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新疆好
所屬欄目:小學音樂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小學音樂人音版二年級下冊第7課聆聽新疆好-北京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小學音樂人音版二年級下冊第7課聆聽新疆好-北京市海淀區翠微小學
第二部分:單元教學設計
單元學習主題
風格體驗——民族舞蹈
1.單元內容分析
本單元以少數民族舞蹈風格體驗為主,初步了解少數民族舞蹈特點。在學習舞蹈的同時感受民族文化,通過對少數民族舞蹈的學習,啟發學生把生活體驗與舞蹈動作相聯系,感受并發現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從而體驗到生活的樂趣,培養學生健康向上的情感。 本單元內容:
1. 《吃蜜瓜》
《吃蜜瓜》是讓學生初步了解維吾爾族舞蹈,通過“吃蜜瓜”的生活情境讓學生更好了解民族的文化,從而融入舞蹈中,感受,并體驗維吾爾族舞蹈的獨特魅力。
2. 《彝家娃娃真幸福》
《彝家娃娃真幸福》以典型的彝族元素動作為主,突出雙人配合與交流,舞蹈主要表達了彝族兒童邊歌邊舞的幸福場景,以及兒童幸福生活、陽光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
2.學習者分析
二年級學生在學習了一年的形體課后,大部分學生基本養成形體課課堂學習習慣。在學習舞蹈時積極性非常高,上課紀律良好,從整體水平來看,這學期學生舞蹈表現能力有所提高,在教學常規方面大有進步。
本單元容易出現的問題:二年級學生大部分對于民族民間舞蹈基本沒有接觸,缺乏少數民族概念。在教學過程中注重民族舞蹈和文化的加強,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出發,從真實的生活體驗中提取舞蹈動作,通過情境式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并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3.單元教學目標(含重、難點)
(一)教學目標: 1.了解民族文化。
2.學習維吾爾族和彝族舞蹈。 3.舞蹈中感受生活的美好。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學會舞蹈《吃蜜瓜》和《彝家娃娃真幸福》,并能有感情地表演。
難點:把生活體驗與舞蹈動作相結合,從中學習并體驗少數民族舞蹈韻律,并能夠
將舞蹈與音樂相結合。
4.單元整體教學思路(可附教學結構圖)
第一課時:《吃蜜瓜》通過情境教學完成邀請,聞蜜瓜,贊蜜瓜,吃蜜瓜,跳舞
等舞蹈動作。
第二課時:《 彝族娃娃真幸福》通過生活情景教學完成甩手、踏腳舞蹈組合。
依據單元目標,我把民族文化、生活情境、舞蹈動作有機結合,讓學生從 了解—體驗—創編逐層深入學習過程。第三部分:課時教學設計
課題
《吃蜜瓜》
1.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
1、指導思想
本課具有鮮明的民族特點,在舞蹈學習中感受舞蹈的“美”,提升舞蹈素養,結合吃蜜瓜的生活體驗,感受維吾爾族風格韻律,弘揚民族文化。 2、理論依據
(1)以舞蹈審美為中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通過與學生感興趣的生活情境“吃 蜜瓜”逐漸形成維吾爾族的舞蹈風格韻律。
(2)弘揚民族舞蹈,傳承民族文化,理解民族舞蹈的多樣性。 (3)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
2.內容分析
舞蹈《吃蜜瓜》一課,屬于小學低年級段民族民間舞蹈元素綜合表演課。通過“吃蜜瓜”這一生活情境,讓學生與生活相聯系。通過“阿凡提”介紹新疆地域風情,再讓學生形象地做出邀請朋友,聞蜜瓜,吃蜜瓜和夸蜜瓜等一系列的舞蹈動作,通過情境創編讓學生體會藝術來源于生活,從體驗生活中生成舞蹈藝術。
3.學習者分析
我校一、二年級開設舞蹈形體課程,每周每班一課時,授課班級是二年級9班。新學期開學后經調查,本班有3名學生在學校舞蹈社團訓練,有一定舞蹈基礎。2名學生音樂節奏感比較好,其余學生的肢體協調能力和肢體創造能力較弱,對于民族民間舞蹈基本沒有接觸,缺乏少數民族概念。
容易出現的問題:本課是以維吾爾族舞蹈為主,對于二年級學生接觸民族民間舞蹈較少、所以身體協調能力和舞蹈表現能力較弱。
解決辦法:通過情境式教學讓學生從了解民族文化入手,感受民族風情,從生活情境中學習并創作舞蹈,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參與性。
4.教學目標(含重、難點)
1. 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學習舞蹈能夠從中獲得生活體驗和傳承民族文化。
2.過程與方法:通過情境式教學,啟發、模仿、創造、體驗、欣賞、合作、探究,初步了解民族文化并展現民族舞蹈特點。
3.知識與技能:初步體驗維吾爾族風格韻律,并能完整的完成組合內容。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結合音樂學會舞蹈《吃蜜瓜》組合,并能有感情地表演。 難點:通過生活體驗創作舞蹈動作。
5.教學過程與教學資源設計(可附教學流程圖,含板書設計)
(一)行禮問好 熱身訓練
【設計意圖】通過行禮組合和熱身組合讓學生迅速融入舞蹈課堂,并通過活動身體的各個關節達到熱身的訓練目的。
1. 用男生和女生雙人配合的方式進行舞蹈語匯的師生問好、生生問好。讓學生養成好的行為習慣。
2. 熱身組合通過隊列的變化和身體的活動完成課前的身體熱身,科學的進行課前的準備活動。
(二)任務導入 了解民族
【設計意圖】了解民族文化,提高學生學習維吾爾族舞蹈的熱情,并導入今天的學習主題。
1. 介紹“阿凡提”引出維吾爾族。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位新朋友,我們來看一看他是誰? 師:阿凡提問大家一個問題,你們誰知道他是哪個少數民族? 2. 介紹民族文化。 ① 地域 ②美食 ③舞蹈
5
(三)創設主題動作,學習組合動作
1.“吃蜜瓜”主題動作
【設計意圖】通過圖片“吃蜜瓜”引導孩子自主創作主題動作。通過生活感受,用舞蹈語匯通過身體表達出來,充分發揮學生想象力。 ① 通過先想象捧在手心吃蜜瓜來感受動作。 2.提取學生展示表演動作
【設計意圖】提取學生創編的動作學習,不僅增強了學生創編動作的積極性,還展現了肢體的表現得自信心,增加了學生之間的交流,活躍了課堂氣氛。 ② 教師觀察學生即興動作,從中提取動作特點加以引導。 ③ 邀請學生示范,師生一起進行模仿、學習。 ④ 教師統一動作規范一致性。 3. 連接組合動作。
【設計意圖】舞蹈情境的創設讓學生通過故事環節熟記動作,完成前半段的組合動作。
① 邀請朋友一起“吃蜜瓜”。
② 進行腿部和腳步動作,協調配合主題動作。 ③ “笑肩”舞蹈動作教授。 ④ 稱贊蜜瓜甜的表現動作。 ⑤ 吃蜜瓜的主題動作。
4. 學習維吾爾民族女生脫帽手位和男生點肩手位和舞姿動作。
【設計意圖】教師教授傳統的維吾爾族舞蹈舞姿動作,進行男生和女生之間的配合,培養學生的默契配合,協調一致的舞蹈展現。體會民族民間舞蹈中的美。
(1)男生、女生手型。
(2)男生點肩手單膝跪地,女生脫帽手手位繞男生一周。 (5)表演舞蹈《吃蜜瓜》
【設計意圖】梳理舞蹈整體動作,通過故事記憶舞蹈動作,并帶有感情的完整表演,讓學生充分的感受、體驗舞蹈帶來的樂趣和情感。 1.整體串聯舞蹈組合內容,強化記憶舞蹈動作連接。
6
2.糾正問題動作。例如:屈膝、手位。 (四)分組創作 強調配合 1.分組合作自由創編
【設計意圖】合作編創培養了學生的肢體創造力和團隊協作能力;讓學生再次感受與想象吃蜜瓜的場景,豐富表演的內容,深化本課的主題,感受民族特點。
教師引導學生圍繞“蜜瓜”元素展開編創。
要求:編創兩個八拍的動作。可以是相互問好、種蜜瓜、采摘蜜瓜、維吾爾民族的特有動作進行創編。 ②教師組織學生分組進行編創。 2.小組展示
出示道具“六角帽”,并告訴學生維吾爾族特有的服裝造型,男生和女生帽子的不同,并且注意體態挺拔。
要求觀看的學生仔細觀察表演小組編排的舞蹈含義。 3.小組展示互相點評
【設計意圖】給予學生表演的平臺,鍛煉學生的舞蹈張力;觀摩環節培養學生良好的欣賞習慣;互評環節相互贊美,既是相互學習,又是相互鼓勵。 ① 學生進行分組展示與觀摩。
觀摩要求:認真欣賞,這是對表演者的尊重;善于發現他人的優點,學會贊美。 ②學生進行互相點評。 (五)課堂小結 課堂小結
【設計意圖】通過問題讓學生感受到民族舞蹈的獨特魅力,并再一次回顧了本節課教學,檢驗了學生的掌握情況。 ① 師生問答的方式進行課堂回顧。
師:“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哪個少數民族舞蹈?” 師:“你們有什么感受嗎?”
生:“這節課我們學習了維吾爾族舞蹈,我覺得舞蹈特別美!” ② 用維吾爾族動作行禮下課。
6.學習效果評價設計
在本課教學中對課上學生中的動作體態、完成組合程度、小組協作創編等方面進行過程性評價,以鼓勵性評價為主。教師評價與學生自評、互評相結合。通過評價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參與性、逐步提高審美能力。
(二)評價量規
7.教學設計特色說明與教學反思(300-500字)
1.教學特色
(1)舞蹈呈現 源于生活
中國民族民間舞蹈本就是源于生活,并在生活場景藝術化。這一舞蹈以生活中的吃蜜瓜為主要內容,通過邀請朋友聞蜜瓜,贊蜜瓜,吃蜜瓜的內容展現了維吾爾族舞蹈的風格特點,用舞蹈藝術形式表現美好生活,將勞動生活與藝術巧妙結合。
(2)自主創編 感受韻律
《吃蜜瓜》一課通過情境式教學讓學生通過故事記憶動作,并運用“帽子”道具激發學生的創編興趣;教學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結合勞動生活自主編創,例如:學生在創編前奏的時候想象在吃蜜瓜之前會種蜜瓜、澆水等生活情節啟發學生進行舞蹈創編,動作具有感染力。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團隊精神。
(3)融入文化 愛國情懷
通過學習維吾爾族舞蹈,開拓了中國少數民族的文化寶庫,增強了學生對祖國民族文化的了解和熱愛,讓學生在舞蹈中繼承和發揚了民族文化。
2.教學反思:
教師應獨立展示舞蹈,提升課堂氛圍。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