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藻類,苔蘚,蕨類植物
所屬欄目:初中生物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生物學》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一章第一節《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南京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第一節《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樹人學校
第一節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舉例說出藻類、苔蘚、蕨類植物的生活環境和形態特征 2、說出藻類、苔蘚、蕨類植物對生物圈以及人類的關系 能力目標:
1、學會從生活環境觀察入手,能自主探究、獨立觀察、思考,并通過小組討論合作總結藻類、苔蘚、蕨類植物的特征及與人類的關系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認同生物與環境相適應的觀點
2、關注生物圈中的這些植物生存狀況,能從生活小事做起,保護環境。 二、教學重點
1、藻類、苔蘚、蕨類植物的生活環境和形態特征 2、藻類、苔蘚、蕨類植物對生物圈以及人類的關系 三、教學難點
藻類、苔蘚、蕨類植物的形態特征和生活環境是相適應的 四、教學方法
觀察法、比較法、討論法、小組合作學習 五、教學過程:
導入: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請同學們欣賞春天里的景色。眼前綠意盎然,在春天的景色里,什么顏色讓你最心曠神怡?(綠色)這些綠色來自哪里?(樹變綠了,草變綠了,水也變綠了…)在這些綠色植物之中,有我們比較熟悉的綠色開花植物,在前面的學習過程中我們已經知道了它的結構層次,大家還記得么?因此,我們知道綠色開花植物有根、莖、葉、花、果實、種子這六大器官,是不是所有植物都有這些結構呢?我們今天先來觀察,在春天池塘中的綠水有植物么?這種植物和綠色開花植物相比較,在結構上有什么不同呢?
綠意追蹤之一水篇—綠水中有哪些植物?
播放微課:觀察池塘中的一滴水:池塘中的球藻 思考:1、你看到的是什么樣的生物?
2、和多細胞綠色開花植物體相比,它沒有什么結構?(沒有了根、莖葉)
沒有了根莖葉,那么這類植物該如何生活呢?它怎樣吸收水分和無機鹽,又是如何進行光合作用的呢? 活動一:觀察海帶
(過渡)只有池塘水里才有這類植物么?海水里的植物呢? 請同學們觀察托盤中的海帶,比較海帶和球藻的相同點和不同點(都生活在水中,海帶個體比較大,因此應該有多個細胞構成。關于有沒有根莖葉的結構,學生在觀察和討論時產生爭議:有根莖葉,有的說沒有根莖葉,引導如果是根,那么它就應該有這個結構的功能:吸收水分和無機鹽,這個“根”有這個功能么?解釋這個“根”雖然看起來類似是根,但是沒有這個功能,它的功能就是幫助海帶固定在海底巖石的結構上,因此叫固著器,那么你們還認為它有莖或者葉的結構么?(;類似莖的部位,只是一個柄狀結構,和所謂的葉片一樣,都沒有輸導組織,不能起到運輸養料的功能,剛才有同學被海帶的假象所迷惑了,這告訴我們,觀察不能夠只停留在表面,應該由表及里,通過結構去認識功能,這樣的結論才有可能站得住腳。
小結:這類植物我們稱之為藻類,他們沒有根莖葉的分化,全身可以吸收水分和無機鹽,那么它們一般會選擇生活在什么環境里?(水中) 是的,大多數藻類生活在水中,只有少數生活在陸地陰濕的地方。
(過渡)原來綠水中的植物是藻類植物,它們結構簡單,由單細胞或者多細胞構成,但是沒有根莖葉的分化,因此大多生活在水中。再望池塘邊望去,池塘邊的植物是藻類植物么? 綠意追蹤之二:池塘邊的綠色植物都是藻類么?請同學們觀察老師從池塘邊采集到的植物, 活動二:觀察苔蘚:1、對照圖片用肉眼觀察這種植物的形態和顏色 2、測量它的高度
3、用放大鏡觀察這個植物,它有根莖葉的結構嗎?(學生動手觀察測量苔蘚植物,說出苔
蘚有莖和葉,根也是假根)為什么有了根莖葉的這種植物,比起之前的藻類植物或者平時看到的綠色開花植物相比反而長得更加矮小呢?要想找到這個的真正原因,我們還得看的更仔細些,從幻燈片上我們可以看到,苔蘚已經有了“根”對比青草的根,比較一下,有什么不同?(展示放大鏡下的對比圖片),再來對比這種植物的莖,和我們平時看到的綠色開花植物的莖,比較后引導學生指出綠色開花植物的莖有輸導組織,而這種植物沒有,因此這種植物運輸水分和無機鹽的能力非常弱,最后來觀察它們葉片的區別,這種植物的葉片沒有葉脈,而且葉片非常薄,都能透光,可以說是薄如蟬翼,這么薄的葉片其實只有一層細胞構成,這么單薄,也就決定了苔蘚很容易散失掉寶貴的水分,所以大家知道它為什么長得矮小而且生活在進水的池塘邊或者陰暗潮濕的地面了嗎?
(過渡)苔蘚植物有了莖葉的分化,但是莖和葉中沒有輸導組織,因此矮小,生活在陰濕的地方。在離池塘邊稍遠處,看到很多高大的樹木,在樹木地下,看到一些矮小的植物,這些植物是苔蘚植物嗎?你怎么判斷?
綠意追蹤之三:引導學生思考:1、它有莖和葉?2、它的莖葉很矮小么?3、它的葉片有葉脈嗎?(有莖葉而且有根、莖、葉,比苔蘚植物高大,而且葉片中有葉脈,葉中有葉脈,莖中也有么?出示圖片,展示蕨類植物莖中的輸導組織,它們已經有了輸導組織,可以從地下吸收水分運送到其他器官,因此能較好的適應陸地上的生活,那么為什么只有在陰暗潮濕的地方才能看到它們呢?為什么它們不像種子植物一樣在各種環境中都能看到?解釋:因為它們的生殖離不開水,因此還是適合生活在陰濕的環境中。)其實,在紫金山上或者在中山陵附近我們也?吹竭@種植物,有時候同學們看到它們時,會發現它葉片的背面長出一些褐色斑點,它們是什么呢?(解釋)這些褐色斑點是孢子囊,里面生有許多的孢子,這些孢子成熟后就散落出去,在適宜的環境中發育成小植株。像蕨類植物、苔蘚植物和藻類植物靠產生孢子進行繁殖的植物,我們把它們統稱為孢子植物,蕨類植物都是矮小的么?它們并非都這么矮小,也有一些高大的蕨類植物例如:播放視頻:恐龍時代的王者,當今世界的珍寶:中華桫欏。那些恐龍時代高達幾米幾十米的蕨類植物哪去了呢?播放煤的形成。曾經的蕨類植物的遺體都能為我們今天使用,你還知道蕨類植物在生活中與我們有哪些關系嗎? 苔蘚和蕨類呢?
活動三:閱讀資料,分小組討論,藻類、苔蘚、蕨類植物對生物圈以及人類的關系有哪些? 學生分小組討論,明確分工,有記錄員、發言員、統計員等。 六、板書設計
第一節:藻類、苔蘚、蕨類植物 藻類植物 苔蘚植物 蕨類植株
生活環境
形態結構 根
莖
葉
輸導組織
表說明:1.生活環境: A. 水中 B. 潮濕的陸地環境 C.干燥的陸地環境 2.形態結構: 請用“√”表示有;用“×”表示無。
七、教學反思
本節課呈現的知識內容很多且雜,利用學生已有知識和現在知識的差距提出問題,啟發學生的好奇心,通過觀察、比較、小組合作學習等多種教學方法,讓學生自己體悟三類植物的區別,不足之處是由于學時和課時的限制,沒有帶學生認識了解藻類、苔蘚、蕨類中更多種具體植物。希望在下一輪教學中能在帶學生去參觀植物園或者參觀中山陵、紫金山后就地講解,相信效果會更好。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