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夸張的臉
所屬欄目:小學美術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小學美術五年級下冊第7課《夸張的臉》重慶市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1.學習抓住人物頭像特征,進行夸張的表現手法;并嘗試卡紙造型,進行頭像立體造型。 2.啟發學生觀察感受人物五官、表情特征,探索用卡紙造型語言,夸張塑造,大膽趣味地表現人物頭像,提高學生對人物特征的觀察及立體造型表現力。 3.體驗立體造型夸張表現人物頭像造型的樂趣,培養對漫塑人物的審美情趣。
2學情分析
本課的教學對象為五年級學生,他們天真爛漫,好奇心強,想象力豐富,善于表現,喜歡上美術課。同時他們又具有有意注意較弱,組織性不強,易激動等兒童特點。針對這些特點,我設計了直觀的教具,豐富的內容,松緊自如的環節等,讓學生在和諧的愉悅的氛圍中體驗藝術。
3重點難點
重點:用卡紙的形式表現夸張的人臉。 難點:抓住人物形、情特征進行夸張的卡紙立體造型表現。
4教學過程
4.1第一學時
4.1.1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1.學習抓住人物頭像特征,進行夸張的表現手法;并嘗試卡紙造型,進行頭像立體造型。 2.啟發學生觀察感受人物五官、表情特征,探索用卡紙造型語言,夸張塑造,大膽趣味地表現人物頭像,提高學生對人物特征的觀察及立體造型表現力。 3.體驗立體造型夸張表現人物頭像造型的樂趣,培養對漫塑人物的審美情趣。
4.1.2學時重點
重點:用卡紙的形式表現夸張的人臉。
4.1.3學時難點
難點:抓住人物形、情特征進行夸張的卡紙立體造型表現。
4.1.4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夸張的臉
師:同學們,今天陳老師要變身為一名魔法師,帶給大家一節充滿神奇的魔法課,同學們請看,這是一面什么?
生:鏡子
師:它可不是一面普通的鏡子,它是一面魔鏡,不信咋們接著往下看,魔鏡魔鏡世界上誰的嘴巴最夸張?
(魔鏡配音):當然是他的嘴巴最夸張!
師:同學們認識他嗎?他是誰?
生:姚明
師:看來咋們班的小球迷可真不少。好!我們接著往下看,魔鏡魔鏡世界上誰的鼻子最夸張?
(魔鏡配音):當然是他的鼻子最夸張!
師:同學們,你們認識他嗎?
生:認識
師:他是誰?
生:陳龍
師:同學們,你們能夠快速的在魔鏡里面認出姚明和陳龍,是因為我們把他們臉部的特點進行了夸張。從而形成了一張夸張的臉
(一)教學理念 《夸張的臉》是一次卡紙造型的體驗。卡紙造型藝術題材廣泛,藝術家往往根據觀眾比較感興趣的人物進行藝術創作。可以是喜愛的名人或以自己為原形,把人的獨特氣質和外型特點拿準確并給予類似于漫畫的夸張,神情駕馭于人物本身之上,給人一種似而非,非而是的獨特享受,這種游走于藝術世界和現實世界之捏間的幸福感覺讓人在藝術的過渡中迷醉。課本讓學生嘗試《夸張的臉》,也在于讓學生在輕松幽默的享受中欣賞漫塑藝術之美,學習夸張的藝術表現手法,完成卡紙的人物立體造型,提高立體造型能力。
(二)教材分析 1.編寫思路。 文學家高爾基指出:“夸張是創作的基本原則。”通過這種手法能更鮮明地強調或揭示事物的實質,加強作品的藝術效果。夸張是一般中求新奇變化,是突出特性最好的手法,通過把對象的特點和個性中美的方面進行夸大,鮮明地強調或揭示對象的實質,造成一種新奇變幻的情趣。按其表現的特征,夸張可以分為形態夸張和神情夸張兩種類型,通過夸張手法的運用,為藝術美注入了濃郁的感情 色彩。夸張和變形是一對孿生的兄弟,夸張和變形是常用的一種藝術表現手法。夸張的過程同時也是變形的過程,它們處在同一時空的變化過程之中。它是根據畫家的主觀心理需要,將自然形態中的物象進行有意識的重新整合.使其符合畫家的心理與視覺需要的藝術。一般說,夸張是從凸現客觀物象的某種外部特征去表現和揭示客觀物象的。變形強調的是如何改變客觀物象的面貌,有意識地改變自然形態中客觀物象的形態和結構,其目的是為了增加作品的表現力。人物以極度夸張和變形的手法來表現,可使他們的特征更突出,使人物特征個性鮮明、突出、動人、趣味。一幅成功地把人物最有特點的地方夸張表現出來的作品,會給觀者留下強烈的印象。 課本上《北方多聞天王》、《頭像》、《青銅人頭像》、等雕塑造型,都利用夸張的造型手法,產生強烈的藝術特征,都有漫塑的特點。
(三)學情分析 本課的教學對象為五年級學生,他們天真爛漫,好奇心強,想象力豐富,善于表現,喜歡上美術課。同時他們又具有有意注意較弱,組織性不強,易激動等兒童特點。針對這些特點,我設計了直觀的教具,豐富的內容,松緊自如的環節等,讓學生在和諧的愉悅的氛圍中體驗藝術。
(四) 教學目標 1.學習抓住人物頭像特征,進行夸張的表現手法;并嘗試泥塑,進行頭像立體造型。2.啟發學生觀察感受人物五官、表情特征,探索用泥塑造型語言,夸張塑造,大膽趣味地表現人物頭像,提高學生對人物特征的觀察及立體造型表現力。 3.體驗泥塑夸張表現人物頭像造型的樂趣,培養對漫塑人物的審美情趣。
(五)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用卡紙的形式表現夸張的人臉。 難點:抓住人物形、情特征進行夸張的卡紙立體造型表現。
(六) 教學策略與手段 本課最具挑戰和創意的是開放式的學習活動。美術課程應重視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只有激發學生的學習、創造的興趣,學生的自主學習、探究的能力才能得到充分的發展。因此我在教學中通過多種藝術形式和表現手段調動多種感官的教學方法,使學生樂此不疲的進行藝術體驗,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藝術能力。 (七) 課前準備 (學生)卡紙(紅、黃、藍、黑、白色)一套。 (教師)卡紙一套,課件,卡紙實物,卡紙人物作品。
(八)教學過程 1.玩卡紙游戲,導入新課。(初步了解夸張) (1)老師與學生一起準備名色卡紙,與彩色紙板。讓學生分組進行游戲比賽,看哪組能快速用卡紙搓成小圓團,再壓成泥餅,然后搓成條,比比誰最快。 (2)教師再以最快的速度隨意捏出多種抽象的形象,讓學生猜想“像什么?” 2.表演、欣賞、感受夸張的人臉表情,探究夸張的臉形的變化特征。(深切感受夸張) (1)進行“猜猜他是誰?”的游戲,教師出示幾張學生的畫像,(只有發型與臉型的畫像)讓學生猜猜他們分別是誰,是因為什么特征讓你猜對了? (2)請同學上臺,做開心、調皮、生氣、發怒等表情,看誰的表情最強烈。分小組表演各種有趣的表情。教師在剛才的學生畫像上畫上夸張的五官簡筆畫進行演示。 (3)集體展示表演結果,教師啟發怎樣更顯得開心、調皮、生氣、發怒,對比表演強度,得出要強烈些才能使表情顯得夸張,特征更明顯,更有感染力,如開心才會顯得更開心。 (4)輕松一下,啟發學生嘗試做各種有趣夸張的表情,互相觀察臉部形的變化特征。 (5)課件欣賞夸張的人物表情,對比欣賞漫畫名人與真人頭像作品。(如李詠、成龍、姚明等,欣賞他們的漫畫形象。)討論:夸張變形的藝術手法的審美特征。是使人物更鮮明更風趣幽默更具感染力。進一步感受夸張的臉的形的變化特征。進一步啟發學生,觀察漫畫家夸張的表現方法。得出“夸張”之藝術手法:變形法,如小的更小,圓的更圓,曲的更曲。 議一議:我們該如何正確理解夸張呢?分別又是夸張人物的什么部位呢? (夸張是使大的更大,小的更小;放大是夸張,縮小是夸張,變形還屬于夸張;夸張人物的特征)
3. 學習用泥塑的方法表現夸張的臉的立體造型方法。 (1)欣賞泥塑作品:中國古今雕塑家、民間藝人的陶土雕塑作品(課本或實物)。重點欣賞夸張的五官造型特點。討論《阿福》的藝術表現手法:夸張。夸張的形的表現特征:變形,如臉胖更胖,嘴小更小,眼細更細,鼻短更短。使阿福胖胖可愛的形象更突出。色的特征:紅、黃、青、綠等色彩對比使用,顯得強烈而絢麗喜氣。激發學生泥塑造型興趣。 (2)泥塑捏塑技法學習:對比漫塑人物和漫畫人物不同點:立體造型與平面造型的區分。提問討論:泥塑捏塑有哪些手法?總結:團、搓、壓、挖等等。 (3)教師演示:泥塑人物頭像步驟方法。教師根據簡筆畫開心的人,用學生制作的橢圓形陶土,添加上捏塑的五官、頭發。 (4)討論:兩塊陶土用水銜接會更容易牢固。討論多種組合泥塑成型方法,如泥球和泥條組合成眼睛。 (5)欣賞陶藝學生作品,啟發:用泥塑造夸張的五官,有更多的變化方法。鼓勵學生大膽表現。 4.學生在輕松的音樂聲中完成創作。大膽獨立嘗試,用卡紙漫塑人臉創作活動。(表現創作夸張) (1)選擇自己喜愛的夸張表情和人物進行創作表現。 (2)學生獨立嘗試。 5.趣味展示學生作品,進行評價。 6.展示學生作品,給自己的作品取名,進行評價。 7.做一個輕松夸張的表情下課。
(九)教學反思 本課課堂教學中,我以名人的肖像夸張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我發現素質教育應與生活緊密相連,激發了學生的需要強度,提高學生需要的自我意識水平,滿足了學生聯系生活,美化生活的物質和精神需要,從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教學方法上,讓學生根據生活中的人物形象自由創作,更注重培養學生豐富的想像力及創造性思維。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