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大自然的聲音
所屬欄目:小學語文優(yōu)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部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第21課《大自然的聲音》(第一課時)浙江省 - 溫州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部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第21課《大自然的聲音》(第一課時)浙江省 - 溫州
小學語文統(tǒng)編教材三年級上冊
21.大自然的聲音
(第一課時)
【文本解讀】
《大自然的聲音》是統(tǒng)編本教材三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一篇散文,本單元的主題是“我與自然”。本文圍繞“大自然有許多美妙的聲音”這句話展開,從風、水、動物三個角度來分寫聲音的美妙。文章通過對自然界各種聲音的生動描寫,表現(xiàn)了用心體驗大自然的妙趣。
本單元的核心語文要素是“感受課文生動的語言,積累喜歡的語句。留心生活,把自己的想法記錄下來”。課文用生動的語言,把大家習以為常的聲音寫得豐富鮮活:通過對比“微風”和“狂風”,寫出來不同的聲音帶給人的不同感受;用上頂針手法,把水的聲音層層疊加;運用排比句式,用擬聲詞把不同地點的不同動物的聲音形象寫出。因此,在本文教學時,需要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真正體會描寫聲音的詞語的生動。 【學情分析】
三年級的學生已經積累了一些擬聲詞,但是針對具體語境,還不能準確地運用恰當?shù)穆曇舳陶Z進行描述;更不要說用上具體的方法去描寫出美妙的聲音。因此,本文的教學難點定位為感受課文生動的語言,用摘抄的方式積累喜歡的語句,寫下自己的感受。像這樣語言生動的文章,在學習表達的同時,也能通過朗讀、背誦、摘抄感受文字之美。
【課時目標】
1.聯(lián)系上下文、結合字理、借助圖片和聲音等不同的方式識記生字,理解“淙淙、潺潺、呢喃細語”等詞,積累詞語;會寫“演、奏”等字。
2.借助圖表,理清文章的總分結構。
3.抓住“不一樣的聲音、呢喃細語”等重點詞句,聯(lián)系生活,體會課文描寫的大自然聲音的美妙。
4.借助摘抄范例,學會不同的摘抄方式。 【導學重點】
借助重點詞句,聯(lián)系生活,感受生動的語言,體會大自然的聲音之美妙。 【導學難點】
感受課文生動的語言,用摘抄的方式積累喜歡的語句,寫下自己的感受。 【設計理念】
三年級是提取信息、鍛煉概括能力的關鍵學習階段,本文借助思維圖表,搭建學習支架,提取文本關鍵信息,理清文本結構,借助圖表進行有能力的遷移。通過不同形式的讀文方式、詞語辨析、摘抄等多個學習活動,讓學生感受課文生動的語言,積累喜歡的語句;并借助形象化的視聽材料,輔助孩子學習、積累、發(fā)展自主學習的經驗。 【學習準備】
課件,不同聲音片段,學習單和板貼等。
【學習過程】
板塊一 聆聽美妙的聲音
(一)直接揭題
這節(jié)課,我們來學習一篇和聲音有關的課文。
學習活動一:找尋美妙的聲音
1.讀一讀:自由讀課文,碰到難讀的地方多讀幾次。 2.對一對:同桌校對描寫聲音的詞語。 3.填一填:填好課后圖表P87。 (二)學習擬聲詞
1.小老師帶讀。 易錯:淙淙、潺潺。
2.去拼音齊讀,發(fā)現(xiàn)“擬聲詞”。 預設1:都是擬聲詞。
預設2:(淙淙、潺潺、嘩啦啦)出示句子。 聯(lián)系句子,說說這三個詞不一樣的地方。淙淙表示清脆的溪水聲,潺潺表示河流緩緩流動的水聲,嘩啦啦表示大海澎湃的水聲。
指導朗讀。
(三)學習描寫聲音的短語 1.讀讀這些聲音。
2.聽聽這些聲音。
(1)交流:這么多美妙的聲音,你在哪里聽到過其中的哪一種聲音?
(2)活動:聽聲音,選詞語。
播放2種聲音,分組比較,理解詞語意思,讀出聲音的不同。 (3)相機理解“呢喃”。
①讀一讀:讀準字音“呢”(多音字),“喃”(前鼻音)。 ②猜一猜:“呢喃”是什么意思? ③說一說:(補充/提示)結合圖片理解。
④小結:理解詞語,可以用聯(lián)系上下文的方式,也可以結合字形來理解。
3.表現(xiàn)這些聲音。
這些聲音雖然不同,但是都可以被稱為——“美妙的聲音”。 齊讀,讀出聲音的不同。 (四)梳理美妙的聲音 1.反饋交流課后圖表。 2.借助圖表說說課文主要內容。
課文圍繞“大自然有許多美妙的聲音。”這句話,分別從風、水、動物三個方面描寫了大自然聲音的豐富美妙。
3.梳理文本結構:前面是總起,后面是分寫的文章結構,就是“總分”結構。
【設計意圖】通過擬聲詞和描寫聲音的短語的學習,初步感受大自然聲音的美妙,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聲音、圖片等多媒體的介入,與生活經驗的鏈接,幫助突破較為抽象、難理解的描寫聲音的短語,積累詞語。通過借助課后思維圖表這個支架,學生整體感知了課文,梳理了美妙的聲音,同時也理解了文章先總起后分述的表達方式。
板塊二 體會風聲的美妙
(一)質疑美妙的風聲
風,是大自然的音樂家,他會在森林里演奏他的手風琴。 1.齊讀。
2.質疑:讀著這句話,你最想要問的是什么問題?(預設:問題圍繞“手風琴”。)
(二)感受風聲的美妙
學習活動二 感受風聲的美妙
1.讀課文:朗讀第二自然段。
2.劃佳句:用 出一句你認為聲音寫得最美妙的句子。 3.品佳句:想想你劃出的句子哪里“美妙”,試著讀出“美妙”。 1.交流反饋。
追問:你覺得你劃出的句子美妙在哪里? 2.解讀“不一樣的聲音”。 (1)拓展鏈接:北宋郭熙《四時之風》。 (2)背誦積累。
不一樣的季節(jié)確實有不一樣的音樂。你能試著用背誦的方式把這句句子積累下來嗎?
3.體會“不一樣的聲音”。
(1)學生交流。(兩種聲音的不同:輕柔——充滿力量。) (2)多種形式讀。
指名2人讀。男女生合作讀。交換讀。 (3)想象。
讀到 ,我仿佛聽到了 。
教師可示范:讀到“呢喃細語”,我仿佛聽到了微風在跟柳樹說悄悄話,那聲音細細小小的。
(4)積累背誦。
美妙的句子,我們不僅可以用朗讀的方式去積累,還可以背一背! (三)解疑風聲的美妙
1.學生自己解疑:請剛才提問的學生嘗試解答提出的問題,其他人補充。
2.出示手風琴圖片、音樂,教師小結:聽,手風琴的音樂變化多樣,時而輕柔,時而激昂;看,手風琴可以彈可以拉,當它拉動時,就像風兒拂過森林,怪不得作者說“風,是大自然的音樂家,他會在森林里演奏他的手風琴”。
4.書寫“演、奏”:兩個短橫特別需要注意。 (四)梳理段落的結構 1.配樂齊讀。 2.小結段落寫法。
第二自然也是圍繞著它的第一句話,從風發(fā)出的不同聲音來寫的。前面是總起,后面是分寫,這樣的段落結構也叫作——“總分結構”。
【設計意圖】第二自然段寫風翻動樹葉發(fā)出的不同的聲音,通過引導學生圍繞總起句質疑,關注風在森林里發(fā)出的聲音。拓展鏈接《四時之風》,理解“不一樣的聲音”。段中描寫“微風”和“狂風”的語句,對比鮮明,學生在多種形式對比朗讀之后,借助關鍵詞語想象不同的聲音,進一步感受兩種不同。最后寫法的提煉為整篇文章的練筆提供依據(jù)。
板塊三 摘抄美妙的聲音
(一)初識“摘抄”
1.觀察摘抄卡。
2.教師引導:這個孩子摘抄了他認為寫得好的句子,注明了摘自哪篇文章,還在下面寫了自己的感受。
(二)初試“摘抄”
1.學生摘抄:(結合《語文課堂作業(yè)本》)摘抄喜歡的語句,在旁邊寫下感受。
2.自評:按照評價小貼士自我評價。 3.全班展示。
視頻來源:優(yōu)質課網(wǎng) www.jixiangsibao.com
首頁 | 網(wǎng)站地圖| 關于會員| 移動設備| 購買本站VIP會員
本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共享上傳,除本站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和本站聯(lián)系并提供相關證據(jù),我們將在3個工作日內改正。
Copyright© 2011-2021 優(yōu)質課網(wǎng) 版權所有 by dedecms&zz 豫ICP備11000100號
工作時間: AM9:00-PM6:00 優(yōu)質課網(wǎng)QQ客服:983228566 投稿信箱:98322856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