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古詩三首
所屬欄目:小學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統編教材三下《1.古詩三首》教學_遼寧省 - 本溪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統編教材三下《1.古詩三首》教學_遼寧省 - 本溪
1 《古詩三首》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會認本課6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能借助注釋、看圖理解詩句的意思;結合詩句的意思聯系生活想象畫面,說說古詩寫了怎樣的景象。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能借助注釋、看圖理解詩句的意思;結合詩句的意思聯系生活想象畫面,說說古詩寫了怎樣的景象。 【課時安排】 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
1.觀看圖片:美麗的春天,這么美的景色,讓我們一起走進詩中去領略一下吧! 2.走進作者: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在成都時被薦為節度參謀、檢校工部員外郎,后世又稱他為杜少陵、杜工部。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 二、學習字詞
2
1.出示會認字、會寫字,引導學生識記。 2.理解詞語。 三、初讀感知
1.出示自讀提示:
(1)請同學們自由朗讀古詩,努力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標注有疑惑的地方,批注感受深刻的地方。
2.檢查自讀情況:指名讀課文,同學互評:字音是否正確,句子是否通順。 四、品讀釋疑
1.出示核心問題和串珠問題: 核心問題:
想象畫面,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寫了怎樣的景象? 串珠問題:
(1)這首詩寫的是哪個季節的景物?從哪些地方發現的? (2)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2.討論交流,合作探究,展示匯報,教師明確:
(1)詩意:春天來了,在明媚的陽光映照下,山河無比秀麗。春風中飄散著花草的芳香。溪邊的泥土融化了,小燕子翩翩地飛來飛去銜泥筑巢。春光映照下成對的鴛鴦睡臥在沙灘上,享受著春天的溫暖。
(2)這首詩寫的是哪個季節的景物?從哪些地方發現的?(串珠問題1) 寫的是春季的景物,可以從“遲日”“春風”“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可以看出來。
(3)整體感知:詩的前兩句:杜甫的詩有“以詩為畫”的特點,這一首絕句就極富詩情畫意。詩一開始,就從大處著墨,描繪出在初春燦爛陽光照耀下明凈絢麗
3
的春景,用筆簡潔而色彩濃艷。“遲日”即春日,用以突出初春的陽光,統攝全篇。同時用一個“麗”字點染“江山”,表現了春日陽光普照,四野青綠,溪水映日的秀麗景色。第二句詩人進一步以和煦的春風,初放的百花,如茵的芳草,濃郁的芳香來展現明媚的大好春光。所以讀者通過聯想,可以有惠風和暢、百花競放、風送花香的感受,收到如臨其境的藝術效果。
詩的后兩句:后兩句是工筆細描的特定畫面,既有燕子翩飛的動態描繪,又有鴛鴦慵睡的靜態寫照。飛燕的繁忙蘊含著春天的勃勃生機,鴛鴦的閑適則透出溫柔的春意,一動一靜,相映成趣。詩人只因為對春天的陽光明麗、惠風和暢、鳥語花香感受至深,詩人無須觸摸就能想象出泥土的松濕和沙礫的溫暖;而泥之融、沙之暖的體會又加深了對飛燕的輕盈、鴛鴦嬌慵的視覺印象,從而使詩人的整個身心都沉浸于柔美和諧的春意之中,表達對春天美好的贊美,感受詩人的喜悅。
(4)讀一讀,說一說
(5)想象畫面,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寫了怎樣的景象?(核心問題) 《絕句》春天來了,在明媚的陽光映照下,山河無比秀麗。春風中飄散著各種花草的芳香。溪邊的泥土融化了,小燕子翩翩地飛來飛去,銜著濕泥筑巢,春光映照下成對的鴛鴦睡臥在沙灘上,享受著春天的溫暖。
(6)背誦課文。默寫《絕句》
點撥:背誦課文,一定是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的最好。默寫一定要注意寫完整,包括題目、作者、內容、標點符號。
(7)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串珠問題2)
《絕句》是詩人杜甫的作品,描繪了春日的草堂周圍生機盎然的春色。這首五言絕句,格調高遠,意境清新,勾勒出一幅春天的圖畫。自然流暢,不露雕琢;描摹景物清麗工致,渾然無跡,風神別具。表達了對春天美好的贊美。
4
五、課堂小結
這首五言絕句是杜甫在成都草堂時寫的。詩歌生動地描繪了春天美麗如畫的景色。“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這兩句描寫了春天美麗的景色。僅用10個字就囊括了陽光、江山、春風、花草及其香味,從而調動讀者多種感官去感受、體會春天的美好景色。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集中筆墨具體描寫燕子和鴛鴦,這一靜一動,生動地表現出春天充滿生機而又自然和諧的氣氛。
板書設計:
第二課時
一、激趣導入
走進作者: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文學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學識淵博,多才多藝,在書法、繪畫、詩詞、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詣。他的書法與蔡襄、黃庭堅、米芾合稱“宋四家”;善畫竹木怪石,其畫論,書論也有卓見。是北宋繼歐陽修之后的文壇領袖,散文與歐陽修齊名;詩歌與黃庭堅齊名;他的詞氣勢磅礴,風格豪放,一改詞的婉約,與南宋辛棄疾并稱“蘇辛”,共為豪放派詞人。《惠崇春江晚景》這首詩就是他為好友惠崇的這幅畫題寫的。 二、學習字詞
5
1.出示會認字、會寫字,引導學生識記。 2.理解詞語。 三、初讀感知
1.出示自讀提示:
(1)請同學們自由朗讀古詩,努力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標注有疑惑的地方,批注感受深刻的地方。
2.檢查自讀情況:指名讀課文,同學互評:字音是否正確,句子是否通順。 四、品讀釋疑
1.出示核心問題和串珠問題: 核心問題:
想象畫面,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寫了怎樣的景象? 串珠問題:
(1)從哪些景物可以知道春天來了?你還知道春天哪些景物是什么樣的? (2)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2.討論交流,合作探究,展示匯報,教師明確:
(1)詩意:竹林外兩三枝桃花初放,鴨子在水中游戲,它們最先察覺了初春江水回暖。河灘上已經長滿了蔞蒿,蘆筍也開始抽芽了,而這恰是河豚從大海回歸,將要逆江而上產卵的季節。
(2)從哪些景物可以知道春天來了?你還知道春天哪些景物是什么樣的?(串珠問題1)
從桃花剛開,鴨子戲水、蔞蒿長勢很旺、鮮嫩的蘆筍從土里鉆出感受到春天就要來了。
我還知道春天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嫩嫩的;小溪里的冰融化了叮叮咚咚
6 地流淌;楊柳樹都開始枝條柔軟,接著就是揚出白色的花絮……
(3)整體感知:詩的前兩句:從桃花剛開,鴨子戲水、蔞蒿長勢很旺、鮮嫩的蘆筍從土里鉆出感受到春天就要來了。
詩的后兩句:作者通過觀察岸上、水面之物引發的聯想,它在告訴人們:桃花開放、春江水暖、蔞蒿滿地、蘆葦冒尖,也就是河豚上游產卵繁殖的季節。
(4)想象畫面,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寫了怎樣的景象?(核心問題) 《惠崇春江晚景》這是一首題圖詩。溫暖的春天,給萬物帶來了活力,使他們充滿了生機。竹林里的竹子翠綠翠綠的,給人一種涼爽、舒服的感覺。在這片竹林的不遠處,綻開著幾株俏麗的桃花,沐浴著春天的陽光歡笑著。在江面上,幾只可愛的小鴨在水里游來游去,玩耍嬉戲,那么快活。江岸邊長出了蔞蒿,蘆葦的嫩芽也剛剛悄悄地冒出了地面。我想:這正是河豚肥美上市的時節……
(5)閱讀方法解密:想象畫面讀懂古詩
(6)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串珠問題2)
《惠崇春江晚景》是一首題圖詩,向我們展示了一幅活生生的江南水鄉春景圖。字里行間流露出詩人對春天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五、課堂小結
作者抓住了畫面上幾枝桃花、嬉戲的鴨子、滿地的蔞蒿、短短的蘆芽,向我們展示了一幅活生生的江南水鄉春景圖。字里行間流露出詩人對春天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