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春夏秋冬
所屬欄目:小學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部編人教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識字1春夏秋冬-北大附小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部編人教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識字1春夏秋冬-北京大學附屬小學石景山學校
教學基本信息
課題 春夏秋冬 學科 語文 學段
第一學段
年級
一年級
相關 領域 識字教學
教材 書名:部編義務教育教科書一年級下冊語文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1.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識字教學要注意兒童的心理特點,將學生熟識的語言因素作為主要材料,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引導他們利用各種機會主動識字,力求實用結合。
著名教育家布魯納認為新知識的獲得是與已有知識經驗、認知結構發生聯系的過程,是主動認知理解的過程。這就意味著我們在教學時要鼓勵兒童積極思考和探索,注意新舊知識的聯結,幫助學生尋找新問題與已有經驗的聯系。
本課設計力求以課堂為載體、以文本為依托,形成教師、學生與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實現師生共同成長、相互造就的創造性活動。
2.教學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
本課內容以詞語的形式呈現,畫面感很強,可分為兩大組學習。“春風、夏雨、秋霜、冬雪、青草、紅花、游魚、飛鳥”八個詞語分別告訴我們事物的特點,在此基礎上形成的三字詞語“春風吹、夏雨落、秋霜降、冬雪飄、池草青、山花紅、魚出水、鳥入林”與之一一對應,表達的內容更加具體、生動。前面的四個扇面圖與四組詞語對應,形成春夏秋冬各具特色的畫面;后面以一整幅畫面呈現,將四組詞語所表達的意思整合在一幅圖中,整體感覺更強烈。 學情分析:
通過上冊書的學習,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學習經驗。對于識字學習,他們已經掌握了一定的識字方法。識字是一個學生自主、個性化的行為,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能力水平導致他們的識字量不同,因此在教學時應因材施教,結合學生的原有知識開展教學,讓不同水平的學生都有所收獲。
一年級的學生,年齡小,好動性強,喜歡漂亮的東西,這些階段性特點使得節奏感強的
內容更利于他們接受和學習。教學中漂亮的畫面更能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圖文結合,聯系生活實際,熟悉的內容會讓他們更樂于表達,敢于發表自已的見解和想法。
3.教學目標(含重、難點)
教學目標:
1.通過聽讀、看圖想象和聯系生活等方法,認識“霜、吹”等6個生字;認識雨字頭和雙耳旁2個偏旁;會寫“春、冬”2個生字。 2.讀準學習內容中的詞語和詞語串。
3.通過賞圖、想象等方法感受春、夏、秋、冬的美麗,培養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教學重點:通過聽讀、圖文對照等方法,識記生字。 教學難點:圖文結合,感受文本中描繪的美麗景象。一、 聯系舊知,遷移導入
1、同學們,咱們學過一篇課文《四季》,還記得嗎?誰愿意來給大家背一背。 2、 四季,都是哪四季呢?今天咱們學習的這節識字課就叫“春夏秋冬”。
【設計意圖:聯系舊知,背誦課文《四季》,調動學生對春、夏、秋、冬的記憶,引出課題。】二、圖文結合,識記生字
1、學習“春風、夏雨、秋霜、冬雪”四個詞語。 (1)圖文結合,學生自己拼讀四幅圖下對應的詞語。
要求:借助拼音,讀準詞語的字音。
(2)引導學生看圖,說說從圖上都看到了什么,認讀詞語。 (3)多種形式認讀詞語。(指名讀、小老師領讀、男女對讀)
【設計意圖:通過調動學生對春夏秋冬原有的認識和感受,勾連本節課要認識的四個詞語,以圖文結合的方式,讓學生整體感知四季的美好,在交流體會中認讀“春風、夏雨、秋霜、冬雪”4個詞語】
2、學習“春風吹、夏雨落、秋霜降、冬雪飄”四個詞語。
(1)看圖交流春風吹過,大地發生的變化,認讀詞語“春風吹”,交流“吹”的記字方法。 (2)出示圖片,說說夏天的雨都會落在哪里,引讀“夏雨落”,識記生字“落”。 (3)出示圖片感受“秋霜降”的美景,認識生字“降”及雨字頭和雙耳旁。
出示耳朵圖片,感知、記憶雙耳旁,認識“降”字。 了解霜降節氣。
(4)出示飄雪圖,結合“飄”字字形,讓學生說說為什么雪花能飄,認讀詞語“冬雪飄”。 (5)學習單:圖片與詞語搭配,連線練習。
【設計意圖:通過出示形象直觀的畫面,讓學生在腦海中形成對詞語的初步感知。再結合做一做動作、想一想意思等多種方法識字,讓學生在感受畫面中理解詞語的意思,通過看圖想象、聯系生活等方式,將識字內容與學生原有認知聯結起來,讓學生在真實的感受中理解、記憶。】
三、畫圖識字,韻律讀詞
1、我們不僅認了字,讀了詞,還結合這些詞語想象了畫面,下面咱們一起來畫畫,這畫面上有大山,小池塘,展開想象,你們覺得畫上還會有什么?
學生說詞、貼圖,教師引導認識“池、游、入”等生字。 2、拓展說三字詞語、貼圖。
預設:白云飄、荷葉圓、青蛙跳、青山高、池水清。 3、小老師帶讀畫面呈現的詞語。
4、書上也有一幅美景,你快讀一讀下面的詞語,從圖上找一找這些美景。
5、配樂拍手讀詞。
【設計意圖:通過配樂拍手歌的方式,將本課詞語和短語變成朗朗上口的小兒歌。富有節奏感的拍手歌,更易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 四、指導寫字,注意姿勢。
1、欣賞了美景,讀了兒歌,下面我們來寫寫字。冬去春來,今天我們就來寫寫“春”和“冬”這兩個字。
請你觀察這兩個字,想想怎樣才能把這兩個字寫漂亮。 2、請你伸出手指,我們一起來寫一寫這兩個字。
3、學生描一個,寫一個。看誰不僅字寫得漂亮,寫字姿勢也漂亮。 4、集體交流展示、評價。 5、同桌相互評價,自己修改。
【設計意圖:書寫指導不僅是讓學生寫的正確,更是要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正確的執筆、坐姿以及書面整潔的習慣養成要貫穿始終。書寫后的反思和修改必不可少,通過互相評價發現不足,在修改中進步。】
5.學習效果評價設計
評價方式:
1.以觀察課堂生成的方式將評價貫穿整節課。
2.課堂結束后,觀察學生書寫的字跡是否工整,寫字姿勢是否正確,是否能從實際行動中真正去熱愛大自然做出進一步的評價。 3、激勵性語言評價。
6.本教學設計與以往或其他教學設計相比的特點(300-500字數)
與以往教學相比,本設計的特色之處在于:根據學生的實際需要選擇教學內容。 一、根據學生情況選擇教學內容。
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世界的影響是廣泛而深刻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應該重視語文課程對學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課程內容的價值取向。根據課前調查,44%的孩子沒有上過學前班,識字存在一定困難。全班84.6%的同學會因識字少影響自己的閱讀。
在這樣的前提下,學生之間的落差較大,因此,在課堂中,我設計了多種形式的認讀和 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在這樣的教學內容中,學生學習是主動的,情感是真切的,真正貫徹了語文學習應該注重對學生的整體把握和熏陶感染,陶冶學生情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宗旨。
二、根據學生的認知需要安排教學內容。
本節課能夠在圍繞著識字、寫字這一主要教學目標開展的基礎上讓學生充分的讀和想象,有效的完成了教學任務。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活動中來,課堂教學環環相扣,更自然真實地實現教學目標。充分調動學生原有的認知和熟識的語言因素作為主要教學材料,結合他們的生活經驗,引導他們利用各種機會主動識字,學以致用的教學理念讓我深深的感受到了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三、教學內容形成了互動和體驗相結合的教學方式。
在整堂課中,由于教學內容的選擇決定了課堂上既有師生、生生、學生與文本之間的互動又有情景體驗。多種形式的讀,欣賞和想象,讓學生們敢說,愛說,這為后面的學習提供了情感基礎;學生們積極地參與到繪畫當中,展開想象,學詞貼圖,這為接下來的學習提供了憑據,讓學生有了學習的腳手架;學生們跟著音樂,有節奏的拍手說兒歌,在音樂和美景中,升華了學習的結果,激發出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