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大樹的故事
所屬欄目:小學美術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小學美術人美版二年級上冊第15課大樹的故事-蘇州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小學美術人美版二年級上冊第15課大樹的故事-蘇州工業園區斜塘學校
【教學內容】
人美版第三冊第15課《大樹的故事》 【設計理念】
本課是“造型·表現”領域的一個內容。由于孩子們從小就喜歡在大樹底下玩耍、乘涼,所以他們對大樹有著特殊的感情,因此,這個課題很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可以為學生提供很大的想象空間。本節課充分利用未來教室雙屏及美術圖像的即時生成和直觀互動相互交流的功能,探究信息技術與常態課的有效融合下的動態開放課堂。所以,本課教學設計以體現美術課程價值為指導思想,以建構主義學習觀和教學觀為理論支撐,主要采用拋錨式的教學方法,教師搭建知識框架創設情景,拋出問題,確定問題,進而引導學生合作探究,通過協作學習建構新知,最后通過多元評價體現意義建構。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回憶、觀察、了解大樹的基本結構、及其顏色、種類等特點,學習表現大與小的關系,用繪畫的方法表現有關大樹的故事。 2.過程與方法:在回憶、觀察、體驗中,感悟大樹的結構及美感,想象出大樹的相關故事。
3.情感態度價值觀:引導學生在小組學習氛圍中,相互交流,資源共享。通過學生活動,引導學生初步認識人與自然的關系,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保護綠色生命的情感。 【教學重點】
了解生活中大樹的結構、外形、顏色等特點,利用大與小的關系表現大樹與人、大樹與動物之間的故事。 【教學難點】
畫面構思和組織。
【教學準備】
課件、微視頻、炫彩棒、作業紙 【教學過程】 一、觀察導入 課前預習知識檢測
任務一:了解大樹的基本結構(利用未來教室雙屏和現場點、畫功能) 1.課前老師請大家觀察了身邊的大樹,誰來說說看大樹是由那幾個部分組成的?
粗粗的樹干、細細的樹枝、密密的樹杈、很多的樹葉,還有深埋在泥土里的樹根。
2.仔細觀察一下,樹葉長在了什么上面——樹枝,樹枝又長在了什么上面——樹干
3.樹干和樹枝有什么不同? 學生論交流匯報結果。
樹干—造型:粗;生長方向:上; 樹枝—造型:細;生長方向:上、下;高、低
【教學意圖:美術學習最重要的是觀察方法的學習,學會了用美術的眼睛來觀察事物,對孩子們來說是受益終生的,本環節利用未來教室雙屏和現場點、畫功能通過引導孩子從“整體——局部”的這樣的觀察順序,觀察大樹的結構,培養孩子們的觀察能力。】 二、探究新知 任務二:嘗試表現大樹
1.教師局部示范大樹(利用微視頻播放教師寫生畫樹的局部) 正是由于不同形態的樹干和樹枝讓大樹呈現出千姿百態的造型,瞧,這些漂亮的大樹真是讓人百看不厭,老師忍不住也想動手來畫一畫了,我喜歡這棵很有型的大樹,現在老師用觀察寫生的方法,一邊觀察一邊來畫這棵大樹。
2.學生嘗試寫生大樹(對圖片寫生)
請同學們根據老師給你們提供的大樹素材,找一棵你喜歡的大樹,用觀
察寫生的方法動手試試畫一畫大樹,可以畫整棵大樹,也可以畫大樹的局部。
學生初次嘗試畫大樹 3.展示點評學生作業
展示畫的好的學生作業,學習其優點,同時豐富學生的造型語言。 學生說說自己的顧慮——畫不像、不會畫樹葉„„
【教學意圖:任何創意表現應該是建立在對所要進行創意表現的對象有一定了解之后的,本節課最終是以大樹為主體進行故事創意的表現,那么如何表現大樹就成為一個重要的前提了,因此本環節利用微視頻播放教師寫生畫樹的局部,引導學生感受寫生畫樹的方法,在這個基礎上學生也嘗試來寫生畫樹,這當中必然會出現的一個問題就是認為自己畫不像,畫不好,那么是不是畫的像的就是好的,畫的不像的就是不好呢,很自然的將畫家的作品呈現出來讓學生感受藝術創作的方法與表現形式。】
任務三:賞析畫家作品,學習表現方法 (利用未來教室雙屏及放大鏡和現場點畫功能) 1.對比觀察畫家筆下的大樹與真實大樹的區別 學生分小組討論,組長匯報交流結果。
(1)樹干、樹枝:真實的大樹樹枝是往上長的,畫面中的大樹的樹枝有的往上長,有的往下長,甚至都掛到地面上——夸張的手法表現樹干、樹枝。 形態——夸張
這種夸張的樹干和樹枝讓你感受到這棵大樹的生命力是怎樣的——強大的、旺盛的。
(2)樹葉:畫面上的葉子一片一片的呈現,真實的大樹的葉子要多的多,畫家用了概括的手法表現樹葉,一片一片向上的樹葉仿佛讓我們感受到大樹強烈的生生不息的生命氣息。
(3)色彩:畫家筆下的大樹的顏色是藍色的,真實的大樹的顏色是綠色的。 色彩——夸張
小結:畫家筆下的大樹真是太有創意了,可見,畫的像不像并不是唯一的評判標準,只要我們抓住樹的特征,大膽表現出自己心中的大樹才是最重要的。
讓我們來看看畫家在這棵大樹的周圍還表現了些什么?
長頸鹿、蝸牛、壁虎、小鳥和蝴蝶、毛毛蟲等,大樹的前面還各種各樣的奇花異草。
2.感受整體畫面的美感
現在老師請大家開動小腦筋,帶著以下幾個問題來欣賞這幅畫: 問題1:這幅作品中如何表現出菩提樹的高大?
問題2:這幅作品主要用了哪些顏色,這樣的色彩搭配給你怎樣的感覺? 問題3:你能在這幅作品中找到哪些漂亮的圖案和線條,這樣的圖案和線條給你怎樣的感覺?
學生分小組討論交流,組長匯報交流結果。 課堂小結:
問題1——這幅作品中如何表現出菩提樹的高大?
首先畫家把這棵菩提樹畫的非常大,畫家有目的將本來很高大的長頸鹿表現的比較小,以此來襯托出菩提樹的高大,可見當我們想要使自己畫面上的大樹也很高大的時候我們可以向畫家學習這樣的表現手法,適當的縮小旁邊的物體的形象,以襯托出大樹的大。
問題2——這幅作品主要用了哪些顏色,這樣的色彩給你怎樣的感覺? 大樹用了夸張的藍色,背景用了哪些顏色呢? ——淺淺的黃色、橙色、藍色等顏色來表現。 這樣的色彩搭配給你怎樣的感覺? ——整個畫面色彩對比強烈、豐富、漂亮。
問題3——你能在這幅作品中找到哪些漂亮的圖案和線條,這樣的圖案和線條給你怎樣的感覺?
如果說大樹身上的圖案用的是塊面的形式來表現,那我們來看看這幅畫面的背景用的是什么形式來表現的?——線條
都是些什么樣的線條?——曲線 怎樣排列的?——有規律的組合排列
這樣的排列給你一種什么樣的感覺?——畫面產生了一種動感, 畫家真是太有創意了,有了這些有動感的彩云,使得整個畫面靜中有動。 除了動物外,讓我們近距離的觀察一下大樹旁邊的這些奇花異草,一個個都是那么充滿生機和力量。
(4)用一句話來描述一下你欣賞完這幅作品的感受。
小結:畫家筆下的大樹的故事是如此的生動充滿創意,今天我們也來用手中的畫筆來畫畫你心目中的大樹的故事。 板書——大樹的故事
【教學意圖:引導學生深入的賞析美術作品是有效的提升學生美術素養的有效方式之一,本環節利用未來教室的雙屏功能與運用對比欣賞、放大細節、現場點畫等功能引導學生從菩提樹的造型、色彩、圖案這幾個方面感受不一定像的就是好,只要我們抓住樹的特征,表現出心中的大樹形象就是好的。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不僅降低了學生創作大樹的難度,而且讓學生對自己表現心目中有創意的大樹提供的方向,可見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圖像識讀能力是多么的重要。】 三、創意構思、指導構圖 任務四:創意構思,欣賞學生作品 1.你們想表現怎樣的大樹的故事? 學生創編故事進行討論交流
2.學生作品賞析,感受構思構圖的創意性 樹上、樹下、樹洞
在構圖上可以表現大樹局部,不一定是完整的大樹的形象。 四、藝術實踐
任務五:運用繪畫的方法創作完成大樹的故事 布置作業,教師巡回指導,輔導要點:
構思是否新穎,構圖是否合理,能否體現大小關系,畫面是否有趣。 五、評價拓展
學生互相介紹自己作品,并介紹自己筆下的故事。 教師總結本節課作業情況.。
設想一下,如果大家不愛惜樹木,無謂的砍伐,沒有這些樹為我們遮風避雨、釋放氧氣,我們還怎能生活在這么美好的地球上呢? 你會怎樣愛身邊的大樹呢?
因此我們要從身邊的做起愛護我們身邊的一草一木,因為,有樹,人類才有綠色的家園;因為,有樹,我們才有美麗的地球! 【教學反思 】
本課是二年級上冊造型表現領域的《大樹的故事》一課,知識點是學習表現大與小的關系。重點在于對畫面的構思和組織及對想象力和創造力的激發。表現方法上是利用炫彩棒進行兒童創意畫創作。 一、教學設計上的思考
在當前核心素養被空前重視的今天,美術課堂到底該如何落腳是我們必須要思考和實踐的課題。在準備這節課的過程中我也在不斷的思考如何在自己的課堂去實踐這一理念,以下是在準備的過程中思考到的幾點: 1.訓練一雙會觀察的眼睛
美術學習最重要的是觀察方法的學習,學會了用美術的眼睛來觀察事物,對孩子們來說是受益終生的,課堂伊始引導孩子從整體——局部”的這樣的觀察順序,觀察大樹的結構,讓孩子在這個過程中發現大樹姿態的美感,這個本領是內化的,當孩子會用美術的眼睛觀察周邊事物時,那么讓孩子們來感受美就順理成章了。
2.練就一雙會表達的小手
美術表現是五大核心素養之一,如何在日常的課堂上予以落實需要老師動足腦經,因為在這個過程中很容易出現任孩子自由發揮和老師手把手教的兩個極端,如何把握技能教學的尺度是一個值得深究的問題,本節課如何讓孩子把眼睛看到的大樹姿態轉換成美術語言我運用了微課的形式來進行引導,讓孩子清晰的看到老師觀察寫生的方法, 再讓學生將這一方法運用到自己喜歡的大樹塑造上,孩子們的表現著實可圈可點。
可見技能表現不能不教,但也不能全教,教師給的是方法,學生再用這樣的方法進行自我創作。創意也是建立在孩子有一定的造型基礎上的創意,否則極易成為無本之源。
3.圖像識讀能力培養
圖像識讀能力的培養作為五大核心素養的核心,可謂重中之重,這一能力的培養需要落實到隨堂的每一節美術課,只有在日常教學中形成這樣的教學習慣,孩子們的美術素養自然會有質的提升。孩子筆下大樹的故事到底要怎樣呈現,我思考著以賞析名家作品為突破口,課堂上引導學生從多角度對畫家的作品進行賞析,讓學生感悟畫面構圖形式、造型、色彩、圖案等,學生在感知了這一系列的美術語言之后再進行內化落實到自己的大樹的故事的創作中去,從孩子的作業情況來看,效果很棒。 4.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學習能動性
課堂上究竟是老師帶著學生學還是創設情境放手讓學生去自主發現問題再解決問題呢,顯然讓孩子自主學習更有利于培養孩子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課前讓學生在校園或自己的小區里觀察大樹的結構和姿態,課堂上進行預習知識的反饋,課上對于名畫的賞析部分仍然以學生為主體進行探究性學習,在孩子們熱烈二有序的討論中,問題一個一個被有效的解決,老師成為了學習的引導者,學生成為了學習的主體,我想,這是接下來的美術常態課需要去追求的一種常態。
以上四點是在教學準備和上課過程中引發的一點感想,希望自己在日后的教學中能以五大核心素養為基準指導自己的課堂,讓孩子在我的美術課堂上真正能學有所得。 二、未來教室環境的運用
未來教室中的多種設備和功能,為順利高效的完成本節課的學習提供了良好的平臺。美術的五大核心素中最基礎也是最根本的就是圖像識讀能力的培養,本節課中利用未來教室的雙屏功能帶領學生對畫家的作品進行深入細致的賞析。如,軟件中一個小小的放大鏡工具就能讓學生做到更為細致的觀看,雙屏功能讓圖像的整體與局部,圖像與問題更好地全面的予以展示,現場點、畫功能讓學生一目了然的感受到畫面中暗藏
的元素和形式,使得課堂上的即時生成與互動交流非常的順暢自如,可以說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有效的激發了學生的美術學習熱情!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