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滑動摩擦力
所屬欄目:初中物理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北師大版初中八年級物理第三章第五節 滑動摩擦力-福建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北師大版初中八年級物理第三章第五節 滑動摩擦力-福建省龍海第一中學
課題
《義務教育教科書八年級物理》(北師大2011版郭玉英主編)
第三章運動和力 第五節 滑動摩擦力
科目 物理 授課年級 八年級 授課時數 一節課 一、教學內容分析
課標要求:
知道滑動摩擦力。會測量水平運動物體所受的滑動摩擦力。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那些因素有關。直達增大摩擦和見效摩擦的方法。運用摩擦知識解釋有關現象。 教材內容:
本節課是前面所學課程力的延伸,是學生繼重力后學習的第二種力,將為高中摩擦力的深入學習奠定基礎。教材首先通過生活體驗,感受摩擦力的存在。在教師的指導下歸納出滑動摩擦力的概念并了解滑動摩擦力的三要素。然后通過實驗探究得出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從而分析出增大摩擦和減小摩擦的方法,進而將所得結果應用在生活中解決生活問題。
二、學生特征分析
知識層面:
學生在前面的學習中已經掌握運動的相對性及力的三要素,二力平衡等知識,對控制變量法基本掌握,且在實踐上對彈簧測力計的使用較為熟悉。
生活中,學生從小有了對摩擦力的感知,有一定的前概念。但固有知識結構中仍存在不少缺陷:如認為接觸面越大,摩擦力越大。 認知層面:
八年級的學生在認知領域較容易達到知道、理解的層面,因而若通過觀察理解滑動摩擦力的概念時容易,但運用領域還未成熟,將增大或減小摩擦的方法應用在生活中解決生活問題仍需教師逐步引導。 能力層面:
學生能夠通過親身體驗,簡單描述自己的感受。通過學習,學生知道可以從力的三要素角度來研究某個力。在本學期前面的探究學習中,學生也逐步掌握控制變量法分析問題及合作探究的能力。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1.知道滑動摩擦力的概念及其三要素。
2.能夠使用彈簧測力計測滑動摩擦力的大小。
3.知道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能把知識應用于生活中。
過程與方法:1.通過自我感知體驗摩擦力的存在。
2.通過實驗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進一步學習控制變量法。 3.通過對生活中增大和減少摩擦力的實例分析,培養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在生 活中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1.通過實驗探究,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進一步培養學生養成實事
求是、尊重客觀規律的科學態度。
2.增大和減少摩擦力的實例分析,使學生養成一分為二看問題的習慣.
四、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并用其解釋生活現象
五、教學難點
理解滑動摩擦力的概念。
六、教學環境及課前準備
多媒體教室
兩把刷子,兩籃雞蛋,鉤子。水瓶,一顆球,大刷子一把,毛毯,彈簧測力計, 一套學生實驗儀器,兩瓶飲料,鞋子。 學生分組實驗:
木板,物塊,學生彈簧測力計,鉤碼,毛巾總15組
七、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驚奇實驗 設疑激趣 (4分鐘)
求真實驗提問:
兩把對插的刷子能否掛住5kg的重物?
實驗: 觀察實驗, 并思考:兩把刷子神奇的奧秘在哪里?
從實驗引入新課,為學生學習埋下伏筆,也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滑動摩擦力的 概念及其三要素 (10分鐘)
演示實驗:
將大刷子在地毯上推動,讓學生觀察刷子的運動及其刷毛變化。
提問:
1.刷毛為什么會彎曲? 2.并從彎曲方向你知道了什么?
總結概念:
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滑動時,所受阻礙相對運動的力。
(強調相對運動,并說明后面會解釋)
三要素:
1. 方向:從刷子刷地毯的實驗繼續引入。
舉例:黑板擦,滑冰 (視頻觀察) 觀察實驗
并思考回答問題
觀察實驗
并思考回答問題
利用刷子容易形變的特點,有利于學生更好理解滑動摩擦力。
并在教師一步一步提問下掌握知識點,體現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學理念。
生活實例,強化理解。
(強調:阻礙相對運動而不是阻礙運動,摩擦力不一定是阻力)
2. 作用點:
從接觸面過渡,引導學生做示意圖時畫在重心。
3. 大小:
引導學生用彈簧測力計測量摩擦力大小,并用前面二力平衡的做出分析。
(強調:水平測量手拿在刻度盤上,而不是吊環,提問為什么?)
兩個短視頻讓學生讀數摩擦力大小。
觀察彈簧測力計示數
此環節不僅讓學生掌握摩擦力的大小, 也為后面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埋下伏筆。
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15分鐘)
提問:
是什么因素影響摩擦力的大小?
提問:
根據猜想,對于多因素影響該如何探究?具體如何操作?
引導學生采用控制變量法進行分組探究, 強調分工合作; (教師巡視)
根據手滑桌面 簡單猜想: 壓力 接觸面粗糙程度 接觸面大小 ………
學生思考,
簡要敘述操作方法,回答。
分組實驗探究,記錄所得數據。
從猜想中進行實驗探究驗證,
體現實事求是的科學探究精神,
并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分工合作的能力。
展示兩組同學的數據及結論,使實驗結論更具普遍性。
例題:用2N的拉力拉著一物塊在水平面做勻速直線運動,此時所受的摩擦力為 N。 突然將拉力增加到5N,則此時物塊受到桌面的摩擦力大小為 N。
根據數據小組成員討論,做出結論。
多組數據,實驗結論更具普遍性,教導學生結論是多次探究結果。
增大摩擦 和減小摩擦 (10分鐘)
提問:摩擦力是越大越好還是越小越好?
好:舉例擦黑板,開飲料瓶都是利用摩擦。 (小游戲“開蓋有獎”: 請同學們上來開飲料瓶,并讓其說明自己增大摩擦的方法)
增大摩擦的方法:
1. 增大壓力
2. 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
根據增大摩擦的方法逆推減小摩擦的方法: 1. 減小壓力
2. 減小接觸面的粗糙程度
提問:車鏈為何加潤滑油?
播放學生實驗視頻:
學生思考,并舉例回答問題。
參與游戲, 回答問題
從學生的回答中強調一分為二看問題的習慣。
通過“開蓋有獎”小游戲,既讓學生活學活用,又再次提高學生熱情。減小緊張學習后的懈怠。
引導學生還可通過滾動代替滑動的方法減小摩擦。
課堂小結 作業布置 (5分鐘)
結合板書,總結知識點。 作業:以“生活中的自行車”為研究對象,舉例說明自行車在哪些構造上與摩擦力有關?
觀察思考 完成作業
作業的布置讓學生回去能回顧知識點,進一步鞏固。同時以“自行車”為研究對象,讓學生能學以致用,體現“從物理走向生活得理念。”
八、板書設計
第三節 摩擦力
1.定義:
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滑動時,所受阻礙相對運動的力(f)。 副板:
2. 方向:與相對運動方向相反(不一定是阻力,如滑冰)
f
作用點:接觸面
大小:(水平勻速直線拉動) f 3. 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控制變量法) 壓力,接觸面粗糙程度
4.增大摩擦的方法:
增大壓力
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 5.減小摩擦的方法:
減小壓力
減小接觸面的粗糙程度 用滾動代替滑動
九、教學反思
十、流程圖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