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 課 民族大團結教學設計壱、 學習目標:
1.通過學習,知道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原因、含義和意義。
2.了解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措施。
3.認識到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
,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重要意義。
一、自主學習:(根據學案,自學課文,在課本上勾劃、記憶,記下發現的問題組內交流)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1.
含義:在_______統一領導下,在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_______。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區域大小,設立不同級別的民族自治區域和自治機關。在自治區域內,由當地民族 ______________ ,管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行使自治權。
2.地位:是我國的一項_______政治制度。
3.法律依據:1949 年通過的《共同綱領》將實行民族區域自治作為一項基本政治制度確定下來。后來,被載入______ _。1984 年,《中華人民共和國_______》頒布實施。
4.5 個民族自治區:目前,全國已經建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5 個民族自治區。 [來源:學_科_網Z_X_X_K] ① ①1.1

5.思考: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優越性? 有利于
弐、 共同繁榮發展
小組合作探究:結合給出的
4 個材料及課本,完成表格內容。

材料鏈接 材料
1. 新中國成立時,少數民族有四種不同的社會經濟形態,封建地主經濟占統治地位的有 30 多個民族,當時有 3000 多萬人口;處于封建農奴制的約 400 萬人口;處于奴隸制的,當時有 100 萬人口。后經過民主改革,各民族都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
云南佤族·原始社會 四川彝族·奴隸社會 西藏農奴制 藏農奴歡慶得解放
材料
2. 材料二:從 20世紀 70 年代末開始,東部沿海發達地區向西部地區對口支援,幫助少數民族地區發展經濟和社會事業:1994 年至 2010 年,對口援藏省(市)、中央國家機關及中央企業,分 6 批共落實支援西藏經濟社會建設項目 4000 多個,總投資 100 多億元。
材料
3. 國家斥巨資對西藏拉薩的哲蚌寺、色拉寺、甘丹寺,青海的塔爾寺和新疆的克孜爾千佛洞進行了修繕。1989 年至 1994 年,國家投入 5 500 萬元,1 000千克黃金,對布達拉宮進行一期維修。2001 年開始,又撥專款3.3 億元,對布達拉宮進行二期維修。
材料四 西部大開發
a.西部的范圍包括重慶、四川、貴州、云南、西藏、陜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內蒙古、廣西等12 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面積685 萬平方千米,占全國 71.4%。見下圖:

b.西部大開發的三大標志性工程

參、 探究展析情感升華:了解了新中國成立以來少數民族的發展,你有哪些感受,作為新時代的青少年
,我們能為維護民族團結,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實現偉大的中國夢做些什么?
材料連接 材料一:2018 年是西藏和平解放 67周年,一個經濟發展、民生改善、生態良好、人民和睦、社會和諧、人民生活幸福安康、傳統與現代交相輝:映的新西藏展現在世人面前。
材料二:頭頂同一片天空,,腳踏同一方土地,各族干部群眾都要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民族團結,像珍視自己的生命一樣珍視民族團結,堅決反對一切不利于民族團結的言行。
(1)材料一中西藏的變化得益于我國在這一地區實行了什么民族政策?我國是根據什么原則來制定這一民族政策的?
(2)作為中學生,我們應該怎樣“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維護民族團結?
四、課堂小結
含義
確立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意義 民

族 民主改革和社會主義改

造
大
團 加強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建設結 共同繁榮發展
重視少數民族文化的保護與發展 西部大開發 興邊富民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