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蘋果豐收
所屬欄目:小學音樂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小學音樂人音版五年級上冊《蘋果豐收》北京市海淀區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小學音樂人音版五年級上冊蘋果豐收-北京市海淀區育鷹小學
1.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
(一)指導思想
本課教學設計以歌曲演唱為主線,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遵循學習規律,注重將音樂知識、音樂技能融入到教學環節當中,提高課堂實效性。潛移默化的使學生達到唱會、唱好歌曲的目的。 (二)理論依據
音樂課程標準中指出:“以音樂審美為核心的基本理念,應貫穿于音樂教學的全過程。音樂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應有機地滲透在音樂藝術的審美體驗之中。音樂教學應該是師生共同體驗、發現、創造、表現和享受音樂美的過程。”
課標中還指出“音樂課程應正確處理課程中音樂知識、技能的學習與發展審美體驗和文化認知能力的關系。強調音樂知識、技能的學習和所應達到的標準,是發展學生審美體驗、藝術表達和文化認知的基礎,其本身就是學生音樂素養的組成部分。”(引自《音樂課程標準》)。
2.教學背景分析
(一)教學內容分析
以《蘋果豐收》演唱為核心內容,有機結合本領域的“識讀樂譜”和“演唱”這類本領域的相關內容和他領域的“音樂表現要素、音樂
情緒與情感”相關內容。 1.曲式與作品分析:《蘋果豐收》
單二部曲式
A B
2 + 2 + 2 + 2 2 + 2 + 2 bE T D S T D T S D7 T T S T S D7 T D T (2)作品分析
a.朝鮮歌曲《蘋果豐收》為單二部曲式,4/4拍子,曲式結構如上圖所示。
b.作品的伴奏和弦采用了主和弦、屬和弦、下屬和弦和屬七和弦,和聲效果明亮。
c.作品的A樂段第一樂句以活潑跳躍的情緒開始,旋律中帶著生命力,節奏明快,具有進一步展開的可能性;第二樂句與第一樂句節奏相同,旋律互相輝映;第三樂句與第一樂句首音相同,但音域高,六級音結束,又展開性;第四樂句是歡快的下行,回到主音上,A樂段結束。在演唱第一樂段時,應在保持活潑跳躍的聲音效果的基礎上,在第三樂句加入一種推動力,使其在整體上有一定的起伏感。
d.作品的B樂段為二聲部合唱,音符時值變長,情緒舒緩,仿佛朝鮮姑娘舞動著寬大的裙擺,舞動著幸福喜悅。
e.這首歌曲旋律優美,節奏活潑,適合學生演唱。別具一格的創作主題讓學生在了解朝鮮歌曲的同時體會到糧食豐收的喜悅。
(二)五5班學生情況分析 1.整體情況
該班共有36人,樂團成員5名,合唱團4名,其他學生沒有校
外音樂學習經歷。但是他們喜歡唱歌,情感豐富,思維活躍,能積極與老師互動,具有一定音樂表現力。
2.針對本課的實際情況 (1)課堂合唱學習能力
學生對合唱的接觸并不多,在本學期的《送別》《我怎樣長大》《晚風》這三首歌曲的二聲部演唱中,由于課時和學生能力的限制完成的并不理想。在《蘋果豐收》中,雖然只有6個小節的合唱,但涉及到三度、四度、五度和六度音程,所以,對我授課的班級難度仍然很大。
(2)bE大調的視唱能力
在學唱本次《每當我走過老師窗前》時,雖然已經教過bE大調一線DO的視唱方法,但由于使用頻率太低,學生在視唱上有一定困難,再加上歌曲的第二樂段是兩個聲部,就使視唱更有難度。 情緒與情感”相關內容。 1.曲式與作品分析:《蘋果豐收》
單二部曲式
A B
2 + 2 + 2 + 2 2 + 2 + 2 bE T D S T D T S D7 T T S T S D7 T D T (2)作品分析
a.朝鮮歌曲《蘋果豐收》為單二部曲式,4/4拍子,曲式結構如上圖所示。
b.作品的伴奏和弦采用了主和弦、屬和弦、下屬和弦和屬七和弦,和聲效果明亮。
c.作品的A樂段第一樂句以活潑跳躍的情緒開始,旋律中帶著生命力,節奏明快,具有進一步展開的可能性;第二樂句與第一樂句節奏相同,旋律互相輝映;第三樂句與第一樂句首音相同,但音域高,六級音結束,又展開性;第四樂句是歡快的下行,回到主音上,A樂段結束。在演唱第一樂段時,應在保持活潑跳躍的聲音效果的基礎上,在第三樂句加入一種推動力,使其在整體上有一定的起伏感。
d.作品的B樂段為二聲部合唱,音符時值變長,情緒舒緩,仿佛朝鮮姑娘舞動著寬大的裙擺,舞動著幸福喜悅。
e.這首歌曲旋律優美,節奏活潑,適合學生演唱。別具一格的創作主題讓學生在了解朝鮮歌曲的同時體會到糧食豐收的喜悅。
(二)五5班學生情況分析 1.整體情況
該班共有36人,樂團成員5名,合唱團4名,其他學生沒有校
外音樂學習經歷。但是他們喜歡唱歌,情感豐富,思維活躍,能積極與老師互動,具有一定音樂表現力。
2.針對本課的實際情況 (1)課堂合唱學習能力
學生對合唱的接觸并不多,在本學期的《送別》《我怎樣長大》《晚風》這三首歌曲的二聲部演唱中,由于課時和學生能力的限制完成的并不理想。在《蘋果豐收》中,雖然只有6個小節的合唱,但涉及到三度、四度、五度和六度音程,所以,對我授課的班級難度仍然很大。
(2)bE大調的視唱能力
在學唱本次《每當我走過老師窗前》時,雖然已經教過bE大調一線DO的視唱方法,但由于使用頻率太低,學生在視唱上有一定困難,再加上歌曲的第二樂段是兩個聲部,就使視唱更有難度。
3.教學目標(含重、難點)
(一)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喜歡《蘋果豐收》這首歌曲,愿意了解朝鮮音樂文化;能夠感受歌曲歡快活潑的情緒,體驗歌曲中人們在豐收時幸福喜悅的心情;在學習活動中增強演唱的自信心。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視唱法、聽唱法學習歌曲;通過小組合作提高音樂學習活動的實效性;通過對樂曲的分析和探究唱好歌曲。
(三)知識與技能目標:
能較為熟練地用首調唱名法視唱旋律并有表情自信地演唱歌曲;知道歌曲《蘋果豐收》中表現的朝鮮音樂特點;認識朝鮮打擊樂器長鼓。
教學重點:歌曲《蘋果豐收》的演唱。 教學難點:B樂段學唱。
4.教學過程與教學資源設計
一、新課導入
環節目標:導入朝鮮歌曲《蘋果豐收》。
設計意圖:通過欣賞朝鮮舞蹈和認識長鼓,使學生能夠直觀的看到朝鮮族與漢族的不同,激起學習興趣。 1.導入課題
用過欣賞朝鮮民族舞《蘋果豐收》導入《蘋果豐收》課題。 2.導入歌曲
(1)初識朝鮮長鼓外觀 (2)了解樂器音色 (3)初聽歌曲
A教師:使用長鼓為歌曲《蘋果豐收》伴奏。 學生:感受歌曲的情緒是怎樣的?能分成幾個樂段? B 學生聆聽后回答
歌曲情緒、樂段——活潑、歡快、幸福、喜悅等;分成兩個樂段。
(2)唱音階
s l si d r m f s l si d 2.學唱B樂段
用首調唱名法視唱B樂段樂譜:
(1)唱一句出一句的唱名 (2)全視唱完以后,分聲部唱 (3)學生聽琴彈二聲部 (4)學生完整唱二聲部樂譜 (5)給自己所唱的聲部加上歌詞 (6)加歌詞分聲部——加歌詞合成
3.學唱A樂段
(1)小組合作學習A樂段。
借助ipad上的演唱音頻聽唱,每個小組分到一個樂句,必須學會。有能力可以多學其他樂句。
(2)教師在學生中解決學生出現的問題。 (3)學習結束后,各組展示學習成果。 三、完整唱歌與藝術處理
環節目標:有表情自信地演唱歌曲《蘋果豐收》。
設計意圖:學生運用自己學過的音樂知識,感受和豐富歌曲的演唱情緒,再加上朝鮮長鼓的伴奏,師生共同演唱歌曲。 1.A、B兩個樂段合成,完整演唱歌曲。 2.師生討論如何將歌曲唱得更好聽。
預設:音樂情緒、力度、第三樂句的推動力等;
加入長鼓伴奏演唱的狀態會更好;
3.學生和老師一起表演歌曲《蘋果豐收》。
四、師生總結
環節目標:總結本課的學習內容。 設計意圖:通過總結鞏固所學知識。
學生總結本節課收獲
預設:知道了朝鮮族樂器長鼓;
學會了歌曲《蘋果豐收》; 知道了三個降號的主音在一線上; 知道了朝鮮民族的服裝……
教師總結:朝鮮族也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希望大家能在課下了解更多的民族的音樂,再回到課堂上與老師和同學們分享!今天的課就上到這里,下課!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