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兩位數連乘問題解決
所屬欄目:小學數學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兩位數連乘問題解決》廣東省 - 廣州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兩位數連乘問題解決》廣東省 - 廣州設計
《兩位數連乘問題解決》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三年級下冊52頁例3。 教學研究: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提出“增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修訂版教材傳承了應用題教學的精髓,規范了問題解決的一般步驟(三年級的是“閱讀與理解、分析與解答、回顧與反思),教給學生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因此,我們想通過“兩位數連乘問題解決”的教學實踐,研究如何讓學生在經歷解決問題的基本步驟、過程性的訓練,積累問題解決經驗,從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建立數學模型,逐步養成規范、嚴謹做事的好習慣。
教學主張:
問題解決學習過程就是學生自我運用知識進行能力構建的過程,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識結構和認知結構對問題中的信息進行加工整理,并經過分析解答尋得問題的答案,從而實現“發現和提出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四能”目標。為此,我提出“找準生長點,自我構建能力”的問題教學主張。以學生已有的問題解決知識、能力和生活經驗等為起點,發揮學生學習主體作用和教師主導作用,引導學生在經歷問題解決的三個基本步驟過程中能夠嚴謹地運用分析、綜合、推理、歸納、演繹等邏輯形式,有條理有根據地分析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發展邏輯思維能力,從而體驗問題解決策略的多樣化,形成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思路:
1.關注學習起點,準確定位教學目標。
“兩位數連乘問題解決”是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第四單元內容。在學習該內容前,學生已經掌握了“兩位數乘兩位數計算方法”、“一步計算問題解決”以及問題解決的一般步驟。本課的例題在數量上呈現了“單價、總價、數量”的關系,這數量關系要在四年級才會正式教學,但學生在低年段的學習中已經對這一數量關系有所接觸,而且在實際生活中也獲得了一些解決這類問題的基本經驗;谝陨系姆治,本課的重點定位于運用兩位數連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讓學生經歷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理解基本的數量關系,
2
在解決問題過程中體驗問題解決策略的多樣化,感知數學應用價值。
2.提供自主探索解決問題的空間。
設計以“超市賣保溫壺”為實際生活情境,“兩位數乘兩位數計算”為學習載體,創設問題解決自主探索平臺,讓學生經歷問題解決的一般步驟,即:閱讀與理解,找出已知條件,理解問題中的關鍵信息,提出要解決的數學問題;分析問題,探尋解題方案并解答;進行檢驗與回顧反思。
(1)“閱讀與理解”環節設計“初讀和再讀”情境中的信息,讓學生全面了解問題信息。引導學生理解信息中的“難點”,為解決問題做好鋪墊。
(2)“分析與解答”環節設計了“學習任務單”,讓學生經歷自主探索,在自主思考、分析解答、對比歸納等活動環節中進行問題解決能力的自我構建,從而落實“四能”目標。
(3)“回顧與反思”環節通過回顧算式的意義、答案的正確與否、方法是否恰當等,驗證問題解答的正確性,提高學生的自我反思能力。
3.設計有效練習,形成解決能力。
本課將設計三個層次練習,分別是基礎練習、綜合練習和深化練習,讓學生在層次不同的練習中掌握知識,形成技能。
(1)基礎練習:設計一道完整的“兩數連乘問題解決”題目,通過選擇形式考查學生對問題解答方法算理得理解。
(2)綜合練習:把連乘問題和時間綜合運用,引導學生經歷完整的問題解決過程,進一步鞏固問題解決能力和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3)深化練習:運用學生構建的“兩位數連乘問題解決”模型,通過尋找模型所需條件,解決實際生活問題,感受數學應用的價值,發展學生的模型思想。
基于以上的認識,設計了如下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過程: 教學目標:
1.會用乘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掌握問題解決的方法。
2.經歷問題解決的過程,從不同角度觀察問題、發現問題,通過交流體驗問題解決策略的多樣性。
3.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
3
教學重點:理解相關數量之間的關系,學會用乘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 教學難點:主動獲取信息,運用數學語言表達問題解決策略。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揭示課題
師:前面我們已學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這節課我們就運用兩位數
乘兩位數的知識來解決關于銷售情況的問題
(一)板書課題:問題解決 (二)回顧問題解決三個步驟。 (三)猜謎語,激趣導入。
師:今天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了一件像神燈一樣的物品:它大肚子,小嘴巴,燒水神速,泡茶者摯愛。你們猜猜,這是什么神器?(燒水壺或保溫壺)請看,這么好用的物品,大多數同學家里都有的保溫壺,所以它的銷售情況也很好。(出示保溫壺圖)
【設計意圖:談話引入,開門見山引出學習主題,并回顧了問題解決的一般步驟,為后續學習做好必要的鋪墊!
二、自主探究,體驗策略 出示課本例3:
(一)閱讀與理解。
1.讓學生個人讀題和全班讀題,初步感知問題信息。 2.收集數學信息。
引導學生收集文字信息和圖中的信息:“一周”、“賣出5箱保溫壺”、“每個保溫壺45元”、“共有12箱”、“問題是:一共賣了多少錢?”。
3.引導學生理解問題中的信息。
師:一共賣了多少錢?是指賣了哪些保溫壺得到的錢?(一周賣出5箱保溫壺得到的錢)
(4)讓學生把這道題的已知信息和問題完整地說一說。
超市一周賣出5箱保溫壺,每個保溫壺賣45元。一共賣了多少錢?
4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個人初讀,全班學生的再讀,初步了解了問題中的數學信息,在引導學生理解信息,為“分析與解答”問題奠定基礎。】
(二)分析與解答。
1.獨立思考:按照對問題的理解,想想怎樣求“一周賣出5箱保溫壺一共賣了多少錢?”。
2.自主探究:完成學習任務單,并在完成后小組交流。
3.小組匯報:創設平臺,讓學生自主匯報解題方法,并說出解題思路。 預設:方法一:45×12=540(元)先求一箱賣了多少錢?
540×5=2700(元)再求5箱保溫壺一共賣了多少錢? 綜合算式:45×12×5=2700(元)
方法二:12×5=60(個) 先求5箱一共有多少個保溫壺?
45×60=2700(元)再求5箱保溫壺一共賣了多少錢? 綜合算式:12×5×45=2700(元)
答:一共賣了2700元。
4.展示學生的錯例。
5.比較提升,引導學生對不同解題方法進行對比分析。 師:想一想,這兩種解決的方法有什么異同點? 相同點:都用了乘法來解決,而且是連乘。
不同點:乘數的位置發生了變化,所表示的意義也就不同了。
師:因為問題解決的思路不相同,數的順序就發生了變化。今后我們在問題解決時可以從不同角度去觀察和思考,就會想出不一樣的解決方法。分析數量關系時要想好先解答什么,再解答什么;可以分步列式解答,也可以列綜合算式解答。
【設計意圖:在“分析與解答”環節,學生經歷了“獨立思考、自主探究、
任務單
1.自主完成:按你的解決思路,完成下面填空:
(1)先求( ),列式計算:; (2)再求( ),列式計算:;
試試列出綜合算式:
2.小組交流:在小組內交流你的解決方法。
5
交流匯報”的學習過程,在分析、比較、概括中運用“綜合法”解決關于兩位數連乘的實際問題,學會與人合作與交流,提升問題解決的能力,激發數學學習的興趣!
(三)回顧與反思。
下面我們來進行回顧與反思一下,看看這兩種方法是否符合題意。 1.回顧算式中每步所表示的意義,求出的是否問題結果。 2.檢查算式的得數是否正確。 3.回顧兩位數連乘問題解決的方法。
【設計意圖:通過回顧“算式的意義、得數的正確性和解題的方法”,讓學生學會在解決問題過程反思問題解決的正確與否,培養了良好的問題解決學習習慣。】
三、鞏固練習,內化新知 1.選一選。
3次恰好運完這些礦泉水。一共有多少瓶礦泉水? (1) 求3次共運走多少箱礦泉水?正確列式是( )
① 24×3 ② 12×3 ③ 24×12 (2) 每次可以運走多少瓶礦泉水?正確列式是( )
① 24×3 ② 12×3 ③ 24×12 (3)一共有多少瓶礦泉水? 錯誤列式是( )
① 24×3×12 ② 12×3×24 ③ 24×12×3 2.獨立解決。
跑道每圈長400米,她一個星期(7天)跑多少米? (1)閱讀理解題目。
(2)學生獨立思考后,在答題卡上解答出來。 (3)學生匯報分析方法及解答過程,注意引導學生列出綜合算式。
(4)回顧反思,寫出答數。 3.深化練習:
問題:同學們想知道我們學校有多少人嗎?如果要通過計算知道總人數,需
我堅持鍛煉身體,每天跑2
圈。
每次可以運走12箱。
6
要什么信息?
(1)引導學生尋找問題解決所需的信息。 平均每班人數、每級班數、年級數 (2)學生獨立思考,列出算式。
45×8×6=2160(人)
(3)交流列式方法,你是怎樣想的?
【設計意圖:本環節設計了基礎練習,目的是鞏固學生對兩位數連乘問題中每步算式的算理理解;綜合練習的設計是為了讓學生獨立運用兩位數連乘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最后的深化練習通過問題,讓學生去尋找問題的信息,能夠讓學生對兩位數連乘的模型運用更加熟練。這些練習的設計不但鞏固了所學知識,也內化了問題解決的技能。】
四、全課總結
1.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兩位數連乘解決問題) 2.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總結,回顧問題解決的過程與方法,培養學生的反思習慣和歸納總結能力!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