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平面鏡成像
所屬欄目:初中物理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四章第三節平面鏡成像-河北省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四章第三節平面鏡成像-河北省 - 石家莊
第四章第三節 平面鏡成像 教學設計
設計理念:
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實驗中,課本直接提供成型的實驗裝置,針對初二學生的學情,改被動接受為向學生展現裝置的生成過程,為學生搭設思維臺階,并讓學生參與其中,最大程度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設計特色
1、“神秘魔術箱”魔術引入新課,激發學生強烈學習興趣。
2、以學生認知為基礎開展探究。通過實際操作改“鏡子”為玻璃,幫助學生選擇合適的實驗儀器進行操作,更大程度注重生成過程,而不是被動接受。
3、學生參與活動模擬“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的實驗過程,讓學生明確實驗操作過程,為實驗操作降低難度。
教學目標
知識和技能
1、 經歷“平面鏡成像特點”的探究,學習對實驗過程中信息的記錄,初步掌握科學探究的基本環節。 并能描述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2、觀察實驗現象,感知虛像的含義。 3、通過觀察感知平面鏡對光線的作用。 情感、態度、價值觀
1、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中領略物理現象的美妙與和諧,體會獲得知識的成功感。 2、通過探究環節分析誤差的原因,培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3、通過對平面鏡應用的了解,初步認識科學技術對人類生活的影響。
教學重點: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教學難點:平面鏡成像的原理以及虛像的初步概念。 教學準備:
教 具:自制貼膜鏡子、魔術箱
分組儀器:薄玻璃板、相同的兩只蠟燭、坐標紙、刻度尺、三角板兩個、學生學案。 輔助教學:多媒體課件、實物投影。
2
教學設計
教學環節 探究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教學 手段
引入新課
表演魔術:神秘魔術盒,讓學生的人民幣消失。 參與魔術 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
進行新課
提出問
題
1、平面鏡成像的性質 引導學生觀察平面鏡中的自己,是否是實像?
試著用屏承接像,體會平面鏡成
虛像 讓學生親自體會什么是虛像,而不是憑空嘴說。 學生參與活動
2、平面鏡成像有什么特點? 觀察鏡中的自己,比較,思考,提出問題
從前概念出發,解決問題,
得到新知識。
幻燈片
任務型
教學
猜
想
假設 學生的前概念: 等大、等距 觀察平面鏡成像,猜想假設 體會探究環節
思維 探究
完成探究實驗,需要測量哪些物理量?
明確測量量:物大小、像大小、物距、像距。
明確實驗目的及實驗原
理,作為后續活動的引領。
幻燈片
任務型
教學 分析論證
1、如何確定虛像位置?平面鏡是否可行?
談論,并提出問題及解決方案。 1、平面鏡成虛像——找不到,摸不到。造成實驗困難。
2、鍍膜鏡后面的鍍膜擋住了替代物發出的光
課本直接給出用玻璃代替平面鏡,學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糊里糊涂進行實驗,其實還是對平面鏡成像性質不理解不接受。這里設計思維探究,討論使用鍍膜鏡子是否可行,讓學生再一次體會平面鏡成虛像的含義,并引發深入思考:如果找到這個摸
不到的“虛像”? 找到替代法——用實物替
代平面鏡。 教師展示自制貼膜玻璃,并現場揭膜,引發學生震撼,引發思考平面鏡成像原理。
2、像和物大小一樣的方法——玻璃板后面的蠟燭看起來像被點燃 思維探究
1、能否不測量物、像大小,而比較物、像大小關系? 交流 談論 3、如何測量物距、像距 展示,分析論證
數學模型在物理中的應用
遷移
進行試驗
分組指導 小組分工合作,進行實驗 實驗能力的培養
3
進行新課
展示數據
展示學生數據 小組交流實驗數據 交流評估,展示實驗結果
交流評
估 1、觀察薄厚兩塊玻璃板成像,讓學生體會誤差的存在及來源。
觀察思考,分析誤差原因
讓學生尊重實驗事實,體會誤差的存在,并思考減小誤差的方法。
視頻
2、玻璃板放置位置
深入思考
教師提出自己實驗過程中遇到的“像陷下紙面,凸出紙面”問題,引發學生思考,拓展:垂直放置玻璃板只是最簡單的情況。
演示 操作
得到結論
歸納總結
根據交流評估的收獲及小組實驗數據得到結論:
1、像和物體大小相等;
2、像和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
接受實驗存在誤差,科學
分析實驗數據。而不是把
不相等的數值,硬塞給學
生接受相等。
3、像和物體的連線垂直于平面鏡
總之:平面鏡所成的像和物關于平面鏡對稱
拓展提高
拓展提高 進一步提出問題:為什么平面鏡所成像和物大小相等,還看起來遠小近大?介紹視角問題
深入思考 為后繼學習提供動力
原
理
平面鏡成像的原理 完成光路圖
從實驗得到規律到原理解釋,殊途同歸,再一次驗證平面鏡成像規律 展示光路圖
應用
實際應用
1、作圖 2、揭秘魔術
3、成像、改變光路 4、潛望鏡
列舉平面鏡成像在生活中的應用
通過對平面鏡應用的了解,初步認識科學技術對人類生活的影響。
給學生創造獨立探究、研究問題的空間。
幻燈片 視頻、 自制 教具
提
高
升
華
1、自學課本79頁:科學世界——凸面鏡和凹面鏡 2、學案跟蹤練習 3、“動手動腦學物理”第5題,制作一個潛望鏡。
完成作業 培養學生動手能力
自學 實踐 探究
教學反思:
從學生出發,腳踏實地。
初二的學生沒有接觸過科學實驗,如果忽略他們的思維生成過程,而只是告訴實驗操作步驟,就失去了實驗探究的意義,所以應該從思維探究開始,規范實驗操作。并在實驗過程中讓學生充分體會誤差的存在,理解實驗的科學性。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