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伊索寓言
所屬欄目:小學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蘇教版國標本五年級上冊第12課伊索寓言-第二屆小學青年教師小學語文教學觀摩活動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蘇教版國標本五年級上冊伊索寓言-第二屆小學青年教師小學語文教學觀摩活動
蘇教版國標本小學語文教材五年級上冊第12課
伊索寓言
一、教材分析
寓言,用比喻性的故事來寄托意味深長的道理,給人以啟示。具有世界影響的古希臘伊索寓言是人類文學經典,也是語文教學的寶貴資源。剛剛升入五年級的學生,在低年級時就已經學過《誰的本領大》《狼和小羊》《狐貍和烏鴉》等內容選自伊索寓言的課文。
《伊索寓言》是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中的一篇課文,與以往教學內容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是一篇“組文”,由三則寓言組成組合而成;它更鮮明地體現了伊索寓言角色語言生動形象、在篇末點明寓意的表達特色;它在所處的單元和年段體系中的序列目標主要是:體會寓言結構、語言的特點,學習感悟和理解寓意的方法。
課文中的三則寓言,平白如話,淺顯易懂。學生閱讀這樣的文本往往只看故事內容,而忽視對文本表達特色的關注。另外,深入體會伊索的言外之意、切身感悟伊索寓言的深刻寓意也是學生學習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針對課文“組文”編排特色和學生思維與語言發展實際,教者嘗試運用整合的教學思路,立足學生的語文學習立場,采取聯系、比較的閱讀策略,刪繁就簡,優化步驟,積極促進學生的言語生長:從讀好角色語言到體會角色心理,從揣摩創作心理到領悟故事寓意,從讀懂寓意獲得教益到仿照“伊索寓言”的表達特點練習表達,感受伊索寓言生動傳神的語言表達和“畫龍點睛式”結尾的妙處。
在教學中,積極引導學生在聚焦角色語言和整體觀照課文時,把握伊索寓言的文體特點,在理解內容、感受形象、體悟寓意、學習表達的過程中,豐富寓言閱讀經驗,提高語文自主學習能力,更好地達到課文所在單元和學段的教學目標。
二、教學目標
1.能有感情地朗讀寓言,從寓意中獲得教益,激發閱讀伊索寓言的興趣。
2.在組文閱讀中,品味寓言表達之趣,學用“聯系、比較”的方法探尋閱讀伊索寓言、領悟深刻寓意的一般策略。
3.感受伊索寓言精煉生動的語言表達和“畫龍點睛”式結尾的妙處,學習在相關情境中運用恰當的語言進行表達。
4.準確區分生字“謊”與“慌”,發現漢字結構規律,豐富漢字識記經驗。
三、教學準備
學生:在第一課時學習基礎上,與家長分享三則寓言,了解他們得到的啟發。
教師:準備好課堂學習單、多媒體課件。
(附):第一課時教學流程
(一)聯系已知,回顧文體特點。
(二)識記字詞,正確朗讀課文。
(三)揣摩表達,發現擬題規律。
(四)抓住角色,概括故事內容。
四、教學過程
(一)復習概述,感知“題”趣。
抓住伊索寓言以主要角色擬題的特點,復習概述。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重溫寓言大意,做到“短小故事,概括讀”,發現伊索寓言的題目就點明了主要角色,抓住主要角色和情節來概括,是整體把握這類故事主要內容的好辦法。
(二)再品對話,探尋“言”趣。
1.一讀對話,聚焦語言,讀出童趣。
伊索寓言的語言描寫寥寥幾筆,干脆利落,卻非常生動有趣。引導學生自由讀一讀三則寓言故事中角色說過的話,體會其趣。
2.二讀對話,由“言”到“意”,讀出角色形象之趣。
俗話說:鑼鼓聽聲,聽話聽音。這些角色嘴上說這些話時,心里在想什么呢?學生聯系故事的前后內容,比較角色的前后表現,默讀課文,一邊圈劃相關詞句,一邊用心體會。
在課堂互動交流中,引導學生縱向聯系上下文,揣摩角色心理,將三個角色謊話與真實想法置換比較,深入感受角色形象,練習朗讀。
(1)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讀出《狐貍和葡萄》中狐貍語言中的兩層意思:不舍(假話)、氣惱(氣話)。領會狐貍這句話中藏著不舍、氣惱和無望,掩飾的是自己無能為力,吃不到葡萄的事實,進而理解寓意:“有些人無能為力,做不成事,卻偏偏說時機還沒有成熟。”
(2)繼續交流《牧童和狼》中兩處“大叫”,牧童心里想的分別是什么?
在互動過程中,相機區分生字“謊”與“慌”,引導學生發現漢字結構規律,準確地記住并運用在不同語境中。
兩處大叫,一處是“謊”,一處是“慌”。引導學生想象:如果大家是村民,為什么狼真來了,你們不去幫忙?
在學生切身感悟的基礎上進一步理解寓意:“一貫說謊的人,即使說了真話,也沒有人會相信。”
(3)出示《蟬和狐貍》中狐貍的話,繼續交流:狐貍嘴上說著這番話,心里想的又是什么呢?你怎么發現的?學生通過朗讀,感受狐貍心中藏著的真實想法,懂得越是花言巧語,越要加以留意。
①繼續引導學生想象,如果你是蟬,你會下來嗎?為什么?
②故事中的蟬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進一步理解寓意:“一個聰明的人,總能從別人的災難中吸取教訓。”
③分角色讀對話和寓意。
3.三讀對話,由“意”到“言”,體會表達智慧之趣。
橫向比較三句謊言,發現異同。寫文章,講故事,講究“言為心聲。”伊索口頭上講著這三則寓言故事,心里想的又是什么呢?引導學生快速瀏覽課文,推敲寓意表達,體會角色語言描寫之智慧,發現伊索嘴上講的是故事,心里想的卻是給人帶來生活的啟示,智慧的啟迪。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品讀角色語言,練習“有趣故事,形象讀”,通過抓住關鍵文本細節和設身處地的想象體驗中,深入理解文本,豐富閱讀感受,逐步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
(三)精讀寓意,探究“意”趣。
橫向比較三則寓意,再次思考第一課時未解決的學生質疑:為什么故事的主要角色都是動物?為什么每個故事的后面都寫明了道理?
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相機出示伊索的補充資料促成進一步的思考與認知,發現伊索寓言的特點恰恰來自于伊索的大智慧,培養學生查閱資料解決問題的意識。
【設計意圖】問題是激發學生探究、開啟有效學習的鑰匙。通過引導學生在展開充分思維的過程中,進一步感悟深刻寓意和伊索寓言創作表達上的獨特。
(四)學用語言,實踐悟趣。
1.引導學生學以致用,聯系《公雞和狐貍》故事中的前后內容,比較角色的前后表現,編一編公雞會怎么說。學生練筆,想象寫話。
(1)交流過程中,啟發學生辨析:狐貍和牧童在說謊話,公雞也在說假話,大家怎么看?相機引導學生懂得當生命受到壞人威脅的時候,善意的假話其實是一種智慧。
(2)引導學生學習伊索寓言結尾會點明寓意的表達方法,從不同的角度用一句話點明《公雞和狐貍》的寓意。
2.聯系生活中多次爆出過有些商家不斷欺騙消費者的“質量門”丑聞的現象,請學生來當伊索,從課文中選個故事開導那些走上歧途的老板,讓他們懸崖勒馬,改過自新。師生互動。
3.分享家長從三則寓言中獲得的多元體會,鼓勵學生做個閱讀的有心人,從常讀常新的伊索寓言中小故事里不斷發現藏著的做人大智慧。
4.課后練習:(1)讀一讀《伊索寓言集》,摘抄一兩段令你回味的語言描寫或寓意;(2)選一兩個你最感興趣的寓言,講給家長聽。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走進故事之門,學習“經典故事,拓展讀”,在創造性表達與運用過程中,將語文學習與生活有效聯系起來,整合、拓展、深化學生對生活的認識與體驗;在與家長的互動分享中拓寬學習空間,豐富對伊索寓言深刻寓意的理解,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
板書:
伊索寓言
|
|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