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紅蜻蜓
所屬欄目:小學音樂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音版音樂教材四年級下冊第四課《紅蜻蜓》說課及實錄視頻_湖北省 - 宜昌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人音版音樂教材四年級下冊第四課《紅蜻蜓》說課及實錄視頻_湖北省 - 宜昌
課題:《紅蜻蜓》 年級:四年級下冊
設計者:楊岔路小學 吳立 教材分析:
本課選自人音版音樂教材四年級下冊第四課,單元標題是“童年的音樂”。教學內容包含兩首演唱曲目《白樺林好地方》和《紅蜻蜓》,以及一首聆聽作品《彼得與狼》 。編者意圖通過聆聽和演唱,讓學生感受音樂所表現的對童年美好生活的回憶,體會作者對童年生活的懷念之情。此外,在知識與技能方面,主要編排“漸強”“漸弱”兩個力度記號的學習,并在歌曲中運用,以提高學生對力度記號的理解和運用能力。《紅蜻蜓》是一首日本童謠。歌曲采用3/4拍,只有8小節,全曲短小,但曲調非常優美抒情。主旋律起伏較大,二聲部起伏不大,使歌曲和聲色彩十分濃厚。通過對單元作品和編者意圖的分析,我將本單元劃分為四課時,其中紅蜻蜓的演唱安排兩課時,第一課時為學唱兩個聲部并嘗試進行合唱,第二課時則是用優美和諧的聲音完整合唱歌曲。 學情分析:
1、歌曲主旋律優美抒情,深受學生喜愛,但旋律起伏大,同時感受和表達歌曲的意境有一定難度,唱出準確優美、輕柔連貫的聲音還需要老師的指導。
2、漸強漸弱的力度記號十分形象,易于學生理解。但在歌曲中的運用需要老師有效的指導。
3、歌曲和聲色彩濃厚,但二聲部旋律感不強,兩聲部配合較有難度。 信息技術切入點:
1、 微課“蜻蜓出發”體驗旋律的起伏、微課出示“漸強漸弱”知識
點、微課“音高與強弱關系”形象體驗音高與漸強漸弱的關系。 2、白板中課堂活動“尋找骨干音”的互動體驗。調動學生學習興趣。 3、使用希沃教學助手,實時對學生的演唱進行錄音、上傳和展示。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信心、同時結合有效的評價后助于今后的演唱和表現,另外,文件可以上傳到班級群中,豐富學校和班級活動
資源。
4、歌曲的剪輯、錄音軟件的嘗試使用等。尤其是對伴奏中兩個聲部的合成,使兩個聲部聽起來更加清晰。 教學目標:
1、在音樂中感受和體驗童年生活的美好,體會作者對童年生活的懷念之情。
2、在聆聽、體驗、模仿、對比等音樂活動中學唱歌曲。
3、能用輕柔、連貫、優美的聲音演唱歌曲,嘗試與同學、老師合唱歌曲。認識并理解漸強、漸弱的力度記號,初步感受旋律上行漸強、下行漸弱,并嘗試按力度記號的變化表現歌曲的情感和意境。 教學重點:
1、用輕柔、連貫、優美的聲音演唱歌曲兩個聲部,并嘗試合唱。 2、認識漸強、漸弱的力度記號。 教學難點:
1、對聲音和呼吸的控制、歌曲中一字多音處的準確演唱。 2、嘗試按力度記號的變化表現歌曲的情感和意境。 3、合唱音準。 教學過程:
一、情境創設、趣味練聲。 1、導入。 2、練聲。
3、認識漸強漸弱,并嘗試在老師指導下演唱。
[設計意圖:1、以情境導入,與信息技術結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同時凸顯學科特點。2、用“U”練習發聲,既助于學生調整聲音狀態,同時也熟悉了歌曲中的難點,與此同時,因勢利導學習體驗力度記號,這些均為后續的歌曲學習降低了難度。] 二、充分聆聽、學唱一聲部。 1、聽錄音,感受歌曲音樂情緒。 2、聽錄音,用身勢體驗歌曲情緒。 3、師范唱,生默唱。
4、跟琴唱,師指導。
5、師范唱,生感受音高與強弱的關系。 6、嘗試加入力度記號演唱。
[設計意圖:遵循學科特點,在充分聆聽、身勢體驗等方式中感受體驗歌曲。注重教師引導,在老師的示范、指揮下逐步唱好歌曲一聲部,并初步理解音高與強弱的關聯。] 三、借助手勢,唱穩低聲部。 1、師唱,感受旋律的平穩。 2、視唱字母譜。
3、找骨干音。柯爾文手勢引導練唱。 4、師高聲部,生唱低聲部。 5、跟范唱齊唱低聲部歌譜。 6、高聲部唱詞,低聲部唱譜。 7、齊唱低聲部歌詞
[設計意圖:老師范唱的同時,白板出示旋律線,感受旋律的平穩。用字母譜學唱曲譜,尋找骨干音,并加入柯爾文手勢引導,不斷鞏固音準。在多次多種方式鞏固好音準后,再加入歌詞。] 四、多種方式,嘗試合唱。 1、聽伴奏帶找聲部。 2、各聲部隨伴奏歌唱。
3、幾人演唱高聲部,其他同學演唱低聲部,師指導 4、嘗試分聲部合唱。 5、隨伴奏演唱,師指導。
5、設計演唱形式完整演唱歌曲,錄音。 6、展示、評價。
[設計意圖:在通過各種方式的合作中找準聲部。最后在老師的指揮下完整合唱歌曲,錄音并實時上傳投屏。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信心、同時結合有效的評價后助于今后的演唱和表現,另外,文件可以上傳到班級群中,豐富學校和班級活動資源。]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