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平均數總復習,統計與概率
所屬欄目:小學數學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海淀區第八屆“世紀杯”小學教師教學基本功展示活動統計與概率《平均數總復習》北京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第二部分:單元教學設計
單元學習主題
統計與概率
1.單元內容分析
(一)知識脈絡分析
圖1:1-6年級統計領域脈絡圖
1-6年級各冊教材中,關于統計部分的編排順序,大致分為:數據的調查與記錄、整理和表示、數據的表示與分析、數據的處理。不同的年級有不同的側重點,但是都強調引導學生經歷數據統計的全過程,即引導學生經歷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數據的過程,鼓勵學生從數據中獲取盡可能多的有效信息;希望學生能夠關注統計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體會數據分析的價值;體現數據分析、判斷原則的不同,根據問題的背景選擇合適的方法。
2
(二)學習情境分析 年級
一下 二下 三下 四下
五下
六上
課題
整理
房間
評選吉祥
物、最喜
歡的水果
小小鞋店、快樂
成長(統計班級
身高情況)
生日、栽
蒜苗
單手投球遠還是雙手投
球遠?兩地氣溫對比。
身高1.2米免票線
各類食物攝入量、奧
運獲金牌情況、身高
的情況、身高的變化
通過教材中關于統計部分的情境梳理,我們可以發現,都是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強調統計對生活的指導以及在生活中的應用。
平均數的兩次認識分別安排在四下和五下,利用“淘氣能記住幾個數字”、“身高1.2m免票線”、“歌手大賽”等情境,讓學生從實際問題出發,在經歷統計全過程的基礎上,突出對數據的表示和分析。
綜上,平均數的學習應該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理解、應用,從而培養學生的數據分析觀念,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應用意識。
2.學習者分析
(一)第一次調研
調研目的:面對實際問題,學生是否有主動應用統計解決問題的意識和方法 前測題目:如何比較今年和去年哪年的空氣質量好一些?請簡要描述一下你的想法。
圖2:學生的不同方法
經過調查發現,幾乎所有的學生都能夠具有很好的統計意識和方法,能夠理解利用統計的方法解決問題。 (二)面對數據,學生的分析方法
兩家創業中的小公司各有7名職員,各自的薪資(按美元計)如下表:
甲乙兩個創業公司薪資(美元)匯總表
員工1 員工2 員工3 員工4 員工5 員工6 員工7 甲公司 1000 1450 1450 2000 4800 1450 2200 乙公司
1650
2100
1650
2050
2000
1650
2200
3
1. 快速瀏覽這組數據,你覺得哪個公司的薪資水平比較高?并簡要說明理由。 【調研目的】了解學生是否能夠整體地觀察、合理分析一組數據。
2. 仔細思考,請用你喜歡的方式準確地描述這兩個公司的薪資水平,并簡要說明你的理由。 【調研目的】了解學生能否準確地描述一組數據水平的方法。 3. 對比1和2的結果,你有什么想說的嗎? 【調研目的】了解學生能否辯證地看待平均數。
描述一組數據的方法
整體觀察、合理分析
對比后的發現
根據分析 做出決策
能夠正確計算平均數
逐個求差
極值 波動
17 2 19 7 15 1
73.9% 8.7% 82.6% 30.4% 65.2% 4.4%
圖3:計算平均數
圖4:數據整體分析
圖5:感受數據的波動及極值影響
4
圖6:根據數據主動做出決策
由此可見,面對一組數據,學生能夠整體觀察、合理分析,在需要準確表達一組數據的水平時能夠調動平均數的知識進行分析。更重要的是,他們在對比整體觀察與平均數描述之后,能夠感受到數據分布特點,以及平均數受到極值影響時,變得不太可靠,辯證地看待平均數。同時發現,有個別學生能夠根據數據分析做出合理的決策,實現數據的價值。
我的思考:
1. 在教材層層遞進的設計下,學生能夠意識到在現實生活中有許多問題應當先做調查研究,收集數據,通過分析做出判斷,體會數據中蘊涵著信息;
2.面對一組數據,學生能夠根據數據特點,選擇合適的分析方法,并辯證地看待平均數;
3.給出具體的情境或數據,學生能夠進行合理地分析;如果再回到真實的生活情境中,學生能否調動已有經驗,幫助自己分析、解決問題,并進一步發展數據分析觀念和應用意識呢?
圖7:6年級下冊統計總復習
3.單元教學目標(含重、難點)
1.經歷收集數據、整理數據、分析數據的活動,進一步體會統計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在運用統計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發展數據分析觀念。
2.收集統計在生活中應用的例子,整理收集數據的方法;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整理所學習的統計圖和統計量,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各種統計圖的特點。
3.根據問題背景選用合適的方法進行數據的整理、描述和分析,有效地從數據中提取信息分析問題,在活動中獲得數據分析的親身體驗,逐步形成用數據分析問題的思維習慣。
5
4.單元整體教學思路(可附教學結構圖)
圖8:單元教學結構圖
第三部分:課時教學設計
課 題
《平均數》總復習
1.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
數據分析觀念包括:了解在現實生活中有許多問題應當先做調查研究,收集數據,通過分析做出判斷,體會數據中蘊涵著信息;了解對于同樣的數據可以有多種分析的方法,需要根據問題的背景選擇合適的方法;通過數據分析體驗隨機性,一方面對于同樣的事情每次收集到的數據可能不同,另一方面只要有足夠的數據就可能從中發現規律。數據分析是統計的核心。
應用意識有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方面有意識利用數學的概念、原理和方法解釋現實世界中的現象,解決現實世界中的問題;另一方面,認識到現實生活中蘊涵著大量與數量和圖形有關的問題,這些問題可以抽象成數學問題,用數學的方法予以解決。
一、課前回顧
最近幾天我們開始對“平均數”進行總復習了。課前,我們為了更好地梳理“平均數”,一起討論了梳理的角度,在這些角度的基礎上,你們都利用手抄報的形式進行了梳理。這些手抄報都貼在了周圍,剛才大家都看到了吧。通過大家的梳理,我們可以看出,大家對平均數都有特別豐富的認識。老師也發現40%的同學都希望結合實際找找生活中的平均數。我們委托19班和20班就去生活中找事兒去了。老師經過閱讀,精選了幾個有代表性的事兒,今天我們一起來交流。
【設計意圖】使學生進入到“平均數”復習的整體活動情境之中。既引導學生明晰復習的整體思路,也為后續情境的分析與解決奠定良好地基礎。 二、呈現情境
(同時投上四件事)這是我們從大家的素材中,選擇的四件事兒。然后,經過小組同學的努力,最終完成了四份我們可以研究的學習材料。
大家先獨立閱讀,然后說說,咱們先看哪件事兒? 三、分析解決
(一)主情境下經歷統計全過程
1.觀看視頻,探索方法
我們先看一段小視頻。學生部需要做一件什么事兒? 預設:了解學生對三個項目的喜歡程度。
這件事兒怎么解決呢?你們幫著寧寧老師想想辦法。 預設:首先得調查,利用數據進行分析,然后做出判斷。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了解在現實生活中有許多問題應當先做調查研究,收集數據,通過分析做出判斷,體會數據中蘊涵著信息。
大家的想法和寧寧老師不謀而合,她也想利用這樣一份問卷首先進行調查,這份問卷大家能看懂嗎?問卷是怎么表示喜歡程度的呢? 預設:用數字的大小。
我們利用這份問卷,對6年級每個班的5號同學進行了調查,獲得了非常寶貴的數據。咱們班誰參加調查了?說說你是怎么填寫的?
【設計意圖】使學生了解調查研究的基本思路,初步感受問卷調查的基本方法,也對后面將要分析的數據更加可感,能夠理解數據產生的背景信息。
2.出示數據,小組分析
14
數據來了,你打算怎么跟寧寧老師準確地匯報每個項目的喜歡程度?小組內先說一說,用你們喜歡的方式表達出來。
小組解決,在過程中尋找特別有價值的小組觀點。 3.全班交流,分享方法
看來每個組都有自己的想法,哪個組先和大家分享一下,你們想怎么匯報? 預設:(1)總和;(2)平均數;(3)眾數;
教師:(眾數)看來你觀察了數據的特點,用出現次數特別多的來衡量了。
【設計意圖】了解對于同樣的數據可以有多種分析的方法,需要根據問題的背景選擇合適的方法。 平均數。那請你根據平均數描述一下每個項目的喜歡程度吧。 為什么要用平均數?平均數代表著什么?
預設:直觀地刻畫;一組數據的集中趨勢,平均水平;直接準確。學生板書關鍵詞。
【設計意圖】首先,引導學生經歷統計的全過程,從提出問題——探索解決——調查研究——收集數據——分析數據——做出判斷;其次,調動學生對平均數的基礎認識,為后續不斷拓展、深化對平均數的認識奠定基礎;再次,選擇學生親身經歷的事兒,更易使學生感受平均數對生活的應用價值。
(二)副情境下豐富認知 1.明確任務,繼續探索
通過解決這件事兒,勾起了我們對“平均數”一些認識。同學們還有這樣的事兒。一會兒我們再走進去,仔細交流一下。
首先,大家需要看一下這些事兒中哪有平均數?這個平均數什么意思?有什么用? 其次,大家再思考,通過這件事兒,你對平均數有沒有新的認識或問題?
【設計意圖】在經歷了第一個情境之后,引導學生進入到更加廣泛的生活情境之中,從而引導學生在橫向上感受到平均數在生活中普遍存在,也進而產生繼續探索平均數的動力。
2.個人閱讀,自我理解
先每個人獨立閱讀。可以在紙上畫一畫,寫一寫。
通過對這些的事兒閱讀和分析,你們對平均數肯定有了不一樣的感受了。是不是?下面以組為單位,把你最感興趣的事情從這兩個維度和小組交流一下。
這些事兒中哪有平均數?這個平均數什么意思?有什么用? 通過這件事兒,你對平均數有沒有新的認識或問題?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個體先獨立閱讀生活情境,走進情境,初步思考平均數的意義和價值,以及從個性
15
的角度思考平均數的不同維度,也為后續的全班交流營造更加有效的氛圍。
3.全班分享,多維理解 全班分享。
聚餐中的平均數:人均費用,能比較兩個餐館的消費水平(表示水平);評分的可靠程度受人多人少的影響。
你們說的人多人少其實就是統計中的樣本,也就是說樣本的多少影響著平均數的可靠程度,是嗎?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感受到樣本的大小對“平均數”代表性可靠程度的影響。
籃球比賽中的平均數:你們對平均數有什么感受?平均數可以幫我們預測一些未知的事情。那么,根據你們的預測,是不是可以直接判斷勇士要贏得總冠軍了呢?
總結:同學們理解得很好,平均數是可以用來作參考,但是它反映的只是一般情況,并不能反映某種特殊情況。
咱們籃球賽的時候,預測誰得冠軍,你們是這么做的嗎?用數據預測更加專業,更有力量。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感受平均數作為一組數據集中趨勢的代表,能夠在數據不斷豐富的前提下幫助我們對一些事情做出預測或判斷,再次感受數據的應用價值。也引導學生感受基于平均數做出的預測雖然有一定的參加價值,但是也有一定的隨機性。
閱讀中的平均數:根據人均閱讀,判斷誰的水平好。
首先,存在極值,代表性不好;其次,存在0值,不能去掉;最后,這里的平均數是一個虛擬的數,是平均出來的。
總結:通過圖書館中平均數的一段討論,我們發現0還不能去掉,這種情況下有極值平均數代表性就不是很強了。學生板書:極端數據;0不能去掉;虛擬的數。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感受極值對“平均數”代表性的影響,以及“0”值雖然會對平均數產生很大影響,但是也是不可以刪除的。 (三)反向情境,深化認知
通過這么多的事兒,我們對平均數有了非常豐富的認識。帶著這些認識,再看看19班一個同學提到的《旅行中的平均數》,他說的是咱們今天說的平均數嗎?說一說你的理由。
統計中的平均數有一組不確定的數據,而這個就是確定的數據;之前的平均數是虛擬的數,均出來的,而這個數是真實存在的。
【設計意圖】通過平均分的問題,引導學生從反向再次審視平均數,從而在不斷分析辯解的過程中,形成對平均數更加深度、更加豐富的認知。
16
四、回顧反思
你們可真不一般,對平均數有了這么多認識。(把四件事兒和平均分呈現在屏幕上)通過討論這么多事兒,你們肯定對平均數有了不一樣的認識,也可能有新的問題,和大家交流一下。
帶著這些認識,再回看自己的手抄報,看看有哪些地方特別精彩,還有哪些地方需要做出調整、修改或者完善?
【設計意圖】通過總結,希望學生能夠實現以下兩個方面的發展:首先,使學生整體建構對平均數的豐富認知與深度認知,感受到平均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其次,理解對于一方面內容的總復習,可以有一定的方式可以積累、沿循。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