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簡介:

視頻標簽:民族大團結
所屬欄目:初中歷史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統編部編版初中歷史人教八年級下冊《第12課 民族大團結》四川省蘆山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統編部編版初中歷史人教八年級下冊《第12課 民族大團結》四川省蘆山中學
第12課 民族大團結
知識與能力:本課通過引到學生學習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和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的政策。掌握我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內容、意義及設立的5個省級自治區的名稱;了解新中國成立前,少數民族地區的發展狀況;掌握新中國成立后,黨和政府為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采取的措施及結果;掌握國家對少數民族文化的保護與發展的措施及意義;西部大開發實行的意義及成果。
過程與方法:通過學習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培養學生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良好習慣,獲得正確分析問題的能力;通過學習教材中的插圖,使學生學會從歷史圖片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分析史實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了解一些少數民族的文化習俗,理解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形成對祖國民族大家庭的認同感和自豪感,自覺承擔對于國家和民族的歷史責任。通過對有關民族工作知識的學習,進一步認識到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民族團結對國家的發展至關重要。
重點: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的內容和意義以及各民族共同發展的政策。
難點:我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原因,為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采取的措施。
-
教學方法:講授法、談話法、問答法、討論法、練習法、讀書指導法。
-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請同學們翻到課本,第12課。首先,請同學們看到這兩幅圖片,思考:分別反應了哪一歷史事件呢?第一副圖:張騫出使西域,第二幅圖:文成公主入吐蕃。思考:古代處理民族關系的方式有哪些呢?戰爭與和平。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想要聯合大月氏攻打匈奴,但沒能成功。第二次出使西域促進了漢王朝同西域各國以及各少數民族的經濟文化交流和貿易往來。唐太宗將文成公主許配給松贊干布。在此之前還有漢元帝時期的昭君出塞,之后又有唐中宗時期金城公主與尺帶珠丹。總的來說,我國在處理民族關系上有戰有和,以和為主,元朝設置了宣政院,清代設置了理藩院。(貿易、和親、設管理機構)那么,今天,我們又是怎樣處理民族關系的呢?設立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實行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政策。
講授新課:
(一)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含義:班上有沒有少數民族?舉個手。寶峰和民建彝族鄉。有沒有實行區域自治?沒有,而是享受民族自治待遇,需要在少數民族聚居區,且少數民族人口達到一定的比例。
原因:歷史特點:秦朝奠定了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基本疆域。
現實情況:大雜居,小聚居:少數民族的人口分布。大雜居是說少數民族居住比較分散,夾雜在漢族等民族中;小聚居是指夾雜生活在漢族中的少數民族又是生活在一起的。
過程:1949年,《共同綱領》的臨時憲法作用,將民族區域自治作為一項基本政治制度確定下來。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后,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便以根本大法的形式載入史冊。198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頒布實施。
概況:民族自治地方分為三級機構:區州縣(阿壩州、甘孜州、涼山州。汶川縣、瀘定縣、會理縣。)
其中,最早成立的是內蒙古自治區,最晚成立的是西藏自治區。
地位:請大家在60-61頁找一句話來形容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地位。基本政治制度區別于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意義:5分鐘時間,前后討論。少數民族自身管理內部事物,上升一個層次就是整個少數民族的團結,最后有利于國家的統一。
過渡:都說決定木桶裝水量的不是最長的那塊板,而是短板。我們的國家就好比一個大石榴,56個民族就像石榴籽。石榴籽飽滿,外觀才漂亮。只有各民族共同發展,我們的國家才能繁榮昌盛。
(二)各民族共同繁榮
背景:看圖片,思考實行共同繁榮發展政策的原因。有些少數民族不僅生產力水平低,社會經濟形態也十分落后。
措施及成效:為解決這些問題,國家具體采取了哪些措施,獲得了哪些成果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過渡:除了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還有一大批像孔繁森一樣優秀的共產黨員義無反顧地投身于民族地區建設。他在擔任阿里地委書記期間,救助孤兒、照顧老人,無私奉獻,1994年因車禍殉職,被人們稱為“新時期的雷鋒”、“九十年代的焦裕祿”,為紀念孔繁森拍攝了電影《孔繁森》,大家可以回去搜來看一看。
在西藏取得了重大發展的同時,也出現了一些令人痛心的事件,請大家觀看視頻。
課堂小結:
通過這一事件,我們應當認識到,任何企圖分裂祖國的行為以及破壞祖國統一的勢力,都將受到法律的制裁。這就要求我們的國家繼續貫徹落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及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政策。作為一名中學生,我們應該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尊重各少數民族風俗習慣,堅決維護祖國統一,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勾畫紅色字體,根據板書設計檢查勾畫的內容是否有遺漏,今天的作業,請同學們完成本節課相應的練習冊。)
五、教學反思:
本節課通過圖片導入,激發了學生學習的好奇心。通過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習興趣。通過材料探究和問題討論等,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從學生的認知背景出發,引導學生分析圖片和圖表,幫助學生將理論問題具體化理解,全面多角度思考問題。整節課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導地位,也充分發揮了小組合作學習的優勢,較好地完成了本節課的教學任務。但是,由于學生不太適應錄播課,在討論環節有些拘謹,欠缺熱度,在以后的教學中應當多加鍛煉,提升學生對于新事物的適應能力。
知識拓展:
1.西漢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希望聯合大月氏夾擊匈奴,雖然沒能完成預訂的任務。但它的影響,遠遠超出了軍事范圍。從西漢的敦煌,出玉門關,進入新疆,再從新疆連接中亞、西亞形成了一條橫貫東西的通道,這條通道,就是后世聞名的“絲綢之路”。“絲綢之路”不僅把西漢同中亞許多國家聯系起來,促進了它們之間的政治,經濟和軍事,文化的交流。由于中國歷代封建中央政府都稱邊疆少數民族為“夷”,所以張騫出使西域又促進了漢夷之間的第一次文化交融。
2.公元前54年,南匈奴呼韓邪單于被他哥哥北匈奴郅支單于打敗,向漢朝稱臣歸附,曾三次進長安朝覲天子,并向漢元帝自請為婿。元帝遂選宮女賜予他。昭君到匈奴后,被封為“寧胡閼氏”(閼氏,音焉支,意思是王后),象征她將給匈奴帶來和平、安寧和興旺。后來呼韓邪單于在西漢的支持下控制了匈奴全境。元帝時,漢強匈奴弱,昭君出塞,是元帝實行民族和睦政策的具體表現。
3.七世紀中葉,松贊干布統一吐蕃,建立一個強大的奴隸制王國吐蕃王朝,從而對唐朝在河西走廊、青海湖等地區構成了戰略威脅。而與此同時,唐朝的戰略對手卻是遠在遼東的高句麗,此時與吐蕃為敵,無異于兩線作戰,于己不利。而此時松贊干布羨慕唐朝的經濟文化的富庶,有意與唐朝結親,于是唐太宗祭起昔日中原王朝對草原民族最擅長的武器,和親。遠嫁文成公主入藏,與吐蕃王朝結成友好關系。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對漢藏兩族的友誼做出了重要貢獻。今天拉薩市的布達拉宮和大昭寺內還供奉著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大昭寺前的唐柳傳說是公主親手所栽。
4.北魏孝文帝改革,俗稱孝文漢化,是指在南北朝時期的北魏孝文帝在位時所推行的政治改革。其主要內容是漢化運動。包括:推行均田制和戶調制,變革官制和律令,遷都洛陽,改易漢俗等。五胡亂華以后,終由鮮卑族的拓跋氏統一華北,建立北魏,在民族征服的過程中,北魏統治者對各族人民實行了民族歧視和殘酷的民族壓迫政策,在征服戰爭中也常常出現瘋狂的民族殺戮,民族矛盾不斷激化。到了北魏中期,民族矛盾雖已日趨緩和,但由于統治階級過度的剝削和壓迫,階級矛盾也日益尖銳起來,農民起義年年爆發。北魏歷代君主都已重視漢文化之學習。到北魏孝文帝一代,已有馮太后與朝臣李沖的改革,建立均田制,重新建立以農業為主體的大帝國。由于孝文帝由屬漢族的馮太后撫養,受漢文化影響較深,即位后才有日后的漢化政策。
5.大雜居,小聚居。是指:少數民族的人口分布。大雜居是說少數民族居住比較分散,夾雜在漢族等民族中;小聚居是指夾雜生活在漢族中的少數民族又是生活在一起的。
6.古代處理民族關系的方法:
一是戰爭:①民族掠奪戰爭。②民族征服戰爭。③平定民族叛亂的戰爭。④反抗民族壓迫的民族起義。⑤反對外來侵略的民族自衛戰爭。
二是和平:①和親。②貿易。③會盟。④通貢。
處理方式(政策):①戰爭。②設管理機構。③冊封。④和親。⑤會盟(“議和”)。⑥互市。⑦防御(如遷民屯邊,修筑長城等)
特點:有戰有和,以和為主。
7.我們的國家就好比一個大石榴,56個民族就像石榴籽。石榴籽飽滿,外觀才漂亮。只有各民族共同發展,我們的國家才能繁榮昌盛。都說決定木桶裝水量的不是最長的那塊板,而是短板。
8.其中內蒙古自治區最早,西藏自治區最晚。
9.基本政治制度區別于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10.滎經也有少數民族,寶峰、民建彝族鄉,為什么沒有設置民族區域自治呢?因為需要在少數民族聚居區實行。
11.孔繁森:
“我們必須砸爛束縛我們手腳的鐐銬,要用我們自己的大腦吞吐歷史風云,變壓力為動力,變惰性為開拓性,變離心力為凝聚力、強大的生命力。”
在西藏高原,在齊魯大地,在全國各地,一個響亮的名字早已傳遍城鄉。這個名字就是孔繁森。
孔繁森生前兩次赴藏,歷時十載,為西藏的建設、發展和穩定作出了突出的貢獻,同藏族人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1994年11月,孔繁森不幸以身殉職,譜寫了一曲感人至深的奉獻之歌、奮斗之歌。
“冰山愈冷情愈熱,耿耿忠心照雪山。”西藏高寒缺氧,自然條件差,工作、生活條件都十分艱苦,阿里地區又是“世界屋脊的屋脊”。可是,孔繁森以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對待這些困難,忘我工作。他嚴以律己,清正廉潔,從不利用職權為個人謀私利,相反他還用自己不高的收入長期收養藏族孤兒,經常為患病的藏胞送醫送藥,為有困難的藏胞慷慨解囊。
每到一個地方,孔繁森都努力把工作做得好上加好。在崗巴縣工作期間,他和群眾一起收割、打場、挖泥塘;在拉薩工作期間,他跑遍了全市8個縣區所有公辦學校和一半以上鄉辦、村辦小學;擔任阿里地委書記后,他跨高山、涉深谷、過草原、訪藏胞,進行深入的調查研究,全地區106個鄉他跑了98個。他團結和帶領當地干部和群眾為改變貧困落后的面貌而奮斗,贏得藏族同胞的愛戴和尊敬。人民群眾稱他為“新時期的雷鋒”、“九十年代的焦裕祿”。
1979年,他告別母親、妻子和幼年的孩子,在海拔4700多米的西藏自治區崗巴縣一干就是3年。在此期間,他經常深入鄉村、牧區與群眾一起干農活、修水利。
1988年,他克服困難再次帶隊進藏任拉薩市副市長,分管文教、衛生和民政工作。他跑遍全市絕大部分中小學校、敬老院和養老院,為教育事業奔波操勞,給孤寡老人送去溫暖。
1992年,拉薩市墨竹工卡等縣發生強烈地震,孔繁森在羊日崗鄉的地震廢墟上,領養了地震災區的3名藏族孤兒——12歲的曲尼、7歲的曲印和5歲的貢桑,并隱姓埋名先后3次為他們獻血。
在孔繁森的勤奮工作下,阿里經濟有了較快的發展。1994年,全地區國民生產總值超過1.8億元,比上年增長37.5%;國民收入超過1.1億元,比上年增長6.7%。
今天還有千千萬萬像孔繁森一樣優秀的共產黨員投身于民族建設事業,但是依舊會出現一些讓人痛心的事件,比如西藏打砸搶燒事件,看了這段視頻,同學們有什么感想嗎?
12.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我國本土宗教,道教。
13.討論:實行西部大開發的原因。
1.歷史,自然,地理影響,東西差距大,縮小差距,共同繁榮,共同富裕。
2.廣大西部省區地處邊疆,少數民族聚居,國內外反動勢力利用西部民族和宗教問題搞分裂活動,根本上鞏固社會穩定和邊疆安定。
3.將西部自然資源與東部地區資金、技術、人才優勢結合,加快少數民族地區的發展;
4.我國各民族平等,實施西部大開發有利于更好的處理民族關系,最終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
5.有利于落實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和“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
6.實施西部大開發有利于構建和諧社會,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
7.有利于維護國家的統一和安全,保障少數民族的合法權益,促進社會穩定,實現社會進步和發展。
8.有利于體現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
-----更多視頻請在本頁面頂部搜索欄輸入“民族大團結”其中的單個詞或詞組,搜索以字數為3-6之間的關鍵詞為宜,切記!注意不要輸入“科目或年級等文字”。本視頻標題為“統編部編版初中歷史人教八年級下冊《第12課 民族大團結》四川省蘆山”,所屬分類為“初中歷史優質課視頻”,如果喜歡或者認為本視頻“統編部編版初中歷史人教八年級下冊《第12課 民族大團結》四川省蘆山”很給力,您可以一鍵點擊視頻下方的百度分享按鈕,以分享給更多的人觀看。優質課網 的成長和發展,離不開您的支持,感謝您的關注和支持!有問題請【點此聯系客服QQ:989926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