觀 ① 結合物理學史中的電學趣聞開展課程,培養學生學習電學知識的興趣。 ② 通過教師的示范以及學生自己動手學習連接電路、畫電路圖等基本技能的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及良好的電學實驗習慣、良好的畫電路圖的習慣,同時讓學生形成安全操作的初步意識。
③ 通過學生動手實驗,觀察實驗現象,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動手能力、科學
探究能力等。
④在課程中滲透用電安全教育,培養學生用電安全意識。
教學策略
教學中注意結合實際,創造機會和條件讓學生動手實驗和動手畫圖,讓學生從實驗中歸納結論,讓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善于思考、勤于動手,注重搜集和處理信息,獲取新知識并能解決問題。通過對各種演示實驗以及學生實驗現象的觀察、分析,得出結論的探究式教學,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觀察能力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教師的每個演示實驗、畫圖都要規范準確,從一開始就培養學生良好的電學實驗習慣、良好的畫電路圖的習慣,形成安全操作的初步意識。
2
教
學
資
源
演示實驗用:多媒體課件、演示電路板、發光二極管、“千人震”實驗儀、自制教具萊頓瓶、短路演示器等 學生實驗用:3V干電池組、單刀開關、小燈泡、小風扇、導線若干。(約15組) 教 學 過 程 設 計
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引 入 新 課
結合電學物理學史,展開新課。 介紹電學歷史上的一個重要發明“萊頓瓶”
通過“千人震”溫柔觸電體驗儀器模擬諾萊特的“電震”實驗,讓學生感受到電流的存在,引出新課。
請4-6位學生上臺現場感受微弱電流
的存在,同時談談感受,教師同時也做一下用電安全教育。 結合電學物理學史以及模擬歷史上真實的電學趣聞來展開課程,激發學生學習新課的興趣,同時結合觸電體驗進行用電安全教育。 萊頓瓶的介紹,為接下來的教學環節---產生持續電流的條件埋下伏筆(萊頓瓶不能提供持續的電流—引出電路中必須有電池)
新
課教學
一、電流 1.電流的形成:電荷的定向移動形成電流。 (播放人流、車流形成的視頻) 2.電流的方向:正電荷定向移動的方向規定為電流的方向。 3.產生持續電流的條件:①電路中要有電源 ②電路必須是連通的 演示萊頓瓶放電產生瞬間電流的實驗,說明使用萊頓瓶不能得到持續電流,請學生歸納產生持續電流的條件。
學生動手實驗連接電路,讓小燈泡發光、
引導學生閱讀課本以及觀看視頻,了解電流的形成原因以及方向的規定。
通過萊頓瓶放電實驗,思考歸納產生持續電流的條件:①電路中要有電源 ②電路必須是連通的
學生分組動手實驗連接電路,讓小燈泡發光、小風扇轉動。
電流的概念是十分抽象的,所以通過人流來進行類比,結合形象的人流、車流視頻,幫助學生理解 電流的形成原因。 電流的方向問題,不宜深入解釋,等學生學習了化學相關知識后,會有相應的了解。
通過萊頓瓶放電實驗視頻,學生可以很自然地歸納出產生持續電流的條件,電池的發明也是在萊頓瓶之后,符合電學的研究歷史。
本實驗也讓學生對于電路形成一個初步的印象,為學生接小風扇轉動。教師介紹實驗器材以及安全操作的要求,同時巡視指導學生實驗。 通過實驗,得出電路的定義。 二、電路
1.電路的構成:電源、用電器、開關、導線 電源:提供電能,將其他形式的能轉化為電能。
用電器:消耗電能,將電能轉化為其他形式的能。
介紹一種特殊的用電器---發光二極管。演示實驗:利用發光二極管判斷電流中電流的方向。
開關:控制電路的通斷
除了常見的開關,演示聲控開關和光控開關
導線:連接電路。
2.電路的三種狀態 :通路、斷路、短路 ①通路:正常接通的電路,用電器能夠工作的電路。
②斷路:電路在某處被切斷,電路中沒有電流,用電器不工作的電路。 ③短路: 直接用導線將電源正負極相連的電路。
實驗演示短路的危害
三、電路圖:用電路元件符號表示電路連接的圖。
介紹畫電路圖的注意事項,示范電路圖畫法,然后請學生現場練習畫電路圖。
通過生活中常見的電源及用電器的介紹,學生歸納出電源及用電器在電路中的作用。
學生歸納實驗結論:在電源外部,電流的方向是從電源的正極經過用電器流向負極的。
學生回答聲控開關和光控開關在生活中的應用。
學生歸納通路和斷路的特點
練習畫電路圖
下來的電路連接實驗做好鋪墊。
利用實驗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交流合作能力,并使學生從中體會到成功的樂趣。
從能量轉換的角度介紹生活中常見的電源及用電器。學生能很容易地從能量轉換的角度得出它們在電路中的作用。
讓學生體會到物理是有趣的、有用的。
結合短路的實驗和視頻進行用電安全教育
通過教師規范的示范,培養學生良好的畫電路圖的習慣。
4
小結
作
業
上網查詢水果電池制作方法,制作一個水果電池,通過正確的電路連接,讓發光二極管發光。 設置成開放性的動手操作作業,激發學生興趣,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通過正確的電路連接讓發光二極管發光,感受成功的喜悅。同時水果電池的電壓較低,保證了學生
動手實驗的安全性。
教
學
反
思
本節課結合物理學史和豐富的生活中的資源開展課程,結合形象的視頻資源、演示實
驗和學生動手實驗,讓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玩,讓學生體會到物理是有趣的,物理是有用的。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學走向社會。 板書設計 15.2電流和電路
一、電流 1. 形成:電荷的定向移動
2. 方向:正電荷定向移動的方向 3.形成持續電流的條件:①電源 ②電路是連通的 二、電路 1.構成:
電源: 其他形式能→電能 用電器:電能→其他形式能 開關: 控制電路的通斷
導線: 連接電路 2.電路的三種狀態:通路、斷路、短路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