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立體圖形,平面圖形
所屬欄目:初中數學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四章《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建設兵團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四章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建設兵團
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 ——展開與折疊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四章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學生能將一個正方體的表面沿某些棱剪開,展成一個平面圖形。 2.了解圓柱,圓錐的側面展開圖。
(二)能力目標: 通過觀察和動手操作,經歷和體驗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相互轉換的過程,培養動手操作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初步建立空間觀念,發展幾何直覺。 積累數學活動經驗。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1.在一系列有趣且富有挑戰性的問題過程中,培養學生敢于面對挑戰和勇于克服困難的意志。鼓勵學生大膽嘗試,從中獲得成功的經驗,激發學生的熱情。 2.進一步豐富數學學習的成功體驗,激發對空間與圖形的好奇心,初步形成積極參與數學活動,主動與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重點:1.將一個正方體的表面沿某些棱展開,展成平面圖形。
2.圓柱、圓錐的側面展開圖。
難點: 鼓勵學生盡可能地將一個正方體展成平面圖形,并用語言描述其過程。 突破重難點策略:通過小組討論、合作交流,取長補短,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教師再適當加以點撥,便可突出重點、化解難點;使學生因成功的嘗試樹立起學習幾何的自信心。
教學用具:多媒體課件(教師),正方體展開圖多個(學生),剪刀,正方形磁力片。
教學課型:新授課
教學方法:引導探究,合作交流 教學過程:
環節設計 教學設計
設計意圖 溫故 引新 點明課題主題,展示教學目標。
讓學生感受圖形由平面到空間變化的過程。
創設 情景
課件展示精美包裝盒,讓學生思考經過折疊如何變成幾何體。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合理的情境,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主動的投入到學習中來。
設疑 激趣
比一比:以小組為單位,將正方體的表面適當剪開,看看它的展開圖是怎樣的結構,并畫出示意圖. 比一比,看哪一組得到的結果展開圖多!
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也讓每個學生動手,初步建立學生的空間觀念,喚起他們的學習欲望。 合作 交流
提示學生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隨意的剪,并把剪好的同學把作品貼到黑板上,給予積極評價. 如果學生沒有出現十一種不同的圖形,教師可有意識地將剩下圖形補充演示給學生(把不同形狀的圖形留在黑板上,多媒體演示)
加深 理解
教師提出問題:
你能用自己的語言揭示上述展開圖的特性嗎?為什么會出現這么多不同形狀的平面圖形?你得到了哪些啟示?
小組討論后,鼓勵各個小組派代表進行展示說明:剪的方向不一樣,形狀就不一樣.
(此時,學生敘述的語言可能不太規范,只要合理都應給予肯定,并給出規范的表述.) 找出特點,分類歸納。
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后主動思考的意識.有利于發展學生的空間想像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反饋 練習
練一練(正方體的展開圖練習題1、2、3)。 (讓學生通過交流表達出不同的理解及不同的做法,教師適當的引導)
通過這一環節的訓練,主要鍛煉學生的應變能力,開拓學生的思路,讓學生的思維“動”起來,把學生對圖形認識由直觀感知提升到理性思維的層面.
拓展 轉化
練習(圓柱,圓錐,長方體,棱錐的立體圖與展開圖之間的聯系)
延伸 訓練
小壁虎的選擇:
如圖:一只圓桶的下方有一只壁虎,上方有一只蚊子,壁虎要想盡快吃到蚊子,應該走哪條路?
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已掌握本節課所要學的內容,學生急欲需要尋找一塊“用武”之地,此時適當的鞏固性、應用必不可少。通過習題的解答,讓學生利用已學知識,作出解答,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增強學
生對學習數學的愿望和信心。
課堂 總結
這一節課你學到了什么?說說你最喜歡的是什么?(這問你想知道什么?)本節課你最大的收獲是什么? 1、 知識點:正方體展開圖11種分類。 2、 數學思想:分類討論思想
(這節課的目的是希望學生通過想象、動手操作,得到關于正方體的十一種形式的平面展開圖,及圓柱和圓錐的側面展開圖,發展了學生的空間觀念和表達能力.)
通過學生對自己探索知識過程的反思和總結為以后學習做好鋪墊.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
布置 作業 1.課堂作業:課本:習題1.4第1題,第2題 2.家庭作業:制作一個長方體紙盒
讓學生學以致用,鞏固提高。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