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繪畫的構圖
所屬欄目:初中美術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初中美術人美版七年級上冊《繪畫的構圖》北京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初中美術人美版七年級上冊《繪畫的構圖》北京市第四十三中學
教學基本信息
課題 《繪畫的構圖》 學科 美術
學段: 初中
年級:初一
教材
人民美術出版社 義務教育教科書《美術》 七年級上冊
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
《美術課程標準》“課程基本理念”中指出:“美術課程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面向全體學生,選擇基礎的、有利于學生發展的美術知識和技能,結合過程和方法,組成課程的基本內容,并通過有效的學習方式,幫助學生逐步體會美術學習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為終身學習奠定基礎》。”本課內容具有很強的基礎性和實踐性,作為學習繪畫的基礎課,強調在實踐過程中掌握基本的構圖方法,對于中學生學習美術有著重要的作用。
本課教學內容主要是對構圖知識的講解和應用。構圖是一種專業性較強,掌握起來難度較大的知識和技巧。作為美術基礎知識,應適當降低教學難度,為學生提供淺顯易懂的構圖知識。
本課強調“結合過程和方法”開展課堂教學,教學過程應選擇編排課堂上易于操作的實踐內容和方式,由淺入深,指導學生逐步理解、掌握構圖知識并將構圖知識付諸于實踐。教學內容設計應充分考慮七年級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學習特點,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激勵學生靈活進行構圖的自信心和學習熱情,使學生在實踐中掌握構圖的基本技能,為后面的繪畫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教學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
本課屬于“造型·表現”學習領域,在初中美術知識體系中,具有很強的基礎性和實踐性,強調通過實踐加強對構圖知識的理解及在實踐中提高對構圖知識的應用能力。在培養學生繪畫技能方面,本課有著重要的奠基作用,學生在前課《線條的表現力》中,已經學會用線條進行繪畫表達,在此基礎上學習構圖,可以促進學生繪畫基礎技能的完備。
學生情況:
學生在以前的繪畫學習中雖然涉及到對構圖的運用,但是,沒有系統地學習
2
過構圖的知識和方法,對構圖的欣賞、判斷及運用多是從無意識的直覺出發,因此,需要通過一定的教學手段來提高他們對構圖的認識、理解和創造性的表現能力。
初中學生想象力豐富,思維活躍,但四十三中作為普通校,學生大多沒有受過專業的繪畫訓練,繪畫造型能力欠缺,在繪畫過程中容易出現“眼高手低”的情況。 因此,教學中要適當簡化專業知識, 編排簡單易行的實踐內容和方式,增強學生自主構圖的信心,提高他們對構圖的靈活運用能力。
教學方式及手段:
采用講授、探究、欣賞、示范、實踐等多種方式實施教學。運用多媒體演示與黑板示范結合,強調師生互動,突出教學重點,解決教學難點,達到教學目標。
教學準備:
PPT課件、多媒體設備、拼圖圖片及紙張、學案等。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認識構圖的意義,了解構圖的形式,領會構圖的基本原則,能夠掌握并運用靜物構圖的基本方法,獨立選擇靜物組合,用線條畫出靜物構圖。
過程與方法:
在實踐中學會構圖的具體步驟和畫靜物構圖的方法,運用多樣統一的原則,自主完成靜物構圖作業,積極參與構圖作業的互評與交流。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學生通過對優秀作品的賞析感受構圖藝術的魅力,在繪畫實踐中體會靜物構圖的樂趣,充分認識構圖在繪畫創作中的重要性。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幫助學生掌握構圖知識,運用三角形構圖形式進行靜物構圖實踐。 教學難點:
如何引導學生按照構圖原則畫出錯落有致又生動飽滿的構圖,并能從中體會繪畫創作的樂趣。
5
這種構圖戲劇性地表現了“最后的晚餐”中精彩的一幕:耶穌公布有人背叛的消息之后,人物之間的矛盾沖突,準確生動地表現了主題。整幅畫面既穩定莊嚴,又充斥著變化的、規律的節奏,畫面的神秘感、莊嚴感、宗教性得到了完美的體現,達到了比較理想的審美效果。
總結構圖的概念和意義:構圖是指在
畫面中遵循形式美法則,安排和處理形象
的位置和關系,將個別或局部的形象組成
整體的藝術作品,達到表現主題思想和審
美效果的目的。
二、構圖的形式
活動1:連線游戲
教師出示圖片:
拉斐爾(意大利)《椅中圣母》(圓形)
衛天霖《白芍與紅果》(梯形) 達芬奇(意大利)《草地上的圣母》(三角形)
布置任務:將作品與對應的構圖形式連線。
連線后引導學生分析三幅作品構圖形式:
拉斐爾(意大利)《椅中圣母》:人物錯落有致地分布在圓形構圖內,形成飽滿而又充滿張力的視覺效果。
衛天霖《白芍與紅果》:畫面中處于主體地位的瓶花與果盤形成組合關系,外輪廓呈梯形的構圖框架,使構圖達到飽滿、均衡和穩定的美感。
做連線活動。
在教師的引導下分析不同構圖形式的不同審美效果。
降低
學生判斷
構圖形式的難度,激發信心。
認識不同構圖形式產生的不同形式美感。
6
達芬奇(意大利)《草地上的圣母》:四個人物統一在三角形的穩定結構中,尖頂部位正好是圣母的頭。但這種三角形結構并不是很呆板的對稱公式,中心人物的圣母稍微向左側傾斜,圣約翰的頭部也對于對面天使的頭部,兩角不相平衡。畫面構圖穩定、平衡而又富于變化。
引導語:三角形構圖具有穩定、平衡而富于變化的形態特征,在繪畫作品中最為常見,不同的三角形形態又會造成完全不同的形式與美感。
活動2:繪構圖骨架 教師出示圖片: 詹建俊《狼牙山五壯士》 靳尚誼《塔吉克新娘》 梵高《鳶尾花》
布置任務:在學案上畫出這三幅作品不同的三角形構圖骨架。
畫完后引導學生分析這三幅作品的構圖特點:
詹建俊《狼牙山五壯士》:
①、人物位置:中心偏上,顯示出英雄的崇高與威嚴; ②、構圖骨架:呈不規則三角形,形成
了莊重雄偉的態勢,既突出了英雄人物的
主體形象,又突出體現了五壯士的凝聚力
與堅定的信念。
畫面嚴謹的構圖安排,使人物關系主
次分明、層次清晰,巧妙而又成功地刻畫
了英雄人物如同紀念碑般的偉岸形象。
靳尚誼《塔吉克新娘》:等腰三角形
判斷作品的構圖形態并畫出構圖骨架。
在教師的引導下分析三幅作品的構圖特點。
畫完
構圖骨架
后再對作品進行賞
析,學生
對于不同構圖骨架所造成的
不同形式
美感能夠
獲得更為
深刻的認
識。
7
的構圖骨架具有挺拔、莊嚴、靜默的穩定感,用這種構圖形式表現人物,給人以端莊、典雅的美感。
梵高《鳶尾花》:倒三角形骨架形成活潑而富有動感的構圖效果,這種構圖具有向外擴張的形式感。
三、構圖的原則
構圖小活動:將三個蘋果選擇剛才了解的任意一種構圖形式進行構圖安排。
學生畫完后教師出示三種構圖方式:你的構圖和哪一張最像呢?
比較分析:三種構圖方式哪種最好?為什么?
第一種:蘋果間的距離、方向完全相
同,骨架呈一條直線,絕對統一,顯得呆板沒有生氣;
第二種:三角形的骨架和蘋果的間距、朝向不同使畫面有了變化,但又缺乏主次和統一;
第三種:蘋果間的聚散、疊壓、朝向都形成多樣的變化,又統一在三角形骨架中,畫面生動而又協調。
總結:“多樣統一”是構圖時需遵循的基本原則。多樣指形象間的差異以及于構圖中位置距離的不同。統一是指構圖中各因素符合一定的規范和秩序。構圖時,物體的聚散、主次安排、大小、錯落的變化,都是多樣統一原則的具體體現。
自主選擇構圖形式對三個蘋果做構圖安排。
思考、分析
三種構圖形式,總結出多樣統一的構圖原則。
承上
啟下,既檢測學生對構圖形式的應用能力,又過渡到對構圖原則的講解。
學生
對比自己
的構圖意識與多樣統一的構圖原則之間的差距,加深對多樣統一構圖原則的理解。
8
學習
體 驗 學習體驗活動:指出導入環節中兩位同學的貼畫作品在構圖中存在的問題,并按照構圖的原則重新組織畫面。
分析同學貼圖作品中的構圖問題,并對圖片重新構圖。
通過實踐檢驗
所學新知。
繪畫 實踐
教師出示一組靜物圖片:運用本課學習的構圖知識,選擇圖中的物品組合搭配,并用線條畫出構圖安排。
教師示范靜物構圖步驟:
1、初步構思,考慮畫一組怎樣的構圖,構圖中是怎樣的骨架結構,再根據構思選擇靜物,注意靜物要有形狀、大小的不同; 2、用幾何形體概況靜物形態特征進行構圖,注意靜物要有主次、聚散、層次變化,整個構圖做到多樣統一;
3、描繪每個物體的外形特征,注意它們的前后空間、組合關系。
學生靜物構圖實踐:
選擇圖片中至少三至四樣物品進行三角形構圖實踐(在學案上任意選擇長方形橫框或豎框進行構圖實踐)。
觀看教師示
范,聽講、學習靜物構圖的具體方法和步驟。仔
細聆聽教師提示的重點問題。
自主選擇靜物進行靜物構圖實踐。
幫助學生明確靜物構圖的步驟和方法。
在實踐過程中
感受、體
驗畫靜物構圖的樂趣。
評價 總結
教師引導學生展示評價作業,相互討論畫出的構圖是否合理,評價一下自己是否掌握了構圖知識。
總結:構圖是繪畫過程的重要步驟,掌握構圖的知識和能力能幫助我們更好地進行繪畫創作與欣賞繪畫作品。對構圖能力的提高還需要同學們在實踐中不斷體會和學習。
自評、互評
構圖作業
總結
本課所學知識,為下節課進一步實踐作鋪墊。
本課教學設計與以往或其他教學設計相比的特點
1、改變了以往構圖類課程重知識講解輕實踐運用的狀況,以豐富多樣的實踐活動推動課堂教學,引導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理解、掌握理論知識,再運用掌握的理論知識促進實踐能力的提升。
2、廣泛采用多種教學方式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吸引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注重強調師生間的雙邊關系,既重視教師的教,更重視學生的學,將教師講授式教學與學生探究式學習結合起來,通過營造教學情境,層層深入,逐步搭建知識框架,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知識,去探索、發現、構建新的知識。
本課教學效果評價
教學過程中,教師始終以豐富多樣的實踐活動推動課堂教學,引導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理解、掌握理論知識,再運用掌握的理論知識促進實踐能力的提升。教學過程中,活動、提問、辨析交替進行,學生始終興趣盎然,能夠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教學中去。從學生最后完成的作業效果來看,盡管學生作業中仍然存在各種瑕疵和不足,但是基本能夠運用多樣統一的原則去選擇、組合靜物關系,而且學生作業面貌各不相同,體現了自主性和創造性的學習能力。
本課教學反思
1、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掌握方法比學習知識更為重要,只有充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才能提高學生的創造力。
2、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創造性學習的能力,要充分考慮學情。以前我在做教學設計時多是從“我”的角度出發:“我”的教學思路是什么樣的?“我”提問時學生應該怎樣回答,„„而通過這次教學設計,我發現學生才是所有教學環節的中心:教學導入、活動設計、作業完成、學習評價,教學的所有設計都要從學生出發,最終落實到學生具體的學習成果上來,這樣才能確保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真正“創建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