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快與慢
所屬欄目:初中物理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滬科版八年級物理第二章第三節快與慢_福建省優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滬科版八年級物理第二章第三節教學設計
快與慢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比較物體快與慢的常用方法
2、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的公式、單位以及物理意義
3、會測量、計算簡單速度問題
過程與方法:1、借助多媒體與學生實際動手操作讓學生體會比較物體快慢的方法 2、初步體會雙元相關物理量建立的一般思維方法。 2、通過與老師交流互動,培養學生設計實驗的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通過課堂學生自主活動,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體驗物理實驗的樂趣。
教學重點:1、 速度概念的建立
2、 常見兩種速度的單位換算 3 、速度公式應用
教學難點:常見兩種速度單位的換算 教學資源:
皮卷尺、秒表、課件、多媒體、玩具小車等
教學過程:
(一) 引入新課
播放ppt問:視頻中誰跑得快?判斷依據?
裁判怎樣判斷誰跑得快?
(銜接過渡)看來比較快慢的方法是有不同的,本節課我們就來探究這個問題(板書:第二章第三節 快與慢) (二)進行新課 一、快慢的比較
將100m短跑視頻模擬成小汽車與拖拉機比賽 學生分析討論,得出比較快慢的兩種方法:(板書)
方法 1.相同時間,比路程
2.相同路程,比時間
舉例:飛機與汽車(多媒體圖片),如果飛機與汽車行駛的時間和路程均不同,如何比較快
慢?
啟發導出“速度”的概念。 師生討論并板書:
速度的定義:1.路程與時間的比值 2.單位時間里所走過的路程 意義: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 關系式:v=s/t
單位:米/秒 符號:m/s 讀作:米每秒
生活中速度的常用單位:千米/時 符號:km/h 讀作:千米每小時 引導學生:
觀察汽車儀表盤加強速度單位的印象。
討論速度兩個單位的換算值,比較兩者的大小。單位換算:1m/s=3.6km/h(推導) 例1:一輛行駛速度為72 km/h的汽車與一列行駛速度為28 m/s的火車,誰更快?
例2:小明一家駕車外出旅游,經過交通標志牌時發現離目的地還有18km,若爸爸駕車通過這段路程用時30min,則汽車的速度為多少km/h? (計算題格式與書寫)
變形式:s=vt、 t=s/v .
一輛公共汽車以45 km/h的速度勻速直線前進,由第一站牌到第二站牌時用了4min,問兩站相距多少m?(計算題格式與書寫) 理解:
運用公式v=s/t進行計算時要注意:
(1)公式中v、s、t三個物理量必須是同一個物體在同一個運動中的速度、路程及時間; (2)公式中物理量的單位要統一,如果不統一要進行換算。
二、測量速度的大小及計算
小活動:生活中我們想知道一個玩具小車的運動速度應該如何去測量呢? 原理:v=s/t 器材:卷尺 計時器 數據
學生估測自己步行的速度,感受大小。
質疑:學生的估測是否準確?如何測出自己步行時的速度? 學生討論,提出自己的設計方案,選取實驗器材。(課后動手測)
學生自主實驗,請3位同學依次從教室的一端步行到另一端,第4位同學利用秒 分別測出步行的時間,第5位同學利用皮卷尺測出步行的路程,并記錄實驗數據, 全體同學處理實驗數據。
觀察“一些物體運動的速度”,學生了解常見物體運動的速度,并與自己的步行速度相比較,增加感性認識。
課堂小結:一、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的方法
二、速度(定義 物理意義 計算公式 單位 計算題書寫格式) 三、測量速度 布置作業:完成同步練習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